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HK$
98.8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HK$
761.2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HK$
61.6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HK$
76.8
《
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
》
售價:HK$
52.8
《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售價:HK$
74.8
《
不被大风吹倒
》
售價:HK$
65.9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你可能不知道,藏在人类骨头里的故事和知识,非常好看。讲述迄今为止人类著名7副骸骨 “出圈”的故事 ,一个比一个精彩。
科学贵妇露西成了偶像;汤恩幼儿成了民间英雄;拉沙佩勒老人确立了尼安德特人的文化原型;皮尔当骗局成了要防备科研中先入为主的警世之言;周口店的北京人化石由于遗失后一直没有找到,像马耳他猎鹰一样消失在传说中;佛罗与她的霍比特人身份几乎已经融为一体;而最近的化石明星源泉种,自2010 年公布以来,便为了维护其严肃科学的声誉而开展公关活动。
★七副骨架,七张身份识别卡。化石的故事不仅有关死亡,更有关重生与成名。理解人类的化石,才能理解自己的起源。
★看完这本书再看其他人类进化的故事都变枯燥了。每个故事,或闻名遐迩或声名狼藉,都映照了那个时代的伟大与荒谬、进步与矛盾。
【下落不明的北京人】
一九四一年,在中日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北京人化石离奇消失。有一种说法是,日本人把从火车上截获的箱子全部装在一艘驳船上,要把它们送到停在天津附近的货轮上。据说驳船倾覆了,北京人的残骸要么漂走了,要么沉入海底。
|
內容簡介: |
讲述迄今为止人类著名7副骸骨 “出圈”的故事
【人类陪衬拉沙佩勒老人】【上等赝品皮尔当】【民间英雄汤恩幼儿】【科学贵妇人露西】【下落不明的北京人】【饱受争议的霍比特人佛罗】【现代速成红人源泉种】
尼安德特人为什么频频成为科幻小说的主角?或许他们和智人一样聪明,而不是弯腰驼背、步态笨拙地缓缓行进在冰川覆盖的欧洲。
生活在325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露西和英伦摇滚乐队“披头士”有着怎样机缘巧合的交集?又是怎样成为国民偶像和文化符号的?
周口店北京人,至今到底身在何方?
源泉种是如何运用现代化社交网络和媒体直播手段,精准“营销”自己并迅速蹿红的?
曾在古人类学历史上大放异彩、享誉半世纪的皮尔当居然是彻头彻尾的化石赝品,究竟是策划者的手段太高超?还是英国学术圈太想相信它是真的?
霍比特人佛罗为什么那么小?是“岛屿矮化”的结果,还是受到小头症等几种严重病症的影响?
……
七副骨架,七张身份识别卡,揭开300万年古人类化石之谜。化石的故事不仅有关死亡,更有关重生与成名。
|
關於作者: |
莉迪亚·派恩,作家兼历史学家,专注科学史与物质文化史。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学位,也是历史和哲学博士。曾赴南非、埃塞俄比亚、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和美国西南等地,参与实地调查和档案研究。在《时代》《大西洋》《鹦鹉螺》《公共领域评论》上发表多篇文章和论文。现任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历史研究所访问研究员。
|
目錄:
|
简介:著名的化石,隐秘的历史
第一章:拉沙佩勒的老人:人类的陪衬
第二章:皮尔当:上等赝品,有名无石
第三章:汤恩幼儿:民间英雄的崛起
第四章:北京人:古人类学黑色奇案
第五章:露西:科学贵妇人
第六章:霍比特人佛罗:饱受争议的宝贝
第七章:源泉种:现代速成红人
后记:命运啊!一点运气,一点技巧
|
內容試閱:
|
过去一个世纪里,人类对自己祖先的搜寻跨越了四大洲,发现了数以百计的化石。虽然这些原始人类的发现大多数都静静地躺在博物馆中,供专家们研究,但也有一些祖先的化石,比如汤恩幼儿,或者露西,已经凭借自身的魅力,成了世界级的知名人物,是大明星。这些化石早已不为博物馆的架子和目录编号所束缚,它们成了科学大使,吸引着非专业的普通大众,人们赋予它们的文化价值,已然超越了它们仅仅作为科学发现的价值。尽管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古人类学研究中,科学探究的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不用说研究问题和科学范式的波动),但这些明星化石仍然是文化格局的一部分。这些祖先化石的名气和重要性在于,它们不仅是其蕴含科学价值的总和,还在大众与科学的互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是什么让一项发现成为明星的呢?为什么有的原始人类化石会得到绰号,能在博物馆展出,甚至还有社交媒体账号,而有的化石却只能待在博物馆的抽屉里?为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石本身的文化叙事?“头骨或遗骸只能讲述故事的一部分。骨头都是缄默的。”人类学家科帕诺·拉特雷(Kopano Ratele)提出,“人们必须讲述骸骨的故事。它们必须得到谈论、讲解、解释、崇拜、寻找、检索、纪念、存档、绘制、拍摄以及代表,意义才能重建。人们必须围绕它们建立知识。”
要明白明星化石,必须先明白化石是什么,来自哪里,以及存在于什么环境中。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将化石置于它自身的文化历史中,给它写一部传记,里面包含博物馆、档案、媒体和人,即它出土后的日子里,与外界无数次的互动。
人们很容易认为,化石的重要性仅仅在于它的科学价值。科学价值固然是成名的一个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有的化石因为时间“最早”或者其他某个方面的“最”而闻名;有的因为围绕着它们的神秘和阴谋而闻名。有些是偶像,有些是赝品,有些被遗忘。而有些化石之所以出名,用文化评论家丹尼尔·波尔斯丁(Daniel Boorstin)的话说,就仅仅是因为出名。然而,所有著名的化石,从根本上说,都是由其不同的受众所塑造的,随着受众和背景的变化,明星化石的特质也在变化。所有明星化石都有一个燃点,科学、文化和历史在此交汇,名气也就一触即发。在它们的文化来源、背景和历史中,明星化石们的际遇起起落落。
我们将化石,特别是原始人类化石,人格化的方式尤其体现了这一点。要变成明星,化石应该从一个简简单单的有名物品(“它”),转变为“他”或者“她”。它有了绰号和人物设定,成了它所蕴藏的历史、生理和心理因素的文化速记。通过简单地取一个名字,替换人称代词,我们实际上是在赋予化石主体性、好感度,甚至是道德维度。“名气源于简单的熟悉感,而熟悉感是由公共手段诱导和强化的。”波尔斯丁认为,“因此,名气是不断重复的完美结果,最熟悉的就是最熟悉的。”我们通过化石的故事来评判它们,著名的化石就是关于英雄主义、臭名昭著和声名远扬的故事。然而化石并不具备内禀的主体性,它们的意义来自外部的人和文化。如今我们塑
造它们的成名故事,就像过去历史力量对它们的诠释一样。当我们理解了这些化石的故事,就会看到,科学、历史和大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产生明星科学发现的——这种交叉意味着人类祖先化石经由大量的物质文本演变成了文化标尺。
本书中七个著名的原始人类化石与物质生活中的零零碎碎密切相关。这些化石有自己的明信片、正式肖像、展览、T 恤和海报。(我甚至在游客中心的礼品店里看到过一套指甲钳,上面有南非著名化石普莱斯夫人的珐琅肖像)。明星化石的周边纪念品是其社会档案的一部分,也是其文化身份的一部分。
我之所以选择为这七个化石立传,是因为它们能说明,科学发现是如何写进大众文化和科学精神的。这些化石诞生于精彩的发现故事,并在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中成功地引起了受众的共鸣。“(博物馆标本)生前的名声和死后的标志性地位,都不符合分类学规律。”博物馆历史学家塞缪尔·阿尔贝蒂(Samuel Alberti)指出,“它们不仅是标本,也是人物;不仅是数据,也是历史文献。”换句话说,与化石相关的故事和传统——它们的文化身份——离不开诠释它们的人以及它们获得意义的方式。
不仅因为这七个化石都是著名的发现,还因为每个化石都在科学界和公众圈,讲述着一段或闻名遐迩,或声名狼藉的故事。露西成了偶像;汤恩幼儿成了民间英雄;拉沙佩勒老人确立了尼安德特人的文化原型;皮尔当骗局成了要防备科研中先入为主的警世之言;周口店的北京人化石由于
遗失后一直没有找到,像马耳他猎鹰一样消失在传说中,而增添了几分犯罪小说般的戏剧性色彩;佛罗与她的霍比特人身份几乎已经融为一体;而最近的化石明星源泉种,自2010 年公布以来,便为了维护其严肃科学的声誉而开展公关活动。这些化石生动展现了考古发现是如何被接受、被铭记并名垂千古的,提醒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它的过去是怎样以惊人的方式继续影响着当今的文化和想象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