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砂女(安部公房作品系列)
》
售價:HK$
46.2
《
无中生有的世界:量子力学传奇 这部量子物理史,足以唤起你对世界的全部好奇!
》
售價:HK$
85.8
《
中国的毒蘑菇
》
售價:HK$
308.0
《
漫步时光 治愈系钢笔淡彩绘制技法
》
售價:HK$
109.8
《
长安之春(典藏版)
》
售價:HK$
86.9
《
精读(畅销书《精进》作者采铜重磅新作,助你掌握AI不具备的精读能力 )
》
售價:HK$
65.8
《
排爆组遭遇自旋(第165届直木奖得主佐藤究首次引进国内! 推理×科幻×怪物 )
》
售價:HK$
75.9
《
舌尖上的微生物:发酵的历史、食谱与创新
》
售價:HK$
173.8
編輯推薦:
展现当代美国公民陷入精神虚无后的自我救赎。
內容簡介:
唐·德里罗的小说,对美国当代社会的消费狂欢与精神匮乏进行了真实再现与深刻批判,鲜明展现出身处精神虚无困境之中的当代美国公民对自我救赎、伦理秩序和精神超越的渴望。本书通过对德里罗小说中人物的道德困境和精神渴望进行剖析,揭示了当代美国公民在精神、伦理上的发展趋势。
關於作者:
唐苇,江西奉新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执教于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文化、美国当代小说的研究。近年来,主持省级科研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先后在中外各类期刊发表论文7篇。
目錄 :
绪 论
第一章 德里罗小说中的自我意识危机与世俗灵性
第一节 “ 做一些更为宗教性的事情”:《美国志》中的虚幻自我与灵性渴望
第二节 “我们的祭品是语言”:《名字》中的零散自我与灵性顿悟
第三节 “ 网络资本创造未来”:《大都会》中的异化自我、技术超越与艺术崇高性
第二章 德里罗小说中的他者伦理危机与世俗灵性
第一节 “别人的无限痛苦”:《玩家》中的伦理困境与灵性觉醒
第二节 “ 发现日常性的光辉”:《白噪音》中的家庭之殇与灵性复原力
第三节 “ 他者使我们更密切”:《坠落的人》中的精神创伤与责任伦理
第三章 德里罗小说中的社会生态危机与世俗灵性
第一节 “ 比赛中有种无法复制的满足感”:《球门区》中的社会疏离与体育灵性
第二节 “ 万物都被连接起来”:《地下世界》中的消费主义、生态危机与艺术灵性
第三节 “ 基于信仰的技术”:《绝对零度》中的死亡恐惧、超人类主义与灵性超越
结 论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
唐· 德里罗(Don DeLillo,1936— ),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朗克斯区(The Bronx, New York City)的一个意大利天主教移民家庭,小学至大学均受教育于天主教教会学校。1958 年大学毕业后,德里罗在纽约一家公司做广告文案撰稿人,期间开始创作一些短篇故事。1960 年,德里罗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约旦河》(The River Jordan)。1964 年,他开始全职写作,迄今已创作十七部长篇小说、七部戏剧、一个电影剧本、一部短篇小说集以及若干短篇小说和散文。德里罗的长篇小说包括:《美国志》(Americana, 1971)、《球门区》(End Zone, 1972)、《琼斯大街》(Great Jones Street, 1973)、《拉特纳之星》(Ratner’s Star, 1976)、《玩家》(Players, 1977)、《走狗》(Running Dog, 1978)、《名字》(The Names,1982)、《白噪音》(White Noise, 1985)、《天秤星座》(Libra, 1988)、《地下世界》(Underworld, 1997)、《人体艺术家》(The Body Artist, 2001)、《大都会》(Cosmopolis, 2003)、《坠落的人》(Falling Man, 2007)、《欧米伽点》(Point Omega, 2010)、《绝对零度》(Zero K, 2016)、《寂静》(Silence, 2020)等。迄今为止,德里罗已获得的荣誉主要包括:1985 年凭《白噪音》获美国国家图书奖;1992 年获笔会/ 福克纳小说奖;1999年获耶路撒冷奖;2000 年凭《地下世界》获威廉·迪恩·豪威尔斯奖;2010 年获美国小说成就索尔·贝娄奖;2014 年获诺曼·梅勒终身成就奖;2015 年获国家图书奖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 布鲁姆(Harold Bloom)称德里罗为美国当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与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和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并驾齐驱。近年来,德里罗多次被推举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夺冠呼声非常高。
人的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的认识与理解。由于人类拥有作为自然动物和社会动物的双重身份,人的自我意识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在前现代时期,由于人只是作为超越性的上帝或神的附属创造物而存在的,人的自我意识是通过上帝或神的意识间接体现出来的。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Ludwig A. Feuerbach)所说:“宗教是人之最初的、并且间接的自我意识。”到了现代时期,随着人的自我意识与主体地位的不断上升,人不再是无条件服从上帝或神的被动者,而是可以通过理性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行动主体,这一结果便是世界的祛魅化和世俗化。现代人不再转向上帝或神灵寻求生命的终极意义,而是依靠个体选择的世俗价值观立身处世。进入后现代景观社会,大众媒介通过超真实影像摧毁了主体自我的真实性,后现代社会变成了一个缺乏真实原型的拟像社会,当代人受到消费主义逻辑的控制,陷入自我意识混沌与道德虚无的困境。
作为美国后现代社会的复刻者与预言家,德里罗通过其小说创作深刻揭示了自我在消费文化和媒介拟像中沦陷的过程。正是基于此,德里罗总是被评论家和读者贴上后现代作家的标签。但他的作品也体现出区别于后现代文学的典型特征。与后现代文学作品中主体自我的消解不同,德里罗虽然没有明确表明其小说人物成功实现了自我救赎,却通过他们在世俗日常中对灵性觉醒与内在超越的体察与顿悟,暗示后现代个体摆脱自我混沌与虚幻拟像的一条可能出路。本章主要讨论德里罗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在自我意识混沌、语言秩序混乱和技术至上的后现代社会向世俗灵性趋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