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互联网体育赛事节目的版权保护研究

書城自編碼: 411099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法律民法
作者: 张惠彬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096850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7.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王朔文集(王朔经典作品,共15册!全新再版!当代文坛绕不过去的存在)
《 王朔文集(王朔经典作品,共15册!全新再版!当代文坛绕不过去的存在) 》

售價:HK$ 766.7
弃夫潜逃:战时北平底层妇女的生活与犯罪(1937—1949)(历史之眼)
《 弃夫潜逃:战时北平底层妇女的生活与犯罪(1937—1949)(历史之眼) 》

售價:HK$ 85.8
让DeepSeek成为你的心理咨询师
《 让DeepSeek成为你的心理咨询师 》

售價:HK$ 60.5
多瑙河畔:哈布斯堡欧洲史
《 多瑙河畔:哈布斯堡欧洲史 》

售價:HK$ 206.8
预流之学——佛教文献对勘研究
《 预流之学——佛教文献对勘研究 》

售價:HK$ 66.0
体育运动中的周期力量训练 第4版
《 体育运动中的周期力量训练 第4版 》

售價:HK$ 184.8
烘焙传奇:大师的面包风味密码【精装大本】
《 烘焙传奇:大师的面包风味密码【精装大本】 》

售價:HK$ 217.8
金融强国:新资源暨金融资源学派视角
《 金融强国:新资源暨金融资源学派视角 》

售價:HK$ 140.8

內容簡介: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互联网体育赛事节目的版权保护研究》(17CTY015)的结项成果。 体育赛事视听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柱,对于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著作权法》和2022年《体育法》修改后,我国体育赛事版权保护的规则和实践面临着重要的转变。本研究以此为背景和出发点,旨在厘清体育赛事版权保护的规则之变以及制度因应。 本书突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以解答“如何实现互联网环境下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这一时代命题为研究总目标,以助推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具体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第一,传播媒介变迁下体育赛事的发展沿革。本部分以媒介传播的历史演变,追踪体育赛事在纸媒时代、广播时代、电视时代、网络时代的传播形态演变,并从中探析不同传播媒介时代体育赛事商业模式的变革,从而提出在技术进步与商业发展的影响下,体育赛事的公共属性已经有了向财产化发展的趋势,而相对应的体育赛事节目也逐渐被纳入版权法保护的体系,成为一种受法律保护的私权。
第二,体育赛事节目法律保护的全球经验。本部分首先区分体育赛事与体育赛事节目保护的区别。一般来说,体育赛事本身不一定能获得版权的保护。国内外对于体育赛事节目的保护主要依赖版权法,并以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补充保护。在强调保护的同时,国外也通过反垄断法、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等对体育赛事节目的许可模式、使用方式进行一定的合理限制,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与观众的合理收听、收看权利。
第三,我国体育赛事节目版权法保护的进路。本部分的研究视野从国际转向国内,试图梳理清楚在我国本土语境下版权法能为体育赛事节目提供保护的三种模式:视听作品、录像制品、广播信号。这三种模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争议,不同模式保护的主体、对象、后果都有所区别。
第四,互联网环境下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的问题。本部分聚焦互联网环境下,体育赛事节目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著作权法》修改后存在的规范冲突、在新技术发展下新侵权行为层出不穷、作为播放主要媒介的网络平台的责任不够明确、司法对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判断标准存在歧见、体育赛事节目版权独占许可模式存在垄断的风险、新《体育法》修改后与著作权法的协调等问题。
第五,互联网环境下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的对策。针对上述问题,本部分拟从完善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的治理规范、增强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侵权行为的治理、强化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的平台责任、优化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侵权的判断标准、建立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的清单制度、构建体育赛事节目版权行使的合理使用制度等方向提供改革建议。
關於作者:
张惠彬,男,广东惠州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兼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西南政法大学)研究基地副主任,《西南知识产权评论》执行主编,重庆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家,重庆市涉外知识产权调解中心调解员等。在CSSCI来源期刊及各类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独著、合著、译著各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省级教改项目8项。曾获得重庆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次,获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
目錄
第一章 传播媒介变迁下体育赛事的发展沿革
第一节 传播媒介变迁下体育赛事的传播样态
一、广播时代的体育赛事传播
二、电视时代的体育赛事传播
三、网络时代的体育赛事传播
第二节 传播媒介变迁下体育赛事的商业变革
一、体育赛事商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二、体育赛事商业化与传播媒介的经济共生
三、网络传播媒介下体育视听节目的运营
第三节 传播媒介变迁下体育赛事的属性衍变
一、体育赛事的公共属性
二、体育赛事领域财产话语的引入
三、体育赛事节目领域版权话语的引入
第二章 体育赛事节目法律保护的全球经验
第一节 体育赛事的法律保护
一、体育赛事的可版权性分析
二、体育赛事法律保护的依据
第二节 体育赛事节目的版权保护路径
一、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的不同要求
二、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路径之一:视听作品
三、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路径之二:邻接权
四、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的合理限制
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体育赛事节目的补充保护
一、体育赛事节目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路径概况
二、体育赛事节目保护中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
三、体育赛事节目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与版权法保护的比较
第三章 我国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的进路
第一节 体育赛事节目作为视听作品的法律保护
一、视听作品的概念诠释与权利归属
二、体育赛事节目作为视听作品保护的前提
三、体育赛事节目作为视听作品保护的内容
四、体育赛事节目作为视听作品保护的实践
第二节 体育赛事节目作为录像制品的法律保护
一、录像制品的概念诠释与构成要件
二、体育赛事节目作为录像制品保护的内容
三、体育赛事节目作为录像制品保护的实践
第三节 体育赛事节目作为广播节目的法律保护
一、广播节目的概念诠释与构成要件
二、体育赛事节目作为广播节目保护的内容
三、体育赛事节目作为广播节目保护的实践
第四章 互联网环境下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的问题
第一节 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的规范存在冲突
一、修法后视听作品概念与其他立法的协调
二、修法后放映权与广播权的权利重叠
三、修法后体育赛事节目中运动员权益保护的争议
第二节 体育赛事节目版权的新型侵权行为频现
一、视频聚合模式下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侵权行为
二、电视回看模式下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侵权行为
三、电子竞技赛事直播的版权争议
四、文化娱乐场所传播体育赛事节目的侵权判定
第三节 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的平台责任承担
一、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中平台责任争议
二、“避风港规则”在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中的适用
第四节 体育赛事节目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判断
一、体育赛事节目信息网络传播的侵权行为
二、体育赛事节目侵权判断标准的司法歧见
第五节 体育赛事节目版权独占的垄断风险犹存
一、版权法和反垄断法的关系与潜在冲突
二、协调体育赛事节目保护与反垄断的必要性
三、体育赛事节目现有许可模式的垄断风险
第六节 《体育法》与《著作权法》保护的冲突
一、新修订的《体育法》中体育赛事组织者权利的明确
二、体育赛事组织者权利与版权合理使用的冲突
第五章 互联网环境下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的对策
第一节 完善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的治理规范
一、统筹协调视听作品与其他立法的相关概念
二、明确区分广播权与放映权控制的行为
三、完善运动员的肖像权授权机制
第二节 增强体育赛事节目版权新型侵权行为的治理
一、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在体育领域保护优势
二、突出重大案件惩处与重点体育赛事监管
三、持续强化行为保全在体育领域维权作用
四、IPTV电视回看体育赛事节目的规范之道
五、电子竞技体育赛事节目直播的版权治理对策
六、加大对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第三节 强化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的平台责任
一、压实平台责任与加强多元治理机制
二、探索网络平台版权过滤义务的立法引入
第四节 优化体育赛事节目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判断标准
一、“服务器标准”与“用户感知标准”的比较
二、“用户感知标准”在中国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第五节 建立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的清单制度
一、建立健全体育行政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制度
二、建立体育赛事节目版权权利清单与负面清单制度
第六节 《体育法》与《著作权法》保护的协调
一、权利类型的细化
二、“以营利为目的”要件的改造
三、引入权利限制制度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近年来,网络平台已成为人们观看体育赛事节目的主要媒介。诸如腾讯、新浪网等企业都通过获得赛事主办方的转播权许可为人们带来精彩的赛事。体育赛事转播权所得收入已经是体育赛事组织者和参与者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各大平台对体育赛事转播权的争夺越来越激烈。然而,对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各大足球联赛、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节目的盗播却也屡禁不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在2020年11月修改之前,对于体育赛事节目的法律保护面临着一个基本问题:转播权并不是法定的概念,而著作权法上的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相关权利又与体育赛事转播的技术内涵相差甚远。在相关案件原告的起诉书中,常见的表述为被告侵犯了其著作权(泛指)。然而,这一表述实际上面临一个前置争议:体育赛事节目是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如果不构成作品,那么又该如何保护?对此,学界和业界都众说纷纭。
我国关于互联网体育赛事节目的版权争议最早发生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举行前,当时国际足联请求国家版权局为世界杯节目的网络传播提供行政保护。北京奥运会前夕,国家版权局出台了《关于严禁通过互联网非法转播奥运赛事及相关活动的通知》。2015年以来,司法实践中遇到了一系列有关体育赛事节目网络盗播的案件,我国学术界对此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2020年12月,历经十年修改的《著作权法》通过。这意味着与体育赛事节目相关的诸多争议得到了立法机关的回应。首先,《著作权法》明确了对作品概念的界定,将原来争议不断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修改为“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为应对新技术下层出不穷的创作形态留有一丝余地,让“兜底条款”真正发挥出兜底的作用。其次,《著作权法》将“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改为“视听作品”。视听作品概念的纳入,使得在互联网时代新生的体育赛事直播节目、电子竞技画面、用户自己创作的短视频等更多的创作“成果”被纳入版权保护的范围,有益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进步。此外,《著作权法》对广播权和广播组织者权的修改,也极大地扩展了体育赛事节目保护的空间。
总的来说,《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成效显著,不仅应对了网络技术的挑战和国情巨变,更是回应了社会各界和司法实践的迫切要求。然而,在修法后如何更好地落实新法的精神和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比如:(1)“视听作品”是否仅为“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一种凝练用语,即“换汤不换药”?(2)在三网融合时代,传播媒介、传播技术之间呈现整合的态势,著作权制度中各项权利系依照技术背景、技术手段来区分的,传统路径已经无法区分各类传播行为。在酒吧通过智能联网投影机播放体育赛事节目的行为,究竟属于广播权还是放映权规制的范围?(3)体育赛事节目成为视听作品后,是否一直缺乏对运动员肖像权保护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的肖像权保护与体育赛事节目的版权保护之间如何对接?(4)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侵权行为,如IPTV电视回看、视频聚合平台的播放、电子竞技直播等,应如何规范?(5)网络平台在体育赛事节目保护中充当着转播的媒介、体育赛事节目独占许可的被许可人、平台用户的管理人,在治理与被治理的角色切换间,其如何扮演好这些角色?(6)著作权法的目的一方面是保护私权,另一方面是促进文化的进步,在将体育赛事节目纳入版权体系进行保护的同时,如何维护观众收看权益,以保证观看成本在合理价位?(7)2022年6月24日修改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未经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等相关权利人许可,不得以营利为目的采集或者传播体育赛事活动现场图片、音视频等信息。”此处的“体育赛事”指的是何种级别的赛事?“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如何界定?该条款与《著作权法》的相关规范如何衔接?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观察与研究。
首先,本书通过历史梳理,探寻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的渊源;其次,通过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揭示体育赛事节目全球保护的经验以及我国著作权法语境下保护的现状,深描体育赛事节目保护的价值理念、立法导向、司法趋势等;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和互联网产业的特殊性,揭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本书虽初步构建了“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的保护体系,但由于《著作权法》《体育法》均修改不久,对相关条文的解析以及预期制度的效果等,均有待实践的检验,不足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