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HK$
96.8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308.0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209.0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HK$
61.6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HK$
107.8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HK$
41.8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HK$
97.9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定格历史,收藏记忆,开创读图时代,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和发展
|
內容簡介: |
《老照片》珍藏版是《老照片》单行本的合订版,每四辑单行本合订成一册。本书为《老照片》珍藏版叁拾,内含单行本第一三五辑、一三六辑、一三七辑和一三八辑。此次出版,稍有修订。
|
關於作者: |
冯克力(主编),二十几年里致力于老照片的编辑、研究,著有《感言老照片》《当历史可以观看》等。
|
目錄:
|
老照片(第一三五辑)
何?康?口述?何?达?何?迪?整理?
????我的少年时光
曲德顺?梅荫华的中国影像记录
王一飞?美在其中——民国摄影师嘉华露其人其作
毕醒世?马海德与马家窑院
李惠兰?口述?王?雷?整理?
????宋哲元的家庭生活
周?车?德国人拍摄的胶济铁路
金小明?任美锷留英时期的往来信片
祝?杰?母亲的泪眼
孙进军?口述?孙红山?整理?
????当过平原游击队员的父亲
王秋杭?1974年:穷游黄山(上)
胡安泰?在暨南大学的日子
李永安?一次民兵集训
于?惠?口述?齐德智?整理?
????“万岁军”中一女兵
朱?炜?从莫干山走向抗战前线的褚定侯
王端阳?1937年:北平学生清明大旅行
冯克力?修复记忆
封?面?游历名山大川的一家人(何康)
封?二?民国时期的上海嘉定魁星阁(云志艺术馆)
封?三?辛亥革命时期的军人(曲德顺)
老照片(第一三六辑)
陈探月?三个闺密的世纪人生
庞守义?记旅日华侨惠京仔
徐家宁?胡适与大使馆的女主人
晏?欢?爷爷与外公的影存
蒋?遂?光影里的爸爸
徐伟志?我的姥姥钱福芝
吴熙祥?二舅的荣耀
曲德顺?1937年:美国水兵镜头中的烟台
郝有林?芝罘朝阳街
李百军?1977:后样板戏年代
狄?恩?蓦然回首——京汉铁路溯源之片羽
李焕民?沂蒙反“扫荡”琐忆
霍无非?为上甘岭战役送兵
杨瑞庆?当年宣传队
王秋杭?1974年:穷游黄山(下)
张鹏程?六十年前我和弟弟游南京
张?军?我曾是一名汽车修理兵
冯克力?异曲同工的史观
封?面?中美军人的合影(晏欢)
封?二?出访欧洲的李鸿章(云志艺术馆)
封?三?大使馆女主人的单人照(徐家宁)
老照片(第一三七辑)
李?洁?日俄战争的稀见影像
赵晓林?袁世凯被刺与南北和谈
毕醒世?《美亚》小组的延安之行
张白波?曾经的青岛“新华中学”
刘大力?从一张合影说起
金?玮?1950 年:华东军大分校学员土改队
李·巴克?活跃于中缅印战区的照相连
杨福音?悄然逝去
王?淼?二?伯
赵光军?父亲的教育人生
潘加宁?口述?陈?杰?整理 我们姐弟仨
刘仁波?嘟柿情深
曹立先?胡梦华先生其人其事
李?硕?成也枣庄,败也枣庄——姑爷爷周毓瑛的军旅生涯
牛国栋?小清河往事
李建华?杜美大戏院的黄金时代
刘?鹏?1958 年的民航
羌松延?珍贵的清末“西亭捐局”旧影
冯克力?从“写真班”到“照相连”
封?面?在中缅印战区拍摄的美军照相连摄影师(晏欢)
封?二?凿冰取水的日俄官兵(云志艺术馆)
封?三?撑阳伞的孩子(云志艺术馆)
老照片(第一三八辑)
谭?泽?兵团岁月(上)
毕醒世?雪域高原上的延安汽车老兵
吴玉仑?采访黄仁宇
亦?金?相识忆明珠
邓洪秀?《神秘的大佛》拍摄期间访刘晓庆
扬之水?外婆家
张?燕?父母老相册里的故事
邹德怀?东方蜻蜓——记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李霞卿
于?岳?徐州也曾有黄埔军校?
——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军官训练班初探
晏?欢?美军镜头里的战时“地摊”
彭均胜?英租时期的北洋海军提督署
衣彩艳?烟台港东、西防波堤的建设
李?洁?1904 年:溃逃至青岛的俄国战舰
许大昕?光影里的民国小朋友
曾?毅?父亲引我走上摄影之路
贾玉蔷?十三岁的“相亲”照
许文明?一帧照片背后的故事
张济航?我的“高考”
刘禹轩?不会忘却的记忆
张耀武?讲述?卢德峰?整理 从护路军到铁路公安
小?非?坎坷高考
周世青?“城中村”的往事
冯克力?现在就拍“老照片”
封??面?与李霞卿一同在美国进行飞行募捐的女士(邹怀德)
封??二?获得民航机驾照后的李霞卿(邹怀德)
封??三?刘晓庆素颜照(邓洪秀)
|
內容試閱:
|
母亲的泪眼
祝?杰
一
从青海兵团返回青岛已逾三十多年,母亲去世也二十多年了,可是只要一提到去青海支边,我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母亲那双凝望的泪眼,让我愧疚,让我心痛……
二
小时候,家境还算优裕,父亲是税务局干部,母亲是居委会主任,还担任法院人民陪审员,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母亲很要好儿,人总是打扮得整洁端庄,家也收拾得窗明几净。母亲总愿意带着我出门儿,遇到街坊邻里,都夸母亲俊,我听了心里也美滋滋的。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确实漂亮,一双大眼睛,清澈,单纯,阳光。私下里我常常抱怨自己怎么长得就不像母亲。那时的母亲很快乐,没有一点烦心事儿,她的笑都是发自内心的。
可是,一天放学回家,家门紧闭,窗帘也拉上了,昏暗中我看见母亲在哭泣。见我回来,母亲装作没事,问我作业写完没有。我感觉家里发生了什么不幸。几天后,真相大白,父亲打成了右派,离家去月子口水库劳动改造,母亲也被迫辞去了居委会的工作。我和哥哥并不清楚右派是怎么回事,可此后一家人就跌进了万劫深渊。父亲的收入已少得可怜,母亲也只能在家做些加工活维持生计,哥哥和我从此就背上了压得透不过气的政治包袱。
二十多年后,改正右派时,我们才听父亲说,当时他一直积极要求入党,真心想帮助党整风,他只是看不惯科长的作风,提了意见,就成了右派。
三
寒往暑来,艰难的岁月熬到了1965年,我初中即将毕业,报考中专(出身不好的学生一般不选择继续读高中)。我所在的中学,校长是军人出身,贯彻阶级路线十分坚决,要求家庭出身有问题的学生都要做好“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升学或上山下乡。我自恃学习成绩不错,还残存着升学的一线希望,发榜的时候,竟然还奢望能收到录取通知书。
母亲心里很明白。那些天,她总在安慰我,说升不上学没关系,就业挺好,还天天做我最喜欢吃的芸豆蛤蜊汤面。可是我注意到母亲的眼睛红肿,像是哭过。自从父亲被打成右派,母亲就变了个人,沉默寡言,很少出门。她拼命做活,尽量让我和哥哥不至于捉襟见肘,遭人冷落。她张开羽翼努力呵护我们,可除了浓浓的母爱,纤弱的她怎能挡住这险象环生的政治风暴。
后来证实,我们的学生登记表里直接盖着“不宜录取”的印章,根本不可能升学,只有沦落在社会底层,别无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