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皇帝与国王:足利义满和他的时代(颠覆天皇王权的逆贼将军,还是活用东亚朝贡规则的政治能人?)
			》 
			 售價:HK$ 
			64.9
			 
			 
	
			  
			《 
			锦衣行 (《白衣公卿》影视原著小说)
			》 
			 售價:HK$ 
			54.8
			 
			 
	
			  
			《 
			乘风而上(美依礼芽中文自传)
			》 
			 售價:HK$ 
			85.8
			 
			 
	
			  
			《 
			金庸江湖的另一面
			》 
			 售價:HK$ 
			64.9
			 
			 
	
			  
			《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售價:HK$ 
			65.8
			 
			 
	
			  
			《 
			DK草药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 
			甲骨文丛书·英国人在印度:三百年社会史
			》 
			 售價:HK$ 
			173.8
			 
			 
	
			  
			《 
			唯美手编.17,绚丽的春夏毛衫
			》 
			 售價:HK$ 
			53.9
			 
			 
	
 
       | 
     
      
      
      
      
         
          | 內容簡介: | 
         
         
           
            庄子既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千百年来,《庄子》一书以其深邃的思想跨越时代,影响了后世无数文士精神世界的构建。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主要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庄子思想研究,主要探讨了《庄子》的齐物思想、全德境界、畸人人格、“不得已”思想等,解析了《秋水》中的天人之思、《渔父》中的“法天贵真”说及《乐》篇髑髅寓言之意旨等,探究了《庄子》中的老子、孔子、庄子、惠子和大树等形象;下篇为庄子思想对后世文人的影响研究,主要从文学的角度,讨论了曹植、竹林名士、陶渊明、李白、李商隐、苏东坡等文士对庄子思想的接受。
           | 
         
       
      
      
      
      
      
         
          | 目錄: 
           | 
         
         
           
            序论 《庄子》中的道与德/001
 一、庄子的道论/002
 二、人、神人、圣人和真人/004
 三、体道之法:吾丧我、心斋、坐忘/007
 四、庄子的德论/ 009
 五、道和德在《庄子》文本里的投射 /011
 
 上篇 庄子思想研究/015
 
 第一章 庄子的齐物思想/017
 一、逍遥与齐物之关系/017
 二、齐物与平等之区别/024
 
 第二章 庄子的全德境界/031
 一、用心若镜/032
 二、与物为春 /034
 三、游心乎德之和 / 039
 四、逍遥境界与全德境界 / 042
 
 第三章 《德充符》之“德”/ 047
 一、“德”的基本内涵/047
 二、德与灵府一一成和之修/051
 三、忘形与无情:“德”与形、情之关系/056
 四、道与德:得道者与有德者/060
 
 第四章 庄子的畸人人格 / 065
 一、何谓“畸人”/066
 二、恶知礼意/069
 三、死生一体 /071
 四、安之若命/074
 五、畸人与真人/076
 
 第五章 庄子的“不得已”思想/083
 一、人固有所不得已 /084
 二、托不得已以养中 /089
 三、动以不得已之谓德/094
 
 第六章 《秋水》中的天人之思/101
 一、无以人灭天/102
 二、达理明权/110
 三、“反其真”之境界/11S
 
 第七章 《渔父》中的“法天贵真”说/121
 一、“法天贵真”说以庄子思想为/122
 二、“法天贵真”说中掺杂有储家思想因素/ 125
 三、《庄子,渔父》与《楚辞,渔父》中的渔父/130
 
 第八章 《乐》篇髑髅寓言之意旨/135
 一、“乐死恶生”说/136
 二、“向死而生”说/138
 三、“安生安死”说/141
 四、髑髅寓言与庄子生死观/143
 
 第九章 《庄子》中的老子/149
 一、《庄子》内篇中的老子/151
 二、外、杂篇中作为孔子之师的老子/155
 三、外、杂篇中指点道家之士的老子/161
 四、《天下》篇对老子的评价/166
 
 ……
 
 跋 从义理庄学走向人间庄学/ 449
 一、义理庄学/ 449
 二、人间庄学 /451
 三、推动庄子思想融入当代社会 / 452
 
 后记/ 4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