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希波战争
			》 
			 售價:HK$ 
			96.8
			 
			 
	
			  
			《 
			泥土之美——探寻泥咕咕的手工艺与生活文化
			》 
			 售價:HK$ 
			107.8
			 
			 
	
			  
			《 
			商业盈利模式一本通 可复制的生意经 让每一分钱聪明盈利
			》 
			 售價:HK$ 
			57.2
			 
			 
	
			  
			《 
			新加坡环境发展史(1965-2015):迈向环境可持续发展之旅
			》 
			 售價:HK$ 
			107.8
			 
			 
	
			  
			《 
			山水并野形图研究
			》 
			 售價:HK$ 
			85.8
			 
			 
	
			  
			《 
			《陈氏香谱》之中国香道(中华经典生活美学丛书)
			》 
			 售價:HK$ 
			74.8
			 
			 
	
			  
			《 
			历史的局外人
			》 
			 售價:HK$ 
			63.8
			 
			 
	
			  
			《 
			肖邦钢琴作品全集 第二辑 套装全4册 波兰国家版 原版引进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推荐用书
			》 
			 售價:HK$ 
			253.0
			 
			 
	
 
       | 
     
      
      
         
          | 編輯推薦: | 
         
         
           
            这是《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的全新译本。
 作者也很牛,译者也很牛。
           | 
         
       
      
      
      
      
         
          | 內容簡介: | 
         
         
           
            社会理论对历史学家来说有什么用?历史学对社会理论家又有什么用?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史学家,伯克在此书中对这两个乍看简单的问题作了清晰有力、影响深远的回答。这个经典文本的第2版作了修改和更新,伯克重新检讨了历史和社会科学这两个领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近几十年间的初步交汇。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的第2版将会通过挑战对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之角色的当下定位,继续激励学生和学者跨越学科边界。
           | 
         
       
      
      
      
         
          | 關於作者: | 
         
         
           
            彼得?伯克,出生于1937年,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剑桥大学文化史荣休教授、伊曼纽尔学院研究员。
 已出版《意大利文艺复兴》(1972)、《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1978)、《历史学与社会理论》(1991)、《制造路易十四》(1992)、《知识社会史》(2000)、《图像证史》(2000)、《什么是文化史》(2004)和《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和共同体》(2004)、《文化杂交》(2009)等多部著作。
 李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曾任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太古/国泰基金)、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福特基金会)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西方社会学理论、历史社会学、文化社会学。译有《社会学的想象力》《反思社会学导引》《论基督君主的教育》《法国社会理论》《教育思想的演进》等20余种著作。
           | 
         
       
      
      
      
      
         
          | 目錄: 
           | 
         
         
           
            前.言 _ i
  第二版序言 _ i
 章 理论家与史学家 _ 1
 一 聋子之间的对话 _ 4
 二 史学与理论的分野 _ 7
 三 对过去的摈弃 _ 17
 四 社会史的兴起 _ 21
 五 理论与史学的会聚 _ 26
 第二章 模型与方法 _ 33
 一 比较 _ 35
 二 模型与类型 _ 43
 三 计量方法 _ 55
 四 社会显微镜 _62
 第三章 核心概念 _71
 一 角色与展演  _77
 二 性与性别 _83
 三 家庭与亲缘关系 _88
 四 共同体/社区/社群与认同 _93
 五 阶级与地位 _99
 六 社会流动与社会区隔 _104
 七 消费与交换 _108
 八 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 _115
 九 庇护人、受护人与腐败 _118
 十 权力与政治文化 _124
 十一 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 _128
 十二 中心与边缘 _133
 十三 霸权与反抗 _142
 十四 社会抵抗与社会运动 _149
 十五 心态、意识形态与话语 _154
 十六 传播与接受 _164
 十七 后殖民主义与文化混生性 _169
 十八 口传性与文本性 _176
 十九 神话与记忆  _182
 第四章 核心问题 _187
 一 理性与相对主义 _190
 二 共识与冲突 _198
 三 事实与虚构 _201
 四 结构与行动者 _206
 第五章 社会理论和社会变迁 _227
 一 斯宾塞的模型 _230
 二 马克思的模型 _244
 三 第三条道 路? _249
 第六章 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 _275
 一 去稳定化 _279
 二 去中心化 _288
  结.论 _303
  书.目 _307
  索.引 _361
  译后记 _3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