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即将到来的能源战争
》
售價:HK$
89.4
《
时刻人文·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
》
售價:HK$
65.0
《
心智、现代性与疯癫:文化对人类经验的影响
》
售價:HK$
188.2
《
周秦之变的社会政治起源:从天子诸侯制国家到君主官僚制国家(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
》
售價:HK$
188.2
《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103.0
《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售價:HK$
66.1
《
开宝九年
》
售價:HK$
54.9
《
摄影构图法则:让画面从无序到有序
》
售價:HK$
110.9
|
編輯推薦: |
1.系统阐释“六个必须坚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六个必须坚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求,不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遵循,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是用于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本书以丰富和翔实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对“六个必须坚持”展开解读、阐释和论述,较有说服力地论证和阐明了“六个必须坚持”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帮助读者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拓宽新的理论视野。
2.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本书对“六个必须坚持”展开解读、阐释和论述,较有说服力地论证和阐明了“六个必须坚持”,回答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中“我是谁和为了谁”的出发点问题、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事业“相信谁和依靠谁”的立足点问题、回答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坚守什么和突破什么”的原则性问题、回答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是“干什么和怎么干”的着力点问题、回答谋划与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怎么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的内容,从哲理层面对“六个必须坚持”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和科学总结。剖析这一科学思想所贯穿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讲透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本书是一部既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又能为大众释疑解惑的通俗理论读物,语言朴实自然,逻辑清晰、条理性强,既适合专业理论工作者阅读,也适合党员和群众学习。
|
關於作者: |
董振华,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会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主持完成“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哲学基础研究”“创新实践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以及其他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十几项,国家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与社会主义的“理”》《问道马克思——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贡献了什么》等专著十多部,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所授课程被评为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读物、中央党校用学术讲政治样板课,获得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十多项。
|
目錄:
|
章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一、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历史演进
二、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逻辑
三、坚持人民至上的实践要求
第二章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一、坚持自信自立,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坚持自信自立,不盲从迷信
三、坚持自信自立,不离经叛道
四、坚持自信自立,不故步自封
第三章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守正创新史
二、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三、守正创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四、在坚持知行合一中做到守正创新
第四章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一、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
二、坚持问题导向的文化基因与实践智慧
三、坚持问题导向的现实要求和实践路径
第五章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一、系统观念的理论基础和文化基因
二、系统观念是我们党具有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三、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
第六章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一、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特质
二、胸怀天下的文化根基和执政理念
三、胸怀天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 语 知道·明理·践行
一、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二、知其言更要知其义
三、知其道更要行其道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全面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要理解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一重要要求,为我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六个必须坚持”不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遵循,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是用于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知其言,还要知其义,搞清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这个“所以然”和“义”,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只要完整、系统、深刻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能够真正领悟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就能够活学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是回答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中“我是谁和为了谁”的出发点问题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的理论和实践都必须扎根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原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包含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发展动力的科学回答和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牺牲个人的一切,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共产党人确立生命意义的信仰之基。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立场,那么,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应该是以人民利益为标准。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价值取向和责任担当。
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这是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事业“相信谁和依靠谁”的立足点问题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相信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认为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上帝能够拯救人类,只能依靠人民自己解放自己。这样就不会迷信神灵,也不会迷信别人,内在蕴含着坚持自信自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是指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永恒真理,不要迷信西方理论,也不要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西方的理论是他们的经验总结,里面有着他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能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难免会误入歧途、走向邪路。即使是对待马克思主义,也必须坚持其真理,而不是照抄照搬教条主义,教条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反马克思主义。“更没有现成答案”,是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抄照搬,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每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避免邯郸学步,陷入经验主义。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自己来处理,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有底气、有力量、有保障。
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这是回答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坚守什么和突破什么”的原则性问题
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这本身就蕴含着守正创新。“守正”就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精髓,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脉”,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这三个“不动摇”,归根结底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不动摇。“创新”就是要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扎根社会实践、立足当今时代、面向现实问题,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并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与时俱进。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这是回答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是“干什么和怎么干”的着力点问题
坚持守正创新,归根到底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此守正创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增强问题意识,既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和直面问题的实践品格,也内在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只要有矛盾就会有问题,因此只要在社会中生活和存在,就不可能不遇到问题。人们的社会生活,实际上就是不断遇到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不了或者不敢直面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面临并正在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面临着许多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能有效破解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难以推进。为此,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这是回答谋划与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怎么看和怎么办”的方法论问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实现十几亿人的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更是十分艰巨和长远的事业,必须根据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坚持系统观念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作为系统而发展的。只有坚持系统观念,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党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科学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坚持系统观念,充分彰显了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和核心要义。
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是回答我们在世界上“秉持什么样的天下观和如何观天下”的文明观问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够实现的,我们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对我国的影响,既保持战略定力又善于积极应变,既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这就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胸怀天下,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世界大同,和合共生,是中华 5000 多年文明一直秉持的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天下理念。坚持胸怀天下,深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注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天下情怀,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崇高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立志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和博大胸襟。中国从不主张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思维,始终倡导兼容并蓄的理念,并切身践行这一理念,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世界上其他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希望世界各国能够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希望通过汇聚大家的力量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更多积极的贡献。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会往前走,还会有很多新的发展,我们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真理,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推动造福人民的伟大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