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神医嫡女·2
》
售價:HK$
54.8
《
近世闻人掌故
》
售價:HK$
74.8
《
余华长篇小说全集(共6册)
》
售價:HK$
385.0
《
非线性定价
》
售價:HK$
162.8
《
艰难时代
》
售價:HK$
96.8
《
深入浅出人工智能
》
售價:HK$
75.9
《
成长的心智——重新思考时代与心灵
》
售價:HK$
96.8
《
外卷: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全球征途
》
售價:HK$
140.8
|
內容簡介: |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格局。全书共分为伟大思想、伟大实践、典型案例三大部分,紧紧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结合深入的学习调研、翔实的数据材料、生动的地方案例,全景式地展现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伟大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与成就。
伟大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伟大实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我国全面系统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典型案例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指导下,全国上下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5个地方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典型案例,生动展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实践工作的伟大成就。
|
關於作者: |
马建堂,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现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调节部部长,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综合司司长、副秘书长,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委员。著有《周期波动与结构变动》《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产业结构研究》《世纪之交的国有企业改革研究》等,曾获我国经济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并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其“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理论”获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
目錄:
|
第一篇 伟大思想
导 言
第一章 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
一、生态兴则文明兴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五、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
六、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七、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
八、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章 深入发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价值
一、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
二、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理论
三、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四、创新绿色发展的理论体系
五、贡献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
第二篇 伟大实践
导 言
第一章 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一、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
二、党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导的成功实践
三、持续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
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章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一、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
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辉煌成就
三、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第三章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问责体系
一、问责体系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大创新
二、生态文明建设问责体系的建设成效与经验
三、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问责体系的前景展望
第四章 推进绿色发展
一、推进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
二、推进绿色发展实现高质量增长和高水平保护取得巨大成就
三、推进绿色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前景展望
第五章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向环境污染宣战
二、环境质量状况显著改善
三、污染防治攻坚战经验做法
四、美丽中国前景可期
第六章 建设绿色长江经济带
一、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二、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三、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
第七章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一、合力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成效和经验
三、持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第八章 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一、碳达峰碳中和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二、构建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
三、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行稳致远
第三篇 典型案例
导 言
第一章 践行生态兴则文明兴
一、塞罕坝精神: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二、西海固的沧桑巨变:从“苦瘠甲天下”到塞上江南
三、八步沙林场生态治沙:让“沙窝窝”变“金窝窝”
第二章 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南水北调:人水和谐共赢
二、三江源国家公园:人与高原生态和谐共生
三、一路“象”北:人象和谐共存
第三章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福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走向世界
二、浙江安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重庆武隆:依托生态旅游实现脱贫致富
第四章 践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一、浙江“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二、清洁取暖双替代:保蓝天、保温暖、保民生
三、湖南宁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第五章 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
一、长江上游(重庆段):一体化提升生态屏障质量
二、“北疆水塔”系统治理:提升水安全保障功能
三、乌梁素海流域系统治理:筑牢“北方绿色长城”
第六章 践行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一、福建省:生态环境审判“三加一”机制
二、贵州省: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机制
三、海南省:生态环境资源巡回审判机制
第七章 践行全社会共同建设生态文明
一、北京冬奥会:全民共促碳中和
二、浙江丽水:全民实施“生态信用”
三、广东深圳:全民监督生态文明建设
四、海南省:渔民变身“海上环卫员”
第八章 践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一、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二、共建西南边境绿色长廊
三、中蒙联合防治荒漠化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我们奋进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征程上
马建堂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系列重大实践,取得世界瞩目、人民满意的巨大成就,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决策咨询研究工作,不断增强为中央决策服务的本领和能力。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彰显理论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
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着重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要义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者。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视为国之大者,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
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这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为人民做实事的不变信念。
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关键是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源源不断创造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
道理,指明了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把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辩证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四是让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
化制度执行。制度的刚性和权威必须牢固树立起来,要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让制度成为“长牙齿的老虎”,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先进的制度思维。
五是抓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作出批示,强调“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a。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类似塞
罕坝精神的生动案例。例如,延安人民发扬“延安精神”,开展退耕还林,创造了陕北高原从黄土满坡到秀美山川的绿色奇迹。修复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中求生存、谋发展,体现了中国人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和拼搏精神,这是久久为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不竭动力。
六是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国际社会应携手同行,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清洁美丽世界。中国
坚持绿色发展,把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突出位置,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加强绿色国际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原创性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价值
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理论新境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
然关系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和原则,极大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理论内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新境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引。
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思考和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初步形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
中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从“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也在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维度,赋予了丰富的科学内涵,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党的理论不断发展。
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解决生态环境外部性的新思想新理论。解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关键是要控制外部性。在解决外部性的主体上,与西方强调依靠庇古税、科斯定理实现外部性内部化的主张不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让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先于理性经济人的避重就轻,领导干部成为解决环境外
部性的关键主体。在解决污染制造者对受害者造成的负外部性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让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以高压态势严格执法,大幅提高排污企业违法成本,在短期内快速遏制违法排污行为。在解决前一代人对当代人造成的遗留外部性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这是依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决生态环境历史遗留问题。在避免当代人对子孙后代造成的潜在外部性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实行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度和问责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实行终身追责,促使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问题立行立改,把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在当下,不要推卸给子孙后代。
四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出中国理论主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这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倡导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思想所作出的中国表达。“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中国对构建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作出的突出理论贡献,为各国合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