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售價:HK$
109.8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
售價:HK$
109.8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HK$
109.8
《
大唐诡异录
》
售價:HK$
55.8
《
《证券分析》前传:格雷厄姆投资思想与证券分析方法
》
售價:HK$
134.3
《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
》
售價:HK$
78.2
《
服务的细节136:提高成交率的50个销售技巧
》
售價:HK$
65.0
《
变法与党争:大明帝国的衰亡(1500—1644)
》
售價:HK$
96.3
|
編輯推薦: |
1979年,笠井洁出道成为职业作家,除了小说创作以外,还对类型文学有很深的研究,在思想哲学领域也颇有建树。当新本格推理潮流兴起之时,笠井洁也积极响应,写了数十部相关的理论著作,对年轻的新本格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作为老一辈作家,曾经多次被邀请担任文学奖的评委。笠井洁对于日本类型文学的理论研究和新人培育都有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笠井洁在小说领域也非常成功,至今创作了五十多部小说,涵盖推理、科幻、奇幻等不同风格。其中“矢吹驱系列”是推理小说,是其相当有代表性的作品。而该系列的第一部《再见,天使》也是笠井洁写作的起点,由于创作期间笠井洁生活在法国巴黎,该系列的风格非常独特,故事通常发生在欧洲,而贯穿全文的哲学理论也是西方体系,这些特征在日本推理作家中几乎绝无仅有。 侦探矢吹驱于《再见,天使》(1979年)初次登场,2002年,第五部作品《俄狄浦斯症候群》与这部《哲学家的密室》几乎同一时间问世。“矢吹驱系列”作品数量虽少,创作时间却超过二十年,而支撑着这一持续过程的正是每部作品的超高质量。至于对“本格”这一扎根于推理史的可靠类别形式的沿袭,无疑也是本系列的强项。 本系列也是一套思想小说,书中有体
|
內容簡介: |
达索家处于完美的密室状态,却在房间里发现了滞留客人的尸体。追寻遗留在现场的纳粹党卫军短剑和尸体之谜的过程中,“二战”期间发生于考夫卡集中营的密室谋杀案悄然浮现……
穿越案件的迷雾与哲思的纠葛,破解孕育现代本格推理小说的“大量死亡”之谜。“矢吹驱系列”呼声高涨的第四部作品!
|
關於作者: |
笠井洁 かさいきよし
194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0年曾以笔名“黑木龙思”撰写评论文章,1974年旅居法国一年,1979年于《野性时代》发表了以战后法国为背景、日本青年矢吹驱为主角的推理小说《再见,天使》,并因此而获得“第五届角川小说赏”。随后相继创作了矢吹驱系列作品,如1981年的《夏日启示录》、1983年的《蔷薇之女》及1992年的《哲学家的密室》等。此外,还著有《私人侦探飞鸟井事件簿》系列,《吸血鬼战争》系列等众多作品。
|
內容試閱:
|
小学放学了。三四个穿短裤的孩子在喷泉广场的石砖上跑来跑去,晃响了背上的书包,播撒着欢快的叫嚷。鸽群被喊声与脚步声惊起,挥舞着翅膀,扑棱扑棱地飞向天空。
草坪碧绿夺目,天空蔚蓝澄澈,灿烂阳光将周围照得清透怡人,舒爽的微风轻拂脸颊。卢森堡公园的花坛或圆或方,大小不一,红、黄、淡紫……春日繁花在其间鲜艳盛放。巴洛克式宫殿建筑耸立前方,宛如伸展双翼的天鹅一般优雅。
这是我记事起便深爱的五月巴黎,是无可挑剔的美丽的五月巴黎,但不知为何,我总抽象地感觉映入眼中的风景疏离如人造物。美景如同明信片上的照片,缺少官能的现实感。我坐在长凳上,将正在读的书放到一旁,轻轻咬住了嘴唇。
我明白。我无法尽情享受新绿的季节,是因为友人之死带来的冲击深深烙印在脑海中,再也不会消失。朋友……不,他不只是朋友。就在一年前的今天,安东尼被警队射杀了。
巴黎美丽的五月。
没错,有这么一首老歌。这首歌传遍大街小巷时,我还只是个读中学的孩子。
我的中学位于蒙马特,同样受到了5月10日街垒之夜的波及。 巴黎五区的大学城自事件前一周起,便日复一日地举行大规模学生游行,那晚发生的事却已不只是单纯的游行,而是震撼全法国的“五月风暴”的开端。有些高年级学生和大学生一起冲撞警队,甚至受伤或被捕。
街垒之夜后的早晨,电视上不断播映着巷战般的光景。被砍倒的行道树,熊熊燃烧的汽车,拉丁区街巷里的无数路障,交相飞舞的燃烧瓶与棍棒……这简直就像一首叙事诗,与我刚读过的《悲惨世界》里描绘的圣但尼一模一样。
我沉醉在电视画面中。我虽然是警察的女儿,但沐浴在学生投石下,头戴威武头盔、身穿漆黑皮大衣的警官隶属国家警察机动队,和爸爸所属的司法警察没有直接联系,我可以肆无忌惮地兴奋一番。
班上同学应该也都看了早上的电视,中学教室会为时隔百年出现在巴黎街头的路障沸腾不已。如果昨夜的路障只是个开始,那么,这说不定会发展为历史课上所讲的巴黎公社运动以来,首起百年难遇的大事件。没错,这就是“公民啊,走向街垒”。
真是太幸运了。我说不定能亲眼目击历史性的瞬间,简直无法遏制自己雀跃的心情。我绝不能眼睁睁放过这次宝贵的机会。
第二天,为了参观学生占领下的拉丁区,我没去学校,转而前往位于蒙马特中部的地铁站。然而,我坐在拉马克戈兰古站旁边的石阶上足足等了一小时,同班的米歇尔始终没在约好的地方现身。
明明约好了却不来。米歇尔这个优等生,肯定是害怕逃学招来老师和家长责骂,临阵脱逃当了缩头乌龟。太没出息了。居然让这种男生当男朋友,还选他做冒险伙伴。我一边生自己的气,一边脚步哒哒地走下地铁阶梯。我要跟那种胆小鬼绝交,再也不跟他约会了。
老师和爸爸都不知道我的冒险计划。学校那边,我打电话说感冒了要请假,至于爸爸,上周起就几乎住在警局里。街头如此混乱,无关政治的凶恶犯罪似乎也在等比激增。
爸爸虽说是个优秀的警探,想必也猜不到独生女会为了参观革命而逃学。只要给我做晚饭的钟点工弗朗索瓦丝不发现,我的计划就是完美的。
天气可真好。我迈着雀跃的步伐,漫步在浸满催泪气体臭味的圣米歇尔大道和奥德翁背后的小巷里。
街上处处皆是欢快的混乱,周遭光景如同大型施工现场。大路的路障已经拆除,烧焦的汽车和砍下的行道树却仍胡乱堆在路旁。街道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石子,铺路石被撬起,露出了下层砂砾。都市中突然出现一片沙滩,残留着盛夏海水浴场般的无数脚印。
路上风景有异于平常。这里明明是闹市,许多商店却大门紧闭,卖鞋的巴利和卖文具的吉伯特琼也不例外。院墙和楼墙都画满了政治涂鸦。但还不只如此。人们脸上生机勃勃,仿佛摘下了面具。
路上不再是围观街头卖艺的人群,而是许许多多讨论队伍。学生和市民都在大声议论。在学生牛仔服、卡其色短外套和满是灰尘的夹克组成的海洋中,还能看见身穿干净衣服的年轻女人、中年绅士、牵着狗戴着贝雷帽的老人,他们可能是圣米歇尔、奥登翁或卢森堡一带的居民。此外,还有和我同龄的亨利四世中学的学生。
索邦广场上,红黑两色旗帜翩翩飞扬,许多学生要么在发传单,要么在卖政治报。蒙田铜像脚下有人召开集会,留着格瓦拉式胡须的青年正拿着扩音器演讲。身穿蓝衣的劳动者前来参观,逮着陌生人就兴致勃勃地展开讨论。这景象没有丝毫拘束之处。
街垒之夜过后,拉丁区充满了人人皆相识的开放氛围,比夏天的巴士底日更像节日。人人都陶醉在畅快的兴奋、激情下流淌的蓬勃紧张感、或许会有祭品牺牲流血的预感,以及紧绷的斗争意志之中。
当时,我首次切身体会到硬币上雕刻的“友爱”一词的含义。用经历过西班牙革命的某著名作家的话来说,这就是“天启般的共生感”。
我那会儿仅仅是个孩子,当然并非“五月风暴”的当事人,只是个怀揣游戏心态窥探了革命现场的好奇女孩。然而,我触碰到了满溢“友爱”的神奇异世界,这段回忆镌刻在心底某处,给我的思考及感受方式带来了不小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