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论单边开放:全球剧变下的中国开放新命题与新思考

書城自編碼: 411346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郑永年
國際書號(ISBN): 9787213119590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07.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清宫与皇家生活
《 清宫与皇家生活 》

售價:HK$ 86.9
结构化的政治:比较分析中的历史制度主义
《 结构化的政治:比较分析中的历史制度主义 》

售價:HK$ 118.8
心智升维:思考力跃迁的底层逻辑(知名心理学家20年心血之作,解读诺奖得主卡尼曼快与慢思维系统,在AI狂潮下找到无法被替代的价值——思考力)
《 心智升维:思考力跃迁的底层逻辑(知名心理学家20年心血之作,解读诺奖得主卡尼曼快与慢思维系统,在AI狂潮下找到无法被替代的价值——思考力) 》

售價:HK$ 74.8
艾略特波浪理论:精华笔记图文版
《 艾略特波浪理论:精华笔记图文版 》

售價:HK$ 75.9
修真十书研究
《 修真十书研究 》

售價:HK$ 151.8
大学问·太平天国再研究
《 大学问·太平天国再研究 》

售價:HK$ 140.8
九色鹿·星槎竞帆 无远弗届:大航海时代亚洲区间贸易
《 九色鹿·星槎竞帆 无远弗届:大航海时代亚洲区间贸易 》

售價:HK$ 141.7
壹卷YeBook 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修订版)论世衡史丛书 一本讲述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宋代学术与宋代诗学之间紧密联系的专著
《 壹卷YeBook 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修订版)论世衡史丛书 一本讲述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宋代学术与宋代诗学之间紧密联系的专著 》

售價:HK$ 90.2

編輯推薦:
当“脱钩断链”演变为全球常态,当技术冷战撕裂世界,本书撕开逆全球化迷雾,提出震撼命题:单边开放不是妥协,而是更高级别的战略突围!
郑永年最新战略力作——用单边开放破解“逆全球化”困局!
內容簡介:
在逆全球化浪潮汹涌、美国对华打压围堵持续升级的今天,传统多边合作框架正加速失效,国际秩序面临系统性解体,全球局势陷入巨大的不确定性。《论单边开放》直面这一时代剧变,从中国内外部环境的结构性变化及人工智能革命的背景出发,首次提出并系统阐释“单边开放”战略的内涵要义、理论逻辑、对中国自身发展以及全球治理的巨大意义,同时冷静剖析进一步实施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应对之策。作者提出,单边开放是一种主动、包容又灵活的战略选择,它不是对西方规则的全盘接受,亦非狭隘的独善其身,而是一种以自主改革推动国际博弈的破局思维,是当下中国应对全球化逆流,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实现国家自主发展与国际合作辩证统一的关键战略与创新实践。
關於作者:
郑永年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勤校长讲座教授,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出版和编著中英文著作近百部,包括《制内市场: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共同富裕的中国方案》《大汇合与大分流》《保卫社会》《中国模式》等。
目錄
第一部分 单边开放的理论与国际经验
第一章 开放与发展的理论研究 
一、第一理论:劳动分工理论 
二、第二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三、第三理论:后发优势理论 
第二章 对等开放与单边开放之间的辨析 
一、避免陷入过于强调对等开放的误区 
二、单边开放是按需精准推动 
第三章 单边开放的国际经验与不开放的教训 
一、英国的单边开放 
二、美国的三大开放系统 
三、苏联不开放的深刻教训 
四、中国自身的历史教训 

第二部分 中国单边开放的战略选择
第四章 近代以来中国的三次开放 
一、第一次开放是鸦片战争失败后的被迫开放 
二、第二次开放是邓小平领导下的主动开放 
三、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开放 
第五章 中国的国内外环境与开放政策 
一、美国的对华恐惧症 
二、中国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大转型 
三、 AI时代对中国开放的新呼吁 
第六章 中国单边开放的战略意义 
一、单边开放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 
二、单边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 
三、单边开放与中国把握 AI时代 

第三部分 单边开放的挑战与未来
第七章 单边开放面临的国际挑战 
一、经济不平等导致极端意识形态的崛起 
二、世界秩序的“封建化”在加速 
三、今天没有人可以低估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了 
第八章 中国的单边开放与再全球化 
一、单边开放是以中国文明破解美国“二元对立”棋局 
二、单边开放是重塑国际秩序的“新动力”  / 95
第九章 深化单边开放的政策建议  / 98
一、打造开放的人才体系  / 98
二、打好单边开放与双边多边开放的“组合拳” 
三、稳步推进资本跨境流动的制度型开放 
四、鼓励中国企业延伸供应链、产业链 
五、警惕全面替代,深化出口导向 
六、要全面开放,更要有效管理,不怕“蚊子飞进来” 
七、加快向发达国家实行自主的单边开放 
八、考虑设立一些单边开放特区 

附 录 关于单边开放的部分文章和媒体采访
內容試閱
引 言
我一直认为,“开放”的价值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是其融入世界、推动现代化进程以及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且几乎唯一的途径。开放意味着资源、技术、人才、思想观念的流动与交融,它能够打破封闭的体制壁垒,激发内部活力,形成内外联动的发展格局,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对世界而言,开放更是促进国际社会和平稳定、推动共同繁荣以及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经验地看,封闭往往带来误解、对立和冲突,而开放则在实现生产要素与产品互相嵌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思想和文化的传播与融合,使得不同文明能够在对话中增强包容性,并且在经济、社会和政治层面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各主要经济体以及新崛起的政治力量对于开放的理解和全球的共识正在经历重大的调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逐渐显现出内向化和保护主义倾向。尤其是特朗普首次执政以来,本就脆弱的国际多边合作机制受到更加严重的冲击,全球开放治理体系中的矛盾愈发突出。一方面,发达国家内部的社会分裂和经济不平等加剧,使得全球化被污名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后建立的国际合作机制和多边机构受到质疑甚至削弱,国际规则的制定与执行缺乏有效协调,全球治理赤字不断扩大,反过来这又为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倾向的滋生提供了养分;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积极寻求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和争取更多话语权的过程中,不得不面临更加激烈的大国竞争和地缘政治冲突,原本稳固的全球产业链、技术合作与人员交流,陷入日益加剧的撕裂分隔风险中。许多国家发现,依赖传统的双边或多边合作框架已经不足以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必须探索更加灵活和主动的开放模式。可以说,以往我们习惯性地从双边或多边合作的角度讨论开放问题,这已难以适应当前国际氛围的深刻变化,更无法充分回应个体国家面对复杂外部环境时的战略选择。因此,我提出“单边开放”这一概念,希望能够作为一种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开放方式,成为应对反全球化逆流、实现国家自主发展的关键战略。
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之一,中国不仅在过去几十年里通过开放和自力更生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且也率先观察到国际开放气候的变化,提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敏锐判断。这种气候变化也放大了中国实现民族复兴所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从外部来看,美国等西方国家将地缘政治博弈推向新的高潮,传统的冷战思维又如幽灵般徘徊在全球化的上空,导致原有的自由贸易与市场条件以及技术合作渠道受到限制;从内部来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以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为抓手的旧驱动模式逐步向新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尤其是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孕育。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开放战略也在不断调整。过去,中国主要依赖于融入全球化体系,通过积极参与多边贸易组织和区域合作机制,在开放中寻求发展空间。近年来,从“一带一路”倡议、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再到实施《外商投资法》、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及扩大免签国家范围,中国不断通过单边开放的方式,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自身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对于中国而言,单边开放既是对反全球化逆流的回应,也是对中国如何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实现和平崛起的一种全新探索。
中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开放不仅是一种经济战略,更是一种文化实践,是中国独特文明传统与现代化进程相结合的产物。单边开放体现的是中国世俗文明中“以我为主、兼容并蓄”的智慧。中国的和平崛起,正是这种文化与实践的体现。通过单边开放,中国不仅可以继续吸引全球资源和要素,更能够以开放倒逼改革,推动国内的制度优化和结构性改革,最终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 中国的单边开放更是一种对外部世界充满包容与合作意愿的主动尝试,是对全球治理的积极贡献。与西方国家的开放观念相比,中国的单边开放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实践逻辑。西方的开放更多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强调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市场的主导地位,而中国的开放更加强调“共赢”和“合作”的理念。这种理念不仅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也反映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对和平发展的执着追求。中国的单边开放并不是对双边或多边合作的替代,而是为国际合作创造新条件、注入新动力的一种战略选择。可以说,中国的单边开放为全球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即如何在保持国家自主性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开放实现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更重要的是,单边开放不是一种狭隘的“独善其身”,而是一种“以我为主”的全球化战略,是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实现自主发展与国际合作辩证统一的创新实践。
总体上,本书的内容主要基于我近年来一系列的观察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单边开放这一概念从萌芽到逐渐成熟的整个过程,同时我也试图探讨坚定地选择这一战略在国际和国内层面的多重意义。具体来看,全书内容既基于对不同国家实践和理论的研究,也结合了中国自身的发展经验,主要尝试回答以下三个方面的核心问题:一是在全球化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单边开放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它如何成为应对国际不确定性的重要工具?二是中国如何通过单边开放,推动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并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新的思路?三是在当前形势下,单边开放面临的挑战有哪些,中国如何更好地与世界沟通协调,以共同应对和解决这些挑战?
由此,本书的主体框架也将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首先,辨析单边开放的概念,探讨其理论逻辑和实践经验,分析它如何成为应对国际不确定性的重要工具;其次,结合中国的历史经验与最新的成功案例,探讨单边开放如何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并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新的思路;最后,讨论单边开放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之策,尤其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如何一同扭转对开放的误解,并建设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秩序。
有趣的是,“单边开放”这一概念在 2020年全球受新冠大流行冲击不得不阶段性封闭的背景下开始在我脑海中萌发,而本书的成型又恰逢特朗普 2.0时代,这些特殊的现实背景赋予了其独特的注脚以及更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讨论,能够为学术界、政策制定者以及更广泛的公众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单边开放的本质及其可能带来的巨大潜力。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的当下,重新审视开放的路径和方式,将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单边开放,作为一种主动、包容而又灵活的战略选择,或许正是破解当今世界发展困局的一把钥匙。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中国及其他国家在新时代的开放与发展提供启发,并为全球秩序的变革贡献一份智慧。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无论是我自己还是研究团队,对单边开放的研究都还处于早期阶段。尽管这本小册子里提出的一些命题和观点是建立在世界经济历史经验之上的,但仍然有待继续深化发展,也有待更多的经验验证。和近代以来的大多数社会科学概念一样,单边开放是一个经验命题,是可以验证的,因此也是开放的。所以,无论是对作者来说还是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学者来说,希望这本小册子都能够起到一个开端的作用。
出版《论单边开放》这本小册子的想法从提出这一概念的早期就有了,但一直苦于找不到一整块的时间来做这件事。在过去的几年,尽管我把很大精力放在“平准经济学”的研究项目上,但也一直在思考单边开放问题。我在各种论坛和媒体采访中也不断表达我对单边开放的理解。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有一个传统,每周二上午都有一个内部集体讨论,既讨论热点问题,也讨论理论问题。在周二讨论会上,大家多次讨论单边开放的概念及其相关的政策。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和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的同仁也对这个概念有很多的研究和讨论。这个概念的发展也受益于很多年轻学者的想法,无论是他们所给予的评论还是提供的相关的案例应用。尽管因为人数很多,在此不一一列出,但他们在阅读这本小册子时可以发现,他们的一些相关的想法已经包含在里面了。
单边开放这一课题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我发现,很难把这些年所想所思的所有内容都放进这本小册子中。为了给读者一个比较完整的思路,很多想法都被简化甚至省略了。作为弥补,我把这些年所写的一些文章和接受的采访作为“附录”放在后面,供有兴趣的读者延伸阅读。
这本小册子这次能够出版特别要感谢同事包宏博士的大力帮助。包博士年轻,思想活跃,他认为把我这些年所写、所讲的有关单边开放的文字梳理成一本小册子是非常有意义的,至少这个想法是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一部分。他的建议刚好契合我原先的想法。包博士也主动承担了把这些文字整合在一起的任务。没有他的帮助,这本小册子可能依然停留在想法层面。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的杨芸淞和伍子尧帮助整理了“附录”这部分。最后,还要感谢浙江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王利波女士,她第一时间阅读了书稿,并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和建议,责任编辑莫莹萍、胡佳莹为书稿的编校工作倾注了很多心血。得益于她们的鼎力支持,本书才得以如期面世。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