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 ![]() ![]() ![]() ![]() ![]() ![]() ![]() ![]() ![]() ![]() |
臺灣用戶 |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
在 大書城
以“
精确
模式”搜“
恽铁樵 陈清光 王致谱 农汉才 惲鐵樵
”共有
36
结果:![]() |
同時支援繁體 / 正體 / 简体字輸入搜索 |
![]() ![]() |
恽铁樵医学史讲义(民国名中医临证教学讲义选粹丛书)
『简体书』 作者:孟凡红 出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日期:2017-06-01 民国时期的中医教育很有特色,西医学东渐,中西医汇通,其所培养的中医人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教育及临床诊疗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可以说这与他们在民国期间所使用的中医教材息息相关。有鉴于此,收集整理民国时期的中医药教材,希冀对当今中医药院校教育以及提高中医临床医生诊疗水平提供借鉴。本丛书《民国名中医临证教学讲义选粹丛书》精 ... |
詳情>> | |
![]() ![]() |
恽铁樵学术评传(大字版)
『简体书』 作者:张镜源 主编 出版:中国盲文出版社 日期:2015-12-01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力作,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专业思想、传承中医精髓、提高医德医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本集记载了恽铁樵的生平事迹,阐发了其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和突出 ... |
詳情>> | |
![]() ![]() |
谭次仲伤寒评志(民国伤寒新论丛书)
『简体书』 作者:王致谱 农汉才 出版:福建科技出版社 日期:2015-04-01 《伤寒评志》,又名《急性传染病通论》,近代岭南伤寒名家谭次仲1887—1955撰,成书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是谭氏对《伤寒论》太阳篇的系统解读。书中以注明经,重点说理,以疏明注,详细剖析,对《伤寒论》逐节逐方依原文次序进行注解。谭氏将中西医汇通思想贯穿始终,提倡中医“科学化”,运用西医学的解 ... |
詳情>> | |
![]() ![]() |
张锡纯伤寒讲义(民国伤寒新论丛书)
『简体书』 作者:王致谱 农汉才 出版:福建科技出版社 日期:2015-03-01 张锡纯,字寿甫1860-1933,河北盐山人,近代中医史上著名医家。在二十年代初,就享有“中医四大家”、“海内二张”、“华北第一捷手”之美誉。他力主中西汇通,强调衷中参西,影响十分深远。《伤寒讲义》被收录在他的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 清末民初正值西风东渐,中西论争最为激烈之时。在当时医学界,有 ... |
詳情>> | |
![]() ![]() |
阎德润伤寒论评释(民国伤寒新论丛书)
『简体书』 作者:王致谱 农汉才 出版:福建科技出版社 日期:2015-04-01 《伤寒论评释》,原名《仲景伤寒论评释》,初版于1936年,作者阎德润(1898—1984),是著名的西医生理学家。该书以衷中参西的方式评释了《伤寒论》,论述了“六经之命名”、“阴阳”、“寒热”、“传变”等中医核心问题;并以方类证,分别论述了桂枝汤类、麻黄汤类、葛根汤类、柴胡汤类等证候。书中以西医的生 ... |
詳情>> | |
![]() ![]() |
余无言伤寒论新义(民国伤寒新论丛书)
『简体书』 作者:王致谱 农汉才 出版:福建科技出版社 日期:2015-04-15 《伤寒论新义》,又名《图表注释伤寒论新义》,余无言(1900-1963年)编著,成书于1939年。该书分析了伤寒总纲,有分别以六经病为篇名,列述了各经提纲、诸证(包括变证、坏病)及治法并加以注疏。余氏注疏《伤寒论》以四法为纲:以经注经、以精注经、以新注经、以心注经。此法为后人注释伤寒论者所认可。余氏 ... |
詳情>> | |
![]() ![]() |
民国伤寒学精义集成(全7册)
『简体书』 作者:王致谱、农汉才 出版:福建科技出版社 日期:2016-09-01 本套丛书选取恽铁樵的《伤寒论研究》和《伤寒论讲义》,王和安的《伤寒论新》1929年,陆渊雷的《伤寒论今释》1931年,祝味菊的《伤寒新义》1931年、《伤寒方解》1932年,张锡纯的《伤寒讲义》1933年,谭次仲的《伤寒评志》1935年,阎德润的《伤寒论评释》1936年,承淡安的《伤寒论新注》1937年,余无言的《伤寒 ... |
詳情>> | |
![]() ![]() |
陆渊雷伤寒论今释(民国伤寒新论丛书)
『简体书』 作者:陆渊雷,韩哲,王致谱,农汉才 出版:福建科技出版社 日期:2015-04-01 《陆渊雷伤寒论今释》由陆渊雷(1894—1955)编写,初刊于1931年,后于1940年修订。本书为陆氏在医校讲授《伤寒论》时的讲义,因其用古人之法,释以今日之理,故取名“今释”。书中摒弃了以往注家遵汉唐义疏、以经解经的传统模式,大量采用了日本汉方医学论述,广征博引,并以临床事实为依据,参以近代西医 ... |
詳情>> | |
![]() ![]() |
祝味菊伤寒新义(附:伤寒方解)(民国伤寒新论丛书)
『简体书』 作者:祝味菊,农汉才,李君,王致谱 出版:福建科技出版社 日期:2015-04-01 《伤寒新义》与《伤寒方解》为姊妹篇,由祝味菊所著。《伤寒新义》重编了《伤寒论》原文三百九十四条,并加注文。注文分注和解两部分,注解不引前人之说,均属祝氏心得体会。 《伤寒方解》释析了《伤寒论》中的105首方。《伤寒论》原有方112首,祝氏认为有治疗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等7首成方与伤寒六经无关,因此 ... |
詳情>> | |
![]() ![]() |
民俗文化与中医学·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
『简体书』 作者:王致谱,周晓菲 出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日期:2017-05-01 中医学根植于浩瀚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得益于历代先民留下来的精神观念和生活习俗。 从民俗学而论,有人的地方就有风俗,而无论是物质生产方面民俗,还是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民俗,都与医药相关。诸如行医坐堂、悬壶济世、或是串雅铃医,它本身就有一套行业习俗;又如中药的采集生产活动就包含着民俗传承事象。人类物质生活上的衣、食、住 ... |
詳情>> | |
![]() ![]() |
中医十大经典—中藏经
『简体书』 作者:华佗 著;农汉才 校 出版:学苑出版社 日期:2017-09-01 依据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泰斗任应秋教授的论断,中医经典著作共有10部,即《素问》、 《灵枢》、《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藏经》、《脉经》、《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素问》与《灵枢》合称《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难经》对人体生理作了重要阐释;《神农本草经》开本草学先端 ... |
詳情>> | |
![]() ![]() |
外科集验方【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
『简体书』 作者:周文采,孙海舒,农汉才 出版:学苑出版社 日期:2015-07-01 《外科集验方》介绍明代医家周文采撰著,方书类,共四卷。《外科集验方》“集其方之奇验者”,载方200余首。此书内容除治疗方剂之外,尚有外科医理阐述:围绕某一病症,先以医理论之,后录方剂,方剂依据病情变化而有所化裁。对方剂的论述,从药物采集、制备到服用、禁忌等,能详则详。此书选方精要,切于实用,后世外科 ... |
詳情>> | |
![]() ![]() |
王和安伤寒论新注(民国伤寒新论丛书)
『简体书』 作者:农汉才,黄力,王怡群,王和安 出版:福建科技出版社 日期:2015-04-01 《伤寒论新注》,由湖北省郧西县王和安著。王氏主张中西医汇通,他一方面“由器识道”,力求用西医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学科知识阐明仲景伤寒学说之机理,另一方面“因道识器”,尝试运用仲景伤寒学说推演补充西医生理、病理机制,乃至解剖结构。同时,他崇尚温阳、崇尚扶助正气、注重激发人体自愈能力。此外,王氏还精熟 ... |
詳情>> | |
![]() ![]() |
医学三字经
『简体书』 作者:农汉才 出版:福建科技出版社 日期:2013-10-01 《医学三字经》,医学启蒙之作。清代陈修园(念祖)撰。全书以合辙压韵的三言歌诀写成,附以注释,介绍医学源流及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该书以浅显的形式表达深奥的医理,虽通俗但不离经旨,由此入门习医,可不入歧途。 ... |
詳情>> | |
![]() ![]() |
汤头歌诀
『简体书』 作者:农汉才 出版:福建科技出版社 日期:2013-10-01 《中医经典名著精选:汤头歌诀》,医方著作。清代汪昂(讱庵)编撰。书中选录中医经验成方200余首,编成七言歌诀,并从方剂主治、组成、配伍、剂量等方面予以简要注释。其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便于初学者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 |
詳情>> | |
![]() ![]() |
中国佛医方剂类编
『简体书』 作者:张方鹏,农汉才,廖果,李良松 出版:学苑出版社 日期:2014-03-01 ... |
詳情>> | |
如果未能搜尋到意向中的書籍,可以參看:“找書說明” 或 “尋書登記服務”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megBook.com.hk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