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的箱根驿传
》
售價:HK$
71.5

《
图说新质生产力2 智能制造 落地化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精髓
》
售價:HK$
64.9

《
日本公司法(第四版)
》
售價:HK$
196.9

《
故宫叙事:百年守宝传奇
》
售價:HK$
86.9

《
女性,战争与回忆 了解中国女性地位蜕变史
》
售價:HK$
74.8

《
明仕录(真实还原明代精致生活)
》
售價:HK$
218.9

《
安史之乱:历史、宣传与神话(40幅插图,深度还原安史之乱重要战事)
》
售價:HK$
151.8

《
亚伯拉罕的行李:中世纪印度洋世界的饮食、日用与旅行技艺
》
售價:HK$
129.8
|
編輯推薦: |
★ 一部小巧轻盈、便于携带的“狐鬼史”。小32开,手掌大小。50克字典纸,轻盈、便携。书脊空腔锁线,可180°自然平摊。上中下3册,每册厚度约2.5cm。
★ 全本、精校、详注、难字注音,让读者轻松读懂聊斋。聊斋学专家盛伟整理校注,以早期抄本中篇目较齐全的“异史”抄本为底本,参校作者半部手稿本、康熙间抄本、铸雪斋抄本等。注释包括故事人物背景、词语典故、难字注音、难句释义等,大量参考地方史料,详实丰富。
★ 配有130余幅精美绣像插图,精选自清代刻本《详注聊斋志异图咏》。《详注聊斋志异图咏》是第一部聊斋插图本,共有445幅插图,开创了我国文言小说配以插图的先河。版画绘制的是每则故事的一个具体场面,精雅生动,艺术价值高。
★ 随书附赠蒲松龄聊斋手稿拉页。手稿内容为作者自叙及聊斋第一篇故事《考城隍》。
|
內容簡介: |
清代康熙年间《聊斋志异》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发展达到顶峰。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集历史之大成,熔“六朝志怪”、“唐传奇”与“史传”文学的创作特点于一炉。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一批神鬼妖狐的故事,在一个个短小精干的故事中,反映了广泛的中国社会层面,开创了中国新文言小说的先河。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聊斋志异校注(插图袖珍本)》由聊斋学专家盛伟整理校注,他以早期抄本中篇目较齐全的“异史”抄本为底本,参校作者半部手稿本、康熙间抄本、铸雪斋抄本等。注释包括故事人物背景、词语典故、难字注音、难句释义等,大量参考地方史料,详实丰富。扫除文言阅读障碍,让读者轻松读懂聊斋。配有130余幅精美绣像插图,精选自清代刻本《详注聊斋志异图咏》。
|
關於作者: |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因以《聊斋志异》闻于世,世人又以聊斋先生称之。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山东淄川(今淄博市淄川区)东七里许蒲家庄人。康熙十八年(1679),蒲松龄设馆于王村西铺曾任通州知州的毕际有家。蒲松龄在毕家设馆时间,约三十余年,当他由此撤帐回家时,已是七十一岁高龄了,也就是在这一年,蒲松龄才援例拔为贡生。《聊斋志异》的创作时间前后长约四十余年。除此之外,他的著作有《庄列选略》、《省身语录》、《历字文》、《日用俗字》、《家政内编》、《家政外编》、《农桑经》、《药祟书》、《婚嫁全书》、《怀刑录》及《聊斋俚曲》等十余种约六十万字,以及大量的诗词。
盛伟,山东青岛人,曾任蒲松龄研究所副所长、《蒲松龄研究》主编、蒲松龄研究会副会长,河北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长期从事“蒲学”专职研究,编著有《聊斋佚文辑注》、《〈异史〉校释》、《蒲松龄年谱》、《蒲松龄全集》、《聊斋志异辞典》(合作)等,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四十余篇。
|
目錄:
|
前言
高序
唐序
自叙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附录一 据《得月簃丛书》拾遗三则
附录二 序·跋·题辞
校注后记
|
內容試閱:
|
校注后记 盛 伟
该校注本,是依据由我校释,由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 年出版,新发现的《聊斋志异》“异史”抄本为底本(初版名为《异史校释》),参校现存于辽宁省图书馆的作者半部手稿本及山东省博物馆所藏的康熙年间第 711号与第 703 号抄本(简称“康熙抄本”),与铸雪斋抄本、二十四卷抄本、青柯亭本。
《聊斋志异》“异史”抄本,是一个发现时间最晚、抄写时间较早(大约在康熙、雍正年间)、收录篇目最齐全
(共约 485 篇)的一个本子,是目前《聊斋志异》注释中最佳选本之一。校注中,“异史”抄本中所存在的一般的词语的错讹,因已有《异史校释》出版,故在该校注本中一般不再重复。对于“异史”抄本中,《狐妓》、《周顺亭》、《心头小人》的篇名,据通行本改为《鸦头》、《孝子》、《张贡士》。对于“异史”本所缺之《牛同人》、《人*》、《丐仙》、《蛰蛇》、《龙》、《爱才》六篇,则《牛同人》据作者手稿本排在卷六《女神》之前,《人*》据青柯亭本排在卷三《韦公子》之前,《丐仙》据二十四卷本排在卷一《劳山道士》之前;《蜇蛇》、《龙》、《爱才》收入附录中。至于作者半部手稿中所多出的《海大鱼》篇,因它是卷三《于子游》篇的原始资料稿,故将其附于《于子游》之后,以资参考。
在校注过程中,多采用地方史料。例如,历来被诸注家所阙如的人物毕怡庵、牛同人、李笃之、叶向高、缪昌期、彭修翼、蓝章、张迎芳等,都据地方史料将其注明。
该书校注过程中,得到学界先师及同仁的帮助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