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创作经典
》
售價:HK$
140.8
《
西方殖民帝国的崛起(1492?1914)
》
售價:HK$
96.8
《
ChatGPT数据分析实践
》
售價:HK$
108.9
《
人格分裂手记
》
售價:HK$
54.8
《
并购与重组 : 理念、策略、流程、实战一本通
》
售價:HK$
74.8
《
分析论文集(分析哲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71.5
《
自主论:何为自主以及何以自主
》
售價:HK$
107.8
《
向整个世界说一声早
》
售價:HK$
54.8
|
編輯推薦: |
剖析人生,观察世界,抒写自我,作为散文的一种创作方法,大概是一种共识,但能在这一窠臼之中写出新意;而能不矫、不揉造作,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潇洒地评估论今,真诚地对待“生活”,透过“偏见”与“谬误”,在“玩”中袒露真我,是这本散文集真实、可爱之处。
|
內容簡介: |
《玩月记事》是陈泽多年创作的散文随笔的结集,内容丰富,涉猎广博。本集子所选的作品,或描摹人间世相,或记录读书心得,或穷理论道,或评古论今,不拘一格,庄谐相间,戏谑灵动,从中能触摸到作者诚挚的内心 和处世的态度。在衣食住行中、春夏秋冬间、酒色财气外感怀追忆生活百味, 带给读者一种别开生面的阅读体验。
|
關於作者: |
陈泽 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小说评 论学者。已出版长篇小说《玩笑》,贾平凹 系列长篇小说《高老庄》《白夜》《秦腔》评 点本,中篇小说集《废都》评点本,野莽长 篇小说《纸厦》评点本等著作。
|
目錄:
|
目?录
辑一?
世情琐记
说男人 006
说女人 010
说孩子 014
衣,穿衣 017
食髓知味 020
房事杂谈 025
旅行 028
谈吃 031
酒,喝酒 035
色,阅色 039
钱,说钱 043
说话 047
散心 050
理发 053
相貌 057
请客 060
照相 063
骂人 067
抬杠 069
人病 073
性情中人 077
野莽先生散记 081
意外的周圆 088
宠猫 090
文,作文 094
梦,做梦 096
无可奈何花落去 100
伤逝 103
辑二
流年印记
春疟 112
夏殇 114
秋之况味 118
冬恋 121
过年 124
聊发少年狂 127
中年 130
社火 133
风雨 139
玩物铭 140
乐山之佛 141
病相报告 143
牙,拔牙 145
梦里花落知多少 149
初始之初 151
不亦快哉 154
辑三?
读书随记
书,读书 164
“鬼话” 168
月色撩人 171
《玩笑》后记 175
说说《玩笑》 178
《秦腔评点本》后记 181
说说《秦腔》 185
建筑的美学之旅 200
|
內容試閱:
|
食髓知味
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
——袁枚
随园主人袁子才不仅文采出众,美食品位也出众。除了《小仓山房诗文集》,还有一本《随园食单》。如果你翻一下,袁子才的这个食单,简直就是一桌浓缩了中国烹饪精华的饕餮盛宴,让人垂涎不已。《礼记·玉藻》里说:“君子远庖厨。”受其蛊惑,我成了一个几乎不会做菜的人,读书读到这样痴呆的地步,真是悲哀。因此对于饮食一道,我只停留在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可见圣人的话,真的不能全信。好在孔老夫子还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话听着受用。做虽然不会做,吃还是爱吃的。
钱锺书先生在他的短篇小说《猫》中,讥讽留洋随员考察回国后,竟归纳了几句传家格言:“吃中国菜,住西洋房子,娶日本老婆,则人生无憾矣!”其他几项未曾领受,不敢妄议。但爱吃的人生在中国,应该算是一件幸福的事。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五味之中,各擅胜场。总体来说:北方嗜酸,江浙喜甜,川湘爱辣。苦和咸没有区域性的优势,但嗜于此味者也不乏其人。中国饮食中,最特别的还有一味,那就是臭。臭和香一样,包含于五味之中又游离于五味之外,算是特立独行的一枝。广东人在五味之中不偏不倚,酸甜苦辣咸,每一样都淡,淡到无和有之间,这就体现出了食物的原味,因此广东人最会吃,也最敢吃,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可以摆上餐桌。广东人还爱煲汤,也是什么都拿来煲。有一个笑话说:一个广东人一个上海人一个北京人同时发现一个外星人,北京人说:“把它带回去解剖,研究研究。”上海人说:“不对,应该把它带回去办个展览,收门票赚钱!”广东人则说:“你们说得都不对,应该把它带回去煲汤。”笑话自然纯属杜撰,却很形象地反映出广东人对吃的执着,正是基于这样的执着,成就了粤菜在中国八大菜系中卓然而立的龙头地位。
我更偏爱的是地方小吃。工作之便,每到一地,我总会游走在街头巷尾寻觅当地最地道的吃食。虽然很多名不副实,我依然乐此不疲。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天下闻名,但我吃了几家都不觉得好,可能是因为盛名之下,仿制者众而不得要领,没吃到正宗的。有一年去西安,朋友介绍去吃当地的“贾三灌汤包子”。有了狗不理的经验,起先颇不以为然。朋友说得眉飞色舞,盛意难拂,就随他到了回民街的老店,果然食客鼎沸。贾三灌汤包子是清真食品,主要馅料是三鲜和羊肉,要现蒸热吃才能体现其精髓。不仅制作手法繁杂精细,吃法也颇为讲究:笼屉上桌,食客先用筷子夹住包子收口褶皱处,轻轻上提,同时左右摆动,使包子底逐渐脱离笼垫,然后用汤匙托住包子,小心将包子皮咬破,破口要小,比西施的口还要小,然后轻轻吹气,待其稍凉,用嘴唇将小口整个裹住,吸,鲜香的汤汁便流溢于唇齿之间,最后,取佐汁适量于小口处浇入,挤馅入口,滑嫩如美人舌,让人齿颊生香。这个吃法,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把握要领。太急,容易烫口且汤汁会外溢;太慢,等汤汁凉了,其神髓则只能取之五六矣。朋友见我手忙脚乱,讲了一个来这里吃包子的笑话:说是两个不相识的人同坐一桌吃包子,其中一人一口下去,包子里的汤汁直飙过去,把对面的客人喷了个满脸花,肇事的这位还浑然不觉,依然低头猛吃。被喷的这位涵养极高,竟然不动声色。跑堂的伙计看不下去,拿了毛巾给客人擦脸,这位却慢慢地说:“不着急,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呢!”
各地小吃之中,唯独臭豆腐一直让我退避三舍。有一年去长沙,朋友带我去火宫殿吃臭豆腐。火宫殿是长沙小吃的聚集地,也是夏夜美女的聚集地,因为热,湘女都着装清凉,就算不吃东西,来这里也能让人心神愉悦。臭豆腐是每桌必点的招牌小吃,去晚了就会售罄。一碟五块,炸得黑黑的,我壮着胆子吃了一块,没有勇气再试第二块。看着同桌的美女大吃特吃,全不顾涂了口红的唇,心里就可惜了那么香的嘴竟吃得下这么臭的东西。
我的家乡有一种罕物,叫榆钱。到了阳春,便成串成串地挂在门前屋后的榆树上。榆钱圆圆的,一串一串的像极了铜钱,但最大的叶子也比最小的铜钱还要小,能吃的时令只有三五天,过了时令叶子一发散,就会变涩变苦,不能入口。这可是小孩子的爱物,我们爬上爬下地采了回去,母亲用淀粉和蜂蜜揉裹成团,入屉蒸熟,淋一点麻油,入口酥软温润,香甜不可名状。那时班上有个女同学姓俞,居然叫俞茜。榆钱可以蒸了吃,俞茜却不能——裹了蜂蜜也不能。俞茜长得乖巧可爱,见人总是笑笑的,温软的声音甜而不腻,很好听。都说她的嘴很甜,可我一次也没尝过!后来离开家乡到外地读书,从此与榆钱无缘。
热衷小吃的人,大多不是为了果腹,而是为了满足口舌的享乐。知堂老人周作人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荷,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可世事弄人,食不求饱的知堂老人在晚年,却窘迫到依靠香港的后生晚辈鲍耀明邮寄猪油、虾米之物凄凄度日,且每次都嘱咐所寄之物要“经久耐吃,不至于一口吃尽”。学界大师竟然沦落至此,不能不让人感到悲凉。
确实,真正饥饿的人,首先想的一定不是鱼翅燕窝,也就是一个馒头一碗白粥。如果一味要求食物的精细繁杂,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中国烹饪有一个偏门:为了将食物的鲜嫩汲取到极致,竟直接将活物入锅,真真让人惊骇。比如做“泥鳅穿豆腐”,将活泥鳅和豆腐放入锅中,文火慢煮,泥鳅受热遁入豆腐中求生,却正好中了厨师的圈套。这样的目的是可以兼容豆香和泥鳅的鲜嫩,还有一种水煮活蛇的做法也与此类似。我亲自看过油煎活鱼过程:师傅将鱼敲晕,用力要恰到好处,飞快地去除内脏杂什,刀法要快,然后将鱼放入锅中慢煎,鱼清醒后已是水深火热,在锅里弹跳,看的人也心惊肉跳,为了口腹之欲,人才不管鱼怎么想。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鱼,也无须知鱼之痛。
能吃的人不少,但会吃的人不多。饿的人能吃,馋的人会吃。饿的人吃,满足的是本能的需求。馋的人吃,则追求的是味觉的品位。如周作人和梁实秋,不仅会吃,会做,而且会写。馋着吃着,就馋出了艺术。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说:“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舌上有无数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馋?馋,基于生理的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确实,很多生理的要求,都发展成了近于艺术的趣味。
会吃还得会做。能将山珍海味制为佳肴,那是顺从了先天物性,不足为奇。但若能将普通之物化平凡为神奇,才见得功夫。川菜有上千种菜品,其中不乏珍稀之物,但被视为川菜神品的,居然是一味“开水白菜”。据说正品的开水白菜烹饪极其复杂。不仅白菜只能选用北方霜降后的白菜菜心,且只能取其最嫩的三分之一,做上汤的配料那就更讲究了,要用整鸡、鲍鱼、干贝、白菇等大鲜之物做衬底。大功告成之后,菜品上桌,入眼的是一颗栩栩如生的白菜浸在不带一丝杂色和油腥的开水中,宛如睡莲初开,色香味皆如同仙品一般动人心魄,将饮食和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成就这样的神品,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做背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追求的是自然空无。空而容纳万物,无而催生百味。正因白菜的无色无味,恰好能吸收容纳百味的鲜美。难怪成都百年老店“盘餐市”门口写了一副对联:“百菜不如白菜好,诸肉还是猪肉香。”
吃,贯穿了人生的始终。不管是山珍海味,还是家常吃食,五谷穿肠,能吃是福。吃得舒畅在于肠胃,吃得愉悦在于心胸。金圣叹因“哭庙”罹祸,在临刑前对狱卒说:“花生米和豆腐干同嚼,有火腿滋味!”面对生死还能洒脱至此,生命自然波澜壮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