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道德经》里的智慧

書城自編碼: 287971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季风
國際書號(ISBN): 9787301272787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32/120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8.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12.7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8.2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5.7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2.8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2.1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8.0
《四书五经里的学问》
+

HK$ 48.0
《唐诗宋词里的趣事》
+

HK$ 63.0
《北大国学课》
+

HK$ 73.6
《道家国学课》
+

HK$ 129.5
《大师讲国学(全两册 胡适&王国维讲国学)》
+

HK$ 73.6
《儒家国学课(著名教育专家季风老师全新力作)》
編輯推薦:
《道德经》里的智慧: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掌握自古以来的规律,用以理解今天身边发生的所有事,能够古往今来无所不知。
內容簡介:
汲取祖先智慧,回归传统文化,是当今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在回归传统的路中,我们能更好地认清自己,看清周遭。因此,围绕《道德经》、唐诗宋词、四书五经,我们策划了本系列丛书。本书即为其中之一。《道德经里的智慧》把老子的《道德经》划分为十一个主题,对每一主题从多角度进行深入解读。为便于读者理解,书中还穿插了古人的践行实例以供参考。读懂《道德经》,能够让人更好地为人处世。希望广大读者都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生。
關於作者:
季风,知名教育专家,先后出版过《北大国学课》《儒家国学课》《道家国学课》等,深受读者喜爱。《北大国学课》自2013年3月出版以来,连续加印十余次,多次名列全国历史类图书畅销榜前列。
目錄
《道德经》里的智慧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众妙之门: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什么?
能说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对宇宙演化史的描述吗?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说的是生死轮回吗?
老子是道教创始人吗?
第二章 厚生之德: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以德报怨是孔子的主张还是老子的主张?
如何做到无弃人、无弃物呢?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上善若水对做人有什么启示?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是说难得糊涂吗?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是让人更保守吗?
第三章 无为而治: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就是无所事事吗?
老子的自然无为是消极避世吗?
小国寡民思想要不得吗?
无为而治在历史上有成功案例吗?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是让人少说为佳吗?
第四章 柔弱胜刚:兵强则灭,能守柔者则强
老子生死观里的柔弱是什么意思?
兵强则不胜是胡说八道吗?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是老子的诡辩吗?
老子说柔弱处上符合春秋时代的社会现实吗?
不言之教应该怎么理解?
第五章 正言若反:反者道之动,福兮祸所伏
老子的辩证思想包含哪些内容?
老子为什么要知其白,守其黑?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老子发明的战术吗?
反者道之动指的是什么?
老子的福祸相生之道该怎么理解?
第六章 知足者富:祸莫大于不知足,知止方能不殆
大成若缺是鼓励人保留缺点吗?
知足不辱真的可以长久吗?
知足常足是提倡安于现状吗?
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应该如何理解?
知不知与不知知是一个意思吗?
第七章 不争之争: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为什么把不敢为天下先列为人生三宝之一?
使民不争是反对一切竞争吗?
为什么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夫慈,以战则胜真的可行吗?
不争哲学是一种权术,还是一种修养?
第八章 圣人病病:自知者明,刚愎自用多灾祸
病病是指重视身体健康吗?
为什么老子说自是者不彰?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是在否定自己的能力吗?
清静无为就能避开祸患吗?
第九章 功遂身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为什么说功遂身退是天之道?
什么是功成而弗居?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怎么理解?
第十章 绝圣弃智:见素抱朴,不以智巧贻害百姓
绝圣弃智是抛弃一切文明成果吗?
绝圣的同时为何又处处以圣人为榜样?
为什么说不以智治国是国家之福?
第十一章 和光同尘: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是指与世俗同流合污吗?
如何理解老子的尚和精神?
为什么和大怨会留下余怨?
有道者大隐于市朝是对和光同尘的实践吗?
內容試閱
前言《道德经》又称《老子》,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著。它分《道经》和《德经》 两部分,共八十一章,计五千言,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 文字简约却条理清晰,含义深邃又富于辩证,是震古烁今之作。《道德经》 与《周易》《论语》 一起, 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哲学经典。作为哲学著作,《道德经》 反映的是宇宙万物的起源与演变, 国家治理与民生民计, 以及生死等各种本质性的命题。简单说,这是一部告诉人们该如何看待宇宙万物、 如何看待国家社会、 如何看待自身命运的思想启蒙之书。因此,每当翻开《道德经》,我们就能从中获得所需要的各种智慧,就会找到正在苦苦寻觅的某个问题的答案。那么,老子在《道德经》 里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呢? 要想完美地回答这个问题, 确实非常困难。 如果说得绝对一点,那就是他说出了一切, 说出了他所理解的所有道理。 因为《道德经》 是老子关于宇宙万物运行法则的论述。在这里, 我们只能简单地概说《道德经》 所表达的核心思想。第一,老子告诉人们世界起源于 道, 道 是众妙之门, 道 生万物。 老子运用许多描述性的语言, 向人们描绘了 道 的形态, 告诉人们宇宙、 天、 地是如何产生的。 老子认为, 道 是化生万物的本源, 也是化生万物时所遵循的法则, 而包括人在内的所有 万物 都必须遵循这个法则。也就是说, 道 既是万物的本源, 又是万物所应遵循的法则。 老子认为, 道 存在于不断发展的运动之中, 它的运动具有无限往复的特点。 因此, 道 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本身。 那么, 道 是怎样影响万物的呢? 老子认为, 道, 自然无为, 无声无息, 却无处不在。 万物要自觉地顺应 道的法则。 而 道 具有 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的基本特征, 意为事物具有正反两个属性, 既和谐共存, 又不断相互转化, 形成对立统一体。第二,老子告诉人们如何在 道 的法则下安身立命。老子认为, 道 的自然法则也是人的行为规范, 人们只有遵循 道 的法则, 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 完善自己, 使自己拥有好的品格。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就明确说明了人在面对大自然时所应遵循的自然法则。 老子以 道 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一特点, 要求人们做人要宽厚仁慈, 与人为善, 爱人爱己。 老子认为, 人们应该让自己清心寡欲, 保持恬淡安静的心态, 这样才符合天道的要求。老子非常看重 处下 柔弱 的作用, 强调人要保持谦卑、虚静之心。第三, 老子告诉统治者如何治理国家才能顺应民心。 老子提出 无为而治 的思想, 希望统治者顺应天意, 让民众循 道 自察。 官员应该有所为, 有所不为, 放权于民。 老子反对苛政, 认为这不仅滋扰百姓, 还会给官吏留下祸害百姓的机会。 老子强调, 为官者不要以救世主自居, 而是要让人民 全其天性而不害其长, 各安其居, 各乐其业。 这样,国家就能休养生息, 实现长治久安。 老子认为, 要想保证国泰民安, 就要官清法正,有仁义。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 思想家,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 内容博大精深。 我们在分析老子的思想时, 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 似乎都有道理。 因为对于老子来说, 即便是一个很小的命题, 往往也蕴含着非常深奥的道理。 因此, 当我们把老子的主要思想看成是关于道、 关于人生和国家治理这几个方面的时候, 很容易把其他一些重要观点忽视了。 这就要求我们, 在领会老子思想的时候, 一定要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 善于从不同维度去理解它的真意。总的来说,老子在《道德经》 中, 对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高度概括,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富有生机秩序的大宇宙系统。 这个系统是 道 运行而来的, 因之而形成的人类社会和国家也是基于这个系统而不断完善的。 从这样几个维度出发,我们基本就可以把握老子思想的整体脉络, 就可以在老子大象无形 的论述中,感受他的深刻智慧。 应该说, 老子的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对于人们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 处理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其中相当多的观点, 在今天看来, 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尽管老子受历史的局限性所限, 有些观点并不完全正确, 但只要我们善于古为今用, 就能获得启迪心智的力量。为了让普通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经》,在这本《〈道德经〉里的智慧》 中把《道德经》 分成十一个主题, 每一个主题选取若干个专题, 进行较为深入的解读。 编写过程中, 我们不仅对某些经典名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释, 还对其全章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既介绍了这些经典名句的字面含义, 也给出了它们的引申含义。 同时, 为了便于读者的理解, 我们还给出了一些例证, 对于诠释老子的思想而言, 这些例证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老子的核心概念是 道。 我们在解读《道德经》 的过程中, 始终也是围绕 道 来进行的, 并结合当前的现实生活予以适当引述。 正如人们所认为的那样, 对于《道德经》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我们的解读或许与其他人的观点相左, 或许还存在有争议之处, 对此, 我们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第一章 众妙之门: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什么?道家认为,道不仅是对万事万物的完整性概括,也是对万事万物发展过程的高度概括。道不是静态的实体,而是一个动态的能量过程,道可生万物。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循环往复,周行而不殆。道的运行周期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也就是说,事物的运行总是逐渐离开,越来越远,远到一定程度又要返回来,万物又复归于道。如果联系万事万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来看,道的这种运作过程是混沌与秩序之间的回环往复、互为阴阳、相生相克的过程。因此,从这个角度讲,道也是事物之间的关系总和。道 是世间万物的本源。 道家认为, 道 是 元初之物, 是天地之母, 无 和 有 都由 道 衍生而来,是 道 在不同侧面的反映。 道 最为玄妙和深奥的地方,也在于此。 道 是万物的本体, 是天地万物的载体。作为本体, 道 是浑然一体、 不能言说的东西。 老子说,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玄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 天下有始, 以为天下母。 这里的 始 母 根 门 等, 都含有本源、 本体的意思, 只不过相互间有层次上的区别。 道 作为万物之本, 它无前无后、 无左无右、 无上无下, 且具有唯一性。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 在 天帝 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 在 道之前, 没有任何其他的存在。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意思就是说天地皆为 道 所生。 作为本源, 道 既是抽象的,也是物质的。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意思是说,道作为一种存在, 虽然模模糊糊, 却真实可感。道 是规律本身。 道家认为, 道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 是天地万物进化、 演变的终极原因。 老子说: 道者万物之奥。 意思是说, 道 作为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这个规律是玄奥的,却存在于每个事物之中。而大道泛兮, 是说道 存在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 老子说: 夫物芸芸, 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 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这就是说, 万物从 道 起源,开始向前运动, 最终又回归于 道。 也就是说, 作为规律的道, 人们虽然看不见, 听不到, 也摸不着, 但 道却时时刻刻制约着事物的发展和运行。 道家认为, 道 有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 虽然道 无形, 却支配和制约着所有事物的发展。 因而, 道 的规律不可抗拒、 违反。 人们只有遵循 道 的规律, 坚持 自然无为 的理念, 才能真正顺应 道 的要求。 谁若违背了 道 的规律, 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道 是人们必须遵循的法则。 老子说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就是强调人们要遵循 道 的法则。 老子又说: 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 , 是谓道纪。 意思是说,如果做到了用 道 的法则, 认识历史, 驾驭现实, 就是真正遵循了 道。 老子主张 惟道是从 和 贵食母, 都是在强调人们必须按 道 的法则去做事。 他还认为, 道是观察事物的永恒法则和方法。 老子就是用 道 的法则观察世间万物的, 他对各种问题的思考都从 道 的理念出发。 老子认为, 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 意思是说, 只有上等觉悟的人才能自觉坚持 道 的原则, 并且身体力行。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 戎马生于郊, 老子进一步指出: 坚持 道 的法则, 天下就会永远祥和安泰; 放弃 道 的法则, 天下就要陷于兵荒马乱之中。 同于道者, 道亦乐得之, 按 道 的法则去做, 道 自然会成全你。 天之道, 利而不害, 道 的法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所以它是最高的法则。道家认为, 道 如四溢的江河之水, 到处流淌, 前后左右, 四面八方, 道 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永远也不会消失。 自古及今, 其名不去, 道之在天下, 犹川谷之于江海, 上善若水, 水几于道, 老子的这些观点表明, 道 像水一样具有广大的普遍性、 无限性和包容性。其实,道教中的 道 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所说的 路,是人生之路, 是人对各种 路 的认识和理解, 亦即价值观和方法论。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路, 这就是自己的 道。 但每个人所走的路是不同的, 所以就有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一说。 一个人如果顺应了自然规律, 就会一路畅达。总而言之, 理解 道, 遵循 道 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悟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