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HK$
108.9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HK$
283.8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HK$
65.8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HK$
49.5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HK$
96.8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售價:HK$
140.8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HK$
98.9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HK$
85.8
|
編輯推薦: |
全球治理领域权威学者、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布伦环境科学与管理学院荣休教授奥兰·扬提出,我们急需构建并实施一些能够在行星尺度的全球范围内有效运作的社会引导机制。奥兰·扬在五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始终致力于从制度的维度探究国际与全球治理体系。本书正是奥兰·扬基于对社会制度的思考和对近几十年的深入探究,对行星尺度全球治理和全球秩序进行的反思。
|
內容簡介: |
21世纪的宏大挑战从范围上来说都是全球性的,因此我们对这些挑战的反应将影响全人类的福祉,并且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影响地球系统的命运。这些全球治理的大挑战,包括保护地球气候系统、控制流行病的爆发、抑制网络空间的破坏性滥用和引导生物技术革命等。为了进行有效的治理,所有治理系统都必须建立机制,以诱导行为体做出与其自发行为不同的行为。本书具体讨论了基于规则的治理、基于原则的治理、基于承诺的治理、基于目标的治理、基于标准的治理和混合治理系统,并分析了治理系统的有效性。全书分析了诸如全球化、愈加有影响力的非国家行为体以及赛博时代的到来等因素如何影响国际社会的制度基础,探究了全球秩序新形态的前景。
|
關於作者: |
奥兰·R.扬(Oran R. Young),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布伦环境科学与管理学院荣休教授,北极问题专家,国际治理和环境制度研究领域权威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以集体选择和社会制度为重点的基础研究,以及与国际环境治理和北极有关问题的应用研究。
|
目錄:
|
章 为动荡年代建立知识资本
节 核心关切
第二节 在困难时期展望未来
第三节 行星尺度的复杂性
第四节 社会治理制度的作用
第五节 主要章节导读
第二章 21世纪行星尺度治理的宏大挑战
节 21世纪宏大挑战概述
第二节 问题的提炼
第三节 问题的概念化
第四节 识别关键行为体
第五节 评估行为机制
第六节 打造政策工具
第七节 规划未来路径
第三章 社会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引导机制
节 社会引导机制概述
第二节 行为机制的分类
第三节 有效性的决定因素:适配性问题
第四节 对公平正义的考量会有影响吗?
第五节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第六节 结论性观察
第四章 治理系统有效性的实质
节 有效性问题
第二节 有效性的类型
第三节 基本有效性
第四节 解决具体问题的有效性
第五位 定位的有效性
第六节 互动效应
第七节 结论性思考
第五章 正规化能否提高制度的有效性
节 关于正规化问题
第二节 澄清核心概念
第三节 北极治理介绍
第四节 对北极治理体系的绩效评估
第五节 论更广泛背景下的北极治理
第六章 避开复合系统中的社会困境和社会-生态困境
节 复原力的正面和负面
第二节 关于复原力关键特征的重要说明
第三节 社会困境和社会-生态困境
第四节 在复杂系统中摆脱困境
第五节 寻求对复合自适应系统的平衡观点
第七章 治理的技术维度
节 技术驱动与技术应对
第二节 治理系统能否引导技术创新的进程?
第三节 技术创新是否有助于满足治理需求?
第四节 技术创新能否提高治理系统的绩效?
第五节 赛博时代的到来会改变游戏规则吗?
第六节 结论性观点
第八章 全球秩序的未来
节 全球秩序的问题所在
第二节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第三节 变革推手之一:全球化的拓展
第四节 变革推手之二:非国家行为体的崛起
第五节 变革推手之三:赛博时代的来临
第六节 未来路向何方?
缩略语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毫不夸张地说,我能够有时间酝酿写作这本关于21世纪行星尺度全球治理的重大挑战和未来全球秩序的书,完全是拜新冠病毒大流行所赐。多年来,我周游世界,讲学授业,参加会议,或与同行一起撰文著书,或为构建新的治理项目展开头脑风暴,或参与国际科学项目的开发。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出现让这一切戛然而止。虽然我还能通过视频会议平台Zoom和其他虚拟平台与世界各地的同行继续进行交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但在流行病肆虐的一年中,我的生活状态就是“原地不动”。自从2020年3月美国针对该病毒实施限制以来,我就没有因为专业需要旅行过。这给我省下了大量的时间,而以往这些时间是用于长途奔波和在酒店休息。我起初并没有主动设想如何使用这段时间,后来发现自己在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期间有了一种动力,可以将我关于行星尺度全球治理问题的想法汇集在一起,并以系列论文的方式加以阐明。沿着这条线索思考和写作,我发现,贯穿其间的主线是对全球秩序未来的担忧。当下这个时期很可能是全球范围内制度转型的关键时期。我意识到,并不需要花太大力气,我就可以将这些反思联系起来,并将它们组合成一套关于社会治理制度及其作用的综合观察,更具体地说,是关于的全球秩序的制度基础的观察。这些观察代表我对这个问题的成熟思考。此番思考的结晶就是摆在您面前的这本书。
书中包含的主线的是对复合系统变化本质的关注。人们倾向于假设,国际社会应当被理解为主权国家组成的社会,并把它当作生活的事实,而且我们注定要在这样一个系统范围内为解决不确定的未来开展活动。因此,大多数关于世界秩序的讨论都集中在对大国兴衰的详细分析,以及从主要参与者的互动中出现的各种单极、双极和多极系统的复杂性上。例如,美国版的世界秩序是否正在接近于终结?如果是这样,取代它的世界秩序的形态是什么?美国和中国是否注定会陷入著名分析家们所说的修昔底德陷阱?不管这种思路有什么优点,我首先从以下命题出发:国际社会是一个复合系统,受非线性的影响,有时会突然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引发关键的转型,或许是分岔式转型(bifurcation),而不是振荡式转型(oscillation)。当然,即使我们已经知道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可它们在特定场景下发生时,我们还是会经常感到惊讶。例如,在解决地球气候系统的问题上,我们现在殚精竭虑地思考可能激发重要转型的临界点因素、门槛和触发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预测是否或何时会发生分岔式转型,更不用说在发生重要转型后随后的气候系统会是什么形态。
然而,这里并不是要排除跨学科的努力。跨学科的努力可以利用这一观点来指导关于全球秩序特征变化的思考,以及思考这些变化对于呼应特定治理需求的努力意味着什么。我从思考社会治理制度在满足行星尺度全球治理需求的作用这个角度来探究这一问题。我认为,这样假设是比较保险的,即在未来几十年里,我们还是看不到世界会出现任何类似于通常意义上的世界政府这样的机构。与此同时,我相信我们完全有可能看到,“国际社会被视为国家构成的社会”这一基本特征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我们面临的挑战是设想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类型的秩序形态,并以创新思维努力创建有效的治理制度,来满足治理的主要需求,并在生物-物理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发生动荡时,在不确定性存续而又不得不做出决策的场景中,我们能够避免功能失调的社会困境。这项努力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我们有能力来创建可以敏捷地适应条件变化的治理制度,同时又不会丧失在日常基础上有效指导关键行为体行动的能力。正如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的体验过程所表明的那样,这意味着我们可能会偏离国际关系领域的传统重视点,即强调对国际法律具有约束力的条款中所阐明的那些基于规则的系统的核心作用。但是,打造有效的治理制度需要更好地理解传统治理规制模式的替代方案,并愿意尝试不同类型的制度安排来应对各种特定的治理需求。在我看来,这种情况下的一个现实目标就是开发一个储备充足的工具包,其中包括一系列满足治理需求的机制,并培养提升版的诊断技能,从而有可能提升治理系统的关键属性与待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之间的契合度。
那些试图从我这本书中寻求具体问题答案的人,例如如何加强气候治理制度或应对赛博时代技术滥用的问题,可能会对我在本书中提出的观点感到失望。因为我不打算就解决特定治理需求的方法提供具体的建议。我的初衷也不是给具体的治理需求提供具体的药方,我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知识资本,并提供一组新的观测镜从行星尺度来观察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治理问题。我想鼓励读者沿着这个思路提出新问题,采用新的方式来思考这些问题,并寻思更广范围的应对方法,而不是拘泥于提出解决当前问题的详细方法。如果结果丰富了我们对21世纪全球治理的重大挑战的思考,并拓宽了应对这些挑战的选择范围,那我的努力就算成功了。
新冠病毒带来的人身限制使本书的酝酿和写作工作变得异常孤独。我在本书中要阐述的观点反映了几十年来我对社会治理制度在履行治理职能方面所起的作用的思考。在几十年的研究过程中我有幸与一群非凡的人互动。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作为耶鲁大学的博士生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在那里我与罗伯特·达尔(Robert Dahl)和迈尔斯·麦克杜格尔(Myres McDougal)交往,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制度的知识。从与卡尔·多伊奇(Karl Deutsch)的互动中,我又学到了很多关于系统的知识。此后,我特别幸运地有机会通过与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众多才华横溢的学生的互动来完善我对治理的思考,其中一些秀的学生已成为我终生的朋友。虽然我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都是以研究界一员的身份度过的,但我也有过将我的想法应用于政策层面的机会,从这个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不管怎么说,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时期要求保持社交距离在某些方面还是被证明是有益的。起码,它为我个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持续反思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在正常时期是难以期冀的。其结果是让我能够超越“近忧”,努力集中于“远虑”,专注于建立回应21世纪行星尺度全球治理巨大挑战所需的知识资本。
奥兰·扬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市
2021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