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舞乐中国·佳人的长袖舞
》
售價:HK$
44.0

《
舞乐中国·唐玄宗的舞乐坊
》
售價:HK$
44.0

《
上古汉语异读词音义关系研究
》
售價:HK$
107.8

《
琳派艺术:日本的生活美学
》
售價:HK$
204.6

《
史记学论稿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深入浅出谈司马迁思想 史记研究
》
售價:HK$
96.8

《
文与图的世界史:《史集》与第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叙事图景
》
售價:HK$
217.8

《
门罗主义: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源起
》
售價:HK$
74.8

《
刻意练习成为讲话高手
》
售價:HK$
38.5
|
編輯推薦: |
贾皇后贾南风其貌不扬、丑而短黑,作为皇后的她谋于钻营,精于权术,史称“妒忌多权诈”。因为晋惠帝白痴,她乘机独揽朝政,使西晋陷入“天下咸怨”的局面,最终她因杀害太子而被毒死。
北魏胡太后美貌倾城,临朝达十年之久,政治上恣意专权,生活上放荡不羁,与儿子争夺权力,害死亲子,最后被沉尸黄河。她葬送了北魏江山,将北方统一大业推向分裂的深渊。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历史类通俗读物。讲述了中国古代著名的两位恶后——贾皇后、胡太后合传;通过她们的权诈狠毒、不得善终,勾勒出当时错综复杂的历史全貌。贾皇后贾南风其貌不扬、丑而短黑,因为晋惠帝白痴,作为皇后的她乘机谋于钻营,精于权术,史称“妒忌多权诈”。她独揽朝政,使西晋陷入“天下咸怨”的局面,最终她因杀害太子而被毒死。 北魏胡太后美貌倾城,临朝达十年之久,在政治上恣意专权,生活上放荡不羁,与儿子争夺权力,害死亲子,最后被沉尸黄河,她葬送了北魏江山,将北方统一大业推向分裂的深渊。
|
關於作者: |
赵毅,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委员,辽宁政协文史馆馆员。曾任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第四届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普通高等院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明清史教学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主持完成中华基金项目、哲学社会科学“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项目,“面向25世纪重点推荐教材”项目等,出版学术专著(含编著)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核心期刊以上)百余篇。
黄云鹤,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主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主要从事唐宋史和古典文献学研究。
|
目錄:
|
“历代名后系列”序……………………………………………………………………… 001
乱世揭幕人——贾皇后
第一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 丑女悍妇入庭堂 …………………………………… 003
第二章 醋海生波几被废 痴傻被立为储君 …………………………………… 031
第三章 骄奢淫逸留遗恨 暗度陈仓改遗诏 …………………………………… 061
第四章 登后位大显身手 起杀机铲除杨氏 …………………………………… 079
第五章 诛宗室独揽朝纲 执利刃消除政敌 …………………………………… 097
第六章 贾后淫乱偷美男 倜傥风流姊妹花 …………………………………… 111
第七章 假怀孕谋废太子 丧病狂风云跌宕 …………………………………… 135
第八章 杀太子狂澜迭起 饮鸩酒贾后身亡 …………………………………… 153
贾皇后生平大事年表 ……………………………………………………………………… 170
北魏王朝掘墓人——胡太后
第一章 红光紫电千金生 倾国倾城入掖庭 …………………………………… 173
第二章 入深宫苦害相思 废旧制充华得宠 …………………………………… 187
第三章 除异己皇后遇害 登后位初次临朝 …………………………………… 211
第四章 兴寺庙笃信佛法 尽荒唐叔嫂偷情 …………………………………… 233
第五章 幽北宫激流跌宕 救太后反抗蜂起 …………………………………… 249
第六章 破樊篱再度临朝 逞淫欲广置面首 …………………………………… 265
第七章 献忠诚道元被害 恨猜忌宝夤起事 …………………………………… 279
第八章 纲纪废烽烟四起 弑君主太后逆行 …………………………………… 287
第九章 嫁河伯沉尸河阴 天下乱北魏覆亡 …………………………………… 297
胡太后生平大事年表 ……………………………………………………………………… 310
|
內容試閱:
|
“历代名后系列”序
“历代名后系列”是一套上起先秦下迄晚清,包含12位王后、皇后(包含皇太后、太皇太后)的传记史学作品,分别是:夏桀王后妺喜,商纣王后妲己,周幽王王后褒姒,汉高祖皇后、汉惠帝皇太后吕雉,汉成帝皇后、汉哀帝皇太后赵飞燕,晋惠帝皇后贾南风,北魏文成帝皇后、献文帝皇太后、孝文帝太皇太后冯氏,北魏孝明帝皇太后胡氏,唐中宗皇后韦氏,辽景宗皇后、辽圣宗皇太后萧绰,清世祖皇太后、清圣祖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清穆宗、清德宗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编为9册。这是一套史学专家撰写的通俗性历史读物。
夏商周三代尚无皇帝尊称,是分藩裂土的王政时代,因此,妺喜、妲己、褒姒被称为王后。秦汉以降才是帝制的开端,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其配偶称才人、女御、嫔妃、贵人、贵妃、皇后等,等级分明,地位天壤,皇后执掌中宫,是内廷宫闱的高层级支配者。皇后原则上只册封一人,但在帝制时代,两后并立亦不鲜见。当朝皇帝的正妻或其最喜欢的妃嫔往往被册封为皇后。当朝皇帝驾崩,子侄辈即位为新皇帝时,皇后往往被尊为皇太后,待孙辈登基为新皇帝时,皇太后则被尊为太皇太后。没有皇后履历的皇帝妃嫔,母以子贵,在其子加冕称帝时,被追尊为皇太后是常例。
严格说来,社会只由两种人构成,即男人和女人。历史本应由这两种人不分伯仲共同创造与书写,然而,实际的情形并非如此。
自先秦至晚清数千年间,朝代更替频繁发生,占据历史舞台中心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英雄豪杰,几乎清一色是男子,女人仅是男人的附庸,全无展示自己的平台,无法成就轰轰烈烈的伟业。通观中国古代历史,唯有武曌一位女皇,对其评价尚褒贬不一,罕见女性有位极人臣、出将入相者。中国古代的正史——“二十五史”、历朝政书的书写者均为博学多识的男性官僚学者,除班昭参与了《后汉书》的部分编纂工作外,再无任何女性参与正史、政书书写。历史的书写者基本为男人。书入正史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占去了史书绝大部分篇幅,而约占人口总数50%的女性,仅占有《后妃传》《列女传》等少得可怜的篇幅。
中国古代是男人的社会,中国古代正史由男人书写,中国古代,尤其两汉以后,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宋代以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礼教观念广行流布,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主外女主内、节烈贞洁等种种礼教戒律严重束缚女性,在政坛上叱咤风云的女性更难得一见。
本书的12位传主,夏后、商后、周后、吕太后、赵皇后、贾皇后、韦皇后等7人系汉族女性(夏后、商后、周后可视作华夏族),而胡太后、萧太后、孝庄文皇后、慈禧太后等4人为少数民族女性,冯太后为少数民族化的汉族女性。为什么少数民族女性所占比例如此之高呢?这与少数民族对女性礼教戒律束缚较少、少数民族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密切相关。尽管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出现很多炙手可热的名后,有的在政坛上翻云覆雨,甚至临朝称制,掀起巨澜,但实质上她们仍是男性的附属。
古代社会,从太学、国子学到府州县学,各级官学不录取女性学员,妇女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古代社会,从乡举、里选、征辟、察举、九品中正到科举取士,各种官吏选拔均不把女性划入考查范围,妇女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利又被剥夺。只因皇帝有一套严格而完整的后妃制度,服务于皇权,才有了这样一个皇后、皇妃群体。首先,皇后必须由皇帝册封,皇后的名分是从皇帝那取得的;其次,皇后在家庭中必须服从夫君——皇帝的权威,皇后的权力是皇权的外延,是皇帝给予的。在帝制时代,专制皇权不断强化,为防止后妃干政、外戚坐大,形成后党,在政治设计上约束限制后妃、外戚权力膨胀的规则日益严密,个别朝代甚至推出并实行册封皇太子后处死皇太子生母的冷酷政策。
这套“历代名后系列”的12位传主,生活在不同朝代,政治履历、知识素养、性情禀赋、胆识谋略及最终结局各不相同。作者对她们生平际遇、历史功罪等诸多方面,在尊重史实、参酌同行研究的前提下,做了尽可能详细的陈述与评说,不仅为了再现她们多姿多彩的人生,更是想让读者透视她们生活年代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汉高祖皇后吕雉,辅佐刘邦成就霸业,与萧何谋划除掉韩信,巩固统治。高祖病逝后,惠帝软弱,由吕后实际掌权,她继续无为而治的黄老政治,使汉朝国力不断增强。她又擢拔吕氏族人,形成诸吕集团,操控朝政,最终陈平、周勃铲除诸吕,迎立汉文帝,酿成汉初一场政治大震荡。夏桀王后妺喜、商纣王后妲己、周幽王王后褒姒、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皆为倾城倾国的绝代美人,以姿色取悦君王,虽行止乖张,恣肆任情,颇受后人非议,但把夏、商、西周败亡,汉朝衰败的历史责任加到她们头上恐未必公允。北魏献文帝冯太后,有度量有胆识,激赏汉文化和中原王朝成熟的典章制度,促成孝文帝实行改革,接受中原文化,推动了鲜卑族社会发展进步和与汉族的民族融合。辽圣宗皇太后萧绰,是有影响有担当有作为的政治家,她能在朝堂上决断大政,亦能统率百万大军攻城略地,与敌人对垒。在辽宋对战势均力敌的情势下,审时度势,促成“澶渊之盟”,使辽宋之间实现数十年之和平。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位聪明睿智的女人,她的成功在于在清初复杂的皇位争夺中施展手段,辅保年幼的儿子福临、孙子玄烨登上皇帝宝座,摆平满洲贵族各派政治势力。即或有下嫁摄政王多尔衮之韵事,也毫不影响其历史地位。晋惠帝皇后贾南风、北魏孝明帝皇太后胡氏、唐中宗皇后韦氏3位传主有许多共性,凶悍、妒忌、残忍而又野心极大,是史上公认的“女祸”。贾皇后的丈夫惠帝司马衷是低智商,不能亲理朝政,贾皇后操控大权,在朝臣和宗王间拉帮结派,拨弄是非,引发司马氏自相残杀的“八王之乱”,使晋朝走向衰亡,贾皇后也在乱世中被杀。北魏胡太后,心狠手辣,两度临朝称制十余载,挟持皇帝、势压宫妃,威福自专,天怒人怨,最终被尔朱荣沉于黄河。唐中宗皇后韦氏是位心机颇深、手段高妙、野心勃勃的女人。在武周和中宗时期,她巧妙周旋,地位虽有浮沉,但终究保住了权位,膨胀了势力,与上官婉儿等结成势力集团,顺昌逆亡,甚至密谋政变,弑君自立,效法则天武后。在唐前期朝政大变局关键时刻,睿宗之子李隆基果断发动兵变,杀死韦皇后,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慈禧太后是清文宗之懿贵人,没有皇后名分,文宗死,穆宗立,径封皇太后,历同治、光绪两朝四十余年,垂帘听政,独断朝纲,地位从未动摇。她思想保守、观念陈腐,在西学东渐,世界格局大变演中,无能应对,锁国闭关,为保住其独尊地位,血腥镇压维新人士;在对西方列强的斗争中,屈膝投降,签订了一系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条约,使偌大中华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她个人生活厚自奉养、奢侈挥霍,为庆六十大寿,竟公然连续数年挪用海军经费近200万两,这也是导致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套名后传记史学读本,成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同,学识也有差异,相信读者慧眼识珠能够发现其精到和舛误。此套书曾刊行于22年前,此次应邀修订,主要是打磨文字,订正史实错误。限于作者水平,肯定还有其他问题没能发现更改,欢迎读者教正。
尔朱荣入城后,一面下令百官出迎新主,一面派骑士入宫,将太后和幼主元钊掳到黄河岸边。文武百官接到尔朱荣的命令,焉敢不从,急忙捧着玺绶,备好法驾,到河桥恭迎新主元子攸。胡太后见了尔朱荣,连哭带叫,云山颓倒,粉面戚然,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道:“老身自知罪孽深重,愧对祖先,愿从此了却尘世恩怨,一心向佛,用残生弥补今生罪过。望将军网开一面,放老身一条生路。”
尔朱荣见胡太后青发已去,满面泪痕,心中更是气恼,责问道:“你身为天下之母,不修母仪,淫乱后宫,宠信郑俨、徐纥等奸佞小人,残害忠臣,弑杀先皇,恶贯满盈,难道还想求得宽恕吗?”
胡太后诡辩道:“老身妇道人家,无甚远见,为郑俨、徐纥所蔽,一时糊涂,才做出些恶事来,至于皇上的死,与老身无关。皇上是老身亲生之子,常言道:虎毒不食子。我怎能害自己儿子呢?这都是郑俨、徐纥所为,望大将军明察!”
胡太后此时已顾不上情夫,将所有罪责都推到情夫身上,装出一副受害者的样子,以期博得尔朱荣的同情和宽恕。身旁的小皇帝元钊只是个三岁小孩,哪里见过这种阵式,吓得哇哇大叫,哭得尔朱荣心烦意乱,一时性起,拂袖站起,大声吼道:“来人啊,将太后和元钊拉出去,沉入黄河,让胡氏做河伯之妇吧!”
黄河岸边,浊浪滔天。众兵士拉着呼天抢地的胡太后和幼主元钊,强行将他们推进滚滚东流的黄河水中。胡太后从此嫁与河伯,到另一个世界寻欢作乐去了。
胡太后死后,她的妹妹冯翊君并没有忘记这位太后姐姐对自己的恩德,派人将太后尸体捞出,安葬在双灵佛寺内,实现了她生前愿望,从此与佛祖长相陪伴了。
中兴二年(532 年)十一月,北魏末代皇帝元脩以后礼改葬胡太后,并谥其为“灵”,故亦称其为灵太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