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黎曼几何 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奠定了数学基础 》 售價:HK$ 52.8 ![]() 《 十八世纪英国的大众政治(汉译23辑) 》 售價:HK$ 74.8 ![]() 《 衰落 :英美文化的极限 》 售價:HK$ 74.8 ![]() 《 清代中国与东亚海域交流 精装 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107.8 ![]() 《 寒门攻略 》 售價:HK$ 65.8 ![]() 《 壹卷YeBook——记忆肖像:罗素回忆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哲学大师罗素传记性回忆录) 》 售價:HK$ 52.8 ![]() 《 历史认知语言学 》 售價:HK$ 85.8 ![]() 《 社会正义与城市 》 售價:HK$ 74.8 |
| 內容簡介: |
| 《法国的印度学》的作者皮埃尔-西尔万?佛辽若(Pierre-Sylvain Filliozat)教授,法兰西学院院士、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法兰西公学教授,在欧洲印度学研究领域负有盛名。作者在本书中主要谈两个问题:一是印度梵文诗研究,此为法国印度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从法国诗学和跨文化学的视角,将概念、阐释与文本诵读结合,论证印度梵文诗学与西方诗学的差异。二是法国印度学的学术史,展现法兰西学院智性、博学与交流的三大宗旨。本书的合著者是作者的夫人婆苏闼拉?卡瓦利?佛辽若(Vasundhara Kavali-Filliozat),法籍印裔,法国索邦大学印度学博士,长期从事欧洲与中国的印度学者以往都很少涉及的印度南部寺庙文化研究。本书展现了这对法国教授夫妇在跨文化研究的视野下拓展法印学术交流的毕生努力。 |
| 關於作者: |
| 皮埃尔-西尔万?佛辽若(Pierre-Sylvain Filliozat),法国远东学院著名印度学家让?佛辽若(Jean Filliozat)之子,父子两代均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自幼在印度学的熏陶中长大,1959年在法国东方语言学院获得印地语学位,1962年在法国高等实验学院完成关于维迪亚那他(Vidyānātha)修辞学著作《波罗多波楼陀罗》(Pratāparudrīya)的研究,1963年进入法国远东学院,自1967年起在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任梵语研究部主任至今。法国亚洲学会副会长。他早年把主要把精力放在文法学巨著《大疏》(Mahābhā?ya)及其注疏的翻译与研究上,完成了十卷本《大疏灯注》的译注工作。他也对梵语文学艺术充满兴趣,与夫人婆苏闼拉合作完成了多部印度建筑史研究著作。曾获得法国军团荣誉勋章、法国金棕榈勋章等国家表彰。其夫人婆苏闼拉?卡瓦利?佛辽若(Vasundhara Kavali-Filliozat)是印度学者乾那巴萨伐帕?卡瓦利(ChennabasavappaKavali)的次女。印度德里大学硕士,法国索邦大学博士。她自幼在梵语和加纳达语古典文化的环境中长大,是著名印度艺术史专学和金文学者,曾获印度政府的各种表彰。她使用卡纳达语、英语和法语写作,出版著作26种,促进印度学术成果向西方世界传播。 |
| 目錄: |
|
序言‖I
第一章 梵语诗:神圣与世俗 ‖ I 导读 1 虔敬诗歌 2 迦梨陀娑 14 波那跋陀 26 第二章 18-19世纪梵语文学在法国的接受‖33 导读33 开端:耶稣会传教士 34 法兰西学院梵语教席 42 浪漫主义与梵语文学 50 自由诗与梵语文学 57 第三章 印度艺术与建筑的演变--以卡纳塔克地区为例‖ 66 导 读 66 卡纳塔克地区简史 68 宗教:毗湿奴与湿婆信仰 75 毗湿奴教77 湿婆教78 卡纳塔克早期寺庙建筑 85 巴达米石窟寺(6世纪) 89 梅谷第耆那教神庙(7世纪) 91 帕塔达卡尔建筑群(8世纪) 92 西遮娄其王朝(975-1185-1189) 101 曷萨拉王朝(1187-1343)112 卡纳塔克帝国(1336-1646) 113 附 录 附录一 佛辽若教授学术简历与著作目录 130 附录二 译名表 142 一、史地 143 二、文学 146 三、宗教 149 四、建筑 153 译后记 ‖ 155 “跨文化研究”从书书目 ‖ I57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