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钛经济
》
售價:HK$
77.3
《
甲骨文丛书·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
售價:HK$
322.6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HK$
109.8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HK$
177.4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HK$
65.0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HK$
72.8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HK$
333.8
《
人体结构绘画重点
》
售價:HK$
143.4
|
編輯推薦: |
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问它的什么故事引人入胜?当然是那些令人目眩的各位统帅、名将、豪杰与枭雄的传奇了。也许你随口就能一边掰着手指头,一边如数家珍般地聊起许多让人耳熟能详的人物:“千古一帝”李世民、“托塔*王”李靖、“混世魔王”程咬金、“神拳太保”秦叔宝、“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姿容俊美的高仙芝、一代女皇武则天、引发“安史之乱”的叛臣安禄山、中唐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将不过李”的李存孝、“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
当然,这里边也许还夹杂着传奇色彩和演义夸张,但并不妨碍我们乐此不疲地探究曾经的故事。在此向您推荐这本《你定爱读的中国战争史:唐朝》,它更多注重历史本来的模样,经过了史料的层层推敲和检证,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甚至残酷的战争环境,并一展这些传说人物的真实性情和言行特色。
|
內容簡介: |
唐朝,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黄金时代。唐代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它是如何从隋末的大混乱中脱颖而出,逐渐走向贞观之治,又是怎么从武周之后的混乱迈入了开元盛世的呢?而强大的盛唐又是怎么被安史之乱摧毁的?从中唐到晚唐的乱局中,大唐帝国又经历过什么呢?本书将以唐代各个时期的战争为线索,向读者展示这段历史的变迁。
|
關於作者: |
作者:午梦千山
四川省南部县人,自由撰稿人,致力于中国古代战争史、政治史、经济史的研究,主攻汉唐时期。平时喜欢探究历代军政,作品多以通俗的表达向大众普及历史。另出版有《唐帝国衰亡史》。
|
目錄:
|
*一章 统一之路
开国之战:进取关中之战
荡平关中:浅水原之战
收复太原:唐灭刘武周之战
威震关东:唐灭郑夏之战
舟行长江:唐平南方群雄之战
两战河北:唐灭刘黑闼之战
*二章 扫荡四夷
奇袭定襄:唐灭东突厥之战
苦战赤水:唐军击败吐谷浑之战
偏师奇功:唐军击败薛延陀之战
有志者事竟成:唐征服西域之战
雄主落幕:唐军一征高句丽
第三章 贞观遗风
西境烽烟:唐与西突厥、铁勒之战
黑虎掏心:唐与百济之战
再战辽东:唐平高句丽之战
横绝西北:三箭定天山
名将悲歌:唐军兵败大非川
两战西域:唐军再平西突厥
北境烽烟:东突厥复国
第四章 女帝当国
女主天下:武则天平李敬业、李贞之战
回光返照:黄花堆之战与收复安西四镇
北国狼烟:武则天平定契丹之战
第五章 盛唐烽烟
黎明前夜:唐军收复营州之战
绝地反击:从洪源谷到武街
重掌西域:唐灭突骑施之战
战火再起:唐与吐蕃河西争夺
东北乱局:唐平可突于之乱
浴血九曲:唐军四战石堡城
中亚争雄:唐军兵败怛罗斯
第六章 安史之乱
两京沦亡:渔阳鼙鼓动地来
血战河北:唐军对安禄山的反击
疾风劲草:雍睢保卫战
披荆斩棘:唐军收复两京之战
失之毫厘:唐军围攻相州之战
名将对决:燕军*后的辉煌和末日
第七章 削藩之路
虎头蛇尾:唐讨伐田承嗣、李灵曜之战
鏖战河北:唐德宗讨伐藩镇之战
烽烟再起:唐与四王二帝之战
泾原兵变:唐与伪秦奉天保卫战
烟消云散:唐平朱泚、李怀光之战
第八章 元和中兴
初露锋芒:唐平刘辟、杨惠琳、李锜之战
浴血淮西:李愬雪夜入蔡州
收复淄青:唐平李师道之战
第九章 昙花一现
功亏一篑:河北三镇复叛
欲振乏力:唐文宗平定李同捷之战
回光返照:唐武宗平定刘稹之战
第十章 丧钟响起
金甲满城:黄巢起义
驰骋中原:朱温统一河南之战
*后挣扎:唐昭宗讨伐李克用之战
双雄对决:朱温与李克用之战
凤翔之战:大唐帝国*后的挽歌
■ 文摘
|
內容試閱:
|
雍丘保卫战
张巡,南阳人,自幼博览群书,喜欢研究兵法,并且不拘小节,往往与志向远大者或者年长者相交,而不愿和庸碌无能之辈来往。开元末年,张巡以进士及第的身份进入仕途,以太子通事舍人的身份被任命为清河县令。待任期满后,张巡回到长安。时值杨国忠当权,就有人劝他去依附杨国忠,以谋个好位子,但他拒绝了,并说:“以现在这个形势,还是别做京官为好。”不久后,张巡就被外放为真源(治所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县令。
安禄山攻陷洛阳后,任命心腹张通儒的弟弟张通晤为睢阳(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南)太守,让他与陈留长史杨朝宗率领一千余名胡人骑兵向东面掠取土地。洛阳东面各郡、县已经多年未历战火,不敢出战,纷纷投降,谯郡(治所在今安徽省亳州市)太守杨万石也在这种情况下降于燕军,还逼着下属的真源县县令张巡一起叛乱,让他率军向西迎接燕军。
张巡不愿投降,他接到杨万石的命令后,先去玄元皇帝祠中痛哭了一场,然后举起了讨伐燕军的旗帜,很快就有一千多人前来归附。
当时已有东平(治所在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北)太守吴王李祗、济南太守李随等少数几人起兵反抗燕军,于是另外一些不愿变节的郡县也以李祗的名义募兵抵抗。其中单父(今山东省单县)县尉贾贲自称是李祗部将,率军向南攻打睢阳,一举击败了张通晤,后者逃跑过程中被顿丘(治所在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县令卢韺(yīng)斩杀。这个消息把东进的燕军吓住了,燕军大将李庭望更是止步不前。东线的唐军终于迎来了喘息之机。
张通晤东进时,雍丘(今河南省杞县)县令令狐潮也投降于燕军,被任命为将领。令狐潮率领军队向东进攻,在襄邑大破唐军,俘虏了一百多人。他将俘虏囚禁在雍丘,自己屁颠屁颠地跑去找李庭望请赏。然而他走后,俘虏们趁着守卫不注意,偷偷解开了绳索,杀死了守卫,然后占据了雍丘城,并将贾贲所部迎入了城。不久后,张巡也率军前来会合,总共有两千人。
令狐潮请了赏回来一看,雍丘丢了,家小被俘,顿时恼羞成怒。他率领大军向雍丘发起了疯狂的进攻。贾贲出城迎战,随即阵亡。张巡见状,亲自率领骑兵出城迎战,他身上多处受伤,但始终在一线冲杀,不肯退下。唐军士兵在张巡的感染下奋起杀敌,激战良久,终于将令狐潮击退。回城以后,雍丘城内公推张巡为主帅,让他统率贾贲留下的部众,张巡应下,自称“吴王先锋使”,号令众人。
与此同时,李随的反燕部队到达睢阳,附近唐军纷纷前来归附,短时间内就有了一万多兵马。李隆基便任命他担任河南节度使,由许远担任睢阳太守兼防御使。
另外,起兵反燕的还有濮阳人尚衡,他以王栖曜为衙前总管,率领大军进攻济阴(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西北),一举斩杀了燕军大将邢超然。
大势之下,东线渐渐稳定下来。
天宝十五载三月,不甘失败的令狐潮再次会同燕军大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人率领四万多人围攻雍丘。此时雍丘守军只有两千多人,面对如此庞大的敌人,众人害怕不已。张巡宽慰众人道:“叛军人多势众,反而不用担心。他们见我们人少,必然会轻视我们。我们只要出其不意地攻击他们,叛军惊骇之下,定会被我们击退,届时我们再回来守城,肯定可以守住。”
随后,张巡派一千人上城墙防守,又将剩下的一千人分成若干小队,然后领着这些人打开城门向燕军杀去。张巡作战十分勇猛,在燕军阵中横冲直撞,杀得燕军人仰马翻。燕军人数虽多,但没有做好防备,他们果然如张巡所料那般慌乱起来,迟迟组织不起有效抵抗,只好暂时后撤休整。张巡乘机率领唐军退回城内加固城防。
第二天,燕军再举进攻。他们这次是有备而来,在雍丘四周安置了一百多门石炮,然后一起向城头射击,没多久就把城楼以及矮墙都击毁了。张巡沉着气,命人在城墙上立起早已准备好的木栅进行防守。
石炮轰完后,燕军发起了冲锋,沿着城墙向上爬。张巡立刻带领大伙儿将蒿草捆成一束,然后用油脂浇灌、点燃,再从城墙上扔下,将燕军的云梯全部烧毁。燕军进攻受阻,踟蹰间不敢再爬上城墙。趁此空当,张巡再次带人从城里杀出,大败燕军。当夜,张巡还派出勇士夜袭燕军营地。
随后的日子里,张巡每天被甲枕戈,一直待在城上防守,受了伤就简单包扎一下,然后再次上阵杀敌。就这样熬了六十多天,经历了大小三百多次战斗,令狐潮等人见奈何不了雍丘城,只得撤退了。然而张巡还没松懈呢,他趁着燕军没有防备,立刻率兵追击,再次杀得对方大败,光俘虏的胡人骑兵就有两千多名。
这一年五月,南线鲁炅兵败,被燕军围困在了南阳(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此时唐军主力都集中在潼关一线,李隆基只好将李祗调任为太仆卿,然后让李巨担任陈留、谯郡太守兼河南节度使,让他带人救援南阳。李祗被调离后,令狐潮认为机会来了,再度率军进攻雍丘。
其实令狐潮与张巡早年交情不错,他强攻不下雍丘,就打算劝降张巡,在城下向张巡喊话道:“现在朝廷大势已去,你还在这里坚守,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为谁而守的?”张巡冷笑道:“我记得你以前常以忠义自许,那你现在的所作所为,算得上忠义吗?”令狐潮无言以对,悻悻地回到大营。
令狐潮又强攻了四十多天,依然拿张巡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这段时间,李隆基强逼哥舒翰出潼关决战,结果唐军在灵宝全军覆没;潼关被燕军攻陷,李隆基被迫逃往蜀地避难,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落入了安禄山的手里。张巡还不知道这些事,他被困得太久了。
令狐潮得到消息后,觉得这次总可以说服张巡了,于是亲自到城下陈述局势,希望张巡认清现实、开城投降。张巡倒是没什么反应,但是雍丘城内一些人可坐不住了,有六名守将前来劝主将:“现在雍丘城内兵力微弱,再这么打下去,我们肯定熬不过对方。眼下长安已经失陷,陛下是死是活都没人知道,不如先投降了吧。”张巡看他们都这么说,就假装答应了,让他们第二天再来商讨细节。
然而次日一早,唐军众将来到大堂时,发现堂上挂起了天子的画像。张巡带着他们一起朝拜,随后历数李隆基昔日功绩,众将士无不闻之流泪。趁此机会,张巡又把那六名将领叫到跟前,向众人揭发了他们想要投降的心思。这可犯了众怒了,大伙儿纷纷痛斥此举,张巡顺势将这六人斩杀。从此以后,雍丘城内再也没人敢提投降一事,众将士的心意越发坚定。
意志坚定之后,物质匮乏的问题也需要解决。被围困了这么久,士兵们用以退敌的箭快用尽了,该如何补充呢?张巡倒是有个主意——草人借箭。他偷偷派人用藁草扎了一千个草人,然后给这些草人穿上黑衣服,于深夜将这它们用绳子绑了从城上放下去。城下的燕军发现城墙上影影绰绰,就立刻报告给令狐潮。令狐潮以为张巡派人夜袭,立即下令用弓箭射杀从城墙上下来的唐军,决不可放过一个人。燕军争先恐后地向城墙上的黑影放箭,忙活了整整一晚上,天亮时才发现目标竟都是草人,但此时收手也晚了,它们已经给张巡送了几十万支箭过去。
几天后,张巡又从城上放人下去。这俨然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令狐潮看着熟悉的黑影嗤笑道:“真以为我是傻子吗?又想骗我给你白送箭!”于是他告诉手下士兵不必理会,回营睡觉。然而这次从城墙上下来的却真的是五百名守军,这些人下城后立即朝燕军大营杀去,不仅造成了不小混乱,还成功劫走一批物资。令狐潮窝了一肚子火,下令全军烧营后撤,一连跑了十多里才停下来。这之后,令狐潮为了洗雪耻辱,对雍丘的攻势越发猛烈。
令狐潮也顾不得什么战场礼仪了,只想狠狠地报复张巡。他知道张巡手下有一个叫雷万春的将领作战非常勇猛,于是就到城下喊话,说请雷万春到城头来对话。雷万春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站上城头试探。不料话还没说上两句,偷偷埋伏在附近的燕军弓弩手便张弓射杀他。雷万春猝不及防,脸上中了六支箭。这个硬汉中了这么多箭,居然没有倒伏,依然直挺挺地站立在城头,让令狐潮差点儿以为他其实是木头人假扮的。
后来探子回报,城头上站立的果真是雷万春。令狐潮惊叹不已,远远对张巡喊道:“今天雷万春将军中箭后依然屹立不倒,我这才知道你平日里军令之严整。不过你要顺应天命,不要再抵抗了。”张巡则回敬道:“你连人伦都不知道,知道什么天命?”令狐潮闻言气得跳脚。
这场围困旷日持久,雍丘城内的木材和水都用尽了。张巡就给令狐潮写了封信,信中说:“我现在已经守不下去了,想要带着手下人撤离雍丘,将城让给你。现在请你先带着军队后退六十里,好让我能够逃走。”
令狐潮围攻了这么久,他早已没什么耐心,如今见张巡愿意主动撤走,当然十分乐意,于是立刻照办。然而燕军一后撤,张巡立刻就率军出城运输木材、搬运用水,回城时还顺便把城外燕军留下的营地拆了个干净,把各种用材也一口气卷进了城里。令狐潮发觉后气得七窍生烟,于是再度率军围困住雍丘。
这时张巡又给令狐潮写了封信,跟他解释说:“我不撤走主要是因为没有马,如果你想要得到雍丘城,就给我三十匹马,我得到后立刻就走,那样你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雍丘了。”
令狐潮一想,三十匹马也不是什么大事,要不再试着相信一次老朋友?于是他派人送了三十匹马进城。张巡欣然笑纳,然后将之全部分给手下猛将,并对他们说:“明天等敌人来了,你们就出城迎战,一人抓一个敌将回来。”
次日早上,令狐潮准备率军进城,却发现张巡竟然还在守城。连续两次被骗,令狐潮忍无可忍,他来到城下痛斥张巡:“你不是说拿到马就走吗?怎么现在还在城里?”张巡面露苦笑:“我自己是想把雍丘让给你,但手下人都不同意,这让我还能怎么办?”
令狐潮已经意识到张巡是在戏弄他,不欲多说,下令大军准备攻城。然而燕军还来不及列阵,雍丘城中就杀出三十位唐军猛将,他们迅速斩杀了一百多人,生擒了十四名燕将,缴获了不少兵器和牛、马等物资后才撤回城。
令狐潮傻眼了,他屡战屡败,已经完全没勇气再继续进攻下去,只好把军队撤回陈留休整,再图后举。
令狐潮退走后不久,张巡听说白沙涡(今河南省宁陵县西北)附近驻扎着燕军步骑兵七千多人,于是乘夜带兵前去偷袭,打得对方狼狈逃窜。回军路上,他们又截住了正向白沙涡赶来的燕军援兵四百人,顺势全部俘虏了。张巡杀死了其中的胡人,而将那些从荥阳、陈留一带胁迫来参军的人全部释放回家。这个消息传出后,天下人都知道张巡仁义,短短十多天就有一万多户百姓脱离燕军归降张巡。
这年七月,令狐潮经过两个月的休整,姑且修复了他的心灵创伤,便又带上了燕军将领瞿伯玉卷土重来。这一次令狐潮打算智取,他派出四人假扮朝廷使者,佯称皇帝任命张巡去灵武赴任。然而这四个使者的演技实在不佳,很快露出破绽,张巡识破后便将这四人处死,并将人头挂在城墙上示众。令狐潮见计划败露,只好先撤了回去。
不久后,燕将李庭望率领蕃、汉步骑兵两万多人东进,打算偷袭宁陵、襄邑,某日行进到距离雍丘三十里的地方扎营。李庭望没料到即使隔了这么远,张巡都能探到消息,还乘夜带着三千人奔袭而来给他送上一份“惊喜”。燕军梦中遇袭,仓皇大败,李庭望只得带着残兵连夜逃走。
再之后,令狐潮又与王福德率领步骑兵一万多人进攻雍丘,还是被张巡杀退,阵亡了几千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