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HK$
113.9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HK$
124.2
《
清洁
》
售價:HK$
66.7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HK$
79.4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HK$
55.2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9.9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91.8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HK$
69.0
|
編輯推薦: |
金庸是一个成功的报业巨子,更是一个成功的武侠小说创作家。将其定义为一代通俗文学大师是恰如其分的。既然称做通俗文学大师,还是有必要通过他的小说进行一番文学雅俗观的论辨
中国文学网
不仅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浩然正气,金庸也会描写细腻婉转的儿女情长,相信有不少读者是从他的小说里得到对爱情的*初观念。金庸所宣扬和赞美的爱不是出于赤裸而自私的欲望,也不是不择手段的欺骗和占有。
腾讯新闻
金庸的作品所表现的深厚意蕴确非古龙、梁羽生所能及,他不仅是现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代名家
凤凰网评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叙写了金庸的人生经历和文坛造诣,通过结合金庸家族的兴衰,突出了其童年至青年的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故事也为金庸日后挥洒文坛积淀了力量。本书多从细节入手,通过穿针引线的方式,将金庸的日常经历同日后的小说表现联系起来。帮助读者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当中去找寻现实生活的影子,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江湖,认识一个真实纯粹的金庸。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本书在金庸侠骨柔情与爱恨情仇交织的武侠世界中,熔炼进了现实生活中的喜乐悲愁,向读者展现出了一个现实中的江湖世界,让我们懂得每个人都有能力创造自己的江湖。
本书的特色便是生活经历的细化,强调了其与金庸武侠的紧密联系,以一个全方位的视角去瞻仰一代武林宗师的修炼之路。描绘出一个贴近生活而又不失传奇的江湖武林。
|
關於作者: |
席圣文,著名传记作家,中国商报新闻出版总社资深财经编辑,具备十余年的财经媒体工作经验,采访过数十位著名企业家,创作过十余部企业家传记。著有《资本教父孙正义》《霸道总裁刘强东》《疯狂斗士周鸿祎》《野蛮CEO雷军》等著作。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天降奇才生逢乱世的查氏后裔
1. 江南风烟里的海宁查家
2.乱世之下的懵懂童年
3. 侍女月云:纯真的少年陪伴
4.启蒙学堂:与书为伍的少年时光
5. 乱世流离中更遭遇丧母之痛
6. 才华初显,碧湖的艰难时光
第二章 曲折求学狂气贯身的文学大家
1.一事能狂便少年的查理
2.笔垒间的正气人比黄花瘦
3.陪都求学记
4.从创刊到农场打工
5.返乡后的转折再圆大学梦
第三章 新派武侠豪气干云的别样武林
1.《大公报》的机缘:梦醒时分
2.梁金联手:笔墨艳惊人
3.三剑楼随笔:文人不相轻
4.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5.从毒草到殿堂的转变
第四章 才子佳人熔炼现实的侠骨柔情
1.意中人轮廓,原不应清晰
2.侠骨柔情无奈好梦由来最易醒
3.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4.龙女娇妻,演绎不老传奇
第五章 政治智慧从《大公报》到《明报》
1.别了,《大公报》
2.长城缘浅是路人
3.《明报》出山,祈望龙门
4.夹缝生存:或成明日黄花?
5.笔战江湖,《明报》的祸福论
第六章 华山论剑百家争鸣的武侠世界
1.喧宾夺主的金氏武侠
2.祖师与宗师的较量
3.金庸VS古龙:大侠与浪子
4.江湖挚友最难求倪匡
第七章 江湖沉浮明报家族的跌宕起伏
1.明报大家族的实力
2.生死存亡之间,是《明报》也是金庸
3.急流勇退:文坛之后便是江湖
4.明报易主:几番轮转,何处归宿?
第八章 毅然封笔武侠宗师的千锤百炼
1.金庸退役一鼎封存退武林
2.痛下杀手十年修订不寻常
3.金字招牌的跨国之旅
4.云松书舍憧憬的不过简单而已
5.封笔后的积淀学无止境
第九章 改编影视洋洒文字的华丽转身
1.联姻影视金庸武侠绽放别样光辉
2.一元版权的笑熬浆糊风波
3.浅谈:金庸小说联姻影视的资本在哪里
4.另一个角度的转身:是小说还是课文
第十章 荣辱不惊文坛圣侠的快意江湖
1. 光杆博士导师的错位尴尬
2. 名气之罪:加入中国作协的舆论辩论会
3. 又一场激烈的笔战拒绝金庸
4.朔迷与金迷的荣誉之战
第十一章 情到深处江湖之外的偏重晚晴
1.大陆,远处瞭望的故乡
2.香港,江湖中永远的家园
3.台湾,不忘初衷的期盼
4.妻儿,晚年之人最重晚情
|
內容試閱:
|
说起武侠小说,谈论的对象自然是金庸古龙之辈。而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金庸,更是一代人心中的大侠。金庸给了公众一个新奇瑰丽的武侠世界,让我们在现实之外、生活之中感受到了江湖武林的精彩纷呈。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于浙江海宁。江南查氏素为名门望族,书香世家。历经百年几朝几代而香火犹盛,实为传奇。
在金庸身上,我们能够想到最多的便是武侠小说,因为这曾影响我们一生的洋洒文字也曾成就了金庸一生。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写过的所有小说(除却《越女剑》)名字的第一个字所组成的一副对联。金庸创作小说的历程长达17载,从1955年开始涉足到1972年毅然封笔,在这个期间,金庸并未想过要以一副对联来串起自己的小说,此幅对联的浑然天成倒似无心插柳,颇为奇妙。
金庸不只是一名武侠小说作家,他身上的身份标签数不胜数,像新闻学家、企业家、著名学者、政治评论家、大学教授、社会活动家等。我们都清楚他17年来的武侠创作生涯,然而鲜有人知的是:金庸的成长遭遇了抗日战争,他曾在战火中流亡,并且经历了死里逃生;他的家族因战火而由盛转衰;他的求学之路异常蹒跚曲折,曾屡次被学校劝退;他曾有过三段婚姻;他进过人民大会堂;他不是政客却活跃在政坛;他在新闻领域创办过名为《明报》的报纸;他封笔退出江湖,武侠创作却掀起了金庸热;他读着硕士却指导博士生这一切不同寻常的经历都为金庸的人生罩上了一股传奇的色彩。
一个人的成就与其本身的人生经历和人生阅历息息相关。写武侠小说并非金庸有意为之,而是源自偶然的机缘。15部武侠小说之所以能够一鸣惊人,当与金庸一直以来的文学积淀是分不开的。
本书主要叙述了金庸的人生经历和文坛造诣,结合金庸家族的兴衰,突出了其童年至青年的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故事也为金庸日后挥洒文坛积淀了力量。人生经历多从细节入手,通过穿针引线的方式,将金庸的日常经历同日后的小说表现联系起来。帮助读者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当中去找寻现实生活的影子,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江湖,认识一个真实纯粹的金庸。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本书在金庸侠骨柔情与爱恨情仇交织的武侠世界中,熔炼进了现实生活中的喜乐悲愁,向读者展现出了一个现实中的江湖世界,让我们懂得每个人都有能力创造自己的江湖。
本书的特色便是生活经历的细化,强调了其与金庸武侠的紧密联系,以一个全方位的视觉去瞻仰一代武林宗师的修炼之路,描绘出一个贴近生活而又不失传奇的江湖武林。
第一章 天降奇才生逢乱世的查氏后裔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或许一些名人、伟人的出现,都得益于他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从元至民国,中华大地经历了几朝几代的跌宕起伏。许多人和事都在时间的冲刷下随着历史一道远去了,然而总有一些人物名垂千史,总有一些事物经久不衰。江南查氏,这个历经风霜却依然风韵犹存的传奇家族,向世人展示了所谓名门望族的跌宕兴衰史。
当年那个因元末战乱举家迁至浙江海宁的查氏家族,在明清两朝开始渐渐发迹,荣盛之下曾多数受宠于帝前。查家世代为官,仕途之路可谓坦途一片,然而成败皆因萧何,随侍君侧,自然逃不过伴君如伴虎的命运,几起大案下来,一些莫须有的罪名,便将这个钟鸣鼎食之家毁在了旦夕之间。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大起大落,使得查家放弃了祖上为官从政的遗业,转而一心向学。查家的文学气息越来越浓厚,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之下,一代武林宗师金庸,诞生了。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国的时局一片动荡,内有军阀拥兵作乱,外有日本侵略摧残,查家富足的基业也在战火当中毁于一旦,而金庸的童年和少年也注定在这样的乱世当中度过,如此风云诡谲的社会环境,金庸又将如何放射出江湖的光芒呢?
1. 江南风烟里的海宁查家
提到浙江海宁,我们总是会想起人杰地灵这四个字。这是一个盛产名人的地方,其自然环境也是美不胜收。其中,作为海宁三大中心镇之一的袁花镇则是全国首批绿化造林百佳乡镇,同时被评为海宁市首家省级卫生城镇。而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小镇上,活跃着一个历经几朝几代却风韵犹存的传奇家族江南查氏。
这个被称为海宁第一望族的查家,其发展的跌宕起伏在战火当中被淋漓尽致的演绎了出来。元朝末年,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由朱元璋带领的队伍很快便与元军形成了对峙的局面。百姓陷于颠沛流离之中,当时的查氏祖籍在徽州六县中的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县),查氏传至第17代孙查士睿,同样是饱受战乱之苦,母亲病故,查士睿竟无钱安葬。就在家人愁云惨淡之际,一位风水先生指点查士睿,村口的河边便是一个风水宝地,若是入葬母亲,能保后世兴旺。
鱼归大海,岂能困于山中?徽州战乱四起,查家已经贫困交加,查士睿思虑再三,决定携妇将雏,举家迁往富庶江浙。走出这个徽州,或许能够求个安稳;走出这座大山,或许可以求个温饱。经过几番辗转,查士睿带领家人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查家兴盛的源地龙山(今海宁市袁花镇)。
或许真的应验了光泽后世的预言,自明清以来,查家金榜题名中进士者有20人,具有入仕资格的举人76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官宦家族。清康熙年间,查氏家族进入鼎盛时期,门中子弟考取进士,入职翰林的大有人在,一时之间查家便有了一门十进士,兄弟五翰林的美誉。而成为名门望族的查家也饱受皇恩隆宠,康熙皇帝曾亲笔御赐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的楹联,一应御赐匾额更是充斥着整个查家。海宁查家的尊荣名望,于当时的天下竟是独步一时。
雍正年间,查家三兄弟查慎行、查嗣瑧、查嗣庭都充任翰林。查家又是一片大好前途,然而俗话说:物极必反。荣盛如查家似乎也难逃盛极转衰的规律,不过话说回来,时势造英雄,或许正是接下来的遭遇,使得查家在数次惊魂甫定之后,逐渐打消了对于官场仕途的渴望,进而弃政从文,这才有了查家泽被后世的影响。
查家兴衰的转折点始于两起朝政案件,其中一起便是震惊全国的江西科场案。这起案件的背景是雍正皇帝自登基以来开设的第三次科举考试,而查嗣庭以内阁身份被派去江西做乡试正主考,查嗣庭一共出了四道考题,分别为取自《论语》的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取自《易经》的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取自《易经》的其旨远,其辞文;取自《诗经》的百室盈止,妇子宁止。这原本并无不妥之处,然而一些有心之人却偏偏借此大做文章,称此四题前有正,后有止,分明是影射雍正的正被砍了头。时雍正皇帝刚篡位不久,正是大力铲除异己,稳固皇权的阶段,听到这样的说法,自然是起了疑心。再加上《历代年号论》的作者举人汪景祺曾言正字有一止之象。意思是说凡带有正字的年号皆非吉兆。同时还列举出了历史上正隆、正大、至正、正统、正德等没有得享延祚的皇帝所用的年号。这在雍正看来,实属近乎诅咒的悖逆之言,而汪景祺自然免不了获罪而死。此时查嗣庭的考题竟与一止之象用意相同,雍正盛怒之下判处查嗣庭大逆之罪,后病死狱中,查家上下皆自牵连,斩首流放者不计其数,荣盛之门顿时堕入低谷。
查慎行因年事已高被释放出狱,然而面对家族遭此变故,门中子弟早已所剩无几,最终忧惧而死,时年78岁。这一年是雍正五年(1727年),江西科场案不仅使得海宁查家遭遇重创,整个江西地区都被敕令停止乡试、会试三年。
白驹过隙,转眼又过了百余年,时至光绪年间,查家传承到了查文清的手中。查文清是光绪十二年(1886年)的进士,也是查氏家族的最后一位进士,时任丹阳知县,其为官公正廉明,颇受百姓爱戴。查文清原本以为可以重拾祖上遗业,进驻官场仕途,然而一次与朝廷义愤填膺的对抗,使海宁查家再也没有涉足政坛。这便是影响查家命运的第二次朝廷案件丹阳惨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