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广东省博物馆卷
》
售價:HK$
1078.0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乐书:从战国到北宋
》
售價:HK$
162.8

《
明代赋役与白银——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79.2

《
量子纠缠
》
售價:HK$
63.8

《
拥抱真实自我:内在小孩的探索和疗愈
》
售價:HK$
64.9

《
黑暗王后:缔造中世纪世界的血腥竞争
》
售價:HK$
129.8

《
小行星猎人:贝努小行星生命起源样本采集任务全记录
》
售價:HK$
63.8

《
孙机谈文物
》
售價:HK$
118.8
|
內容簡介: |
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起源之一,因明源于印度,传于中国、东亚,乃至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术。印度因明又以陈那为分界,分为新、古二阶段。本书研究的印度古因明是从较宽泛的意义上的,不限于印度佛教因明,也包括中古印度的正理论及其他各派的的哲学、逻辑思想,亦包括知识论、辩学、过失论的内容。印度古因明是新因明的直接来源,本书通过对古因明各家经典的疏理,侧重分析其中的知识论、逻辑学、辩学思想,明确其与印度新因明的异同,以及其对汉、藏因明的影响,以期进一步充实因明学术发展全史的认知。
|
關於作者: |
姚南强,男,汉族,1948年出生,上海市松江区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因明和佛学,曾任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首届秘书长,在海内外发表论文近百篇;并著有《因明学说纲要》《因明论稿》因明新说》《汉传因明知识论要义》等专著;已完成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传因明知识论研究》现承担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古因明研究》。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外道六派哲学的古因明思想
第一节 正理派
第二节 胜论派
第三节 数论派与瑜伽派
第四节 声论派和吠檀多派
第二章 《遮罗迦本集》的古因明思想
第一节讨论的经验
第二节 讨论的规则
第三章 外道“六师”的古因明思想
第一节 顺世外道
第二节 耆那教
第三节 其他四师的学说
第四章 说一切有部的古因明思想
第一节 五位七十五法的世界构架
第二节 境有无我
第三节 认识的发生和结果
第五章 经部的古因明思想
第一节 对《俱舍论》《成实论》的分析
第二节 三世非实有,唯“现在”有
第三节 关于认识主体
第四节 带相说和自证说
第六章 《方便心论》的心论
第一节 《方便心论》创建了第一个佛教论辩学的体系
第二节 “八种议论”中的古因明思想
第三节 论辩中的负处
第四节 能破中的二十种误难
第七章 《方便心论》《正理经》与《遮迦罗本集》的比较
第一节 关于知识论
第二节 关于逻辑论
第三节 关于论辩及其过失
第四节 负处
第八章 龙树的古因明思想
第一节 《中论》的古因明思想
第二节 《回諍论》对正理派和小乘量论的破斥
第三节 《广破论》对正理派量论的破斥
第四节 龙树的逻辑思想
第九章 《解深密经》的古因明思想
第一节 外境是由心识缘起的“遍计所执”
第二节 认识的发生
第三节认识之真伪--清净与不清净
第十章 无著的古因明思想 (上)
第一节“七因明”的辩学体系
第二节“能立八义”中的逻辑思想
第三节 《瑜伽师地论》的知识论思想
第十一章 无著的古因明思想(下)
第一节《阿毗达摩集论》的古因明思想
第二节《显扬圣教论》的古因明思想
第三节《顺中论》的古因明思想
第十二章 世亲的古因明思想(上)
第一节《如实论》 无道理难品一
第二节《如实论》 道理难品二
第三节《如实论》堕负处品第三
第十三章 世亲的古因明思想(下)
第一节《二十唯识论》的古因明思想
第二节《唯识三十颂》的“三能变”
第三节《辩中边论》第一品“辩相品”的非知识论
第十四章 陈那《集量论》破异执中的古因明诸说 (上)
第一节《集量论》现量品中的破异执
第二节《集量论》为自比量品中的破异执
第三节《集量论》为他比量品中的破异执
第十五章 陈那《集量论》破异执中的古因明诸说 (下)
第一节《集量论》观喻似喻品中的破异执
第二节《集量论》观遮遣品中的破异执
第三节《集量论》观反断品中的破异执
第十六章 陈那对古因明的批评和继承(上)
第一节内色外显、外境假立
第二节自证分为认识主体
第三节认识发生论
第四节以遮詮明总、别
第十七章 陈那对古因明的批评和继承(下)
第一节 陈那对古因明逻辑论的创新
第二节 把过失分为似能立、似能破两大类
第十八章 法称对古因明思想的吸取和创新(上)
第一节 认识对象
第二节 认识主体
第三节 认识方法
第四节 遮遣和总、别
第十九章 法称对古因明思想的吸取和创新(下)
第一节 逻辑论
第二节 过失论
第三节 《诤正理论》中的辩学和过失论
第二十章 古因明对藏传因明的影响
第一节知识论
第二节逻辑论
第三节辩学
第四节过失论
第二十一章 古因明对汉传因明的影响
第一节 古因明初入汉地
第二节 汉传因明经典中的古因明思想
第二十二章 古因明的知识论
第一节 认识的主、客体
第二节 认识的分类
第三节 认识的目的和发生机制
第四节 遮诠的认识方法
第二十三章 古因明的逻辑论
第一节 概念与判断
第二节 从系属到因三相
第三节 推理的分类和论式
第二十四章 古因明的论辩学
第一节 《阿含经》的辩学和论式
第二节 南传佛教“论事”的辩式
第三节 古因明辩学的基本义理
第二十五章 古因明的过失论
第一节负处
第二节 误难
第三节 似能立过失
第四节语言、语态和某些诡辩等过失
结语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