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 ![]() ![]() ![]() ![]() ![]() ![]() ![]() ![]() ![]() ![]() |
臺灣用戶 |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
在 大書城
以“
全文
模式”搜“
刘敦桢
”共有
35
结果:![]() |
同時支援繁體 / 正體 / 简体字輸入搜索 |
![]() ![]() |
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寻迹杨廷宝
『简体书』 作者:黎志涛 出版: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日期:2023-10-01 杨廷宝是中国建筑巨匠,与梁思成、童寯、刘敦桢并称“建筑四杰”。作为中国第一批留洋建筑师,杨廷宝接受过严格的西方建筑教育,亦熟谙中国古典建筑做法,为探索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建筑做出了毕生努力。长久以来,由于他本人及家人的内敛谦虚,且社会方面的宣传不多,以至大众对这位中国建筑大师认知度低,只知其作品,而不知其作品出自他之手。 ... |
詳情>> | |
![]() ![]() |
章贡聚居·筑苑
『简体书』 作者:蔡晴,姚錻,黄继东 出版: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日期:2020-05-01 写作本书的目的,是对江西客家建筑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 客家建筑的研究肇始于20 世纪50 年代,刘敦桢先生在《中国住宅概说》一书中首次述及了福建永定一带的客家民居。此后陆元鼎先生、黄汉民先生等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客家建筑的整体风貌及主要类型,如围垅屋、福建土楼、五凤楼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8 ... |
詳情>> | |
![]() ![]() |
宿白集:藏传佛教寺院考古
『简体书』 作者:宿白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日期:2021-03-01 中国的古建筑遗迹,主要分为汉式建筑、藏式建筑、伊斯兰建筑和基督教建筑四大系列,其中以汉式和藏式古建筑更加重要。宿白1959年、1988年两度入藏考察,在继承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等前辈开创的营造学社调查研究汉式古建筑方式的基础上,观察西藏不同时期佛寺建筑形态和发展进程,在藏式古建筑研究领域具有开创之功,建立了逻辑明晰、 ... |
詳情>> | |
![]() ![]() |
图解中国古代建筑史:入门之书,1条时间轴+400张手绘,快速匹配建筑风格,清晰梳理历史脉络,赠典型图纸
『简体书』 作者:高晓勇 著绘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日期:2021-03-01 本书《中国古代建筑史手绘图说》以中国古代历史时间轴为主线,以各个朝代为关键节点,通过手绘图说的形式来讲解中国古代灿烂的建筑成就。针对单个朝代建筑类型的划分和重点建筑的选取,主要参考了刘敦桢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本书对于每一个朝代的建筑解说都遵从一个基本原则——由宏观到局部,即城市、宫殿、单体建筑、园林、陵寝、 ... |
詳情>> | |
![]() ![]() |
中国近代思想史与建筑史学史
『简体书』 作者:赖德霖 著 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日期:2021-06-01 史学史研究的对象不是历史,而是历史写作,即历史是如何被建构的。所要回答的是历史写作的动机、目的、背景、方法,以及主导思想等问题。历史研究的图片不仅取决于新材料的发现,还取决于研究方法的创新。史学史研究就有助于提高学者们方法论方面的自觉。国内建筑界以往比较重视的是历史研究,而对史学史的反思还比较少,本书正弥补了此方面的空 ... |
詳情>> | |
![]() ![]() |
印度建筑史
『简体书』 作者:汪永平 出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日期:2020-12-01 印度是亚洲的文明古国,印度的建筑富有特色。佛教建筑、印度教建筑、伊斯兰建筑和殖民时期的建筑有着丰富的遗存,有些成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如泰姬玛哈陵。我国对印度的建筑文化介绍不多,最早见于东晋法显《佛国记》和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在中国,研究印度建筑的倡始者是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先生,他曾于1959年初率我国文化代表团访问 ... |
詳情>> | |
![]() ![]() |
文字的源流(文史存典系列丛书·文物卷)
『简体书』 作者:王国维 著 著作 出版:中国文史出版社 日期:2018-10-01 文史存典系列丛书分为考古卷、史学卷、建筑卷、文物卷等几类,作者有王国维、刘敦桢、曾昭?、傅斯年、梁启超、雷海宗、顾颉刚、梁思成等。其中《文字的源流(精)》是文物卷中王国维所著,主要收录了王国维关于甲骨文、金文、简牍、石刻等方面的研究文章,其中,既包含历史方面的研究,也包含了文字方面的研究。 ... |
詳情>> | |
![]() ![]() |
中国近现代建筑五宗师
『简体书』 作者:杨永生,刘叙杰,林洙 出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8-10-01 1909年,美国提出退还庚子赔款余额用于中国留学生的培养后,我国出现了赴美、欧、日留学的热潮。随后,建筑学专业留学生陆续回国。从 20 世纪 20 代开始,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中国第1代建筑师与建筑家登上历史舞,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选取了他们中为杰出的五位建筑师与建筑家,分享他们 ... |
詳情>> | |
![]() ![]() |
长夜的独行者: 童寯1963—1983
『简体书』 作者:张琴 出版:同济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8-10-01 本书是作者关于童雋在1963年至1983年的部分记录。作为与杨廷宝、梁思成、刘敦桢并称为中国建筑师中的建筑四杰的童寯,大概是四人中*孤独的一位。多年以后,新一代年轻人只知道南京工学院中大院一楼阅览室里有一个老人,总是坐在某个固定的座位上。他称自己为钟。这个可能因为他像钟一样准时,在固定的位置一坐一天像座钟。 建筑四杰 ... |
詳情>> | |
![]() ![]() |
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影宋抄本营造法式
『简体书』 作者:故宫博物院 出版:故宫出版社 日期:2017-10-01 《营造法式》是宋代官方编定的建筑技术专书,全面反映了宋代在建筑的设计结构、构造、施工和工料定额等多方面的技术、艺术特点以及工艺水平,是现存*重要的古代建筑典籍之一。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此书开始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先后两次印行。建筑史学界的梁思成、刘敦桢、陈明远诸老辈学者都对它进行了深入研究 近代《营造法式》主要有两个通行 ... |
詳情>> | |
![]() ![]() |
中国建筑遗产历程之思考
『简体书』 作者:金磊 编 出版:天津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9-04-01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22:中国建筑遗产历程之思考》主要内容包括珍视当代活态遗产何以重要,紫禁城里的山水人文景观,北京20世纪建筑遗产的相关问题研究,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奋斗与幸福,保护20世丝己80后建筑需要思辨,近年来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思考,改革开放广州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举要(节选)是否秦船台的学术论争,用改革开放视野,看宗 ... |
詳情>> | |
![]() ![]() |
1939最后的乡愁——重走梁思成1939年川康考察路线
『简体书』 作者:肖伊绯 著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5-01-01 《1939最后的乡愁:重走梁思成1939年川康考察路线》作者以刘敦桢《川、康古建调查日记》与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稿本为文本线索,于2003—2004年只身重探这条考察线路,拍摄图像万余帧,搜集到大量的古迹实地勘察资料。幸运的是,2005—2008年作者又对部分线路进行了补查,在四川“512”、“4 ... |
詳情>> | |
![]() ![]() |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简体书』 作者:中国营造学社 出版:知识产权出版社 日期:2016-04-01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最早刊行于民国时期,共23期22册,16开本,约5600页,图版逾千幅。1930~1945年,朱启钤、梁思成、刘敦桢、阚铎、梁启雄、单士元、陈仲篪、王壁文等一大批中国营造学社同仁,先后调查了全国15个省220多个县的历史遗构,测绘、调查、摄影了2000多个建筑,对唐、宋、辽、金代的建筑有了一个基本的 ... |
詳情>> | |
![]() ![]() |
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手稿本)
『简体书』 作者:梁思成 著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日期:2014-03-01 《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手稿本)》系梁思成领导的中国营造学社1937年底迁往昆明后所做的一份调查资料汇编,也是营造学社最后一次外出古建调查。时间跨度自1939年9月至1940年2月,人员为梁思成、刘敦桢、莫宗江、陈明达。它们共调查了四川和当时西康省31个市、县,从中筛选出重要古建筑、石刻及其他文物10 ... |
詳情>> | |
![]() ![]() |
图解《营造法原》做法
『简体书』 作者:侯洪德,侯肖琪 著 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日期:2014-07-01 《营造法原》是记载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做 法的专著,被刘敦桢先生称为“南方中国建 筑之唯一宝典”,在古典建筑业中名声显赫,影响深 远,对研究和建造古典园林起到了重大作用。 《图解营造法原做法》主要作者侯洪德先生从事 古典园林建筑三十余年,是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 司的一 级项目经理,一直在施工 ... |
詳情>> | |
如果未能搜尋到意向中的書籍,可以參看:“找書說明” 或 “尋書登記服務”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megBook.com.hk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