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HK$
261.8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HK$
96.8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HK$
74.8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HK$
52.8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HK$
52.8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HK$
140.8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HK$
108.9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
編輯推薦: |
本书作者沙伊斯塔·瓦哈卜出生于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其学生时代曾在那里度过,书中所囊括的将近50幅插图也多由其自身提供。这本书可以说是以阿富汗人的视角在书写阿富汗本国的历史,具有深刻的代入感,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作者对阿富汗的深厚感情。
|
內容簡介: |
长期以来,除了最亲密的邻邦之外,阿富汗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遥远且不受欢迎的国家。这个人口稀少的国家在欧洲帝国主义时代一直捍卫着自己的独立。政治上的孤立——被保守的部落文化所强化——使现代世界的大部分文化和经济变化在这里都受到了抑制。然而,慢慢地,现代方式和价值观开始渗透到首都喀布尔。
本书对阿富汗从公元前3000年至今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进行了清晰、简明的描述,并探讨了这个国家的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政治和经济状况。引人入胜的插图和表格贯穿全书。这本书非常适合那些希望提高对阿富汗及其动荡历史认识的人。
|
關於作者: |
沙伊斯塔·瓦哈卜(Shaista Wahab)出生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曾就读于喀布尔大学、新德里大学和内布拉斯加大学,拥有历史和信息科学学位。她目前是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亚瑟·保罗阿富汗博物馆的编目员和馆长。
巴里·扬格曼(Barry Youngerman)是小说家、翻译家和编辑,具有超过25年的写作经验,著作较多,目前他居住在美国纽约市。
|
目錄:
|
绪论:阿富汗的挑战
第一章 土地和人民
一、自然状况
二、矿产资源
三、农业与种植生活
四、牲畜和野生动物
五、人民
六、主要城市
第二章 早期历史(史前-651)
一、最初的人类居民
二、新石器时代
三、早期文明
四、雅利安人和他们的信仰:婆罗门教和琐罗亚斯德教
五、亚述人、米底人和波斯人
六、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
七、希腊一巴克特利亚人
八、孔雀帝国
九、贵霜帝国
十、萨珊王朝和白匈奴
第三章 从伊斯兰教的蛔起到阿富汗国(651-1747)
一、伊斯兰教
二、早期征服
三、早期穆斯林王朝: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和伽色尼王朝
四、古里王朝和花拉子模
五、蒙古人
六、帖木儿和帖木儿王朝
七、莫卧儿王朝和萨非王朝
八、民族主义的活跃
第四章 近代阿富汗的诞生(1747-1901)
一、杜兰尼帝国
二、萨多查依·沙
三、欧洲
四、多斯特·穆罕默德
五、与英属印度的战争
六、英国的撤军
七、希尔·阿里汗和国家统一
八、俄国与英国的对抗与反对抗
九、第二次英阿战争
十、僵局
十一、阿卜杜·拉赫曼
十二、边界的划分
第五章 20世纪的君主制(1901-1973)
一、哈比布拉·汗
二、谨慎的中立主义政策
三、阿曼努拉汗
四、宪法和社会改革
五、激进主义和叛乱
六、革命和重建
七、纳迪尔·沙
八、穆萨希班兄弟的统治
九、外交纠纷
十、自由化的尝试
十一、普什图尼斯坦
十二、达伍德第一次执政时期
十三、新巴基斯坦危机
十四、新民主时期
十五、激进化
十六、共产主义和伊斯兰主义组织
十七、经济困境与政治僵局
第六章 政变和革命(1973-1978)
一、1973年政变
二、个人独裁统治
三、与苏联的疏远
四、四月革命
五、“人民派”的胜利
六、政令变革
七、压迫和反抗
八、国际反响
第七章 苏联占领下的阿富汗(1979-1989)
一、权力之争
二、苏联国内的争论
三、侵略
四、新政权
五、国内反抗
六、国际社会的反应
七、新政权的影响
八、伊斯兰教服务于政府
九、民族政策
十、党派之争再次爆发
十一、政治隐退
十二、苏联撤军
第八章 抗战时期的阿富汗(1978-1992)
一、穆斯林游击队的崛起
二、总部在巴基斯坦的抵抗组织
三、其他抵抗组织
四、巴基斯坦的角色
五、美国的角色
六、战争的进程
七、战争的拖延
八、人民民主党政权走向终结
九、穆斯林游击队的胜利
第九章 穆斯林游击队的统治(1992-1996)
一、千疮百孔的国家
二、哈扎拉贾特和西部地区
三、北方军阀
四、为政府而战一一也为喀布尔而战
五、鸦片
六、塔利班的崛起
七、外国的作用
第十章 塔利班时代(1996-2001)
一、接近目栃
二、极简主义者的统治
三、抑制
四、全球圣战
五、鸦片、石油和国际孤立
六、2001年9月11日
第十一章 内战遗留问題
一、难民
二、难民生存状态
三、滥用人权
四、女性权益
第十二章 解决战争遗留问題
一、政治重建
二、外国势力介入
三、增进安全
四、经济复苏
五、遣返和安置
六、人权
七、教育
八、卫生
九、女性权益
七、未来
附录1 基本概况
一、国名
二、政治体制
三、行政区划
四、地理状况
五、人口统计
六、平均寿命
七、经济状况
八、自然资源
附录2 人事年表
一、早期历史
二、伊斯兰教的崛起
三、近代阿富汗的诞生
四、20世纪的君主制
五、政变和革命
六、苏联占领下的阿富汗
七、穆斯林游击队的统治
八、塔利班时代
九、后塔利班时代
附录3 参考文献
附录4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一、绪论:阿富汗的挑战
二、土地和人民
三、早期历史(史前-651)
四、从伊斯兰的崛起到阿富汗国(651-1747)
五、现代阿富汗的诞生(1747-1901)
六、20世纪的君主制(1901-1973)
七、政变和革命(1973-1978)
八、苏联占领下的阿富汗(1979-1989)
九、抗战时期的阿富汗(1978-1992)
十、穆斯林游击队的统治(1992-1996)
十一、塔利班时代(1996-2001)
十二、内战遗留问题
十三、解决战争遗留问题
索引
|
內容試閱:
|
绪论:阿富汗的挑战
至20世纪末,全世界都赞同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判断一个区域单位是否构成国家,即:是否是联合国的正式成员。阿富汗轻松达到这一标准,它几乎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在1946年,联合国成立还不到一年时,就已经加入了联合国。依据上述标准,尽管存在被外国控制的时期,阿富汗从那时起就一直是独立国家。
一个更难回答的问题是,被阿富汗的边界所圈定的这片土地,现在是否构成,或者能够很快发展成一个有活力的、统一的国家。就某些方面而言,仅仅说它是国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阿富汗不像意大利或日本那样具有统一的民族或者语言。在其几十个种族集团中,许多种族间的冲突和敌对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事实上,同国内的其他阿富汗人相比——在主要城市中,是同街道对面的阿富汗人相比,许多种族直到前不久都与其国界外的同一种族拥有更多的共同点。
阿富汗不像澳大利亚或者希腊那样具有天然的地理界线,也没有任何像埃及尼罗河那样的作为一体的明显标识。阿富汗相对简单延伸的疆界被河流限定着——其北部有阿姆河(Amu Darya,或称乌浒水〔Oxus〕,西北部有哈里河(Hari Rud),西南部有频繁变化的赫尔曼德河(Helmand)——但没有海洋或者山脉作为天然的疆界。事实上,高耸的兴都库什山,作为喜马拉雅山的延伸,不仅为巴基斯坦和印度提供了天然的北部疆界,也把阿富汗一分为二。兴都库什山两侧的低地,同跨越阿富汗北部、西部和南部边界的类似地形区毗邻,使得自远古时代起,入侵和移民都可以自各个方向很容易地进入阿富汗。
或许使阿富汗统一的*有力因素却正是那些并不一致的事物。
虽然大部分阿富汗人说着与其西邻伊朗的官方语言波斯语相关的语言,但是他们与大部分伊朗人不同(除了少数民族哈扎拉人外),他们一直坚持信奉伊斯兰教的逊尼派,而伊朗在16世纪已放弃逊尼派,转而拥护什叶派。
北部阿富汗人在语言、文化及地理上与阿姆河流域的几个中亚共和国表现出相似性,中亚诸国的人民幸免于沙皇的基督教封建领主制及其后75年的苏联统治这两个时代的变革经历所造成的伤害。事实上,很多乌兹别克人和土库曼人第一次来到阿富汗,是以难民的身份从沙皇俄国和苏联逃离的。一进入这个国家,他们即分享一个更加有机的、从前现代方式循序渐进转变的阿富汗式的经历,在这里,传统和制度可能在演变,但却没有异教徒统治的冲突和羞辱。
东部和巴基斯坦的边界可能是*不自然的,它将庞大的普什图种族集团一分为二。直至今天,边界两边的普什图人仍旧保持着相同的生活方式。这条边界线是19世纪英国势力范围的简单折射。但是,紧邻普什图地区的印度河流域,其古代文化、经济、语言的传统从未在阿富汗人的世界里广泛传播或形成深刻影响。此外,巴基斯坦经历了成为英国组成部分的自身变革,而勇猛的阿富汗人则顽强拒斥英国超过一个世纪之久。
直到1747年阿赫哈迈德沙建立杜兰尼帝国以前,除了作为更大的外来帝国的组成部分以外,阿富汗从未被作为单一的国家加以统治。事实上,阿富汗在数千年时间里一直遇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侵略和移民。但是,自此历史性时刻开始,今天的阿富汗人民就一直生活在统一的本国人统治的国家中,尽管还伴随着很大程度的地方自治。250多年以来,阿富汗的统治者们设法免于波斯、俄罗斯和英国的控制,而这经常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种对抗性独立本身为超越种族或部落忠诚的独特的阿富汗国家认同奠定了基础。
如果阿富汗位于和平的区域,为稳定的国家所环绕,那么国家的统一和认同问题就不会变得如此突出。但30余年的战争、革命、恐怖主义,以及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阿拉伯世界和美国的外来干涉,使得这个问题在国家的疆界内外都变得极其重要。历史有助于阐明这个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强化古老的意识和阿富汗人的特质,为此问题提供正面的答案。
历史学家通常以1747年为阿富汗历史的开端,此时这个国家为阿赫迈德沙所统一。虽然疆界在后来也有所变化,但自那时起,至少一些政府机构已开始持续发挥职能,这些机构通常出自首都喀布尔,一座长期以来在国内人口构成*为多样化的城市,坐落于普什图族、塔吉克族和哈扎拉族分布区的交接地带。当然,早期的穆斯林的阿富汗曾经在短时期内控制着较大的帝国,比如廓尔王朝(1148—1206)和苏尔王朝(1540—1555)的诸位君主,但他们留下的遗产并不比他们的统治更持久。
另一些历史学家建议以阿赫迈德沙之前一千多年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代,即公元8世纪,为阿富汗历史的开端,那时伊斯兰教第一次在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得以确立,并且深刻地改变着其文化、社会和政治生活。毕竟,共同的宗教信仰可能是阿富汗国家认同的*强有力因素,古老的传说甚至将普什图人的祖先追溯到穆罕默德的同伴们那里,或者是追溯到10个已经消失的古代以色列部落那里。
但是,即使以699年阿拉伯人第一次深入阿富汗作为其历史的开端,也依然会忽略这个国家*初两千年的文明,在那个时代,其人民的大部分可能就散布于其当前的疆域之内。有时被阿富汗人视为其国家前身的前伊斯兰时代的国家组织,波斯的阿契美尼德帝国、巴克特利亚或印度—希腊王国、贵霜帝国。琐罗亚斯德教可能就起源于阿富汗,甚至还包括,据推测于公元前两千纪在“诸城之母”巴尔赫附近的雅利安人的共同体。
当然,关于波斯帝国的详细叙述,举例而言,或者是关于阿育王(前3世纪)、成吉思汗(13世纪)、巴布尔(16世纪)的统治的详细叙述,无论他们对阿富汗的影响是多么巨大,都更多地是属于伊朗、中亚和印度的历史。本书采用比较折中的办法叙述这段历史。
从其著名的荒芜地形,到其丰富的种族多样性和文化,在对阿富汗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初步概括之后,我们将依据考古遗存和古文献的线索,由对史前时期的简短描述开始我们的历史叙述。由于本书的叙述穿越多个世纪,我们放慢速度之处,只在于提供有利用价值的信息(如文化和经济)及其与现代阿富汗的关系。深入的讨论始于杜兰尼帝国,而后是多斯特·穆罕默德王朝,英国与阿富汗之间的战争“博弈赛”,和20世纪的暴乱事件。不可避免地,本书的*大部分是论述从1973年君主制覆灭至塔利班垮台这一近30年的暴乱时代。对大量的破坏、死亡、流亡及专制统治的经历,触及每一位阿富汗人,能否通过痛苦的共同经历克服内战遗留问题是今日阿富汗所面临的挑战。
本书将讨论两个特别有趣的题目——大众文化和妇女的地位,并涉及阿富汗的基本概况作为全书的结尾。
第一章 土地和人民
一、自然状况
阿富汗的地理状况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动荡的现代史。阿富汗是一个中等规模的中亚内陆国家,其境内大部分地区为远离现代文明那富有活力的中心地带的荒芜山脉和多石的高原。
由于其位置正好横跨东亚、南亚和中东地区之间的古代贸易和军事通道,致使阿富汗一度成为多种文化的交汇地。然而在现代,阿富汗却充当了英、俄这两个膨胀帝国的终结点。由于其令人生畏的地形和贫瘠的自然资源,两大帝国*终都满足于使阿富汗作为缓冲国继续存在,将其置于他们的正式控制之外,也置于当时已经延伸穿越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铁路、电信和文化的基础设施网络之外。
因此,150年来,世界对阿富汗望而却步。阿富汗的传统文化、经济和政治生活都没有经历过现代方式的挑战。坚韧顽强而又足智多谋的人民在这片没有前途的土地上勉强谋生。作为征服者和伟大城市建立者的后裔,就在进入21世纪之时,阿富汗人仍然忍受着极高的文盲率和短得令人震惊的预期寿命。几乎没有铺筑的道路可以连接成百上千的陡峭峡谷和广布在低地的城镇,这个国家相对于其首都喀布尔而言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当然,隔离*终是让人无法忍受的。“冷战”给阿富汗带来了几十年猛烈的破坏,随即出现的是数年的内战和宗教狂热的输入。令人怀有希望的是,美国以北约维和部队形式*近的一次侵略,和主要的国际援助计划,将更具建设性,并将*终使阿富汗人民运用他们的智慧,重建和发展这片荒芜而美丽的土地,以挖掘出其全部潜力。
1.地形
崎岖的山脉覆盖了这个国家25万平方英里(647500平方千米)领土的大约一半,山脉平均海拔高度达6500英尺(1980米)。大部分山脉都是兴都库什山脉的组成部分,兴都库什山大体是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贯穿整个阿富汗中部,将中亚草原和印度次大陆分隔开来。山峰的平均高度为9000英尺(2740米),这些冰雪覆盖的山脉是几乎所有阿富汗河流的发源地。
兴都库什山脉始于阿富汗东北角的帕米尔结(Pamir Knot),并在这里与喜马拉雅山向西北延伸的部分相连接,而后向西于努里斯坦地区和巴达赫尚山隆起,在巴基斯坦北部边界的瑙沙克峰(Nowshak Peak),海拔高度已升至24557英尺(7485米);而边界另一边不远处的提拉·阿杰米尔峰(Tir Ajmir),海拔高度高达25400英尺(7742米)。继而兴都库什山的高度逐步下降,并在到达伊朗之前渐渐消失。在兴都库什山上有若干个山口横贯南北,其中*为重要是经萨朗山口流入喀布尔河流域。1964年萨朗隧道建成后,这里是*在冬季下雪天还开放的山口。
还有一些山脉是兴都库什山脉的支系:位于东北部的巴达赫尚山脉,西北部的珀鲁帕米苏斯山脉(Paropamisus),以及南部的萨费德科山脉(Safed Koh,或者称苏莱曼山脉Sulaiman Range)。萨费德科山脉通过普什图部落的领地,穿越巴基斯坦的东部边界,①挫败任何破坏边境安全的企图,在锡卡拉姆山峰(Mt.Sikaram),其海拔高达15620英尺(4761米)。萨费德科山脉被连接喀布尔和巴基斯坦白沙瓦的著名的开伯尔山口贯穿。
P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