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熙,男,管理学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现任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聚焦于商业伦理、数智化和绩效反馈的交叉领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等身份在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Technovation、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以及《南开管理评论》《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录用学术论文120余篇。已结题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青年项目1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实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在此过程中,企业社会失责行为也屡见不鲜。学者们已经认识到,企业社会失责行为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对立面(即企业不实施社会责任行为),它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不仅在理论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受制于不同的动态(Dynamics),而且两者往往会导致非对称性的经济后果。尽管国内学者针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决定因素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已经获得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意义的成果和洞见,但极少有研究对中国企业社会失责行为的决定因素及其(长期)经济后果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探讨。
本研究尝试通过两个子研究的探讨,来深化理论界对中国企业社会失责行为决定因素及其长期经济后果的理解力和预测力,并借此为企业股东、政府监管部门防范和管控企业社会失责行为提供有益的初步指导。
具体来说,子研究一旨在回答行业锦标赛激励是否、如何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更可能影响企业社会失责行为。基于锦标赛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以2003—2019 年中国 A 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研究结论。①行业锦标赛激励会诱发企业社会失责行为。②管理短视在上述关系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③ CEO 创始人身份、多个大股东都会削弱行业锦标赛激励对企业社会失责行为的促进作用,但控股股东性质(是否为国有企业)未发挥预期的调节作用。同时,卖空压力、地区市场化程度都会削弱行业锦标赛激励对企业社会失责行为的促进作用,但地区社会信任在其间未发挥预期的调节作用。
子研究二旨在回答企业社会失责行为是否、如何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更可能影响企业长期绩效。基于信号理论,以 2003—2019 年中国 A 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研究结论。①企业社会失责行为会负向影响企业长期绩效。②企业创新绩效在上述关系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③企业慈善捐赠、行业竞争强度都会削弱企业社会失责行为对企业长期绩效的负向影响。然而,地区市场化程度会增强企业社会失责行为对企业长期绩效的负向影响。
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行业锦标赛激励文献、非市场化战略文献和信号理论,对于企业股东以及监管部门更好地防范、治理企业社会失责行为,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