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盛世长安(实景还原 + 考古成果 + 文献印证,全景式呈现长安从汉到唐的城市细节)
》
售價:HK$
107.8

《
世界情报组织秘密行动:上下册
》
售價:HK$
217.8

《
梁思成眼中的中国建筑史
》
售價:HK$
96.8

《
女性心理学
》
售價:HK$
87.8

《
叹为观纸 中国古纸的传说与历史
》
售價:HK$
86.9

《
中国历代男子服饰:图解中国男子传统服饰 解密古代男子穿什么 为什么这样穿
》
售價:HK$
107.8

《
经济学的观念:13位经济学巨匠和他们改变世界的思想(一本书领略群星璀璨的百年经济思想史)
》
售價:HK$
85.8

《
别乱穿 找准你的专属色:四季十二型人色彩穿搭图解 四季型人色彩搭配
》
售價:HK$
54.8
|
編輯推薦: |
“本时代著名历史学者”保罗约翰逊,极具争议之作。首版后立刻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伦敦问世后,立即在大西洋两岸引起强烈反响。《纽约时报》《伦敦书评》等多家知名外媒联合推荐。30多年来,连续再版,始终畅销不衰。卢梭、雪莱、易卜生、托尔斯泰、海明威、布莱希特、罗素、萨特、埃德蒙威尔逊、维克多?高兰茨、莉莲?赫尔曼……“用充满怀疑的眼光把这些大人物重新检视一遍,看看他们是否配得上他们头上的光环。”“将知识分子生活中种种可恶、可耻、可笑、可悲的方面,毫不留情地抖落给读者。”
约翰逊先生在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所干的一切坏事中扬扬得意,书中扬扬得意的部分读起来十分有趣。
“任何人一拿起这本书就难以再放下。”——《纽约邮报》
“一本有说服力的、也是有趣的书;即使不喜欢它的人,也会从中得到乐趣”。——《伦敦书评》
|
內容簡介: |
1998年,《知识分子》在伦敦出版,立即引起大西洋两岸的强烈反响,在英国和美国一版再版,始终畅销不衰。首版后立刻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中谈论的卢梭、雪莱、易卜生、托尔斯泰、海明威、布莱希特、罗素、萨特、埃德蒙?威尔逊、维克多?高兰茨、莉莲?赫尔曼等人,有些是我们耳熟能详又深深敬仰的思想家和作家,有些还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如今,作者为我们更全面地解析这些思想大家的日常生活。他们在生活中是如何管理自己的?如何对待与家人、朋友和同伴的关系?如何处理性和金钱的问题?《伦敦书评》曾发表文章称本书是“一本有说服力的、也是有趣的书;即使不喜欢它的人,也会从中得到乐趣”。
本书拉近知识分子与普通大众的距离,带给人们对人性更多的理解。
|
關於作者: |
保罗·约翰逊(1928—2023),英国著名历史学家,2000年入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影响力百大人物。曾任《新政治家》编辑,并长期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全球顶尖媒体撰写专栏。其撰写了一大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著作,涵盖历史、哲学及宗教等领域,包括《犹太人史》《摩登时代》《英国人民史》等,其中以《知识分子》最为著名,也最具争议。
|
目錄:
|
1 卢梭:“有趣的疯子”
2 雪莱:无情的理念
3 易卜生:“恰恰相反!”
4 托尔斯泰:上帝的兄长
5 海明威:深渊
6 布莱希特:冰一样的心
7 罗素:一则合乎逻辑的废话
8 萨特:“裹着毛皮的小墨水瓶”
9 威尔逊:因忏悔得救的人
10 高兰茨:被折磨的良心
11 赫尔曼:谎话,该死的谎话
12 理性的逃亡
|
內容試閱:
|
约翰逊认为,这些知识分子中的领袖人物通常宣称他们热爱人类,或许真的是如此,但是他们爱的是抽象的人,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他们可以为人类设想出种种美妙的图景,但在实际生活中,在同家人或朋友相处时,他们大都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者和自我中心主义者。约翰逊所要证明的,正像我们中国人的一句老话:“文人无行。”
卢梭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第一个。他自称生来是为了爱的,他是“人类的朋友”,可是他又最忘恩负义,他的养母兼情妇华伦夫人至少援救过他四次,他也一再表示对她的感激,但是到了华伦夫人落魄时,卢梭对她的求助却置之不理,听任她贫病而死;他自称“没有一个父亲会比我更加慈爱”,却把自己的五个亲生孩子送进育婴堂,此后就不再过问。雪莱的道德纯洁的说法,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玛丽编造出来的,实际上并非如此。他对宠爱他的父母十分粗暴,甚至可以诬蔑自己的母亲同妹妹的未婚夫通奸,还说母亲同意妹妹的这门婚事就是为了掩盖自己的丑行。布莱希特除了自己的名声,其他什么也不关心,他说:“人们饿死关你什么事,一个人应该有所成就,应该使自己出名。”他两面三刀,周旋在两大敌对的阵营之间,终于从各个方面得到了他所需要的东西:奥地利的护照、东德的支持、西德的出版商、瑞士的银行户头。
托尔斯泰所以信奉“博爱”,是因为这可以在公众舞台上表演得更加喧嚣、更富戏剧性和轰动效果。其实,他是个“罕见的利己主义者”,他的日记充分而生动地反映出他的自私,他以为别人都是为他而存在的。他没有爱过一个具体的人,包括他的亲人。对自己的私生子,他从来没有承认过,也没有给予丝毫的关心。对临死的兄弟,他都不愿意去看一眼。他同自己的夫人索尼娅之间的争吵,“充塞着猜疑、怨恨、报复、狡诈、背叛、脾气暴躁、歇斯底里以及褊狭卑劣的行径”。他自认为是上帝,甚至是上帝的兄长,他希望创立一种新宗教来改造世界,“但无论从道德方面还是从智力方面来看,他都没有完成这些任务的资格”,结果是拖着他自己和他的家庭走进一片混乱的荒野。
他们言行不一,嘴上说得很好,却不肯去实行,他们制定的原则是要别人去做的,对他们自己并不适用。他们特别善于说谎、伪装和欺骗,萨特、德·波伏娃、罗素、海明威、高兰茨是突出的典型,他们的回忆录是完全不可信的。但是这些知识分子的自我美化中最危险的地方,是他们用似乎是惊人的坦率和承认有罪来麻痹读者,比如托尔斯泰的日记,虽然好像是诚实的,但实际上它们隐瞒的比披露的要多得多。卢梭的《忏悔录》,正如狄德罗和其他认识他的人当时就已经察觉的,是精心设计的欺骗实验,一块坦率的装饰板掩盖了谎话连篇的泥坑。海明威也是说谎成性,他厚颜无耻地伪造自己在大战中的经历,无中生有地编造自己的性爱故事。布莱希特过着优裕的生活,但在一个号称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里,他穿着工人的服装,每天花几个小时把灰尘弄到指甲里,以装成工人的样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