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知宋·宋代之司法
》
售價:HK$
99.7
《
空间与政治
》
售價:HK$
87.4
《
少年读三国(全套12册)
》
售價:HK$
490.6
《
不完美之美:日本茶陶的审美变
》
售價:HK$
87.4
《
现代化的迷途
》
售價:HK$
98.6
《
钛经济
》
售價:HK$
77.3
《
甲骨文丛书·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
售價:HK$
322.6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前四史的人物列传编纂是考察汉宋史学发展的一个有效切入点。本书选取前四史人物列传编纂为研究对象,将研究视角限定在汇传之外人物列传部分,将这四部史书的列传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研究,考察列传兴起至成熟的全过程,将此过程置于西汉至刘宋史学演变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加深对中古史学全貌的理解和认识,并能进一步探索这一时间段史学与社会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
|
內容簡介: |
本书在汉宋间政治、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视域下,考察前四史人物列传编纂范式的形成;藉由人物列传编纂范式的延续与变革,讨论史家意图的流转变化;关照列传编纂范式限定下的史传与其他文献的互动与整合。通过列传编纂这一命题,考察前四史形成的现实基础及其中蕴含的史学思想,乃至文学意识,反思汉宋间史学发展的情况及史学与社会政治的互动,进而揭示汉宋史学发展的脉络,及其背后的深层历史动因。
|
關於作者: |
曲柄睿,1985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先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及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史学史,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史学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各一项。
|
目錄:
|
绪 论
第一章 纪传体史书形成前史
第一节 先秦文体与《史记》
第二节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先秦学术基点
第二章 列传范式的出现与确立:《史记》到《汉书》的转折
第一节 列传范式的出现:《史记》的修撰
第二节 列传范式的确立:《汉书》的修撰
第三节 传记写作分类标准的变化:刘向、扬雄与班固的工作
第三章 列传范式的应用(上):《三国志》的创造
第一节 《三国志》以“志”为名缘由及史学意图
第二节 《魏志》人物列传编纂
第三节 《魏志》史论与禅代之际人物列传编纂
第四节 《蜀志》列传编纂
第五节 江东创业与《吴志》列传编纂
第四章 列传范式的应用(下):范晔《后汉书》的形成
第一节 范晔《后汉书》光武守业诸臣传的编纂
第二节 第五伦形象建构与范晔对东汉、刘宋政治风格的认识
第三节 传记形成与“处士”形象建构: 从《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谈起第五章 诸家东汉史的修撰
第一节 《东观汉记》、谢承、华峤《后汉书》的合传情况
第二节 列传范式影响下袁宏《后汉纪》人物传记情况
第六章 列传范式影响下的地方史与个人史
第一节 郡国书的形成及其演变
第二节 别传与家传
结 论
|
內容試閱:
|
后 记
终于到了写后记的时刻。
我一直有种看法,学术著作的后记应该是全书中最耐读的部分,因为它很大程度上扮演了作者学术自传的角色。现在需要为自己研究传记的书完成一篇后记,我却有些踌躇。我并非担心读者批评全书内容,相信大家已经批评过了。唯一让我忐忑不安的是,马齿徒增,我的见识似乎没我的酒量长进得快,以至于无法在后记中说出任何真知灼见。
最初进入大学的时候,我接受的训练,或者说我耳濡目染的学术追求是写出材料扎实的论文。这个见解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对于我这种领悟力稍逊的同学来说,会误解为写出注释和正文都很长,甚至是注释长过正文的论文便是好的研究。我的想法无疑又是错误的。后来经过长期的学习与工作,写论文也读别人的论文,特别是经常评议学生的论文,我发现论文越来越长了。写得长自然是本事,可写得短也未必没有功夫。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见解的精当,不在于材料的堆砌。当我写完博士论文之后很久,我才意识到记注之学和撰述之学在我身上的矛盾。
自然我没有放松搜求材料。如若没有充足的材料,高明的见识无从谈起。可若非高明见识的阐发与点拨,再充足的材料也品不出味道。就好像一桌宴席,食材再好,没有盐是万万不成的。所以我更爱读本专业以外的书。
回想起求学的时光,我的学术兴趣一再发生变化。本科阶段在王子今和张荣强两位老师的培养下,我着力于宫省宿卫制度。硕士阶段向刘华祝老师问学,更参加陈苏镇老师的读书会,我又不安分于纯粹的制度史研究了。那时候我的兴趣是医疗史。博士一年级时,我的博士生导师王子今老师支持我去台大交流一学期。我私心是为了取医疗史的经。切身接触之后,我感觉医疗史在我研究的这个断代没有太突出的空间。于是我重新计划,争取写出几篇好的文章出来,作为确定博士选题的初步尝试。
在台大读书,和同学交流,向邢义田和刘增贵两位老师请教,我转而思考回到制度史,希冀讨论汉朝皇位继承制度的变化。为此我写了一篇讨论“高皇帝约”的论文。不过在邢老师身边,我自忖应该写一点偏重文献的文章。五月的台北多雨。在台大的图书馆和水源的宿舍,我和着雨打在树叶上的声音,敲下对比《史记》《汉书》侯表的一篇论文。文章进展很快,写得扎实。我交给邢老师不久,他约我面谈并给出很高的评价。我心里也有了把握。我将上述两篇论文提交系里的博士中期考核。口试委员中有宋超老师和罗新老师。他们俩就跟商量好了似的,每人分别对一篇文章给予肯定。这样一来,我心中相对有底了。
后来“高皇帝约”的文章很顺利发表了。侯表的文章投了出去,得到了一封拒稿信。信中的见解有些我未必认同,有些也无法证实,于是我将文章搁下了。尽管如此,写作这篇文章的过程,以及伴随写作而来的充实的状态和亢奋的心情,很让我感受到,以早期史部文献作为研究对象是可行的博士论文选题。
本书不是从第一章开始写起的。我最早写的是关于《三国志》的部分,因为我对这部分最没把握。那时候北大研究生院可以出一笔钱资助博士生组织小型讨论会,鼓励我们邀请同道学者交流。我抓住这个机会,并提交了主题为《三国志》史论与人物合传关系的论文。经过大家的批评和鼓励,我更有信心了。那以后我又继续写《后汉书》和《汉书》的相关部分,最后才讨论《史记》。自我评价《三国志》和《后汉书》的部分我思考最深,写得最好。《史记》和《汉书》部分有点匠气,不够飘逸。我意识到进入不熟悉的领域对于学者异常重要,那是一场真正的考验,也是必须越过的龙门。
长久以来,人文学者给人的印象都是沉思与安静的。他们不停地写,不停地写,坐在扶手椅上,如登神坛,沐浴圣光,降临人间,一支笔便有千钧之重。可我似乎与此格格不入。我属于那种灵感型选手。我会用很多时间阅读、思考、散步、聆听,直到有那么一个时刻,知道可以动笔了。当然,智慧时刻到来的早晚也取决于我的职业道德和拖延症交战的胜负。不过一旦开始写,我就完全属于研究。幸运的是,我一直写得很快。
博士论文完成以后,我做了很多杂事。既没有用心在这个主题下撰述新文章,也没有认真修订文稿。时至今日,我重新阅读原稿,试图将它从博士时混乱思路以及申请项目时的仓促更改中拯救出来。当我再次审视之前的写作时,会不时地擦拭额前尴尬的汗水。将博士论文修改成一本书很艰难,其间的差距不会比从月球到地球更近。我整合了章节,删去了若干表格,重新下了一些论断,却总感觉没有达到完美。或许日后回顾,我做的工作不过是小修小补,书稿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何况写一篇讨论前四史的论文本不是一件聪明的事情。史料批判的研究很难形成连贯的叙事。它关注的更多是细节的刻画,而非宏大的进程。更不用讲这四部史书人人都能说上几句,想要取得完全令人满意的答案,远非易事。
全书仍难以摆脱稚嫩和青涩,像是一个小孩子穿上父母的衣服,模仿大人的言语。不过我依然有信心认为,这份博士阶段写出的成果很有创见。
正如前所说,我在撰写博士论文之前,曾经多次改换题目。完成博士论文之后,我也全力跳出博士论文的框架。不停地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是我着力培养的一种习惯。历史上那些大学问家,往往是不听话和不安分的人。太过循规蹈矩的人没有创造力,更不会有洞见。敏锐总与激情相连,深刻多源自打破陈规。
我的博士论文是在一个很强劲的学术风潮影响下完成的。在我读博士的时候,“历史书写”和“史料批判”已经逐渐成为中古史学界方兴未艾的选题指南。很多学长们带动和引领了这个风潮,他们的学术勇气深深地鼓舞了我。目前“历史书写”的研究经历了长久的争论和实践,俨然跻身中古史研究的核心命题。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这个方向的题目完成各个阶段的论文,在他们身上我依稀看到自己曾经的身影。
此刻我误打误撞地在一个全新的领域里艰难挣扎,究竟能否成功以及得到学界认同,恐怕不是一件短时间可以确证的事情。好在我已习惯等待。我愿意将学术视作一种事业而非职业。我虽然很在乎工资和待遇,幸而也能在一方精神天地里获得自足。
我特别担心自己成为那样一种人,就是眼中心里只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对此之外的一切视而不见。我想那不能称之为精专,距离豁达也远甚。我总是试图增厚自己生命的分量,让自己变得更丰富。人们看到我,不光以学者相称。倘若他们觉得我是一个充实而有趣的人,那便让我高兴。
我很感谢我的两所母校和指导过我的老师们。教导我只是他们人生中很小的一件事,对我来说却很重要。而且总有一些人,在我们孤寂困惑的时候,会被深深回忆。我也感谢我的朋友们。多年来的求学治学生活,我从他们身上的收获可能要比来自师长的更多。感谢我的家人们,是他们的包容大度支持了我。也感谢帮助我修订全书的同学们,他们更正了很多错误,即便我知道依然还有许多。感谢中华书局和编辑老师们,他们帮我申请到了项目并协助出版。人生第一本书能在我仰慕的出版社见刊,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尤其要感谢各位前辈学者。我在书中参考了你们的研究,或许见解未必一致,但如果没有你们,我不可能进入到更广阔的思维世界。
我一直要回避掉自己爱说话的习惯,可还是说了这么多。人之患在好为人师,那就不如守中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