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HK$
173.8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HK$
119.9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HK$
85.8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4.9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HK$
151.8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HK$
107.8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HK$
49.5
編輯推薦:
《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是国内第一部专门从时间这一艰深问题着手,对上个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思想进行阐释的专著。这部专著在哲学层面上深入刻画了传统物理学时间观的形成与实质,以及物理时间观对塑造西方哲学的根本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时间问题的全新理解,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全新解答。
內容簡介:
本书主要讨论了海德格尔哲学中最基础也最艰难的时间问题。通过对死亡的现象学分析,把死亡揭示为我们这种特殊存在者向来已经置身其中的一种不可越过的可能性,从而揭示出这种特殊存在者的未完成性与敞开性存在,也就是这种存在者的本源时间性存在。在此基础上,本书详细分析了物理时间与本源时间的区别和关联:物理时间如何奠基于本源时间,从本源时间又如何衍生出物理时间。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看似排斥物理时间,实际上恰恰是奠定在物理时间观之上的。因此,在海德格尔这里,对时间问题的讨论被看作是重新理解乃至克服形而上学的出发点。
關於作者:
黄裕生,男,福建平和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 1990年与199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与哲学博士学位。2002年赴德国马堡大学哲学系访学进修,主修康德哲学。2004年8月被评聘为研究员,为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最年轻的研究员。2011—2014年兼任清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2014—2017年兼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现兼任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第一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德国哲学是其学术训练与学术研究的基础。主要作品有专著《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宗教与哲学的相遇——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那的基督教哲学研究》《站在未来的立场上》《摆渡在有–无之问的哲学——第一哲学问题研究》,以及论文《本相与角色的存在论区分——论普遍伦理学的出发点》《论自由与伦理价值》《论爱与自由——论普遍之爱与亲情的限度原则》《论国家与道德——论保守主义原则及其理论难题》等。
目錄 :
从纯粹的学问到真实的事物——“纯粹哲学丛书”改版序 1
序“纯粹哲学丛书” 10
作者的话: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 25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
第一节 对本源时间的掩盖与遗忘 2
一、 “物理学”的追问方式与“物理学时间”的基本特征 2
二、 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与本源时间的遗忘 7
三、 “物理学时间”的困境与亚里士多德的时间定义 14
第二节 时间与自由的冲突:本源时间意识的觉醒 21
一、 奥古斯丁的忏悔与康德的批判 21
二、 人文科学的困惑 28
第二章 在世——现象学的剩余者 33
第一节 在世:此在存在的基本情态 35
第二节 在世界中:世界的超验性 40
第三节 常人——此在的日常在世 46
第四节 在世的展开方式:现身、领会和沉沦 53
第五节 在世的整体存在——忧(Sorge) 64
第三章 整体存在的时间性 69
第一节 死亡与整体存在 69
第二节 整体存在的本真样式与非本真样式 74
第三节 本真整体存在的见证——良知 80
第四节 本真整体存在的时间性 87
第五节 非本真整体存在的时间性 99
第四章 时间的时间性解释 109
第一节 时间是时间性的到时 110
第二节 物理学时间的时间性解释 118
第三节 空间存在的时间性解释 136
第四节 永恒与时间性 144
第五章 克服与经受形而上学 149
第一节 克服(überwinden)、经受(Verwinden)、消解(Destruktion) 150
第二节 形而上学的基础 154
第三节 存在与根据 162
第四节 谁是形而上学的人? 170
第五节 主体之死 176
附录一 真理的本质与本质的真理
——论海德格尔的真理观 187
附录二 关于Sein问题的一个梦
——与王路教授的对话 206
附录三 从实践哲学的自由到存在论的自由 211
主要参考文献 227
后 记 229
新版后记 231
2023年再版后记 232
內容試閱 :
区分存在与存在者绝不意味着把存在与存在者分割开来,好像存在可以脱离存在者,而存在者也可以没有存在似的。对海德格尔来说,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而存在者则总是存在着的存在者。并不存在可以脱离存在者的某种“存在”,这种可以独立于一切存在者的“存在”本身一定是一种存在者,尽管只是一种想象中的存在者。
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这一方面意味着存在与存在者不可分割地共属(zusammengeh?rt)于同一(Selbe);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存在与存在者有差别(Differenz),这种差别表明,存在不是存在者(Das Sein ist nicht das Seiende)。换一种说法,这等于说,存在就是对存在者的否定(Das Sein ist Nicht zum Seiendn)。而用现象学语言说,这则意味着,存在是对存在者的悬搁,或者说,存在就是括去了存在者的那个剩余者。如果说存在者总是某种什么(etwas),是“有”,那么存在就一定不是什么(nichtetwas),就是什么也不是的 “无” (Nichts)。所以,海德格尔说:“无就是存在者的否定,因而是从存在者那里经验到的存在,存在论的差别(无)就是存在者与存在之间的否定。”无并非不存在,无不是存在者,不是“什么”,但无存在着, 而且,也正因为无不是什么,不是存在者,无才作为存在而存在;同样,存在也只是作为什么也不是的无,存在才是存在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