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HK$
396.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HK$
63.8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HK$
94.6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HK$
217.8
《
定言命令式:康德道德哲学研究(政治哲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129.8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HK$
96.8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308.0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209.0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文化视角,通过对逻辑及其与其他文化现象间关系的重新审视,与对逻辑功能的生成过程、生成机理和认知方式的剖析,提出逻辑是人类长期筹划和劳作的产物,本质上是关于人类正确思维所必须遵循的形式与规律的特殊文化现象。逻辑的功能实际上就是人们在使用逻辑完成某些任务或达成某些目标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有用性,我们不仅应看到其所具有的正确认知、准确评价、科学预见、合理建构、有效说服等五大工具性显功能,同时也应认识到其对使用主体具有导引、规范、激励、塑造、愉悦等五大精神性文化潜功能。
|
關於作者: |
靳金贵,男,1968年7月生,山西岢岚人,哲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太原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逻辑学会理事、山西省逻辑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逻辑和思维方法。参与课题“知识论的逻辑基础研究”和“逻辑视域中的逻辑真理问题研究”两项,主持“强化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路径选择”等省级课题数项,在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著有《成才的必经之路——大学生理性思维及其能力提升研究》。
|
目錄:
|
导论
章 逻辑的文化定位
1.1 逻辑的起源及多重词义辨析
1.2 逻辑学家们对逻辑的不同理解
1.3 文化视域中的逻辑解读
第二章 逻辑与文化的关系
2.1 逻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逻辑受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3 逻辑对其他多种文化要素和文化活动具有反作用
第三章 逻辑文化功能的生成过程及机理
3.1 文化视域中对逻辑功能的解读
3.2 文化视域中逻辑功能的生成过程
3.3 文化视域中逻辑功能的生成机理
第四章 逻辑文化功能的认知方式
4.1 逻辑功能认知概述
4.2 逻辑文化功能认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3 逻辑文化功能认知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逻辑具有的工具性文化显功能
5.1 逻辑具有正确认知的显功能
5.2 逻辑具有准确评价的显功能
5.3 逻辑具有科学预见的显功能
5.4 逻辑具有合理建构的显功能
5.5 逻辑具有有效说服的显功能
第六章 逻辑具有的精神性文化潜功能
6.1 逻辑具有导引的潜功能
6.2 逻辑具有规范的潜功能
6.3 逻辑具有激励的潜功能
6.4 逻辑具有塑造的潜功能
6.5 逻辑具有愉悦的潜功能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作为正确思维所必须遵循的形式与规律,逻辑与人类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几乎渗透在我们所有的思维和行为过程之中。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交往,只要是一个有健全思维的人就不能否认和排斥逻辑的存在,可以说,逻辑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功能问题是事关逻辑能否被人们正确认知、深刻理解和高效使用的重要问题,对逻辑功能的研究有极其深远的意义。长期以来,人们对逻辑的功能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形成了诸多功能理论。但是,基于文化的视角,对“逻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究竟如何存在?起什么作用?又呈现出哪些功能?”及“逻辑究竟对人的精神状态有什么作用和影响?是否具有某些精神性功能?”等问题的研究还相对偏少,尽管也有人做过一些相关讨论,但阐释得还不够清晰明确。有必要从文化的视角,对逻辑及其功能问题重新进行审视和反思,并对这些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
本研究基于文化学的视角,首先对逻辑进行了重新定位。通过对逻辑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剖析,揭示了逻辑的文化本质,阐释了逻辑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和内在的价值追求,提出了逻辑学科应包含的具体内容。之后,又对逻辑在文化生态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全面解读,对逻辑与其他文化现象间的关系进行了辨析,阐明了逻辑与其他文化现象是在互动交融中共存的。接下来对“什么是逻辑的文化功能?”、“逻辑的文化功能是如何生成的?”以及“在文化视域中我们应该如何来认识并概括总结逻辑的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认真反思,并逐个做出解答。在此基础上,后提出了逻辑所具有的五大工具性文化显功能和五大精神性文化潜功能。
相较于先前的逻辑功能研究,我们认为本研究在四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是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方法通常包括研究的视角、研究的路径、研究的程序和研究的步骤。研究方法的创新就是指研究要么在研究视角上,要么在研究路径或研究程序和步骤上,与先前的研究方法有所不同。本研究基于文化的视角,从人们日常的思维和行为过程出发,通过对人们日常的思维和行为过程的论述,解析了逻辑在日常的思维和行为过程中如何存在,如何作用,又终帮助人们完成了哪些任务,体现了哪些功能。这种方式与先前基于哲学的视角,从逻辑本体出发,关注逻辑的几种思维形态,从思维形态的运动中分析逻辑的功能是有一定区别的。当然,之前也有一些学者从文化的视角研究过逻辑及其与其他文化现象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到了逻辑对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视野范围(或研究领域)的影响,但至今为止尚未有人从日常生活中普遍的思维和行为过程出发来分析逻辑的功能,进而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出逻辑的功能。这种研究方法是有一定新意的。
第二是通过视角的转换和关注重点的转移,获得了一些新的发现,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比如:逻辑在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逻辑对其他文化现象起统率作用;逻辑对人的精神要素有重要影响,不仅是对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有影响,而且对人的意识和行为方式也有重要影响;逻辑功能的生成是与其构成要素、构成方式、运行过程和运行机理密切相关的;逻辑不仅具有多种工具性文化显功能,还具有多种精神性文化潜功能;等等。这些观点也是先前人们均未提及的。
第三是从人和客体对象两个维度上重新思考了逻辑的功能,并建立了包含两个维度的功能理论体系。尽管这个理论体系比较小,较为简单,在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上也有一些不足,但它与过去人们从单一的工具性维度来阐释逻辑的功能,或者把逻辑的某些工具性功能与某些精神性功能混杂在一起来笼统地讨论逻辑功能的做法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进步。可以说,本研究对逻辑文化功能的认识较先前而言,的确要更为清晰、更为明确,在分类上也更为精准、更为细致。这利于解决过去功能理论表述上存在的要么过于宏观,要么过于微观,要么过于抽象,要么过于具体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或许还将开今后多视角、多维度研究逻辑,建构逻辑功能理论体系的先河。
第四是密切结合人们日常的思维和行为过程来探讨逻辑的功能,并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自然语言和生活语言概括、总结了逻辑的五大工具性文化显功能和五大精神性文化潜功能。这不仅使逻辑与人的日常的思维和行为过程产生了关联,也形成了易于被大众理解、记忆和接受的功能理论,让逻辑具有了生活气息,这也是与先前纯学术的研究风格有一定差异的。当然,这些创新能否得到大家的认可,还有待接受实践的检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