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妙探寻凶
》
售價:HK$
63.8

《
清代皇宫图鉴(全三册)清宫廷史专家写给大众的皇家生活百科全书
》
售價:HK$
260.7

《
呼吸13:与自己的深度关系
》
售價:HK$
75.9

《
大家译丛:欧洲哲学史(1850—1930)
》
售價:HK$
74.8

《
政制秩序原理:转型
》
售價:HK$
140.8

《
远见:如何摆脱短期主义
》
售價:HK$
85.8

《
人生,体验而已
》
售價:HK$
64.9

《
无人公司:打造未来超级商业体
》
售價:HK$
76.8
|
編輯推薦: |
他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策划者,也是“杯酒释兵权”的提议者,从村塾学究到一代权相,他究竟有着怎样的精彩人生?
|
內容簡介: |
赵普是宋太祖赵匡胤的重要谋臣。赵匡胤未称帝前,赵普为其幕僚,他与赵光义等策划陈桥兵变,让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出任宰相,协助太祖制定“先南后北”统一中原地区方略,又提出削夺禁军统帅和地方藩镇势力的建议。宋太宗即位后,赵普又两度为相,为稳固宋初统治作出重要贡献。然而,他也有奢华享乐、排斥政敌的缺点。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还原一个真实的赵普?
|
關於作者: |
赵毅,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委员,辽宁政协文史馆馆员。曾任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第四届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普通高等院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明清史教学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主持完成中华基金项目、哲学社会科学“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项目,“面向21世纪重点推荐教材”项目等,出版学术专著(含编著)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核心期刊以上)百余篇。
孟天运,山东昌邑人,历史学博士,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山东省教学名师、青岛市拔尖人才,二级教授,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思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现任职于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著有《先秦社会思想研究》《先秦儒道法思想研究》《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等专著5部,主编、参编各种著作13部。在《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史学集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获省级、市级多项奖励。其中代表作《先秦社会思想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山东省重大成果奖。
|
目錄:
|
“历代开国重臣系列”序 ………………… 001
第一章 佐命功臣…………………………… 001
一、乱世英雄 / 002
二、风云际会 / 007
三、代尽子职 / 012
四、身在幕府 / 015
五、世宗之死 / 018
六、陈桥兵变 / 021
第二章 国初智囊…………………………… 031
一、从征李筠 / 032
二、从征李重进 / 037
三、金匮秘书 / 041
四、收兵权 / 044
五、枢密使 / 051
六、雪夜决策 / 056
七、平定荆南 / 058
第三章 十年独相…………………………… 065
一、荣拜宰相 / 066
二、考绩百官 / 070
三、收财权 / 074
四、收司法权 / 076
五、收精兵 / 078
六、定兵制 / 080
七、文臣知州县 / 083
八、灭后蜀 / 087
九、半部《论语》定天下 / 095
十、专权独相 / 099
十一、圣恩优隆 / 108
十二、进攻北汉 / 111
十三、平定南汉 / 121
十四、困弱南唐 / 129
十五、于利不能免俗 / 138
十六、与人结怨 / 143
十七、君臣疏远 / 148
十八、首次罢相 / 157
第四章 再起再落…………………………… 161
一、河阳节度使 / 162
二、斧声烛影 / 170
三、京师散人 / 178
四、赵德昭之死 / 183
五、虎落平阳 / 187
六、东山再起 / 191
七、廷美之狱 / 195
八、弥缝朝政 / 206
九、再次罢相 / 210
十、胡旦事件 / 215
十一、楚王事件 / 219
十二、雍熙北伐 / 221
十三、忧国忧民 / 230
第五章 老牛夕照…………………………… 237
一、三登相位 / 238
二、坐而论道 / 242
三、嫉恶如仇 / 244
四、以夷制夷 / 249
五、国防决策 / 251
六、奖掖后进 / 256
七、引咎自责 / 259
八、老病罢相 / 263
九、名相归天 / 267
赵普生平大事年表 ………………………… 275
|
內容試閱:
|
“历代开国重臣系列”序
展示在读者面前的这套“历代开国重臣系列”,共收录了中国帝制时代由秦至清辅佐开国皇帝创立基业的重臣李斯、萧何、张良、王导、高颎、魏徵、赵普、耶律楚材、李善长、刘基、多尔衮、范文程12人的传记,除东晋王导外,其余11位传主均为统一型王朝之开国重臣。共计10册,由10余位史学工作者分别撰写完成。
自秦灭六国,一统天下,至清军入关,定鼎中原,2000余年的帝制时代,王朝更迭反复无常,国运盛衰纷纭不定,形形色色的人物轮番登上历史舞台,演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喜剧。
时代造就了这些历史人物,历史就在这幕起幕落中悄然前行。没人怀疑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一至理名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睿智绝非虚语,杰出人物只有在顺应历史潮流和民众意愿的前提下,才能在时代变革中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但是,历史不可能将每个人的活动都详尽地加以记载,翻检正史、政书、实录,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之履历和业绩而已。因此,当今天的人们追溯历史、探究历史,只能披阅典籍,循着那些杰出人物的足迹去把握历史发展的脉动。
不仅如此,杰出人物的活动并非只是历史潮流、人民意愿的被动反映。他们是历史的灵魂、人民的代言,当关键时刻来临,他们敢于挺身而出,拔剑而起,建立不朽的功勋和皇皇伟业。
倘若没有这些杰出人物,历史将黯然失色,民众将无所适从。从这层意义来说,书写、研究杰出人物的活动虽然是我们认识历史的被动选择,但也是必然选择。
本套书所收录的12位开国重臣,是这类人物中的典型。他们或来自旧王朝的世家豪族,或出身旧王朝的基层属吏,或属于旧王朝的达官显宦,或是旧王朝失意的知识分子。他们所面临的形势正值新旧王朝交替。当是之时,沧海横流,匹夫兴志,群龙无首,兆庶失归,社会需要新的理念,群黎需要新的代言。
这些人物起于山泽草莽、陇亩幽隐之间,得逢明主,风云际会,展布平生大志。有人挟聪睿之资,经天纬地,一言兴邦;有人荷新主眷顾,克己尽忠,死而后已;有人以持重著称,审时度势,力挽狂澜;有人以刚正名世,规谏君主,勇揭逆鳞,以诤臣流芳后世;有人以博通经史为本,申明典章,恢宏治道;有人以勇略见长,深谋远虑,克敌制胜。
他们佐开国之君于基业草创,拯倒悬之民于水火,成就大业,建立奇勋,垂名当世,贻范后昆。从这一视角观察,他们是成功人物,是时代骄子。但是,从另一视角观察分析,他们中的许多人又是失败人物,难以逃脱悲剧结局。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正值专制皇权日渐强化,尊君卑臣日益泛滥。
当大业未就的创业阶段,历史与社会的局限使他们不可能完全按照理想模式重建公平与正义,如此局面之中,委曲求全,已是不可避免;当新朝既立,新皇位加九五之后,这些人虽身处国家权力核心,但地位往往微妙,甚至尴尬。功高震主,兔死狗烹者不乏其人;在权位角逐中,为佞臣诬诋,落职除爵,被赶回“高老庄”者大有人在;而因亲故失检、子孙败德受到牵连,身败名裂者更为常见。像西汉开国重臣张良佐高帝创大业,功成名就,急流勇退,保持令名者并不多见。
本套书作者探微索幽,铺排史实,目的并非仅仅在于重现12位传主的一生主要经历和功过是非,还在于透过这些人的升降浮沉,展示由秦至清2000余年间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大体脉络和基本规律;不仅使读者了解上述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推进和影响,也要使读者了解社会现实和文化环境印在这些杰出人物思想与行为上的烙印,从而获得对中国帝制时代历史较为深刻而具体的认识。该书若能在全民普及历史教育的活动中发挥作用,则是作者和编辑最大的心愿。
本套书曾在多年前刊印行世。此次,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再度修订出版。书中所叙述的内容,基本依据典籍所载史实并参酌部分民间传说。对问题的看法及对传主的评价,或基于作者个人的研究探索,或吸纳学界同行的成果,力求科学、实事求是,反映本领域的最新学术认知。
为了使传主形象生动、丰满,使文本富有可读性,在修订过程中,尽力搜求文献资料、披阅同行论著,对传主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建树乃至生活细节都进行了尽可能详尽的研究。在语言文字方面,力求清新流畅、简洁明快,融学术性和通识性于一体,雅俗共赏是我们期待的社会效果。
本套书规模较大,成于众手,风格互异,在所难免。本套书编撰之初,有的作者已是名满学界的教授,有的还是史学新兵,功力不同,水平必有参差,亦可预料。在本套书修订再版之际,我们诚恳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辽宁师范大学 赵毅
2023年5月16日
第一章 佐命功臣
一、乱世英雄
唐自安禄山之乱以来,战乱频仍,藩镇割据,形成了一种外重内轻、尾大不掉的局面。后来虽有德宗、宪宗等朝与藩镇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藩镇们有时也伪服一时,但终不能彻底削平。唐末黄巢农民大起义一起,天下四分五裂,藩镇们乘机逐鹿中原,你争我霸,在10世纪前半期就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中原一带,以开封、洛阳为都,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而在此期间,南方也先后建立了吴、南唐、前蜀、后蜀、楚、闽、南平、南汉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共是十个小国。
五代之时,凡藩镇节度使,几乎全用勋臣武将。这些人恃功骄恣,专横跋扈,酷刑暴敛,荼毒生民,专制一方,威势无比。朝廷命令,往往置之不理,民生无奈,真是水深火热。上行下效,刺史也由军功武夫担任,暴虐残民,竟成风气。当时藩帅劫财成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如后唐李匡俦为晋军所败,带大批辎重姬妾逃往沧州,沧州镇帅卢彦威于景州劫杀,尽取资财姬妾而去;成德节度使董温其被契丹擒捉,其牙将秘琼杀其家而取其资财。及至秘琼为齐州防御使,又被范延光伏兵杀获;后范延光举家归河阳,杨光远使其子杨承勋将范延光推到水里淹死,占有了这些宝货。而杨光远后也被人所
五代乱世,藩镇擅作威福,生杀予夺,根本没有法律可言,视人命如草芥,动以族诛为事,连罪人之父兄、妻妾、子孙和出嫁的女儿都不放过。郓州捕贼使张令柔一次就杀光了平阴县十七个村子的人。周太祖郭威初到滑州时,其部将王峻对军士说,我已得到允许,待入京之后,准你们抢掠十天。于是进汴京之时,军士从迎春门入,全城大掠,烟火四起。第二天,王峻、郭崇说,如不禁止,恐怕到晚上这汴京就成为一座空城了。于是又派人杀死抢掠最凶的军士。等到控制了局面之后,除了有两个里因有壮士死命抵抗未遭难之外,其他自公卿之下无一幸免,有些公卿也被逼死。如此中央威令不行,下凌上替,祸乱连绵,藩镇蔑视朝廷,而军士也挟制主帅,这时的生民百姓,真是难以活命。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而民之生于是时,不知如何措手足也。”
乱久思治,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再一次显示出它的存在。
五代的最后一个朝代是后周。周太祖郭威原是后汉枢密使,总兵权。郭威于951年登基,三年之后死。在位前后已显示出他的英风伟量,《旧五代史》赞说他“有统御之劳,显英伟之量。旋属汉道斯季,天命有归。总虎旅以荡神京,不无惭德;揽龙图而登帝位,遂阐皇风”。954年,郭威死。他没有儿子,他的柴皇后有一个侄儿柴荣,是他的养子,在郭威生前,已是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授开封尹兼功德使,封晋王,驻澶渊。郭威死后,柴荣继位,这就是周世宗。
周世宗继位后,以天下为己任,以唐太宗为榜样,展开了统一天下,结束割据局面的战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