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HK$
217.8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HK$
108.9
《
潜能觉醒
》
售價:HK$
86.9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HK$
53.9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HK$
53.9
《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售價:HK$
184.8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HK$
184.8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HK$
140.8
|
內容簡介: |
本书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读者反馈,在保持原版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内容更新和改进。同时结合二维码数据信息表现技术,通过二维码扫描实现动图、视频读取功能,有利于读者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本书包括结构动力学基础、工程结构抗震基础和工程结构稳定基础三个密切相关的部分。结构动力学基础对结构力学的相关前期知识、涉及的基本概念、单自由度体系和多自由度体系振动分析方法、结构动力响应求解的基本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结合当前**科研动态介绍了结构动力学的发展及其结构振动监测、评估、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工程结构抗震基础以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2009年版)、《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09—2014)等规范为依据,介绍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应用结构动力学知识详细分析了地震作用的确定方法,介绍了结构抗震验算的一般方法;参照国际先进规范,结合当前**科研成果,对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改革思路做了简要的介绍。工程结构稳定基础介绍了有关工程结构稳定问题的基本知识,讨论了若干结构弹性范围内丧失第一类稳定性问题的计算方法,揭示了稳定问题与动力问题的内在联系,对工程中常见的失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介绍了桥梁结构稳定性监测的内容。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结构安排合理,既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供研究生和其他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關於作者: |
刘保东,男,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优秀教师。出版过专业图书6本,其中教材3本,发表论文若干。参与项目研究若干,北京市优秀教师
|
目錄:
|
目 录
第1章 总论1
1.1 结构动力学基础2
1.2 工程结构抗震基础2
1.3 工程结构稳定基础3
第1篇 结构动力学基础
第2章 结构动力学概述7
2.1 结构动力学前期知识简介7
2.1.1 结构力学前期知识7
2.1.2 数学前期知识11
2.1.3 理论力学前期知识14
2.2 动荷载的定义和分类15
2.2.1 动荷载的定义15
2.2.2 动荷载的分类16
2.3 结构动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17
2.3.1 结构动力问题的基本特性17
2.3.2 结构动力学的任务17
2.3.3 结构动力学的研究内容18
2.4 结构动力分析中体系的自由度18
2.4.1 体系的动力自由度18
2.4.2 体系自由度的简化19
2.4.3 体系自由度的确定21
2.5 结构的动力特性22
2.5.1 结构的自振频率22
2.5.2 结构的振型23
2.5.3 结构的阻尼23
2.6 建立结构体系运动方程的一般方法24
2.6.1 体系运动方程建立的一般方法24
2.6.2 体系运动方程的建立25
2.6.3 多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的一般形式27
思考题与习题30
第3章 单自由度体系的振动分析32
3.1 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分析32
3.1.1 无阻尼自由振动33
3.1.2 阻尼自由振动34
3.1.3 确定体系阻尼比的方法36
3.2 单自由度体系的受迫振动37
3.2.1 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37
3.2.2 周期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41
3.2.3 突加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42
3.2.4 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43
3.2.5 任意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45
3.3 广义单自由度体系46
3.3.1 无阻尼等截面直梁的轴向振动47
3.3.2 无阻尼梁的横向自由振动49
3.3.3 有阻尼梁在一般荷载作用下的偏微分运动方程51
3.3.4 简支梁在移动荷载下的振动53
思考题与习题54
第4章 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动分析57
4.1 无阻尼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分析57
4.1.1 多自由度体系振动频率分析的刚度法57
4.1.2 多自由度体系振型分析的刚度法59
4.1.3 多自由度体系振动频率分析的柔度法61
4.1.4 多自由度体系振型分析的柔度法61
4.1.5 多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的通解62
4.2 多自由度体系振型的正交性62
4.2.1 正交的数学概念62
4.2.2 振型向量的正交性62
4.2.3 正交性的应用64
4.3 多自由度体系的受迫振动68
4.3.1 多自由度无阻尼体系的受迫振动分析68
4.3.2 多自由度有阻尼体系的受迫振动分析73
4.4 结构振动监测、评估及其应用74
4.4.1 结构动力测试评估内容75
4.4.2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构成和原理75
4.4.3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77
4.5 结构振动控制及其应用79
思考题与习题81
第5章 频率和振型的实用计算方法83
5.1 能量法83
5.1.1 单自由度体系83
5.1.2 多自由度体系84
5.2 迭代法86
5.2.1 第1阶振型和频率的计算86
5.2.2 高阶振型和频率的计算89
5.3 经验公式法91
5.3.1 建筑结构91
5.3.2 桥梁结构92
思考题与习题94
第1篇参考文献95
第2篇 工程结构抗震基础
第6章 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99
6.1 地震概论99
6.1.1 地震成因99
6.1.2 地震相关名词解释101
6.1.3 等震线和地震区划110
6.1.4 地震的破坏现象113
6.1.5 中国地震的特点114
6.2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120
6.2.1 抗震设防标准120
6.2.2 抗震设计方法123
6.2.3 抗震概念设计125
6.2.4 抗震设计规范的改革思路129
思考题与习题131
第7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132
7.1 地震地面运动特性132
7.1.1 地震记录132
7.1.2 场地对地震地面运动特性的影响134
7.1.3 场地的选择134
7.2 场地的划分136
7.2.1 场地土类型划分137
7.2.2 覆盖层厚度划分138
7.2.3 场地的类别和划分标准138
7.3 地基基础抗震验算140
7.4 软弱地基处理143
思考题与习题144
第8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146
8.1 概述146
8.2 单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148
8.2.1 运动方程的建立148
8.2.2 运动方程的解149
8.3 单质点弹性体系水平地震作用及其反应谱150
8.3.1 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公式150
8.3.2 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151
8.3.3 设计用反应谱152
8.4 多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158
8.4.1 运动方程的建立158
8.4.2 运动方程的求解159
8.5 多质点弹性体系水平地震作用的确定161
8.5.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161
8.5.2 底部剪力法165
8.6 考虑结构扭转效应的计算168
8.7 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170
8.8 结构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法171
8.8.1 概述171
8.8.2 验算步骤172
8.9 建筑结构抗震验算174
8.9.1 结构抗震强度验算175
8.9.2 结构抗震变形验算176
8.10 桥梁结构抗震验算179
思考题与习题180
第2篇参考文献182
第3篇 工程结构稳定基础
第9章 工程结构稳定概述185
9.1 一般概念185
9.2 确定临界荷载的方法188
9.2.1 静力法188
9.2.2 能量法189
思考题与习题191
第10章 工程结构稳定分析192
10.1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192
10.1.1 刚性支承上等截面直杆192
10.1.2 弹性支承上等截面直杆196
10.1.3 变截面直杆197
10.2 偏心受压构件的稳定199
10.3 其他工程结构失稳分析201
10.3.1 平面刚架的弹性屈曲201
10.3.2 桥梁结构失稳分析203
10.3.3 梁的侧向屈曲204
10.4 桥梁结构稳定性监测206
思考题与习题207
第3篇参考文献208
|
內容試閱:
|
自《工程振动与稳定基础》第4版于2016年出版以来,本书所涉及领域的科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也有部分相关规范进行了更新,因此作者在内容上与时俱进,增加了桥梁结构振动与稳定方面的内容,并对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规范进行了介绍。另外,在出版形式上与出版社配合,在第5版中引入了二维码数据信息表现技术,使得很多抽象化、难于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以动图、视频的方式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为此,本书在保持原版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做出了以下改进和完善:
(1)采用二维码数据信息表现技术,对书中涉及的部分动力学抽象概念、振动及失稳视频等,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形象化地呈现给读者(第4版已有视频等扫描本页二维码下载使用,本版增加视频资料的二维码直接附在相关内容之处);
(2)增加了广义单自由度体系动力分析及桥梁结构振动与稳定分析方面的内容;
(3)对书中涉及的有关结构动力学、工程结构抗震、结构稳定分析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最新规范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并在书中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拓宽了知识面,满足了更多读者需求;
(4)对前版书中个别错误进行了改正。
本版第1~5章、第9~10章由刘保东负责修订,第6~8章由赵冠远负责修订。
本书的再版得到了北京交通大学出版基金的资助,在再版过程中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和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给予了大力支持,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相关任课教师对本书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研究生潘瑞雅、齐恬恬和张林林参与了部分文字编写工作,在此一并感谢。
在编写本书时,参考和引用了公开发表的一些文献和资料,谨向这些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有关意见请发至:baodongliu@vip.sipa.com。
编 者2023年4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