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108种手艺1: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王的手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新再现。以鲜活的一手内容全面展现优秀传统手艺
》
售價:HK$
217.8

《
宁来一梦
》
售價:HK$
98.8

《
画魂 潘玉良传 潘玉良诞辰130周年精装纪念版
》
售價:HK$
85.8

《
好望角系列丛书·桅杆上的帝国:西班牙史
》
售價:HK$
217.8

《
启微·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波动
》
售價:HK$
107.8

《
宠物造型设计与修剪(王欣)
》
售價:HK$
61.6

《
酱卤食品加工
》
售價:HK$
64.9

《
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1919—1939年美国社会生活史
》
售價:HK$
107.8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日本正在使用的字和词为切入点,从字源、字意角度,看中国汉字在日本是如何生根开花的。日本的汉字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日中两国在文化上互为影响的文化现象。这些汉字渗透在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从日本料理、年中行事、地名路名、店铺招牌、商装、书、动漫日剧等“衣食住行“,抽取选常见的汉字、词组,以“一物、一景、一事“对应“一字、一词”的方式,以场景画面式的方式解读汉字。这是一本集专业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作品,我们可以再一次接触到一些在中国已经不再使用的汉字和读音,从这个角度看也是中国文化的再学习。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汉字是日本文化的根基,没有汉字,就没有日本传统文化。-----日本汉学家 白川静
汉字丰富的表意性到假名的抽象性,
为日本传统文化、审美意味的形成奠定了基调,
从而也塑造了日本人的思维特性和文化的不同气质。
为何“行”字保留了唐音、宋音、吴音?
塩是“和制汉字”吗?躾、粋、峠、凧、辻、凩……这些日本汉字是不是让你感到熟悉而又陌生?
3000 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汉字如同一粒粒文明的种子,是如何东渡到日本又是如何在他乡开花结果的?
步入日本汉字使用的现场,
以日本当用汉字、和制汉字为钥匙,
开启一段生动的中日汉字之旅。
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里,从书籍、器皿等生活用品,到神社、庭院、车站等公众建筑,到处都有汉字的身影。日本学者也曾发出过灵魂拷问,如果汉字没有传播到日本,今天的日本将会是怎样的?回答是难以想象。日本学者加藤彻认为,汉字是日本文化之母,没有汉字传来也就没有现在的日本文化。虽然日本人在小学时会觉得假名容易而汉字很难,可能会边哭边抄写背诵汉字。但到青春时代,汉字和假名都已成为他们的知识储备,能为自己演奏出心灵之歌了。
本书选取了日本日常使用的汉字、汉语词汇,以“一字、一词”对应“一物、一景、一事”的方式,给读者提供另一个解读中日文化的窗口,并侧重从字源、字意角度,来探讨这些汉字及汉字背后的文化。
|
關於作者: |
黄贺强
出生于上海,旅居东京。
上海大学编导专业学士,上海社科院经营管理硕士。先后供职于世纪出版集团学林出版社、《编辑学刊 杂志社等。东渡日本以后,曾担任日本月刊《听听中国语》编集人,水墨画作品在第十四届公募ZEN展获大奖。
著有《方寸艺术:日本藏书票之话》、译著有《藏书票之话》(斋藤昌三 著)。
|
目錄:
|
壹 汉字东渡
音韵留痕一一-汉字东渡的轨迹
汉字的出现和渡来人|007
从无到有的汉字读写能力|009
律令制度和汉文教育|012
汉字教育初见成效|016
汉籍传播与江户的出版热|020
文明开化与汉字东渡再造辉煌| 027
汉字在日本的继承发展值得深入研究|030
贰 汉字在日本的『窑变」
国字中的日本风景
日本的汉字使用法
继承和改造的四字熟语
一知半解是进步还是退步
汉字承担了传承文化和历史的作用
叁 鱼盐满市井
井和井是一个字吗|054
手前味噌
和菓子|064
清流女王是鲇鱼还是鲶鱼|068
盐,不能淡定| 072
日本吃不得的弁当| 078
点心的风流:落雁| 083
一碗万叶粥| 087
正是河豚欲上时| 092
别有风味的春雨炸| 096
肆 花满吉野山
胆怯的花|100
源自菖蒲节的日本男孩节
《梅花绣眼图》里的鸟是不是目白|109
无酒不欢的花见|113
银杏是树还是果
将错错的紫阳花
造字的情怀:弱?鰯?嫋|127
春有樱花、秋有真弓|132
……
明治时代的“高襟”们| 265
“物之本”为何物| 269
吉和吉,孰对孰错| 273
为什么书店一词出现得这么晚
阅读路上的枝折
参考文献 | 285
后记| 286
|
內容試閱:
|
汉字东渡
2023年12月12日,京都清水寺内森清范贯主在了一的汉字和纸上,挥毫写下约2平方米见方的“税”。因为这一年日本围绕所得税、居民税和故乡税等各种税收的话题比较多,所以在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举办的活动中,“税”字以15万的票数、三位的“暑”字和“战”字而当选为“今年的汉字”。
用一个汉字来反映当年的时事世态,应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意,同时也说明了汉字本身具有一格的指事、象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无限的可塑魔力。从1995年以来,“今年的汉字”已成为反映日本当年世态的一个指标,每年的公布日12月12日也成为日本的“汉字之日”。与此类似的全国性活动还有“新语·流行语大奖”“创作四字熟语”等,也与汉字有关。比如,夺得2020年的“新语?流行语大奖”的是“3密”,这个词是日本厚生劳动省在疫情期间呼吁大家“避开密闭、密集、密接场所”时的缩写,而这一年的“今年的汉字”也是
“密”字,这再一次说明了汉字所具有的指事、象形的神奇性。
铃木修次在《汉字再发现》(PHP研究所,1983年)中,将
汉字的这种魔力具体地分解为汉字的表现力、信息力、经济力。
铃木强调,许多人以为信息技术是先端的现代文明,可以不再需要汉字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汉字是一种能够以少的符号传达多内容的文字。关于这点,也许有人会举出大写英文字母I,一个字符也可用来表示人称的例子,说明其简洁性。对此,铃木只能叹息,他认为当下的如果只能从维度去理解,无法体会汉字蕴藏的深刻含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