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HK$
109.8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HK$
106.4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HK$
87.4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HK$
66.1
《
苏美尔文明(方尖碑)
》
售價:HK$
132.2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HK$
110.9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脱贫大决战》源自同名纪录片《脱贫大决战——我们的故事》,这部纪录片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和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承制,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纪录片主创团队深入多个省区市贫困乡村,通过镜头下一个个质朴感人的真实故事,生动展示了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图书在纪录片脚本基础上延伸拓展,以厚重的笔触,进一步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非凡实践,深入挖掘了脱贫大决战进程中众多参与者心系人民、无私奉献的奋斗历程,有力彰显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图书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及时出版,就是希望以对脱贫攻坚精神的大力弘扬,向世人深刻昭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历经苦难辉煌的中华民族,书写壮丽篇章的中国人民,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
內容簡介: |
《脱贫大决战》源自同名纪录片《脱贫大决战——我们的故事》,这部纪录片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和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承制,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纪录片主创团队深入多个省区市贫困乡村,通过镜头下一个个质朴感人的真实故事,生动展示了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图书在纪录片脚本基础上延伸拓展,以厚重的笔触,进一步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非凡实践,深入挖掘了脱贫大决战进程中众多参与者心系人民、无私奉献的奋斗历程,有力彰显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图书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及时出版,就是希望以对脱贫攻坚精神的大力弘扬,向世人深刻昭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历经苦难辉煌的中华民族,书写壮丽篇章的中国人民,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
關於作者: |
孙密宏: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先后在团、师、集团军、军区、总部和军委机关工作,曾负责军委、总政领导讲话提纲及工作报告等重要文字材料起草工作。
钮旭: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特别节目中心主任,二级文学编辑。
杨晓清: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特别节目中心首席导演,高级记者(正高)。
|
目錄:
|
第一篇 向 往
故事一? 彩菊悠然见高原 002
? ? ? ? 归家:反哺游子心 002
? ? ? ? 转机:点金菊花种 006
? ? ? ? 转型:蜕变人与心 010
???? 拓展内容 016
故事二? 雨林木屋迎远客 020
? ? ? ? 专家初探河边村:贫困陷阱 020
? ? ? ? 曙光再现原生态:旅游产业 025
? ? ? ? 锦上开花新思潮:观念革新 028
???? 拓展内容 034
第二篇 山不转水转
故事一? 易地搬迁奔新生 040
? ? ? ? 这个村就是张桥村 040
? ? ? ? 一方水土:河滩村的水灾悲苦 042
? ? ? ? 一家一户:村支书的工作心经 046
? ? ? ? 一搬一迁:新社区的全面保障 052
???? 拓展内容 055
故事二? 扶贫车间创新收 058
? ? ? ? 头发团引发大创意 058
? ? ? ? 小车间激发大动力 062
? ? ? ? 小产业带来大满足 066
???? 拓展内容 069
故事三? 技术致富乡村里 076
? ? ? ? 网购开路:一网通天下 076
? ? ? ? 电商助力:转型惠农家 085
? ? ? ? 拓展内容 090
故事四? 欧李特产美家园 094
? ? ? ? 拓展内容 104
第三篇 点亮心灯
故事一 天地之约:航空集团员工支教深山里 110
? ? ? ? “蓝天”初绽山区里 110
? ? ? ? 新师巧计励学习 122
? ? ? ? 立德树人促新生 126
? ? ? ? 拓展内容 131
故事二 青春之歌:指挥家的美育支教 134
? ? ? ? 往返千里的女指挥 134
? ? ? ? 大师心动的小问题 137
? ? ? ? 育人赋能的合唱团 141
? ? ? ? 拓展内容 149
故事三 百年职校,我人生的转折点 154
? ? ? ? 一所全免的公益职校 156
? ? ? ? 一批重获新生的学生 158
? ? ? ? 一位归来的反哺老师 163
? ? ? ? 拓展内容 169
|
內容試閱:
|
用纪录片人的史笔写给后人
总导演 杨晓清
2022 年元月 14 日,福建宁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小康电视节目推优工程”颁奖典礼上,《脱贫大决战——我们的故事》获得两项大奖,并从 380 部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入选国家图书馆永久典藏的 20 部作品之一。当我从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负责人田苗主任手中接过作品捐赠证书的时候,脑海里回荡起他在研讨会上说过的话——“用你们纪录片人的史笔,去写给后人。”
这句话,引起我内心强烈的共鸣,如果要问这次创作对我而言的最大意义,我想,就是它了。
从 2019 年春天立项到 2021 年春天播出,700 多个日夜,我一直走在这部扶贫题材作品的创作之路上,可以说,漫长而又艰辛。从策划之初,对扶贫理论和政策的逐渐领悟,到带着这些初步的理解去拍摄,走过一个又一个贫困偏远的村庄、经历一个又一个令人心潮起伏的故事,再从拍摄现场回来,让自己冷静下来,从每一个个体命运的改变往上看,往回追溯——从贫困在人类社会的出现和演变到中国扶贫历史脉络,从不同阶段道路选择的梳理再到中国的脱贫攻坚对全世界的贡献……可以说,感性和理性不断碰撞和交织,时而困惑不解,时而豁然开朗……经历了数度柳暗花明的轮回,直到 2021 年 2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那一天,节目播出,这段旅程似乎才终于画上了句号,我也终于可以放松地舒一口气,静静地回望一下来路。
其实,脱贫攻坚的题材我是第一次接触。由衷感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单位领导对我的信任,把分量如此之重的题材交给我,对我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是一场创作上的“攻坚战”。脱贫攻坚是波澜壮阔的史诗级题材,但想要做好并不容易。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一是能否做出这个题材应有的分量和气概?二
是能否让个恢宏的主题深入人心、打动人心?在经过对大量资料和案例的了解之后,对这场创作上的攻坚战,我也制订了一个“突围计划”:这就是,从海陆空三条战线去突破。空,是高度,立意要高;海,是深度,体现有深度的媒体思考;陆,就是用最接地气的人物故事进行表达。
首先,立意要高远。站在党和国家、中华民族、全世界全人类的高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同时,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创举,中国的脱贫攻坚为全球 14 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提供了新的可能,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可以借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将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信心和希望。有了这样一个宏观视角,观众就能透过片中每一个人物自身命运的改变,看到背后广阔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看到托起个体命运的那只大手——党和国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由衷生发出感恩、民族自信和自豪、奉献入点和转换点?占比多少是比较舒服的?如何在表达风格与气质上看起来和谐而非截然不同?需要调动以往的创作经验和技巧,在不断尝试中努力靠近目标——凝练而又生动。
其次,是有深度的媒体思考,而非表层故事加简单结论。同样一个故事,创作者挖掘到 100 米和 1000 米,是完全不同的呈现。比如第一集中河边村瑶族妈妈客栈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农大教授带领团队深入云南边境的贫困村庄,帮助村民改建房子开办客栈的脱贫故事。这个案例获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颁发的“2017 年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媒体已经有很多报道,想要避免同质化,就要通过深度思考开辟出新的视角。
拍摄团队经过各方面的深入了解,找到了两个点。第一,是贫困原因的呈现。我在山东拍摄的时候,一个基层扶贫干部告诉我一句话“贫穷和懒惰是标配”,印象特别深刻。但是,在云南的这个村庄,你会对这句话打一个问号。村民每天都在忙碌,天蒙蒙亮就出去找猪食喂猪、砍甘蔗,大半夜去割胶。妇女早上五点多骑车下山打零工,在大棚里干到天黑,一天挣 100 元。全村没有一个富裕户,没有一间像样的房,他们的境遇是因为懒惰吗?顺着这个疑问往下挖,最终才发现,他们落入了一种“贫困陷阱”,无法自拔。也就是说,收入递增远远赶不上他们的支出,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几十年间,他们是严重掉队的一批。看到这一层,就突然理解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说攻坚阶段,最大挑战在于深度性贫困的地区和人群。他们依靠自身和传统产业很难脱贫,必须有外部帮扶力量的介入,用创新思路找到突破口。
最终,这个教授找到了突破点——通过帮助村民建“瑶族妈妈客栈”并进行整村改造,用旅游作为支点撬动经济发展,实现了脱贫。大多数的媒体报道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我们的故事到这里没有画句号,因为我们还挖掘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点——就是当下,这个教授团队遇到的最新困惑。在帮助村庄脱贫过程中,因为帮扶力度很大,村民形成了一种很深的依赖。一旦团队撤离,丢掉这个“拐杖”的村民,能不能自己站稳了走下去?会不会返贫?意识到这一点,就要尝试逐渐放手,让他们有能力自己走下去,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可持续的未来,而我们,记录下这个放手过程中双方的阵痛和努力。河边村未来是否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们仍在摸索中,故事的结尾也是开放式的。创作者一旦有了深度思考,就不会轻易地给故事画上句号,而是留下足够的空间给观众去回味,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思考走下去。
高度和深度出来之后,最终实现落地,还是要靠鲜活生动、真实细腻的人物故事。这也是纪录片最大的特质和魅力所在。所以,我们也花了很多心思。拿出充足的时间铺垫到位,力求人物故事尽可能细腻、深入、饱满;每个故事都会有两组人物——扶与被扶的双方。相对而言,我们的重点放在被扶的贫困群体。因为,他们命运的改变、他们那种发自内心的感受、他们的获得和满足感,恰恰是扶贫成果最好的印证。
在我们的片子中,贫困群体的人物类型非常丰富:有故土难离的老人、有返乡创业的青年、有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妇女、有在就业路上四处碰壁的残疾人、有从灰暗迷茫到被点亮梦想的孩子,等等。其实,每个人的心路历程都不平凡,挫败和抗争、得到与失去、拒绝与拥抱、坚持和改变。但最终,每个人都让我看到希望。不仅是物质上的脱贫,还有观念的改变,我能感到,他们从内心生出一种向往和动力,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第三集百年职校的故事,是拍摄中让我受触动最大的案例之一。这个职业学校,不仅教给贫困年轻人一技之长,落实就业,从而实现脱贫,最重要的是,老师们用全部的爱心去扫除贫困留在那些年轻人内心的阴霾,帮助他们完成一次艰难的人生蜕变,最终成为一个自食其力而又充满阳光的人。其实,这样一个心路历程是很不轻松的。马巫打是百年职校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少年饱受病痛折磨,16 岁外出打工,又饱尝生活艰辛,内心迷茫苦痛……他不敢相信,有一天,他能够坐在百年职校充满阳光的教室,去参观天安门、故宫,登上长城,到水立方参加考试,并最终成为一名游泳教练。至今仍然记得采访他的那个下午,我坐在他的对面,静静地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最后,他对我说:“没有想到,生活还可以这样美好。”
这个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少年,泪流满面。
除了贫困群体发自肺腑的心声,那些去帮扶的人们同样令人感动。拍摄中,我采访了很多去帮扶的人,有基层扶贫干部、第一书记、科研工作者、爱心志愿者,他们几乎都在跟我说着同样的话:“我们不仅是帮扶者,我们也是最大的收获者。在扶贫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自我价值实现后的巨大欣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心灵的净化。”
所以,拍摄到最后,我所感受到的扶贫,是无数人的无私付出、相互间生命的交汇而凝聚成的“大爱”,它能给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带来心灵的升华。而我们的创作,就是把感动到我的点点滴滴变成春风化雨的表达,在作品中传递出这平凡世界流淌的大爱。我想这也正是文艺作品的价值和使命。
这部三集纪录片一共讲了 9 个故事,我们希望用这 9 个平凡的故事,带领观众去感受一场非凡的大决战。表达的重点就是不同“困境”下的人如何“突破困境”的历程。
其实,拍摄中的我们同样面临着很多困境,最大的困境之一可能就是“不确定性”。纪录片不是影视剧,不是拿着剧本去拍摄和表演。即便前期做足了功课,到了现场,也一定会有多多少少、大大小小的不确定性在等着你。在 2019 年 11 月拍摄完河边村故事之后,有感于拍摄赐予我的不确定性,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在这个童话般的村庄,预习的功课会失灵——上了火车才发现,方向并不驶向手中那张票的终点。心中喊着“不对、不对”,但火车依然沿它自己的轨道奔驰。经历了最初的困惑和慌乱之后,我开始接受眼前的风景并认真去看。当我放开了紧握的票——那是我的既定,并专注于每一个当下的呈现,意外的收获也随之而来。惊喜,通常不在预设的轨道上。就像 11 月 18 日的那个晚上,我抬头仰望河边村的星空,已经放弃寻找流星——之前努力去找总是找不到,那晚却在不经意间,看到一颗流星长长地划过……我至今记得,因为不确定性,那个无意间成为我拍摄对象的 5 岁小女孩菁菁,在跟她投入地“玩”了两天之后,我尝试“采访”一下她。
我:你的梦想是什么?
菁菁:我要飞到天上去。
我:飞到天上干什么?
菁菁:我要到云上种下一颗种子。你到了北京,那个种子就能长出来,开出一朵花。你抬头,就能看到那朵花。
——菁菁或许不知道,她的话于我而言是最美的声音,它来自朴素的心。而为了许许多多的菁菁们,我会继续走在这条创作之路上,并默默告诉自己,对脚下走过的每一寸土地,怀抱敬畏之心。
2022 年 2 月 22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