新書推薦: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8.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9.7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7.2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9.4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91.8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9.7
|
編輯推薦: |
本书勾勒出德意志帝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统领下一跃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辉煌历程,揭示这个迅速崛起的新帝国典型急速败亡的发展轨迹。
|
內容簡介: |
德意志帝国通常是指从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到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末代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统领下,德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均取得了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德意志独特道路,即起步较晚的国家有效利用国家型资本快速实现现代化,但根植在骨髓里的扩张基因使它迅速走向灭亡。本书力图通过对德意志帝国发展轨迹的叙述,展现一个迅速崛起而又急速败亡的新帝国典型。
|
關於作者: |
陈振昌,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退休教授,长期从事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化的教学和研究。曾参加国家*育部项目“国家历史学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和素质研究”。曾发表论文《论现代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面向21世纪的社会发展》等。曾出版专著多部,其中《现代文明的历史脚步——现代化的宏观进程与典型个案分析》于1998年12月获得陕西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目錄:
|
引 言 重建古典帝国的失败 001
第一章 一个外缘地区的崛起 008
一、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形成 008
二、军事立国 013
三、弗里德里希二世的早期扩张 022
四、七年战争 029
五、“开明专制”改革 037
六、瓜分波兰 044
第二章 德意志的剧变 051
一、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051
二、拿破仑在德意志的统治 056
三、普鲁士改革 067
四、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 080
五、德意志的新形态 088
第三章 现代化的开端 094
一、工业革命的开始 094
二、农业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 101
三、北德意志经济一体化 107
四、大转变时期的文化成就 113
第四章 统一之路 126
一、1848 年革命 126
二、19 世纪50 年代至60 年代的统一形势 135
三、俾斯麦其人 144
四、铁血宰相 162
五、王朝战争与第二帝国的建立 170
第五章 新帝国 196
一、帝国的政治结构 196
二、帝国的经济发展 211
三、帝国时期的文化新潮 222
四、俾斯麦的外交政策 238
五、俾斯麦时代的终结 251
第六章 威廉二世的帝国 257
一、帝国的新发展 257
二、年轻的君主 264
三、新路线 268
四、世界政策 275
五、走向世界大战 287
第七章 战时帝国 301
一、德军速决战战略的失败 302
二、德军在东线和西线的进攻 308
三、大海战 315
四、战时经济和国内政治危机 321
五、大战的转折 327
六、最后的攻势和帝国的覆亡 332
附 录 霍亨索伦家族世系表(1417—1918) 342
大事年表 345
参考文献 350
|
內容試閱:
|
前言
德意志帝国,是近代德国历史的重要发展阶段。统一所带来的便利条件,使帝国时期的德国经济增长和现代化水平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在工业、商业、航运、新能源开发等方面拥有的发展速度和潜力,已使它无可争辩地成为驱动欧洲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在科技和文化领域,这个时期的德国更是人才辈出,成就辉煌,和工商业发展一样,是把德国塑造成世界一流强国的重要条件。19世纪下半期,借助科技创新,德国工业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德国已从一群无足轻重的王室成员统治下的无足轻重的邦国,一跃而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然而,由于帝国统治集团所奉行的内外政策,德国这一时期高速发展的上升态势很快就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中断。战时的巨大消耗和外交上的孤立,最终战败的帝国随着一场革命风暴的冲击走向解体。不同于世界历史上众多古典帝国漫长的兴衰周期,德意志帝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迅速崛起而又急速败亡的新型帝国典型。
形成德意志帝国这一特点的原因首先在于帝国建立的条件。德意志帝国的创建是1789年迄今的民族国家运动史的组成部分,也是以英国为中心的工业化、现代化浪潮向周边和外缘地区扩散的产物。由于长期的政治分裂和各个邦国内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德国现代化的启动、发展,以及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主要是在普鲁士王国的主导和影响下,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和王朝战争来实现的。这一历史选择决定了普鲁士王国作为新的民族内核对德意志的双重影响:既发挥了强有力的政府对民族统一和国家现代化的积极影响,也使普鲁士的保守势力和军事扩张传统在新兴国家的建立和社会变革中,优于新兴的民主自由派,取得支配地位。就前者而论,正是普鲁士先体现在军队管理,以后又贯彻到政府部门中的发达的科层制度,不仅以高效率的军事组织很快赢得统一战争的胜利,而且以高素质的文官体系,先在普鲁士,后在统一帝国政府中,有力地推动了政府主导下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成为第一个在国家政权强有力的驱动下,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赶超”典型,取得了远超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等国的显著成就。
然而,普鲁士国家、普鲁士王室的权力和威望、兼任帝国宰相的普鲁士首相享有的地位、普鲁士邦议会及其下院的三级选举制、封建势力占优势的上院、缺乏民主机制的官僚机构、新教路德教为国教, 以及专制色彩浓厚的政府控制下的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都决定了这个新兴国家所具有的保守倾向及其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之间深刻的矛盾性。进入帝国时代,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迅速膨胀,以及国际范围争夺殖民地、附属国日益剧烈的形势下,急于表现自身意志和实力地位的德意志皇帝及其顾问,必然会在缺少民主机制制约的条件下,向周边大国发起挑战。这种挑战势必会冲击旧的国际秩序,引起国际力量的重新改组,也会使维持旧的国际秩序的力量与其他反对改变国际格局现状的力量联合起来,抵制这种挑战。如何在不招致诸多力量反对的情况下,实现与自身实力地位相应的目标,需要有冷静务实的态度和高超的外交技巧。但是,普鲁士军事扩张主义传统和德意志帝国实力地位快速上升,使德国统治集团不仅公开表示对现存秩序的不满,而且要求扩张的欲望和态势更具挑衅性。这不免引起邻国的恐惧与不安。一场维持旧秩序或改变旧秩序的国家联盟之间的总体大战就不可避免了。与古代漫长的战争和有限的战争消耗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开辟的现代世界大战造成的消耗和破坏是空前的。德国受限于地理位置和战时遭受的严密封锁,无法支持长期战争的巨大消耗,因此战前尚处于巅峰发展的德意志帝国,经历4年战争的冲击,便迅速败亡。这说明,因工业化、科层化的结合而快速崛起的新兴国家,最终因民主化滞后,奉行扩张侵略,不可避免地为战争所摧毁。
德意志帝国从兴起到败亡的历史启示十分深刻。它表明,民族统一体的形成和高效率的政府,是促进本民族现代化的最重要的条件。帝国时期,德国异乎寻常的经济发展为以后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在国家政权主导下快速实现现代化的典范。但是,当帝国时期创造的巨额财富和生产资源开始被用于扩军备战,企图以武力争取成为霸权国家时,帝国潜在的衰亡就开始了。因此,它同时表明,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发展多么迅速,只要它奉行霸权主义,热衷于对外扩张,它必然会在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和军事对抗中走向衰亡。今天,许多历史上推行侵略扩张的帝国已不复存在,但仍有一些大国想继续扮演历史上的帝国角色,仍想以潜在的“帝国”形式,打着维持地区力量均势的旗号,干涉他国内政,确立自身的霸权地位。国与国之间国情不同,大国崛起与衰落的原因和节奏不同,但只要奉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迟早都会像德意志帝国一样,从巅峰走向低谷,最终败亡。
作 者
2014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