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艰难时代
》
售價:HK$
96.8
《
深入浅出人工智能
》
售價:HK$
75.9
《
成长的心智——重新思考时代与心灵
》
售價:HK$
96.8
《
外卷: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全球征途
》
售價:HK$
140.8
《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解决孩子成长中的棘手问题
》
售價:HK$
65.8
《
创作经典
》
售價:HK$
140.8
《
西方殖民帝国的崛起(1492?1914)
》
售價:HK$
96.8
《
ChatGPT数据分析实践
》
售價:HK$
108.9
|
編輯推薦: |
1.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陀思妥耶夫斯基半自传纪实性经典小说!
2.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俄国文学三巨头之一,托尔斯泰代表了俄国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国文学的深度。
3.枷锁之下仰望自由,死屋之中尽显人性!真实、直接、坦诚、完整地描绘监狱生活和囚徒的作品。
4.《死屋手记》是一部不可逾越的作品。
——列宁
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予我的比任何科学家都多,比高斯还要多。
——爱因斯坦
我不知道在全部新文学中还有比《死屋手记》更好的书了,包括普希金在内。”
——列夫·托尔斯泰
|
內容簡介: |
《死屋手记》是一部长篇纪实小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用冷静、客观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全书由回忆、随笔、特写、故事等独立成篇的章节组成,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各类苦役犯的可怕处境和精神状态,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真实地再现了沙俄苦役犯监狱的野蛮、残暴和极其可怕的图景。此外,还对犯罪原因进行了研究,指出是专制农奴制度下残酷的生存条件造成了人们的犯罪。
|
關於作者: |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与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他的创作独具特色,在群星灿烂的19世纪俄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他创作颇丰,代表作有《罪与罚》《死屋手记》《少年》《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孙合苗,女,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硕士,现担任西安医学院外语老师,长期从事外语教学工作。在教学之余,她积累了十余年的翻译经验,翻译类别包括文学、影视、艺术、商业、社科等众多领域,累计译文有两百多万字。
|
目錄:
|
第1卷
引?言 / 003
第一章?死屋 / 010
第二章?最初印象 / 028
第三章?最初印象(续) / 050
第四章?最初印象(续) / 068
第五章?第一个月 / 088
第六章?第一个月(续) / 105
第七章?新朋友——彼得罗夫 / 122
第八章?坚定的人——卢卡 / 137
第九章?伊赛·福米奇——澡堂——巴克卢申 / 145
第十章?圣诞节 / 166
第十一章?演出 / 186
第2卷
第一章?医院 / 211
第二章?医院(续) / 227
第三章?医院 (续) / 244
第四章?阿库莉卡的丈夫(故事) / 267
第五章?夏季 / 283
第六章?监狱里的动物 / 306
第七章?请愿 / 323
第八章?狱友 / 347
第九章?越狱 / 366
第十章?出狱 / 384
|
內容試閱:
|
引?言
在偏远的西伯利亚地区,当人们在广阔的大草原、层叠的群山、茂密的森林中穿行时,时不时会遇到一些小镇。这些小镇通常只有一两千人,镇上木制的房屋简陋难看。小镇上有两座教堂,一座位于镇中心;另一座位于公墓群。总的来说,这里的小镇更像是莫斯科郊区规模较大的村子,并不像真正的小镇。它们通常有很多派遣来的下级官员,如县警察局局长、陪审员以及其他下级官员。诚然,西伯利亚是一个异常寒冷的地区,但是政府为这里提供的服务却有很大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气候的不足。镇上的居民都是简简单单的人,头脑中没有那么多自由思想。长期以来,他们遵循着一套老派、固化的习俗。在这里,官员们顺理成章地形成了贵族阶层。官员中有些世代居住于西伯利亚;另一些则来自俄罗斯,大多来自彼得堡和莫斯科。这类官员为政府发给的高薪和额外的交通补助所吸引,对这里的生活充满希望,并憧憬着在这里开启美好未来。在这些派遣来的官员中,有一部分人能很好地解决来后遇到的各种生活问题,于是便一直留了下来。他们在这里收获了丰盛而甜美的果实,足以弥补远离城市所失去的东西。
另外一部分官员做事却很轻率,没有足够认真地去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因为无法应付种种困难,他们很快就厌倦了西伯利亚的生活,懊悔自己当初为什么要犯傻来到这里。但是按照规定,他们必须在这里待满三年才能离开。于是他们每天便极不耐烦地打发时间。等到规定的期限一满,立刻请求回到家乡。再谈起西伯利亚,只有指责和奚落。其实他们错了,西伯利亚是一个很幸福的地方。不仅政府服务好,而且从很多方面都可以在这里获得幸福。
这里的气候很好,富裕慷慨的商人热情友好,悠闲自得的异族人处处可见。这里的年轻女孩美丽如花,品行端正,无可挑剔。这里猎物丰富,甚至有时在大街上,这些家伙都会自己撞到枪口上。在这里人们可以畅饮香槟,鱼子酱的产量相当惊人,而且味道出奇地好。一句话,这是一块福地。在这里,只要有能力,就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事实也确实如此。
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快乐、自足,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就是在这样一个小镇中,我遇到了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戈梁奇科夫,一个被流放西伯利亚的移民。他原是出身于俄罗斯的贵族和地主,由于谋害妻子,被流放到此地做二类苦役。十年服刑期满后,他成了小镇K的一名居民,在这里度过了温顺而默默无闻的一生。其实他的身份信息登记在附近的另一个区,而他实际居住在小镇K。在这个小镇,他以给孩子们上课来谋生。在西伯利亚的很多小镇都能遇到这种做教职的流放者。虽然他们是因流放来到此地的,但并不会被人轻视。因为他们在这里教法语。法语在某种人生舞台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法语,生活在西伯利亚偏远地区的人们对这种人生舞台将一无所知。
我第一次见到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是在当地官员伊万·伊万内奇·格沃兹季科夫的家中。伊万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非常热情好客,家中有五个女儿。他对自己的女儿们寄予厚望。彼得罗维奇每周来给她们上四次课,每次上课的费用为三十戈比 。他的外表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脸色非常苍白,看起来还很年轻,三十五岁左右。他个子不高,很瘦弱,总是穿着整洁的欧式服装。和他交谈时,他会很专注地看着你,恭恭敬敬地倾听,边听边深深地思考。那样子就好像你在问他什么深奥的问题,或者你想从他那里得到什么秘密似的。他的回答清晰而简短,每个字都像是仔细斟酌过。听他这样答话,不知为何,你会觉得浑身不自在,等到谈话一结束,瞬间感觉如释重负。我曾向伊万·格沃兹季科夫询问过一些关于他的问题。伊万告诉我,戈梁奇科夫是个品行非常端正的人,否则自己不会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委托给他。但他同时又是个异常孤僻的人,不愿和周围的任何人交往。他学识渊博、饱览群书,但和人交谈甚少,从不主动开启话题。曾有人告诉伊万,戈梁奇科夫有精神疾病。但是在人们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大的缺陷。因此小镇上那些重要人物都颇为尊敬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想在写请愿书时把他派上用场。据说他在俄罗斯有很好的社会关系,说不定他的亲戚中有人身居高位,但是又听说他自打流放到这里之后就果断地和他们断绝了一切关系。总之,他害了自己。这里每个人都听过他的故事,都知道他婚后不到一年,就因为嫉妒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他选择自首,大大减轻了自己应受的刑罚。人们一般会把这类罪行视作不幸,从而产生同情、惋惜。尽管如此,这个怪人却执意把自己与周围的世界隔离开。除了上课,他从不露面。
起初我没有注意到他,后来不知为何我发现自己竟然被他吸引了,他身上有一种谜一样的东西。想和他正常交谈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在谈话中他回答了我所有的问题,但感觉更像是被动完成任务。而且一旦他回答了,我就忍不住追问下去。每次这样的对话一结束,你就会发现他脸上痛苦又疲惫的神情。
记得在一个美丽的夏日的傍晚,我和他一起从伊万·格沃兹季科夫家离开。我突发奇想,邀请他到我家一起抽支烟。他听后,脸上浮现出难以名状的害怕的表情。他完全惊慌失措了,开始喃喃自语着一些语无伦次的话。突然,他愤怒地望向我,然后转身往相反的方向飞奔而去。从那以后,每次遇到我,他就像看见了什么恐怖的东西。这令我十分吃惊,但我并没有因此而退却,因为他身上有一种东西莫名地吸引着我。
一个月后,我自作主张去见彼得罗维奇。接下来的事实证明我这么做真是太愚蠢了,而且太欠周到。他和一个年老的妇人住在小镇的尽头。那个老妇人的女儿生了肺痨。女儿还有个私生女,大约十岁了,非常漂亮活泼。我进去的时候,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正坐在那个小女孩的旁边教她读书。看到我来了,他的表情困惑起来,好像我发现了他的什么罪行似的。他完全下意识地站起来,敬畏又惊愕地看着我。终于,我们两人都坐下来。他谨慎地观察着我的每一个眼神,好像怀疑我的每一道目光都有种不可告人的特殊含义。我明白他对别人有一种高度的不信任感。他充满敌意地打量着我,那眼神分明在说:“你能不能赶快离开这里?”
我和他谈起了我们的小镇,谈到当天的新闻。但是他一直沉默着,间或带着恨意地冷笑一下。我清楚地发现,他竟然对小镇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全然不知,而且他对这些事丝毫不感兴趣。后来我又大致聊了聊西伯利亚,聊了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他仍旧静静地听着,用很怪异的眼神盯着我,弄得我不好意思继续说下去了。临走之前,我想把刚从邮局取回来的一些书和报纸给他。一看到这些东西,他眼中满是渴望。但是他立刻改变了主意,借口没有闲暇,拒绝了我。
最后我向他告辞。从他家里出来的那一刻,我顿时感到肩上仿佛有重担落下,轻松了许多。他把自己与周围的世界隔离开来,不愿与尘世有任何牵连。我很羞愧,这样纠缠一个人是非常愚蠢的,然而这一冒昧举动已无法改变。我之前提到过他几乎没什么书。按理说,他应该不会经常阅读。但是,有两次当我晚上驱车经过时,看到他房间里亮着灯。夜已深,灯光下的他在做什么呢?是在写作吗?如果是,又在写些什么呢?
后来,我因事离开了小镇三个月。等我返回时已是冬天。我得知彼得罗维奇已经离世,还得知他始终不曾请过医生。此时他已经被人们淡忘,他以前住过的房间依然空着。我马上和他以前的女房东联系,想从她那里了解到她以前那位房客在写些什么东西。我给了她二十戈比,她拿了一个篮子给我,里面满满装着逝者留下的一页页笔记。女房东诚实地告诉我,她已经胡乱用掉了两本笔记本。那是一个有些阴郁且沉默寡言的老妇人,我没能从她那里听到什么新鲜的事情。关于那位逝去的房客,她也没什么可说的。从她不多的话语中我了解到跟自己之前听说的一样,彼得罗维奇很少出去工作,曾一连几个月的时间都没有翻过书,没有动过笔。但是,他整夜整夜地在房间里踱步,不停地思考。有时也会大声说话。他很喜欢房东的小外孙女卡佳。从他得知卡佳的名字那一刻起,他喜欢这个小女孩就胜过了一切。在她的命名日——圣·卡捷琳娜节这一天,他总是去教堂为某人做安魂弥撒。他厌恶别人来访,除了为学生上课从不出门。即便女房东每周一次去他房间收拾整理时,也会遇着他投来的不友善的目光。
和女房东在同一个屋檐下度过的三年时间里,彼得罗维奇很少和她交谈。我问卡佳是否还记得他。卡佳先是默默地看着我,然后转过脸去对着墙壁哭泣起来。看来这个男人还是赢得过别人的喜爱的。我把女房东找出来的一篮子纸带走,一整天都在看上面写的东西。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无关紧要,是给小孩子做的练习。最后我发现了很厚的一沓纸,每一页上都布满了精致的笔迹。不知为何,记录的内容突然断掉了,可能是作者忘记或者不想继续写下去了。这些文字记叙了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在监狱中度过的十年苦役生活,不过写得语无伦次,不时地穿插着其他内容,有些是奇闻逸事,有些则是奇怪的恐怖回忆,仿佛是突然间受到了某种胁迫,而在慌乱中仓促写就的。我反复阅读其中的一些片段,几乎相信它们是作者的真实记忆,并不是他精神失常时的乱语。这些关于监狱生活的回忆——如他自己在手稿中所称“关于死屋的回忆”——在我看来并非毫无趣味。
这些文字展示了那个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另一个世界。他的这些奇特的经历,以及他对这些堕落人群的评论,激起了我的兴趣,让我想进一步探究下去。当然,我的看法可能存在偏差。接下来我会将其中一些章节公开,请读者们自行判断。
第一章?死屋
我们的监狱位于一座城堡的边缘,城堡的四周是一圈土墙。透过监狱木栅栏的缝隙向外望去,能看到一点儿什么东西吗?——你只能看到天空的一角,还有那高高的土墙。土墙上长满了野草,在大草原上,这种野草随处可见。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有哨兵在上面巡逻。从一开始人们就会明白,往后的很多年,如果从栅栏的同一个缝隙望出去,外面会是同一段土墙,土墙之上,是同一些哨兵,再往上,是同一角天空。这一角天空从监狱上空远远地伸展开去。监狱位于一个院子里,这个院子大约长两百步,宽一百五十步。院子周遭围着木栅栏。整圈栅栏看起来像一个不规则的六边形。栅栏由一根根尖头的木桩组成,木桩的底端被深深地钉入地下。这就是监狱外面的环境。六边形的木栅栏上,其中一个边上有一扇坚固的大门。门一直关闭着,时刻有哨兵看守。只有放犯人们出去做工时,门才会打开。大门外面是光明和自由,人们在那里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对里面的犯人来说,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啊,像一个不可达成的童话。大门里面则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里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特殊的、无比丑恶的世界,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风尚,生活行为被严格规范着。这座监狱仿佛存于阳世的死屋。接下来我要描述的就是这座死屋。
穿过栅栏,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些建筑。在宽阔院子的每一边,都有两座用原木建造的单层建筑。这些就是犯人们住的牢房。犯人被分成不同的等级监禁在这里。院子的尽头有一座房子用作厨房,分为两个隔间。厨房后面还有另一座房子,同时用作地窖、厩楼和谷仓。院子的中心处是一片光秃秃的开阔的空地。每天早中晚三次,犯人们在这里列队集合进行点名。除了每天三次的例行点名,如果看守的士兵发现了什么可疑的迹象需要清点人数,也会命令犯人们集合。整座院子四周,在木栅栏和这些房屋之间,还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不劳动的时候,有一些或孤僻或阴郁的犯人,喜欢在这片空间散步。在这里,他们可以避开所有人的目光,自由地想着自己的心事。
有时候我会遇到他们在这里散步。我喜欢观察他们那打着烙印的阴郁的面容,并暗自猜测他们的想法。其中有一个犯人,在繁重的劳动之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数那些木栅栏。这些栅栏共有一千五百根。他把每一根栅栏都数过了,每一根都熟记于心。在他看来,每一根栅栏就代表在这里监禁的一天。由于每天数栅栏,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还要在监狱里度过多少个日夜。当他数完六边形栅栏的一个边时,他感到由衷的高兴。但是他还要在这里度过很多年才能迎来自由。好在监狱里的生活让人学会了耐心。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刑满的犯人去和他的狱友告别。这名犯人在监狱里做了二十年苦役。很多犯人都记得他初来时的情形。那时他还很年轻,好像对什么都不在意,既不去想之前犯下的罪,也不考虑将要遭受的惩罚。现在的他已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脸上写满忧郁和悲伤。他沉默着,从六间牢房里依次走过。每到一间牢房,他都对着圣像祈祷,并向昔日的狱友深深地鞠躬,恳求大家多包涵,原谅他做得不好的地方。
我还记得这样一个夜晚。我们监狱里有一个犯人,以前曾是一个所谓有钱的西伯利亚农民。六年前,他得知妻子再婚,为此陷入深深的痛苦。那天晚上,妻子突然来到监狱要求见他,周济他一些东西。他们交谈了两分钟,两个人都哭了。然后两人分开,再也没有见过面。他回到牢房时,我看到了那张脸上的表情。在监狱里,人们是能学会承受任何事情的。
每天日暮降临,我们就得回到牢房,被关在里面度过整个晚上。每次离开院子回牢房之前,我总是觉得很痛苦。想想那间长长的、低矮的、令人窒息的屋子,燃烧的油脂蜡烛发出昏暗的光,四处充溢着浓重难闻的气味。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竟然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十年,真是不可思议。那间屋子里,在木板通铺上有我的三块木板,那是唯一属于我的空间。我们三十多个男人挤在一间屋子里。也难怪每天晚上早早地就被关起来。因为从进屋到每个人都睡着,至少要四个小时。这段时间里,到处都是吵闹声、大笑声、咒骂声,其中还夹杂着铁链的咣啷作响声。人们吐出的烟雾,凝聚成污浊的厚厚的一层,在房间里弥漫。在这嘈杂和雾气中,放眼望去,都是剃得光光的头、打着烙印的脸、污秽不堪的破衣烂衫。的确,人是适应性极强的动物,是一种能适应任何环境的物种。这可能是对人最准确的定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