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HK$
63.8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HK$
118.8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62.8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HK$
65.8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HK$
85.8
《
大模型推荐系统:算法原理、代码实战与案例分析
》
售價:HK$
97.9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HK$
137.5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HK$
97.9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赵敦华教授关于当代英美哲学研究的原创学术专著。全书分三篇共十五讲。“语言分析哲学篇”分别讲述了逻辑分析哲学的诞生,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的生平和语言逻辑思想,逻辑经验主义。”科学哲学篇”分别讲述了科学哲学的兴起,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及其推广,科学世界观学说。”政治哲学篇”分别讲述了自由主义的哲学传统,罗尔斯的政治哲学,罗尔斯的道德哲学,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批判,政治自由主义与哈贝马斯—罗尔斯之争。
|
關於作者: |
赵敦华,比利时卢汶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第七届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主攻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基督教哲学。著有《基督教哲学1500年》、《回到思想的本源》、《西方哲学的中国式解读》、《人性和伦理的跨文化研究》、《当代英美哲学举要》、《西方哲学通史》(古代中世纪部分)、《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西方哲学简史》、《圣经历史哲学》、《马克思哲学要义》、《中世纪哲学长编》和《我思故我道》等著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关系研究”,jiaoyu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方早期近代哲学的起源和形态”“西方哲学经典著作解读”。获得北京大学2020年度教学成就奖(终身)。
|
目錄:
|
第一篇 语言分析哲学
第一讲 弗雷格和逻辑分析哲学的诞生
第一节 西方哲学的危机和“语言学转向”
第二节 弗雷格
第二讲 罗素
第一节 外在关系说
第二节 罗素悖论
第三节 摹状词理论
第四节 逻辑原子主义
第三讲 维特根斯坦早期思想
第一节 《逻辑哲学论》的创作
第二节 世界的逻辑结构
第三节 语言是世界的图式
第四节 语言的逻辑结构
第五节 神秘主义之径
第四讲 逻辑经验主义
第一节 维也纳学派
第二节 证实原则
第三节 排拒形而上学
第五讲 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
第一节 思想转变过程
第二节 “语言—游戏”说
第三节 “家族相似”说
第四节 “遵守规则”说
第五节 反“私人语言”论证
第六节 “治疗型”哲学
第六讲 维特根斯坦之后的分析哲学
第一节 对早期分析哲学的批判
第二节 意义理论的语用学转折
第三节 实在论与实证论之争
第四节 心灵与语言的关系
第五节 后分析哲学
第二篇 科学哲学
第七讲 科学哲学的兴起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哲学
第二节 科学哲学的诞生
第三节 逻辑经验主义的新贡献
第八讲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
第一节 波普尔生平和著作
第二节 证伪主义
第三节 知识和世界的非决定性
第四节 科学和非科学的界限
第九讲 波普尔科学哲学的推广和应用
第一节 实在论纲领和三个世界
第二节 进化论纲领和进化认识论
第三节 批判理性主义
第四节 社会科学哲学
第十讲 科学世界观学说
第一节 波普尔与逻辑经验主义
第二节 从科学方法论到科学世界观
第三节 科学世界观的社会学分析
第四节 科学世界观的实在论分析
第三篇 政治哲学
第十一讲 自由主义的哲学传统
第一节 社会契约论
第二节 功利主义
第三节 “二战”后的自由主义思潮
第十二讲 罗尔斯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正义论》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 “正义即公平”的观念
第三节 正义原则及其证明
第四节 平等原则及其应用
第五节 正义先于效率和福利的原则及其应用
第六节 机会均等原则及其应用
第十三讲 罗尔斯的道德哲学
第一节 正义原则的伦理意义
第二节 理性伦理学
第三节 道德心理学
第四节 社会伦理学
第十四讲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批判
第一节 批评与回应
第二节 诺齐克的极端自由主义
第三节 桑德尔关于自由主义局限性的理论分析
第四节 麦金太尔关于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叙事
第十五讲 政治自由主义与哈贝马斯—罗尔斯之争
第一节 政治自由主义
第二节 哈贝马斯—罗尔斯之争
第三节 《万民法》
|
內容試閱:
|
前言
本书所谓的英美哲学,其确切含义并不是英国的和美国的哲学(British and AmericanPhilosophy),而是盎格鲁萨克逊哲学(Anglo-SaxonPhilosophy)。后一个名称的好处在于突出了这种哲学的民族性。我们知道,民族性表现为语言,表现为历史传统。盎格鲁-萨克逊哲学首先是用英文著述、在英语世界流行的哲学。这种哲学 的代表人物并不都是英国人和美国人。事实上,本书重点讲述的三位哲学家中的两位——维特根斯坦和波普尔,原本是出生于维也纳的同乡,但后来都加入英国籍。更 重要的是,他们的著作或用英文写成,或由德文译为英文,在英语世界产生的影响比 在德语世界大得多。因此,人们有理由把他们认作英美哲学家,而不是德国哲学家。 再比如,本书用较大篇幅讲述的维也纳学派(逻辑经验主义)的著作由德文译为英文, 在英语世界产生的影响比在德语世界大得多,也应归属于英美哲学(盎格鲁-撒克逊哲学)的范畴。
就历史传统而言,盎格鲁-萨克逊民族重视经验,擅长科学,首倡民主。这种民族 传统充分体现于近代以来的英国经验论的知识论、情感主义的伦理学和自由主义的 政治哲学之中。这种民族传统以及反映这种民族精神的哲学对世界文明贡献之大无 需赘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中国“五四”时代科学与民主风气的开启,得益于这种哲 学甚多。这种哲学在20世纪有哪些新发展,自然也成为中国人关心的一个问题,这 也是我们讲述当代英美哲学的一个重点。
谈到当代英美哲学,现在似乎有这样一种成见:当代英美哲学等于分析哲学,分 析哲学等于科学主义。这两个等式起码是不全面的。分析哲学确实是当代英美哲学的主流,科学主义在早期分析哲学,尤其在逻辑经验主义中,一时占过上风。但是“二战”之后,英美哲学界除了主流的分析哲学之外,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哲学分支,它们 的一般名称为 Philosophy of X,这里的 X可用各种学科或领域的名称来代替。举凡 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学、心理学、科学、物理、数学、生物,乃至医学、教育、体育、军事 等,都可以代替 X,出现了像政治哲学、经济哲学、法哲学、社会哲学、心理哲学、科学 哲学、物理哲学、数学哲学、生物哲学、医学哲学、教育哲学、体育哲学、军事哲学诸如 此类跨学科的哲学分支;此外,还有像环境哲学、妇女哲学这样的专题哲学。这些哲学分支开始时一般采用语言分析方法,作为分析哲学的应用而存在。但随着自身发展,它们逐渐脱离了分析哲学的范围,对自身的特殊对象进行独立研究;也就是说,不再纠缠于学科的语言形式,而注重其实质性内容。政治哲学和科学哲学最先开始了这样的转变,所取得的成就也非常显著。可以说,这些哲学分支已与分析哲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从发展趋势来看,英美哲学正向着分支化、具体化和应用性的方向发展,分析哲学因为难以适应这样的转变,其主导地位正在丧失。
英美哲学在“二战”后的另一转变是,科学主义受到阻碍和批判。且不说科学主义在分析哲学内部已被摒弃,即使在专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哲学领域,科学主义也遭到抵制,甚至出现了反科学主义的科学哲学学说。
为了比较全面地展示当代英美哲学的特点,我们不但讲述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哲学,而且在方兴未艾的各门分支哲学中选择科学哲学和政治哲学两门学科加以讲述。分析哲学表现出英美哲学“语言学转向”的特点和在纯哲学领域的进展;科学哲学和政治哲学则代表了对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一些新的理解。
不论对分析哲学还是对科学哲学和政治哲学的讲述,本书都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即每篇重点讲述一个哲学家,同时对这三个领域的全景加以概述。我们选择分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和政治哲学家罗尔斯作为重点讲述对象,是不是因为他们在各自领域是最重要的人物呢? 哲学家不是体育运动员,在哲学家队伍中遴选不出“第一号种子选手”。我们选择这三位哲学家的理由,基于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广泛代表性和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对他们的思想作重点讲述,便于对他们之前和之后的思想作比较全面的概括和总结。维特根斯坦作为分析哲学两大流派——逻辑分析派和日常语言分析派的创始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分析哲学的发展过程。他的早期思想继承和总结了弗雷格、罗素的学说,并影响到逻辑经验主义的发展;他
的后期思想启迪了剑桥和牛津学派,并影响了“二战”后直至今日的分析哲学。在科学哲学领域,波普尔上承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逻辑方法思想的余韵,下开社会历史学派的科学世界观分析之先河,他的思想贯穿20世纪科学哲学发展的始终。在政治哲学领域,罗尔斯的学说代表了自由主义理论的第三座里程碑,他比较全面地继承和批判了自由主义的其他理论形态,在英美政治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议。我们在各篇里,一方面以一半以上的篇幅,分别对这三位哲学家的思想深入地进行讲述;另一方面,抓住他们与其他哲学家思想的交叉点和结合部,对他们所在领域的历史和现状作广泛的概述,尽量把当代英美哲学的主要成果系统地展现出来。
本书的一个目标是要把择要讲述和评点要害两者结合在一起。如何处理评和述、批判与介绍的关系,这也是当前哲学史研究者面临的一个难题。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尚未充分理解当代西方哲学的情况下就对它痛加鞭挞,在很多场合把学术批判当作宣传工具来使用。后来,这种不良学风理所当然地受到学术界的抵制,但是哲学的批判精神却受到不应有的阻碍。我们的哲学史研究成果往往是复述介绍有余,而评论批判不足;即便有一点批评,也是“穿靴戴帽”式的点缀和“画蛇添足”式的附庸。如何在准确地理解和表述西方哲学家思想的同时,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评价他们的贡献,指出他们的缺陷和迷误之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书尝试采用“内部批判”的方法来研究问题、选择素材。所谓内部批判,就是在一个理论的内部,从它可以接受的原则出发,并使用与它共同的语言与之讨论,最后引申出和这一理论相违背或者它所不能解释的结论,以此揭露该理论所包含的矛盾和错误。
按照内部批判的方法,我们把当代英美哲学的理论和观点排列成这样一个序列: 其中后来的观点是对先前观点的批判和否定,但所有的观点又相互补充;它们的全体包含着真理的因素,但每一单独观点又都暴露出各自的不足。历史资料经过“哲学工程的建筑师”(黑格尔语)的构造,便获得了批判的生命,成为“活生生的精神”;哲学史不再是多歧的意见的堆砌,不再是堆满了被推翻的理论体系骸骨的“死人的王国”,这里展现的将是高尚心灵的更迭,思想英雄的较量。
交待了我们选择和安排素材的意图,读者或许可以看出本书结构所要体现的批判精神。第一篇语言哲学首先在西方哲学危机的背景里考察分析哲学的兴起,以及分析哲学在诞生期所面临的问题;然后谈及维特根斯坦为解决这些问题所作的努力,以及逻辑经验主义的新贡献;接着又说明维特根斯坦对其早期思想和逻辑经验主义的批判;最后评述维特根斯坦之后分析哲学的各种争论,并以超越分析哲学的“后分析哲学”结尾。
第二篇科学哲学首先介绍科学哲学诞生期的各种观点,然后重点阐述波普尔对早期科学哲学主要派别——逻辑经验主义的批判,以及他的批判理性主义;最后分析波普尔批判的偏颇之处,并以最近科学哲学的学说纠正和补充波普尔的理论。
第三篇政治哲学首先勾勒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接着重点解说罗尔斯的《正义论》对这些学说的批判和继承;最后分析对罗尔斯的各种批评意见,以及罗尔斯的回应,在批评和回应的对话中展现自由主义所面临的挑战。
需要强调的是,哲学的生命力在于批判精神,我们不但要如实地表现西方哲学家的批判力,而且要以批判的精神来研究他们的学说,尤其欢迎对我们的研究的任何批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