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洋明天的样子
》
售價:HK$
75.9

《
文弱书生:前现代中国的男性气概
》
售價:HK$
96.8

《
念遥遥 (口碑作者Further古言意难平之作)
》
售價:HK$
47.1

《
大清300年
》
售價:HK$
74.8

《
大学问·亦官亦商:明清时期天津的盐商与社会
》
售價:HK$
96.8

《
真希望父母能这样爱我
》
售價:HK$
54.8

《
动画视频+全彩图解 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汽车
》
售價:HK$
76.9

《
江恩时空理论:精华笔记图文版
》
售價:HK$
86.9
|
編輯推薦: |
《环境分析化学》是根据近年来环境样品分析的需求和实际教学情况,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完成的。全书共18章,包括绪论、环境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环境样品分析过程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环境样品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激光拉曼光谱法、X射线光谱法、表面分析法。本教材对常量样品分析作了简要介绍,重点介绍仪器分析部分。在介绍各种分析方法的同时突出了各种分析方法在环境样品测定中的实际应用。 《环境分析化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参考使用。
|
內容簡介: |
《环境分析化学》系统介绍了环境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有:绪论,环境样品的采集、制备与预处理,环境样品分析过程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紫外可见/红外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激光拉曼光谱法、X射线光谱法、表面分析法等技术与方法的理论基础、方法原理、有关仪器结构以及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本书可作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环境监测领域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
關於作者: |
罗军,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导,长期从事新型原位监测技术的研发与环境应用研究。在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一种高效的原位采样技术)的经典理论基础上,研发了能够原位测定(类)金属形态的新型分析技术以及表征土壤微界面的新型二维高分辨原位传感技术,为原位定量研究(类)金属的环境微界面迁移转化过程与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新研发了能够测定新型有机污染物(双酚类物质、全氟化合物、磷代阻燃剂、精麻类药物等)的原位监测分析技术,为有机污染物的连续监测提供了省时省力的新型解决方案。在ES&T、Analytical Chemistry、Water Research等国际环境领域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含30余篇JCR学科一区期刊:其中,ES&T文章14篇、AC文章6篇、WR文章3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9项、PCT国际发明专利2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9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专项水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目前任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期刊的Associate editor。
|
目錄:
|
第一章绪论1
1.1环境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1
1.1.1环境分析化学的定义1
1.1.2环境分析化学的任务1
1.1.3环境分析化学的作用2
1.2环境分析化学的分类2
1.2.1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2
1.2.2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2
1.2.3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3
1.2.4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4
1.3环境分析方法的选择4
1.4环境分析过程6
1.5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6
习题7
参考文献7
第二章环境样品的采集、制备与预处理8
2.1环境样品的采集8
2.1.1水样品8
2.1.2大气样品10
2.1.3土壤、沉积物样品13
2.1.4固体废物样品16
2.1.5生物样品17
2.2环境样品的制备18
2.3环境样品的分解与预处理19
2.3.1消解法19
2.3.2微波辅助消解法20
2.3.3灰化法21
2.3.4提取法22
2.3.5测定前的预处理22
习题25
参考文献25
第三章环境样品分析过程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26
3.1样品分析过程中的误差26
3.1.1误差与偏差26
3.1.2准确度与精密度30
3.1.3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30
3.1.4公差31
3.1.5误差的传递31
3.2有效数字规则33
3.2.1有效数字及其修约规则33
3.2.2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34
3.3数据处理方法35
3.3.1可疑数据的取舍35
3.3.2显著性检验36
3.3.3回归分析法39
3.4分析结果的表达41
习题42
参考文献43
第四章环境样品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44
4.1分析结果的可靠性44
4.1.1用标准样品评价分析结果的可靠性45
4.1.2用标准方法评价分析结果的可靠性45
4.1.3用加标回收率评价分析结果的可靠性45
4.2分析方法的可靠性46
4.2.1测量方法的校准47
4.2.2准确度的检验47
4.2.3精密度的控制47
4.2.4灵敏度的评价48
4.2.5检出限的测量48
4.3环境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49
4.3.1分析前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49
4.3.2分析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51
4.3.3分析后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54
4.4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54
4.4.1标准分析方法54
4.4.2标准物质与标准样品55
4.4.3环境标准物质的特征56
习题56
参考文献57
第五章滴定分析法58
5.1酸碱滴定法58
5.1.1酸碱平衡理论基础58
5.1.2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与分布分数59
5.1.3溶液中H 浓度的计算61
5.1.4酸碱缓冲溶液63
5.1.5酸碱指示剂65
5.1.6酸碱滴定法原理66
5.1.7酸碱滴定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68
5.2配位滴定法71
5.2.1环境分析中常用的配合物以及配合物平衡常数72
5.2.2副反应系数与条件稳定常数74
5.2.3配位滴定法的原理76
5.2.4配位滴定中的酸度控制和滴定选择性的提高77
5.2.5配位滴定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79
5.3氧化还原滴定法80
5.3.1氧化还原平衡简介80
5.3.2氧化还原滴定原理83
5.3.3环境分析中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其应用85
5.4沉淀滴定法89
5.4.1沉淀滴定法原理89
5.4.2沉淀滴定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90
习题93
参考文献94
第六章重量分析法95
6.1重量分析法简介95
6.1.1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95
6.1.2沉淀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95
6.1.3沉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96
6.1.4沉淀的类型及形成99
6.1.5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101
6.1.6沉淀条件的选择103
6.1.7沉淀的过滤、洗涤、干燥和恒重104
6.1.8称量形式和结果计算105
6.2重量分析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105
习题106
参考文献106
第七章电化学分析法107
7.1电化学分析法简介107
7.2电导分析法107
7.2.1电导分析法原理107
7.2.2电导分析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108
7.3电位分析法110
7.3.1电位分析法原理110
7.3.2电极分类110
7.3.3pH计和自动电位滴定仪简介112
7.3.4电位分析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与示例114
7.4电重量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116
7.4.1电解的原理116
7.4.2电重量分析法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117
7.4.3库仑分析法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118
7.5伏安法和极谱法121
7.5.1常见伏安法和极谱法的种类和原理121
7.5.2伏安法和极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124
习题127
参考文献128
第八章原子吸收光谱法129
8.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129
8.1.1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129
8.1.2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分布129
8.1.3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130
8.1.4测量原子吸收的方法132
8.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133
8.2.1光源134
8.2.2原子化器134
8.2.3分光系统137
8.2.4检测系统137
8.3样品分析中的常见干扰及其抑制方法138
8.3.1光谱类干扰138
8.3.2物理干扰138
8.3.3化学干扰138
8.3.4电离干扰139
8.4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方法139
8.4.1定量分析方法139
8.4.2灵敏度、特征量及检出限140
8.5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141
8.5.1水分析中的应用142
8.5.2土壤分析中的应用142
8.5.3大气分析中的应用142
8.5.4固体废物分析中的应用142
8.5.5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实际应用143
8.6原子荧光光谱法144
8.6.1原子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144
8.6.2原子荧光光谱的类型144
8.6.3原子荧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145
8.6.4原子荧光光度计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146
8.7原子荧光光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146
8.7.1元素总量测量应用146
8.7.2元素形态测量应用147
8.7.3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水中的砷147
习题147
参考文献148
第九章原子发射光谱法149
9.1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149
9.1.1原子发射光谱法简介149
9.1.2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150
9.1.3原子能级与原子能级图151
9.1.4谱线强度152
9.1.5谱线的自吸与自蚀154
9.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器154
9.2.1激发光源154
9.2.2试样引入激发光源的方式159
9.2.3光谱仪160
9.2.4检测器160
9.2.5干扰及消除方法162
9.3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分析方法163
9.3.1光谱定性分析163
9.3.2光谱半定量分析164
9.3.3光谱定量分析164
9.4原子发射光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166
9.4.1ICP-AES测定饮用水中的微量重金属As、Ba、Cu、Se、Zn、Mn、Cd、Cr、Pb166
9.4.2ICP-AES同时测定土壤中的Cu、Zn、Ni、Cr168
习题169
参考文献169
第十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170
10.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和影响因素170
10.1.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机理170
10.1.2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177
10.2吸收定律178
10.2.1朗伯-比尔定律178
10.2.2朗伯-比尔定律的适用性179
10.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和类型180
10.3.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181
10.3.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类型182
10.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182
10.4.1环境土壤和植物分析183
10.4.2环境污染物的成分及含量测定183
10.4.3环境生物成分分析184
习题184
参考文献185
第十一章红外吸收光谱法186
11.1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186
11.1.1红外吸收光谱法简介186
11.1.2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条件187
11.1.3分子的振动形式189
11.2红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190
11.2.1基团特征频率区和指纹区190
11.2.2常见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191
11.2.3影响基团吸收频率的因素195
11.3红外光谱仪和样品处理196
11.3.1红外光谱仪196
11.3.2样品的制备199
11.4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分析方法201
11.4.1定性分析201
11.4.2定量分析201
11.5红外吸收光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202
11.5.1水环境检测——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含量的测定202
11.5.2固体环境检测——石油类含量的测定204
11.5.3气体环境检测——油烟和油雾含量的测定205
习题206
参考文献207
第十二章核磁共振波谱法208
12.1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208
12.1.1发生核磁共振现象的条件208
12.1.2原子核的自旋与磁矩208
12.1.3核磁共振时吸收的电磁波频率209
12.1.4核磁共振波谱的获取210
12.1.5饱和与弛豫212
12.2核磁共振波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213
12.2.1化学位移214
12.2.2自旋耦合218
12.2.3峰面积219
12.3核磁共振波谱仪与样品处理220
12.3.1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结构220
12.3.2核磁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220
12.3.3样品处理流程221
12.4核磁共振波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221
12.4.1橡胶制品中多环芳烃的检测221
12.4.2污染物降解产物的结构分析222
习题224
参考文献224
第十三章质谱法225
13.1质谱法概述225
13.2质谱仪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225
13.2.1进样系统226
13.2.2离子源226
13.2.3质量分析器230
13.2.4离子检测器233
13.2.5数据分析及记录系统233
13.3有机化合物的裂解规律234
13.4质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234
13.4.1利用质谱法检测重金属235
13.4.2利用质谱法检测有机物236
习题237
参考文献237
第十四章色谱法238
14.1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238
14.1.1色谱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38
14.1.2塔板理论241
14.1.3速率理论241
14.2色谱分析方法243
14.2.1色谱定性分析244
14.2.2色谱定量分析244
14.3气相色谱法概述246
14.3.1气相色谱仪的主要结构246
14.3.2气相色谱仪的分析操作条件247
14.3.3气相色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248
14.4液相色谱法概述252
14.4.1液相色谱仪的主要结构252
14.4.2液相色谱仪的分析操作条件253
14.4.3液相色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255
习题257
参考文献257
第十五章色谱-质谱联用法258
15.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258
15.1.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其工作原理简介258
15.1.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分析方法259
15.1.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谱图信息261
15.1.4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261
15.2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264
15.2.1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其工作原理简介264
15.2.2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条件的选择266
15.2.3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267
习题271
参考文献271
第十六章激光拉曼光谱法272
16.1激光拉曼光谱法的基本原理272
16.1.1拉曼散射272
16.1.2拉曼位移和拉曼光谱图272
16.1.3拉曼光谱的去偏振度273
16.1.4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的关系274
16.2激光拉曼光谱仪的主要结构274
16.3激光拉曼光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275
16.3.1水中病原菌的测定275
16.3.2海水中微塑料的鉴定277
习题278
参考文献278
第十七章X射线光谱法279
17.1X射线吸收光谱法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279
17.1.1X射线吸收的基本原理279
17.1.2X射线吸收光谱法及其应用280
17.2X射线荧光光谱法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283
17.2.1X射线荧光效应的原理283
17.2.2X射线荧光光谱法及其应用284
17.3X射线衍射光谱法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289
17.3.1X射线的散射和衍射289
17.3.2X射线衍射光谱法及其应用291
习题295
参考文献295
第十八章表面分析法296
18.1表面分析法概述296
18.1.1表面的含义296
18.1.2表面分析法的原理296
18.2荧光探针技术297
18.2.1荧光产生的原理及荧光探针分析的原理298
18.2.2荧光探针分析的应用298
18.3电子探针技术299
18.3.1电子探针分析的原理299
18.3.2电子探针分析的仪器301
18.3.3电子探针分析的应用302
18.4离子探针技术302
18.4.1离子探针分析的原理303
18.4.2离子散射谱的原理304
18.4.3离子散射谱仪的仪器构造304
18.4.4离子探针分析的应用305
18.5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305
18.5.1扫描探针显微镜简介305
18.5.2扫描隧道显微镜306
18.5.3原子力显微镜308
18.5.4其他扫描探针显微镜309
习题309
参考文献309
|
內容試閱:
|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峻。未知的环境污染物和隐蔽的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对环境分析化学学科提出了新的挑战。环境分析化学不仅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而且在揭示环境污染物特别是新污染物的迁移规律、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书的编写正是基于当前环境科学领域对污染物分析技术的迫切需求,旨在系统介绍环境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应用以及新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本书特别强调了环境分析化学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它不仅涉及化学,还包括仪器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环境分析不只是简单的样品测定,而是一个包括样品采集、前处理、分析方法选择、数据解析等多个环节的系统性研究过程。本书针对不同类型污染物,系统总结了完整的分析方法和详细的分析原理,力图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理解环境分析化学的平台。通过系统的理论阐述和丰富的实践案例介绍,帮助读者掌握环境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本书结合环境化学和分析化学学科内容,应用现代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分析化学为技术手段,来鉴定和分析环境污染物。本书整合环境化学的理论和分析化学技术实验操作,以期为读者提供偏向技术应用的指导书籍。由于环境化学基础理论部分冗杂,分析化学又局限于实验室的单一场景,本书将实验室中的分析化学检测技术进行现实环境样品的分析和检测,具有实际环境应用意义。有助于环境检测工作人员和环境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深刻理解环境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实操技术和实际应用场景。
《环境分析化学》既可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同时,也为环境化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技术,以促进科学发展和技术革新。我们力求为读者提供一本科学严谨、实用性强的专业书籍,并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鉴于时间和水平所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于南京大学
202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