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HK$
177.0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HK$
143.4
《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售價:HK$
110.9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HK$
85.1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HK$
111.9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HK$
78.2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HK$
427.8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HK$
557.8
|
編輯推薦: |
好莱坞间谍大片《间谍之桥》电影原著,豆瓣评分2百大高分电影,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Z佳影片提名,第6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Z佳影片提名。由斯皮尔伯格导演,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主演。真实历史事件的纪实文学,结合谍战故事的特有神秘。书比电影更详细真实,由当事人律师詹姆斯多诺万亲自撰写,詹姆斯·多诺万在电影中由汤姆·汉克斯扮演。完整还原了美苏冷战下的政治外交博弈,U2侦察机,交换俘虏,间谍罪案的庭审辩护,等等事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更有看点。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等媒体推荐,以及前美国中情局局长撰写推荐语。
所有人都值得被公正的审判,无论他是英雄还是间谍 ——《时代周刊》
冷战时期耐人寻味的一段奇闻异事。 ——《纽约时报》
|
內容簡介: |
1962年2月10日早晨,詹姆斯·B.多诺万踏上了连接东、西柏林的格利尼克大桥。他身边,是曾在美国潜伏多年的苏联谍报人员鲁道夫·伊万诺维奇·阿贝尔。而桥的另一头,在层层保护之下向他们迎面走来的人,是被苏联击落的U-2侦察机飞行员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两拨人看似桥上的路人,却代表着两个对立的世界。多诺万就是负责这场人质交换的谈判代表,并且在之后的审判中都将为阿贝尔进行辩护。本书将以独特的亲身经历视角讲述冷战历史上Z为关键的时刻之一。
由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汤姆·汉克斯出演詹姆斯·B.多诺万的电影《间谍之桥》正是取自本书。冷战题材的故事,细致的人物刻画,《间谍之桥》呈现了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
|
關於作者: |
(美)詹姆斯·B.多诺万
生于纽约,毕业于福德姆大学及哈佛大学法学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任海军情报机构指挥官;战后,出任美国战略情报局法律顾问,并在纽伦堡审判中担任副检察官。随后,在30多个州的重要审判和上诉中担任首席检察官,同时他也是“沃特斯和多诺万律师事务所”的保险律师和创办合伙人。还曾担任位于纽约的普拉特学院的校长。
|
目錄:
|
引言? ? ? 001
1957? ? ? 005
1958? ? ? 199
1959? ? ? 223
1960? ? ? 247
1961? ? ? 265
1962? ? ? 275
致谢? ? ? 315
|
內容試閱:
|
引?言
在清晨的迷雾中,我们穿过荒凉的西柏林到达格利尼克桥,这是我们事先约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位于这座桥深绿色钢架的末端,横跨苏联占领的东德。在波茨坦湖对岸,有一座古老城堡的剪影投射在右边的小山上。湖的两岸都是树木繁茂的公园。今天是1962年2月10日,一个寒冷而清新的早晨。
在桥下,湖岸边上,有三名柏林渔夫正在投掷渔网。他们偶尔好奇地抬起头来,朝这边望过来。一群白天鹅从头上飞过。
我们的美国大兵和苏联人曾称这座桥为“自由之桥”。在这座窄桥的另一端,我们可以看到一群戴着深色皮帽的人。其中一位身材高大的人是东柏林的苏联官员伊万·施希金,他与我谈判了这次由三方政府参与的囚犯交换活动。
现在华盛顿快到夜里3点了,但是白宫的灯还没有熄灭,肯尼迪总统还没有就寝,他在等待消息。从柏林到白宫有一条开放的电话线。
穿着风衣的美国军警在我们这一端的桥面上来回踱步。在一个哨兵小屋里,两名身穿制服的西柏林警卫正在用纸杯小口喝着咖啡。突然来了命令,让他们暂时离开小屋。他们看上去很困惑,不知所云。他们装有子弹的卡宾枪堆放在角落里。
两辆美国军车在我们后面停了下来。鲁道夫·伊万诺维奇·阿贝尔被身材魁梧的士兵包围着,他面容憔悴,看起来不止62岁,要更老一些。在美国监狱生活的这段经历确实给他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现在到了最后一刻,他仍然保持着那种根深蒂固的自我约束力。
阿贝尔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上校。美国政府认为阿贝尔是一名“常驻特工”。以那间位于布鲁克林的工作室为掩护,他已经连续9年在美国北部地区布置苏联政府的整个间谍系统。另一位卑鄙放荡的苏联特工叛变,导致1957年6月阿贝尔被捕。他被联邦调查局抓获,以“密谋盗取军事机密和原子弹机密”罪名被起诉,面临着被判处死刑的危险。
1957年8月第一次在联邦法院提审阿贝尔时,他要求法官“从律师协会选出一名律师”为他辩护。布鲁克林律师协会的各位委员建议由我作为法院指派律师为他辩护。经过4年的法律诉讼,美国最高法院以5∶4的投票结果判定阿贝尔有罪。之后,阿贝尔将在亚特兰大监狱服刑30年。
在1957年11月15日判决那一天,我曾在公开法庭上请求法官不要判处他死刑,并给出以下理由:
在不远的将来,非常有可能会有一个等级相当的美国人被苏联或其同盟国俘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外交途径交换囚犯,则是符合美国利益的做法。
正是“通过外交途径交换囚犯”才使得双方来到了格利尼克桥上。肯尼迪总统后来发来电报,告诉我可以进行人质交换。
在桥的另一端站着美国U-2侦察机飞行员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远离柏林市,在“查理检查站”的东西交接点,东德人准备释放一名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学生,他叫弗雷德里克·L. 普赖尔。1961年8月,他在东柏林以间谍罪被捕,并受到东德政府的公开威胁,要被判处死刑。在阿贝尔—鲍尔斯—普赖尔这场人质交换中,最后一位人质是来自美国的年轻人马文·马基嫩,一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他以间谍罪的罪名在基辅的一所苏联监狱被关了8年。到现在,他还不知道自己将要被苏联人提前释放了。
当我走到格利尼克桥中心时,结束了这场事先安排好的“庆祝仪式”,兑现了我之前在东柏林“墙后”做出的承诺,也就意味着这场漫长艰辛的跋涉即将结束了。对于一名私人律师来说,这件案子已经成为他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件案子。法律诉讼相当耗费时间,而那些与法律无关的事更是如此。
阿贝尔几乎被囚禁了整整五年,在这段时间里,我是唯一来看望过他且与他有联系的人。阿贝尔这个人与众不同,他是一位才华横溢、求知若渴的学者。他重友情,喜欢与人交流。在纽约联邦监狱被关押期间,他曾经教一位狱友法语,那位狱友大字不识几个,是个黑手党流氓,因对清洁工人施暴而被判入狱。
阿贝尔和我聊过天,写过信,我们有过合作,也有过分歧。我们谈了很多:他的案子、美国司法、国际事务、现代艺术、动物的陪伴、高等数学概率论、儿童教育、间谍活动和反间谍活动、被抓起来的人和他们的孤独感,以及如果他死在狱中,是否应该把他的尸体火化。他的兴趣似乎跟他的知识一样,无穷无尽。
我必须说明一点,一开始阿贝尔没跟我说过这些。他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他在美国的所有活动都是受苏联政府的指使。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儿不可信,但事实确实如此。他可能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名上校,自告奋勇地承担起这次间谍任务。然而,我一直以美国政府有足够多的证据证明阿贝尔有罪为前提来处理这件案子—这个罪名是苏联“扣给”他的。我的整个辩护也是建立在这个假设基础上的。此外,他知道我的想法,也默许了,而且从来也没有否认过这一事实。我们在讨论的时候甚至也提出过这样的假设。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承认过,甚至对我也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他真以为我会“天真无邪”到同情苏联人,或者思想有点儿混乱?大错特错!最后的分析显示,如果他明确承认了,这不仅违背了他多年形成的直觉和原则,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对他的法律辩护没有好处。后者才是我们在谈论这一话题时的尺度。我曾经问过他的真名。他思考了一下,然后说:“知道我的名字跟为我辩护有很大关系吗?”我说没有。他轻点脚尖说道:“那么我们还是谈谈其他有关系的事情吧。”
此外,他从一开始就接受了我受法院之命不得已处在尴尬两难的境地。他理解我的想法,即我之所以全心全意地为他辩护,是为我的祖国、我的职业做奉献。但是他也能区分为他的法律权利辩护所需要的信息和其他信息。这些信息跟他的庭审辩护无关,但是或许对美国反间谍机构有很大价值,因此双方既坦诚又谨慎。
律师和客户这种独特的关系对于我记录阿贝尔的案子有很大帮助。如果我以任何一种方式利用阿贝尔已经不在铁笼里的事实,那么我将永远也对不起我的职业操守。他知道我想要写这本书。1960年最高法院判决后不久,他就知道了。他确实也说过,如果真的想要把这件案子写成一本书,他希望让我来写,而不是找“一个专业写手,可能会为了增加娱乐大众的效果,夸大或曲解事实”。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我不想让他觉得错信了我。甚至也不需要他承认什么了,因为不管他现在身在何处,对他不利的事我一概不知,所以也不会说出来。在美国人看来,宁死不吐露半个字的苏联间谍,就是在为自己的祖国效力,是他爱国行为的证据,而这也证明了他是一个危险分子。内森·黑尔被英国人处决了,但是他却赢得了英国人的尊重,我们也会缅怀他。
当我被指派给阿贝尔做他的辩护律师时,我就决定要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这件案子。首先,法律事务十分庞杂,有时候日记可以帮助我回想起一些最基本的信息。其次,如果我的委托人被处决了,那么这些日记还能让我找到些许安慰。如果他被处决了,我会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诚心实意地为他辩护。哪怕这种想法并不可靠。最后,这些日记将会成为我的个人笔记,记录我从业生涯以来,自纽伦堡审判以后,最具有挑战性的一件案子。
这本书是根据各种书面记录文件写成的。原始日记中的素材则来自一些同时期的笔记、阿贝尔和他“家人”之间来往的书信、诉讼程序的官方记录,以及我在东柏林执行任务时向国务院提交的电报报告。我为什么会接受这次辩护任务?阿贝尔是什么样的人?最高法院在给他定罪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5∶4这种现象?一个既没有外交官身份,也没有豁免权的美国人,在柏林墙里面与苏联人谈判,是一种什么感受?在格利尼克大桥的人质交换是否最大限度地符合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所有这些问题,以及其他更多的问题,在本书中都一一作答了。
1957年的某个晚上,我独自一人坐到很晚。我回想了我和阿贝尔的关系,以及我的日记(现在看来文笔有些生硬):
我们是两种类型的人,因为命运和法律被联系在一起……共同谱写了今天这个经典的案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