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作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

書城自編碼: 411868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美]托马斯·内格尔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92052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42.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航天立体翻翻书
《 中国航天立体翻翻书 》

售價:HK$ 63.8
国家工业密码
《 国家工业密码 》

售價:HK$ 140.8
普通法司法管辖区所得税:从起源到1820年上下册
《 普通法司法管辖区所得税:从起源到1820年上下册 》

售價:HK$ 217.8
舞乐中国·佳人的长袖舞
《 舞乐中国·佳人的长袖舞 》

售價:HK$ 44.0
舞乐中国·唐玄宗的舞乐坊
《 舞乐中国·唐玄宗的舞乐坊 》

售價:HK$ 44.0
上古汉语异读词音义关系研究
《 上古汉语异读词音义关系研究 》

售價:HK$ 107.8
琳派艺术:日本的生活美学
《 琳派艺术:日本的生活美学 》

售價:HK$ 204.6
史记学论稿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深入浅出谈司马迁思想 史记研究
《 史记学论稿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深入浅出谈司马迁思想 史记研究 》

售價:HK$ 96.8

內容簡介:
《作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是当代著名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于1974年发表的经典哲学文章,在意识研究方面引用极广,影响力无出其右。本书是其50周年纪念版单行本的中文译本。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这篇文章开启了如今广泛关注意识问题的潮流,使意识成为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核心议题;它也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非人类生物的意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内格尔认为,意识体验的本质主观性——即对经历该体验的生物来说,这种体验是什么样——意味着任何试图用物理术语分析意识的还原主义理论都注定无法成功。因此,物理科学无法提供对现实的完整描述,如果科学要真正理解心灵,就必须超越那种将现实仅仅看作客观物理的观念。
在发表五十周年之际,这篇经典文章以单行本重新出版,并附上了一篇新的序言,讨论了这篇文章的起源和影响。书中还收入一篇新文章《进一步的思考:心理物理关联》。对于《作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一文引发的问题应当如何回应,内格尔在新文章中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他提出:如果我们接受意识的主观性是不可还原的,那么解决心身问题最有希望的路径,是寻找心理状态与神经生理状态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而这种联系应当通过一种更基本的状态来实现,这种状态既非纯粹心理,也非纯粹物理,而是将两者都视为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这种状态从外部看是物理的,从内部看是心理的,就像我们人类自身一样。这将是一种一元论形式,要求我们构建新的概念,因为我们目前对“心理”与“物理”的理解,并不涵盖这种必然联系。文章解释了为什么心理与物理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必然的,尽管在我们现有的概念体系中,它们看起来只是偶然关联。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当代著名哲学家,纽约大学哲学系和法学院的荣休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他的众多著作涉及伦理学、政治理论、心灵哲学、认识论以及生命的意义等领域。著有《本然的观点》《心灵与宇宙》《人的问题》以及畅销哲学入门读物《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作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是作者于1974年发表的经典哲学文章,探讨了与意识相关的诸多难题。

译者简介:
张卜天,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学士,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西湖大学终身教授。译有六十余部著作,译文优美流畅,广受读者好评。
目錄
目录
前言 1
作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 5进一步的思考:心理物理关联 19
注释 31
內容試閱
前言
50年前,《作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发表在《哲学评论》(The Philosophical Review,1974年10月)上。在这篇文章中,我试图表明,意识的不可还原的主观性是心身问题的诸多解决方案的障碍。自那以后,意识逐渐成为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讨论的一个核心话题,其独特性所引出的特殊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关于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一些人认为,可将意识纳入一种唯物论的世界观;而包括我在内的另一些人则认为,意识的实在性意味着物理科学对自然秩序的描述是不完整的;还有一些人认为,如果我们日常的意识概念与唯物论不相容,那么就不得不抛弃或修改它。
也许是因为通过一个特别生动的例子提出了这个问题,这篇文章已经成为许多这类争论及由此产生的理论的标准参考文献。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有一所房子,蝙蝠在其木建部分筑巢。黄昏时分,它们会出来觅食,但偶尔会有一只迷路,最终进入房子,给我一种与陌生生物亲密接触的惊恐体验。我想蝙蝠也有同样的感觉。
对蝙蝠的思考成为我持续反思心身问题的一部分,并有助于提供一种新的方式来引出问题。通过指出某种我们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的关于蝙蝠经验的东西——即这经验对于蝙蝠来说是什么样——即使我们可以确信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是真实的,我也希望人们认识到,蝙蝠的心灵并不只是我们通过观察原则可以获得的那种生理描述或行为描述所能把握的东西。通过解释为什么我们无法理解蝙蝠经验这一特征,我希望明确说明其关键的、本质上主观的特征。1
这篇文章被认为有助于对心身问题的讨论,而关于蝙蝠的观点只是主要结论(即意识的主观性阻碍了将心理还原为身体)论证过程中的一个辅助步骤。但蝙蝠开始有了自己的生命,并成为同一时期逐渐显著的另一个讨论领域——动物意识——的标准参考物。碰巧的是,我可能以另一种方式帮助让这个话题在科学上受到了尊重。1973年至1974年,我访问了洛克菲勒大学,其中一位杰出人物是发现蝙蝠回声定位的动物学家唐纳德·格里芬(Donald Griffin)。他欣然同意与我会面,我们不仅讨论了蝙蝠,而且讨论了一般的动物意识,还讨论了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不愿谈论这一点,甚至连承认这一点都不情不愿。他开始相信这是一个重要且被忽视的主题,于是写了《动物意识问题》(The Question of Animal Awareness)一书,对人们认真对待这一主题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今,该领域已经发展到不仅对哺乳动物和鸟类,而且对鱼类、软体动物和昆虫的意识和认知进行广泛研究。
我的文章有时会遭到误解,人们认为它是在声称由于意识的主观性超出了客观物理科学的范围,所以完全超出了科学理解的范围。恰恰相反,我认为它表明,不应把科学理解局限于那种基于共同观察的客观外部实在理论,这是物理科学的典型特征。意识的实在性要求扩展我们的科学思想,以容纳不符合物理客观性概念的东西。
......

作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


意识使心身问题变得非常棘手。也许正因如此,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很少关注意识,或者明显把它搞错了。最近还原论者欢欣鼓舞,情绪高涨,对心理现象和心理概念作了若干次分析,旨在解释某种唯物论、心理物理同一或还原的可能性。1但他们所讨论的问题乃是诸如此类的还原所共有的问题,而使心身问题变得独一无二,使其区别于水—H2O问题、图灵机—IBM机问题、闪电—放电问题、基因—DNA问题或橡树—碳氢化合物问题的东西,却被忽视了。
每一位还原论者都有他最喜欢的现代科学类比。这些不相关的成功还原的例子都不大可能揭示心灵与大脑的关系。但哲学家也有一般的人类弱点,即用熟悉和好理解的东西来解释无法理解的东西,尽管它们完全不同。这已导致人们接受了对于心理的并不可信的解释,主要是因为这些解释允许进行熟悉的还原。我将试图说明,为什么通常的例子并不能帮助我们理解心灵与身体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为什么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对心理现象的物理本性能做什么样的解释。没有意识,心身问题就不那么有趣了。而有了意识,心身问题似乎就没有解决的希望。我们对于意识心理现象最重要和最典型的特征还知之甚少。大多数还原论理论甚至并不试图解释它。仔细考察就会发现,目前可用的还原概念都不适用于它。也许可以为此设计一种新的理论形式,但这样的解决方案即使存在,也只能存在于遥远的知识未来。
意识经验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它出现在动物生命的许多层面,尽管我们无法确定它是否存在于更简单的生物中,而且很难笼统地说是什么为它提供了证据。(一些极端主义者甚至想否认人以外的哺乳动物具有意识经验。)毫无疑问,意识经验以无数种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形式出现在宇宙中其他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一个生物具有意识经验,这一事实从根本上说就意味着,存在某种“作为那个生物是什么样”的感觉。它也许对这种经验的形式有进一步的暗示;甚至可能(尽管我表示怀疑)对该生物的行为有所暗示。但从根本上说,当且仅当作为那个生物是什么样——对于那个生物来说是什么样的感觉存在,一个生物才具有意识心理状态。
我们可以把这称为经验的主观性。它不能被任何熟悉的、最近设计的对心理的还原分析所把握,因为所有这些分析在逻辑上都与它的缺失是相容的。我们不能通过任何功能状态或意向状态的解释系统来分析它,因为可以把这些状态归于机器人或自动机,它们能做出像人一样的行为,却没有对任何事情产生经验。2出于类似的理由,我们也不能通过与典型的人类行为相关的经验因果作用来分析它。3我并不否认意识心理状态和事件会引起行为,也不否认可以对其进行功能刻画。我只是否认这类东西会穷尽对它们的分析。任何还原论程序的基础,都是对它所要还原的东西的分析。如果分析有所遗漏,就会错误地提出问题。如果把对唯物论的辩护建立在对心理现象的某种分析上,而这种分析又未能明确处理这些现象的主观性,那是没有用的。因为没有理由认为,一种看似合理的还原,在没有尝试对意识做出解释的情况下,就可以扩展到把意识包括在内。因此,如果不知道经验的主观性是什么,我们就不可能知道对物理主义理论有什么要求。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