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HK$
55.8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HK$
110.9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HK$
87.4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HK$
77.3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售價:HK$
177.0
《
纯粹·我只要少许
》
售價:HK$
80.6
《
经济史的趣味(全新增订版)(经济史与思想史丛书)
》
售價:HK$
84.0
《
中国古代鬼神录
》
售價:HK$
190.2
編輯推薦:
1.旧石器时代艺术领域的扛鼎之作
有关人类艺术原初萌动的全球性研究,文字生动有趣
3.英国著名动物学家和人类行为学家、《裸猿》作者德斯蒙德·莫里斯推荐,法国著名画家、雕刻家、雕塑家皮埃尔·苏拉热作序,德国著名艺术史家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撰写总序。丛书顾问罗泰、李零
內容簡介:
哪里能找到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人类又是在什么时候,出于什么目的,开始试验不同的材料、样式和颜色?我们曾经的“表亲”——尼安德特人是否也能够创作艺术作品?数十年来,史前学家一直在追问这些关于祖先的疑问,但直到近年,才随着尖端科学和考古技术的发展,拼凑出远古艺术传奇的朦胧雏形。
本书作者米歇尔·罗尔布朗谢和保罗·巴恩颠覆传统的欧州中心主义观点,将考察范围拓宽到全世界,品评了各类早期艺术的发现、历史以及重要性。从而得出:我们的祖先,绝不是过去以为的一群创造力匮乏、只会茹毛饮血的野蛮人;欧洲也绝不是人类艺术的唯一“摇篮”。无论人类去往何方,艺术的冲动一直在他们的大脑中澎湃着。
關於作者:
米歇尔·罗尔布朗谢( Michel Lorblanchet)
旧石器时代艺术研究领域的重要专家。曾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负责人、澳大利亚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研究所研究顾问。他开创了复制远古艺术的实验性方法及测定艺术年代的科学方法。
保罗·巴恩 (Paul Bahn)
英国考古学家,研究方向为原始艺术。主要著作有:入选牛津通识读本的《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Archaeology: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被视为岩画艺术入门B读的《冰河时代的图像》(Images of the Ice Age)等。同时与他人合著了多部广受欢迎的考古学书籍,其中《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Archaeology:Theories, Methods and Practice)是极具影响力的畅销教材。
目錄 :
引 言 什么是“艺术”? 1
第1章 理论、黑猩猩和孩童:解决问题的先期尝试
初始理论 5
目前的阐释:更新世艺术的生物学基础 21
目前的阐释:更新世艺术的社会经济基础 37
艺术进化的理论 46
第2章 在大自然中寻找艺术:审美意识的第一次激荡
收集制造工具的原材料 60
旧石器时代早中期的颜料使用 69
第3章
我们能在最早的工具上发现艺术吗?多面体石核、石球和手斧
多面体石核和小石球 91
手斧 100
第4章
远古人类只工作不娱乐?看看骨骼和石头上的痕迹吧!
最早的痕迹:骨骼上的痕迹 108
石头上的条纹和切口 154
第5章 寻踪探形:天然石像与原始雕刻
最初的雕像? 171
第6章 铃铛和手镯:音乐和身体装饰的起源
穿孔骨头和牙齿 181
音乐的起源 198
第7章 景观中的艺术开端:点与线
印度杯状凹坑 210
非洲杯状凹坑 221
澳大利亚杯状凹坑 224
欧洲杯状凹坑 226
从点到线 238
结语:杯状凹坑传统的发展 243
第8章 洞壁上的书写:最早的洞穴艺术
动物标记和人类标记 249
喷绘 254
手指标记 264
技术的多样化 266
第9章 全球现象:世界各地出现的岩画艺术
新大陆 268
非洲 275
亚洲 280
澳大利亚 283
早期岩画艺术的分布 291
结 论 293
参考书目 307
致 谢 352
图片来源 354
索 引 357
內容試閱 :
远古人类只工作不娱乐?看看骨骼和石头上的痕迹吧!
并非所有骨骼和石头上的标记都是人为的,但与人有关的标记中,我们又如何确定是否是有意为之的呢?如果是,留下痕迹的人是出于审美需要还是象征意义?
最早的痕迹:骨骼上的痕迹
第三纪人类?
早在1860年,法国古生物学家爱德华·拉尔泰就对人类最初在动物骨骼上留下的标记产生了兴趣,这些标记产生的原因,要么是刮肉,要么是为了敲骨吸髓,还有的是因为被做成了工具。他对巴黎学界宣称:“这些标记为人类的远古遗存及同时代但灭绝已久的物种,提供最直接、最毋庸置疑的证据。”几年后,其他研究人员使用相同的证据和相同的论点,试图将人类起源的时间前推至第三纪,甚至比更新世的冰川作用还要早得多。法国卢瓦尔盆地、中央高原和意大利的矿床和采砂场发现的大象、犀牛、河马、马以及海洋动物的骨骼上的切口,被他们当作证据。
在巴黎、布鲁塞尔、里斯本和布达佩斯等地举行的人类学和史前考古学国际大会,以及1870—1880年在巴黎举行的科学院报告,都针对骨骼上的标记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当时学界的重量级人物——拉尔泰、卡尔达伊拉(Cartailhac)、德莫尔蒂耶(de Mortillet)、埃文斯(Evans)、赖尔(Lyell)和沃尔塞(Worsaae)纷纷参与其中。到19世纪末,骨骼上人为的标记类型学已经发展起来:研究对象包括锯痕、凹缺、切割痕、切口、印痕、刮痕,每一种都有精确的定义,研究者必须努力地将它们与骨骼上动物和其他自然原因产生的条纹、切口、凹缺和去除明确区分开。加布里埃尔·德·莫尔蒂耶于1885年评论道,骨骼上非人类留下的标记“要谨慎进行研究,因为它们使许多观察者误入歧途,包括一些佼佼者”(图18)。从一开始,史前学家便面临着阐释灭绝动物骨骼上观察到的标记的微妙难题。
除了切开的骨头外,还有明显“修理成形”的骨头,再加上据说在早期地质地层(中新世或上新世,距今2?300万—260万年)中发现了“剥片”燧石和“用火”的痕迹,并且还与某一极其古老的动物区系有关。专家们在这个问题上意见不一,但在一些“聪明大脑”的证据支持下,“第三纪人类”的说法到底流传了一段时间,直到更详细的研究和史前史的普遍进展,证明了所谓的燧石工具是自然产生的,用火的痕迹可能是植被自燃的结果,至于那些骨骼的断裂,也是因为自然作用,上面时有出现的条纹,可能是由于沉积物内部的机械现象,特别是滑坡(泥流)过程中的摩擦。此外,石头和燧石本身也带有同样令人迷惑的痕迹。这也可能是食肉动物颌骨咬合或啮齿动物啃食留下的,而海洋动物骨骼上的切口是第三纪大鲨鱼的切齿造成的。
即使最富学识的专家也会做出错误判断,这是真理,因此,对同一现象进行重复解读时,我们更应该警惕不要对前人观点全盘接受。时至今日,骨头上的标记仍然引发着同样热烈的辩论,即使当代最杰出的学者,在阐释时依然会不可避免地继续误入歧途。今天,这些神秘的标记很少被援引用来证明人类的远古存在,但它们在另一个领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有人认为它们是有意识的刻划,是艺术和象征思维早期起源的证据。
关于骨骼标记的最初科学研究
19世纪60年代,一些史前学先驱尝试建立区分骨骼上自然痕迹和人类痕迹的标准。拉尔泰用金属锯切割现代骨头,观察得到的痕迹与远古骨骼上的有何不同。他发现金属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不过燧石刀的砍痕与骨骼遗存上的痕迹高度匹配。在比利时,爱德华·杜邦(édouard Dupont)研究了骨骼上食肉动物的啃咬与人为劈砍、折断的差异。1863年,英国地质学家查尔斯·赖尔(Charles Lyell)试图将骨头上的砍痕与豪猪的咬痕区分开来(Bahn 1996a:118,122)!
亨利·马丁博士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一流的缜密、谨慎,率先找出一套真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史前骨骼上的人为加工痕迹。1906—1936年,他在发掘著名的拉基纳遗址(位于法国夏朗德省)过程中,发现了大量马、野牛、驯鹿等的骨头,它们与人类骨骼以及一个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早段的丰富石器工业有关(图19)。研究过程中,马丁耐心地检查了数千块骨头遗存,努力破译它们携带的标记,了解它们所经历的自然和人类作用。
通过记录刮肉时燧石刀在骨头上产生的最轻微的切口——即将肉从骨头上剥离留下的“屠宰条纹”,他看到了五万多年前采用的基本屠宰技术。他不仅观察到燧石刀刮骨骼产生的特定细条纹,还有在骨头凸出部分两侧、垂直于骨头中轴的分散条纹。他指出,骨骺上最深的刮痕是切割肌肉和肌腱造成的,而骨干上肉眼可见的断裂一定是因为砸骨取髓。
循着对标记类型的研究,他划分出尼安德特人的临时骨器工具——手镐、尖状器和平滑器,然后细致地记录了上面不太明显的使用磨损痕迹。其中有些骨头,特别是野牛肱骨和马、鹿的趾骨被用作“槌”,而另一些被用作“砧”(“用这些骨器击打或被击打”),还有一些被用作燧石剥片的“修理工具”或“按压工具”。此外,他也研究了肉食动物和啮齿动物的啃咬在骨头上留下的自然痕迹。
在无数骨骼上或因为被人类使用,或纯粹自然因素留下的痕迹中,亨利·马丁博士惊讶地发现了似乎诉说着人类对另一不同秩序的痕迹。有些遗存上带有间隔规律的凹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根推测有“装饰”作用的马胫骨,还有一块牛肩胛骨上的切口有规律地排开。1910年,马丁提起过这块牛骨:“骨头两面带有非常精细的线条……基本平行,并且明显很笔直。然而,有些线条在形成后又出现了不少变化……这是我第一次在拉基纳的骨头上看见如此精确的标记;这些又长又细的切割痕和去肉条纹并不匹配,后者两头尖,几乎总是伴有刮擦的痕迹。线条的平行、规律和精细表明了这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因为反冲力和燧石工具脱手。这件遗存与之前同一遗址发现的其他三件一样,带有虽然难以解释原因但可以归类为人类有意为之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