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贝克欧洲史08·帝国暴力和民族动员:1914~1945年的欧洲
》
售價:HK$
75.9
《
美国百所大学都在上的商学课(第五版)
》
售價:HK$
173.8
《
中年处男:一份日本社会纪实报告
》
售價:HK$
49.5
《
行动的勇气,畅销书作家弘丹主编,30余位大咖分享人生高效秘诀。
》
售價:HK$
64.9
《
人生财富靠康波
》
售價:HK$
119.9
《
富人是怎么赚钱的
》
售價:HK$
74.8
《
时刻人文·富与穷:英国政治经济学思想史(1750—1834)(探索学术大师的思想宫殿,挖掘学术名著的知识宝藏,重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学术源流)
》
售價:HK$
107.8
《
影像中的侦查学:刑侦警务类节目研究
》
售價:HK$
52.8
|
內容簡介: |
产业生态化, 不仅导致经济形态加速数字化, 还进一步强化了创业 创新在产业发展、 经济发展与科技变革中的核心地位, 亦突出了金融创 新、 服务创新在科技研发创新、 新兴产业组织中的基底作用。 创新生态 建设, 无论对于科技自立自强, 还是对于未来产业发展, 抑或新型社会 治理,将成为重要的着眼点、着力点、着重点。
本书包括总论、上篇、下篇和附篇。总论为“理论综述”,为“破 除创新生态建设发展迷雾”一个章节, 阐述本书关于创新生态的基本 观点与基本架构;上篇为“生态发育”, 主要包括“产业生态赋能国 民财富创造、 数字生态孪生创新价值增值、 研发生态优化技术源头供 给、 创业生态海量试错衍生动能、 金融生态撬动价值财富分配、 服务 生态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六个章节, 就创新生态的不同方面系统论述; 下篇为“平台建设”, 包括“新型研发机构突出创新源头、 大学科技 园区搭建创新桥梁、 天使投资平台点燃创业引擎、 科技创业社区衍生 高端创业、产业互联平台优化产业组织、政府引导基金助推做大做强、 科技(学)城承载战略力量、政府平台公司赋能开发建设”八个章节, 就创新生态建设的主要平台或政策工具的顶层设计、 最佳实践以及创 新精要予以分析;附篇为“组织方式”, 为“创新科技自立自强组织 方式”一个章节, 重在阐述在创新生态条件下如何实现组织方式创新 和创新组织方式。
|
關於作者: |
徐苏涛,现任稷量研究院院长、稷量数科CEO,主要围绕创新经济与数字化改革,从事国家战略、区域战略、产业战略、企业战略及公共政策、数字治理研究工作。
谢盼盼,现任稷量研究院执行院长、稷量数科董事总经理,主要围绕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从事区域战略、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及公共政策等研究工作。
刘赞,现任新华三集团工业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ICT领域资深技术学者和产业专家。专注于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融合创新和产业发展建设。
李志国,现任云峰智源CEO、稷量研究院副院长,ICT领域资深技术专家。长期专注产业数字化、数字技术标准、数字经济发展、产业创新生态等研究与推进。
|
目錄:
|
序 言 ……………………………………………………………………… 1
总论
理论综述
01 破除创新生态建设发展迷雾 ……………………………………… 3
1.1 热带雨林成为新经济地理追捧 ………………………………………… 3
1.2 创新生态是经济发展的永动机 ………………………………………… 6
1.3 创新生态最大价值是爆发增长 ………………………………………… 8
1.4 资源适配是创新生态发育核心 ………………………………………… 12
1.5 让创新生态更加看得见摸得着 ………………………………………… 16
1.6 打好重点创新平台建设组合拳 ………………………………………… 22
1.7 在不同规律遵循中寻求均衡点 ………………………………………… 28
上篇 生态发育
02 产业生态赋能国民财富创造 …………………………………… 35
2.1 从产业模块化走向产业生态化 ………………………………………… 35
2.2 从传统工业思维走向产业思维 ………………………………………… 38
2.3 从产业价值链走向产业价值网 ………………………………………… 40
2.4 从工业化发育走向产业高级化 ………………………………………… 42
2.5 从传统产业集群走向产业族群 ………………………………………… 44
2.6 从工业组织走向新型产业组织 ………………………………………… 47
2.7 从滚动线性增长走向爆发成长 ………………………………………… 49
03数字生态孪生创新价值增值 …………………………………… 52
3.1 如何审视疫后经济社会之重建 ………………………………………… 52
3.2 疫后数字化变革何以愈演愈烈 ………………………………………… 55
3.3 如今究竟应如何理解数字经济 ………………………………………… 57
3.4 当前数字化发展有何共同指向 ………………………………………… 60
3.5 杭州如何逐步走向数字化引领 ………………………………………… 63
3.6 新一轮数字化发展范式是什么 ………………………………………… 66
04 研发生态优化技术源头供给 …………………………………… 70
4.1 新研发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 70
4.2 研发生态优化技术源头的供给 ………………………………………… 72
4.3 研发生态的本质是开放式创新 ………………………………………… 75
4.4 新研发组织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 78
4.5 以新研发加快研发生态的发育 ………………………………………… 82
05 创业生态海量试错衍生动能 …………………………………… 85
5.1 拥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代 ………………………………………… 85
5.2 把握创业生态建设发育的关键 ………………………………………… 88
5.3 加快营造地区创业生态栖息地 ………………………………………… 90
06金融生态撬动价值财富分配 …………………………………… 95
6.1 产业技术革命成就于金融创新 ………………………………………… 95
6.2 金融生态是创新生态的突破口 ………………………………………… 98
6.3 中关村是国内科技金融开拓者 ……………………………………… 100
6.4 以科技金融为核心的金融生态 ……………………………………… 102
6.5 金融创新生态的建设发育路径 ……………………………………… 106
6.6 促进金融生态发育的政策建议 ……………………………………… 111
07 服务生态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 113
7.1 科技服务是创新生态建设基底 ……………………………………… 113
7.2 科技服务需求与科技服务供给 ……………………………………… 117
7.3 从科技服务体系到科技服务业 ……………………………………… 120
7.4 国内外科技服务发展经验借鉴 ……………………………………… 123
7.5 从科技服务业到服务生态赋能 ……………………………………… 126
下篇 平台建设
08 新型研发机构突出创新源头 …………………………………… 133
8.1 新型研发机构究竟应如何理解 ……………………………………… 133
8.2 我们需要怎样的新型研发机构 ……………………………………… 135
8.3 很多新型研发机构为何会失败 ……………………………………… 137
8.4 台湾工研院是否真的已过时了 ……………………………………… 138
8.5 美国的创新中心究竟怎么做的 ……………………………………… 140
8.6 关键是处理好哪些重要的问题 ……………………………………… 141
8.7 究竟需要达成和践行哪些共识 ……………………………………… 144
09大学科技园区搭建创新桥梁 …………………………………… 147
9.1 大学科技园是新经济重要源头 ……………………………………… 147
9.2 如何看待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 ……………………………………… 149
9.3 大学科技园区源自创业型大学 ……………………………………… 153
9.4 优化大学科技园发展顶层设计 ……………………………………… 157
9.5 国家大学科技园五大发展导向 ……………………………………… 161
10 天使投资平台点燃创业引擎 …………………………………… 164
10.1 天使投资网络是创新生态枢纽 …………………………………… 164
10.2 天使投资成长发育的四大机制 …………………………………… 167
10.3 天使投资促进新兴产业的机制 …………………………………… 169
10.4 无所不在的天使投资成就硅谷 …………………………………… 172
10.5 天使投资带动新经济轻盈腾飞 …………………………………… 175
11 科技创业社区衍生高端创业 …………………………………… 181
11.1 中国创业孵化行业进入新阶段 …………………………………… 181
11.2 从以色列创业孵化看我国不足 …………………………………… 183
11.3 从形态 / 功能开发到生态开发 …………………………………… 186
11.4 科技创业社区成为重要突破口 …………………………………… 188
11.5 进一步承载高能级高水平创业 …………………………………… 192
12 产业互联平台优化产业组织 …………………………………… 198
12.1 当前究竟如何理解产业互联网 …………………………………… 198
12.2 产业互联网建设发展顶层逻辑 …………………………………… 201
12.3 产业互联平台的新型产业组织 …………………………………… 204
12.4 产业互联平台的技术架构逻辑 …………………………………… 206
12.5 产业互联平台的资本运作方式 …………………………………… 209
12.6 产业互联平台的商业模式取向 …………………………………… 211
12.7 产业互联平台的创新生态基底 …………………………………… 212
12.8 让产业互联平台发展不再孤单 …………………………………… 216
13 政府引导基金助推做大做强 …………………………………… 220
13.1 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前世今生 …………………………………… 220
13.2 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基本透视 …………………………………… 224
13.3 国内外政府引导基金发展案例 …………………………………… 228
13.4 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的顶层设计 …………………………………… 233
13.5 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的生态赋能 …………………………………… 237
14 科技(学)城承载战略力量 …………………………………… 241
14.1 科技 / 教 / 学城建设进入新阶段 …………………………………… 241
14.2 国内外科技 / 教 / 学城发展经验 …………………………………… 244
14.3 科产城人融合是重要发展取向 …………………………………… 248
14.4 优化科技 / 教 / 学城的顶层设计 …………………………………… 252
14.5 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平台 …………………………………… 255
15 地方平台公司赋能开发建设 …………………………………… 260
15.1 地方政府城市开发建设及运营 …………………………………… 260
15.2 平台公司是地方发展重要推手 …………………………………… 263
15.3 平台公司面临怎样的形势趋势 …………………………………… 266
15.4 政府平台公司典型案例及借鉴 …………………………………… 270
15.5 加快成为“企业界的斯坦福” …………………………………… 272
15.6 创新平台公司业务模式及形态 …………………………………… 276
附篇 组织方式
16 创新科技自立自强组织方式 …………………………………… 281
16.1 新经济是科技自立自强突破口 …………………………………… 281
16.2 从新经济范式看组织方式创新 …………………………………… 282
16.3 从新经济创新方法看组织创新 …………………………………… 285
16.4 从新经济爆发成长看创新组织 …………………………………… 289
参考文献 ………………………………………………………………… 295
后 记 …………………………………………………………………… 297
|
內容試閱:
|
01 破除创新生态建设发展迷雾
伴随创新驱动发展的路数从创新体系、创新网络(系统)走向创新生态, 创新生态建设、创新生态赋能逐步成为业内及社会各界发展的共识。但在新 经济与数字化条件下,究竟如何理解创新生态?既不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也不能单纯予以热带雨林式的形象描述,而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有规律有 路数的。简而言之,创新生态是“政、产、学、研、金、介、用”多类创新 主体围绕创新能力提升与新兴产业组织而发生的一系列关系的总和, 强调 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是内生自生、自组织自成长、闭环的循环的、 自动发展自动修复的,具有产业跨界融合、企业互联融通、资源要素聚合、 空间服务耦合、开放协同合作等特点。整体而言,创新生态建设发育核心解 决四个问题:一是资源适配,即科教资源、智力资源、创新资源、产业要素、 财税要素、 政策资源的适配;二是子生态发育, 即产业生态、 数字生态、 研发生态、创业生态、服务生态、金融生态的建设发育;三是若干平台搭建, 从 2.0 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产业中试基地、创业投资等,到 3.0 的产业互联网、科技创业社区、大科学装置及数字基建等;四是遵循规律, 能够在企业成长规律、 科技创新规律、 市场经济规律、 产业组织规律、 公 共治理规律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一个国家或区域需要充 分把握创新生态建设发育逻辑,才能更好地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轻盈地腾飞。
1.1 热带雨林成为新经济地理追捧
作为全球新经济策源地, 硅谷具有最负盛名的“创新生态”, 有人形 象地称之为“热带雨林”。 正是在这种雨林创新法则下, 硅谷发展成为全球的创新尖峰, 成为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学习榜样。 整体而言, 创新生态本质上是从传统经济地理走向新经济地理的产物。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 无 论科教智力资源是富集还是薄弱、 产业发展层级是高端还是初级, 创新生 态对新经济时代的区域发展都具有普遍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