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经济史的趣味(全新增订版)(经济史与思想史丛书)
》
售價:HK$
84.0
《
中国古代鬼神录
》
售價:HK$
190.2
《
投机苦旅:一位投机客的凤凰涅槃
》
售價:HK$
88.5
《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
售價:HK$
69.4
《
日子慢慢向前,事事慢慢如愿
》
售價:HK$
55.8
《
场景供应链金融:将风口变成蓝海
》
售價:HK$
111.8
《
汗青堂丛书146·布鲁克王朝:一个英国家族在东南亚的百年统治
》
售價:HK$
91.8
《
人生是旷野啊
》
售價:HK$
72.8
|
內容簡介: |
一本书读懂司马懿的政治智慧!
司马懿从东汉的基层小吏起步,在曹魏位极人臣,成为晋朝的实际奠基者,可以说是三国最大的赢家,也是史上最被低估和曲解的牛人之一。本书沿用《明朝那些事儿》通俗历史的写法,梳理司马懿的一生经历。重点突出了司马懿仕途奋斗的政治智慧。文本扎实,幽默风趣。
|
關於作者: |
秦涛,少好文史,小学二年级通读《三国演义》及《新华字典》,至今引以为傲。长而偏科,遂负笈西南攻读博士,常以杂而不博为恨事。2012年起担任央视《法律讲堂》主讲人,每自以为“说的比唱的好听”,时人未之许也。
|
目錄:
|
引子司马老儿只剩一口气了
01潜龙勿用:初入仕途,司马懿先隐后等
如果第一次,司马懿就接受曹操的征辟直接出仕,官位难以凌驾兄长之上。司马懿拒绝平庸,他永远追求直逼目标的捷径;尽管有时候这捷径看上去反而像绕远路,但最后的事实总能印证司马懿的判断。因为有两句老话,一句叫"以退为进",另一句叫"欲速不达"。更关键的是,司马懿第一次如果直接应征,则根本无法在广大应征者中引起曹操的注意。注意力资源,有时候是比官位更重要的资源,是一种官场晋级的潜在资源。
政治非死即伤,不是太学生能亲近的玩意儿
要么跟上车轮,要么被车轮碾得粉碎
裸送的是钱财,留住的是司马氏这个品牌
读点经典,通晓春秋之大义
藏于九地之下,方能动于九天之上
仕途评估:第一桶金不等于终南捷径
待价而沽:退一步,求的是进一万步
一只鸟不肯叫,司马懿会等它叫
02终日乾乾:他搭上了曹丕这把登天之梯
曹操以选拔太子为契机,把这个活动搞大,逼重臣们表态。虽然选太子貌似曹操的家事,但是谁对曹操的家事越热心,一定程度上也表明谁对曹操继承人的篡汉大业越支持。这是高水准的指鹿为马的好把戏。司马懿看出来了。因此他违背了"不干预君王家事"的古训,积极奔走于其中,一方面是为自己进行无本万利的风险投资,一旦将来曹丕掌权自己可以荣华富贵;另一方面则是做给曹操看,表明我司马懿坚决拥护您的子孙继承您的事业。
新人装哑巴:在老板面前,懂得克制自己
低头做司马,人前勿露"狼顾之相"
组织考察,也是一门技术活
进谏之妙: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所为
风险投资,有时也需要"干预君王家事"
借力使力,打人不一定要伸出自己的手
能和大家打成一片的人,就只有领导
03或跃在渊:谋国先谋身,小心被领导玩死
谋国谋军,是为大谋;大谋的能力,标志着一个谋士的水准。而如果只能大谋、不能小谋,那你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谋士而已。司马懿清楚,献策的目的不能太大公无私;献策并不是为了让采纳者成功,而是为了让自己成功。更重要的是,司马懿懂得谋身。一百次成功的献策,只能说明你业务素质良好,可以按照常规途径加官进爵;而一次成功的政治押宝,就能说明你是自己人,可以按照非常规途径实现仕途三级跳外加撑杆跳。
责任与能力不符,是一切政治灾难的源头
人事选拔:九品官人法是个好办法
不坚持己见,让事实去证明你是对的
秀场:政治家是玩出来的
为人臣之道:小心被领导玩死
谋国先谋身,别被自己边缘化
当好官太太,让司马懿都为你折腰
04龙战于野(上):真正的权威,有且只能有一个
龙多不治水,人多不管事。真正的权威,有且只能有一个。尽管从官衔和权力上看,司马懿已经是西部军区至高无上的权威,但论到对蜀作战的经验与战绩,张郃的威望恐怕就要高那么一点点了。张郃这样的老将,适合独当一面,但绝不适合屈居人下。独当一面时,张郃可以是令敌军闻风丧胆的百战将星;屈居人下时,张郃只能是倚老卖老、令人生厌的钉子户。不除掉这个老钉子户,我司马懿如何能够成为西部军区说一不二、至高无上的真正权威?
君臣保持适当距离,才能保证威严和神秘性
先斩后奏,置之死地而后快
拖不起输不起,只能险中求胜
下不犯上,无条件执行上级指示
从容进退,善败者不亡
高手过招:不动声色,亦步亦趋
龙多不治水:真正的权威,有且只能有一个
05龙战于野(下):抱持"告成归老"之心态
你们都只见我司马懿人前显赫,谁能知道我几十年如一日在这个位置之上,是怎样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啊。当今皇上曹叡雄才大略、政自己出。他要是想解除我的势力,简直易如反掌。这次调我出关中、远征辽东,不能说没有这一考虑。如此情势之下,我司马懿手握重兵,怎能不帖耳俯首、善处人臣之分呢?唯有时刻抱持"告成归老、待罪舞阳"之心态,方能逢凶化吉、转否为泰。
任何小疏漏,在较量中都可能成为致命要害
耐力决定成败:一个观望,另一个等待
君臣唱双簧,耗死诸葛亮
可以给你的,自然也可以拿回去
抱持"告成归老"之心态,方能逢凶化吉
集腋成裘:擅长学习他人的长处
权力较量:庙堂之高,朝堂之深
06飞龙在天:夺权,夺的就是枪杆子
权随事走,事在人为。我不让你做事,哪怕你有无上权力,照样等于赋闲在家。司马太傅老当益壮,再次向全国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也让曹爽发现他的集团有一个致命的漏洞--不懂军事。枪杆子里出政权,如果不懂军事、不能掌控军界,一切都是白搭。
不可将客气当福气,同床异梦才是真相
夺权,夺的就是枪杆子
权力永远与事务挂钩,有事才有权
敌不动我不动,积蓄力量后发制人
我想要你灭亡,必先使你疯狂
装病:第一次让曹操另眼相看,第二次让曹爽死光光
大棒加萝卜,才是最有效的
07亢龙有悔:有些事情,只能留给子孙做
司马懿能够立身朝廷数十年而不败、爬到今天这个位置,靠的乃是十足的忍耐力与小心谨慎。他饱读历代史籍,绝对清楚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应该自己做、什么事情只能留给子孙做;什么事情可以替子孙铺路开道、什么事情最好连路都不要铺。改朝换代当皇帝,当然是天大的诱惑;可是我司马懿七十一岁的老骨头了,说不准哪天就一命呜呼,现在如果老夫聊发少年狂、过把瘾再死,我是过瘾了,可是要给子孙遗祸啊!
以毒攻毒,让对手退无可退
有些事情自己做,有些事情只能留给子孙做
这样当罪人:我宁负卿,不负国家
拔刺:群龙无首,方为吉
后记:历史之中的人性,照亮人性之下的历史
附录:司马懿年表
|
內容試閱:
|
新人装哑巴:在老板面前,懂得克制自己
司马懿终于进入了相府。
过去七年,他对时局有着深刻的洞察,也对前途有着美好的设想。
曹操的丞相府,有着催人奋进的环境和良好的激励机制,充满着压力与机遇,是青年人奋斗的好地方。与那些腐败没落的政府不同,在这里,家世是没有用的。要想出人头地,就得靠自己的功劳去博取功名。曹营的老牌谋士,程昱在与吕布作战时保住根据地立下巨功,荀彧劝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奇谋,荀攸、贾诩、郭嘉在官渡之战中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要想超越这些人,有没有机会?
有!机会就在眼前。
眼前,曹操已经荡平北方,西北的马腾、韩遂和东北的公孙氏,都不足为虑;南方,益州的刘璋和汉中的张鲁,都是自守之贼,剩下荆州刘表和江东孙权,老的老少的少,绝不是曹操的对手。刘备倒是有些能耐,不过他现在一没兵二没地,寄寓荆州朝不保夕。所以,现在只要曹操挥军南下,很有可能一战而统一天下。对于刚入府的新人司马懿而言,要想在人才济济的丞相府迅速出人头地,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
如果有机会跟着曹操出征,凭借自己的谋略,想必不难博得曹操的青睐。再加上曹操用人不问资历只看功劳的风格,说不定可以一举超越那些老牌谋士!
司马懿躺在床上的时候经常这样想,现在他不这么想了。
因为他的官职是文学掾。
汉朝的文学,含义和今天不同。不是进行小说散文之类文艺创作,而是“文献学术”之谓。曹操看中的,是河内司马氏经学传家的家学渊源。他想让司马懿用经学去教育自己的儿子。
哪个儿子呢?曹丕。
所以,文学掾只不过是个负有教育职能的低级文职官员,根本没有机会从军出征。
身怀绝学却没有机会上战场一展才华,反而被安排在大后方教育一个毛头小伙子。等曹操凯旋,改朝换代,自己或许也能随着百官一起得些封赏,将来终老在一个中级官员的位置上吧?
司马懿内心异常郁闷。
比司马懿更郁闷的是曹丕。
曹丕今年二十出头,是曹操的次子。
曹丕的母亲卞氏出身倡伎之家,原本是曹操的小妾。曹操的长子曹昂,一向受父亲喜爱;可惜(对曹丕来讲是幸亏)在宛城为了掩护父亲与张绣的嫂子通奸而战死了。曹昂的母亲丁夫人因为儿子的死大哭大闹要上吊。曹操岂是怕老婆的人,不胜其烦之下就把丁夫人废掉,把卞氏扶正。
但在卞夫人的四个儿子之中,曹丕也并不得父亲宠爱。他的二弟曹彰,勇猛善战,深得曹操喜欢,爱称他为“黄须儿”。他的三弟曹植,才高八斗,最得曹操器重,当众夸他“在几个儿子里最能成大事”(儿中最可定大事),看来暗有要立为接班人的意思。另外还有个幼弟曹冲,聪明伶俐,小小年纪就以“曹冲称象”的神奇故事闻名天下,最得曹操疼爱。
曹操的儿子们,个顶个的优秀。曹丕生活在一群极其优秀的兄弟中间,从小就得不到父亲的关爱。为了吸引父亲的注意,曹丕费尽了心机。他学骑射剑术,可谓出类拔萃,但始终不是曹彰的对手;他雅好文章,诗赋兼通,但始终被曹植的光芒所掩盖。曹丕内心自卑到了极点。
最关键的是,曹操本人也并不认为曹丕优秀。
今年年初,司徒赵温想保举曹丕当官。这对于曹丕来讲,是踏入仕途的绝佳机会,所以他心里美滋滋的,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决定借此机会大展拳脚。
但是曹操却出人意料地表示公开反对。他冷冷地上奏说:“赵温保举我曹操的儿子,明显是想讨好我,人才选拔工作不实事求是。”(温辟臣子弟,选举故不以实。)曹丕当官的美梦泡汤,赵温也被罢免。
对未来满怀期待的曹丕当头被泼了一盆冷水。
凭我自己的本事,也可以让三公辟举,难道仅仅因为我是你曹操的儿子,反而要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曹丕不敢言而敢郁闷。
更郁闷的事情还在后头。古代君主出征,太子监国。曹操虽然还不是什么君主,但以前出征总还是让曹丕留守。这次曹操南下,居然不再让曹丕留守后方。在政治敏感度极高的曹丕看来,这无疑是个危险的信号。世子留守的殊荣,不知道还能享受多久;岌岌可危的第一接班人地位,不知道哪天就要转手;曹丕想找个人来倾诉,却不知道向谁张口。
这时候,同样一肚子郁闷的文学掾司马懿来了。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流火的日子,曹操挥军南下。三国历史上最华丽的智谋盛会--赤壁之战一触即发。
司马懿有没有参与这场千载难逢的盛会呢?很遗憾,史书没有记载。没关系,我们来考一考。
司马懿这时候是丞相府的文学掾,职务是教育曹丕。名义上相当于曹丕的老师,实际上相当于曹丕的幕僚。所以,司马懿有没有参与赤壁之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曹丕的行踪。
那曹丕有没有参与呢?很遗憾,同样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一些字里行间的证据,可以说明问题。
首先,曹丕当太子后写了一篇在文学批评史上很有地位的《典论》,其中有一段自传性质的记载,堪称史上最无耻的自传,我们后面还要提到;现在先看《典论》里曹丕的一篇日记:
某月某日,晴
今天,我们的军队南征驻扎在曲蠡,尚书令荀彧叔叔奉命来犒劳大家。我正在教弓箭手们怎么完成高质量的射击呢,荀彧叔叔插话说:“听说你精通左右开弓、同时射击,双枪曹丕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啊!”我说:“那只不过是小把戏。荀叔叔您还没见过我骑在快马上用嘴衔箭搭弦、在脖子后面开弓射箭、俯仰都能射中移动靶的功夫呢!”(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荀叔叔笑嘻嘻地说:“哇,这么厉害呀!”(彧喜笑曰:“乃尔!”)
曹丕怎么向射箭门外汉荀彧吹嘘,我们不管;这里提到“军队南征驻扎在曲蠡”,曲蠡是许昌南面颍川郡的颍阴县。这里,正是当年曹操由许昌出兵,“直趋宛、叶”(《三国志·荀彧传》)而下荆州的必经要道。所以这次南征,就是208年赤壁之战的南征。
我们还可以从曹丕别的作品里找证据。曹丕《感物赋》说:“丧乱以来,天下城郭丘墟,惟从太仆君宅尚在。南征荆州还过乡里舍焉。”南征荆州的时候,曹丕回老家住过。
《述征赋》则直接坐实了这次南征:“建安之十三年,荆楚傲而弗臣,命元司以简旅,予愿奋武乎南邺,伐灵鼓之硼隐兮,建长旗之飘摇。”
所以综上,曹丕参与了南征。司马懿作为曹丕这时期几乎唯一的辅佐人员,推定他也参与了南征是有理由的。
再来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曹丕和司马懿的个人传记里都没有记载这次事情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两人在这次南征中没有什么表现,所以无事可记。
没有表现不等于没有收获。司马懿跟着曹丕的队伍一起南下。
司马懿现在对曹丕还不熟悉,正如曹丕不清楚父亲给自己派来的这个文学掾究竟是什么身份。良师?益友?还是监视自己的眼线?
所以表面上是参见世子、先生免礼之类分别展现敬畏和亲和的客套话,背后是两个警惕的灵魂在充满敌意地互相打量。
除了尽快研究曹丕这个课题,司马懿还必须迅速地了解自己的竞争对手、曹营的其他谋士。天才郭嘉几年前在北征乌桓的征途中病死了,首席谋主荀彧这次照例坐镇后方。不过他临行前给曹操建议了基本的先期战略:“表面上兵出宛、叶,暗地里精兵急行军,打闪电战。”(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这个建议被曹操全盘采纳,荀彧在曹营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不过还好,司马懿这次出仕正是靠荀彧一力举荐。看来与这位汝颍世族的领袖人物搞好关系,不是难事。
八月,曹操急行军兵出宛、叶,进入荆州境内。在强大的兵力和糟糕的健康双重压迫下,荆州的老主人刘表一命呜呼。小儿子刘琮继承父亲的政治遗产。
九月,曹操抵达新野,刘琮举州投降。刘备领着军民继续逃亡。曹操亲率精锐骑兵五千人,一日一夜强行三百里,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刘备的军民家眷被杀得落花流水。同样,在这里上演了赵云单骑救主、张飞拒水断桥两出好戏。逃跑专家刘备得到关羽和刘表大儿子刘琦的接应,到夏口喘息。
曹操大军进抵刘表的重镇--江陵。经过两个月急行军的大部队在此进行整顿,清点并接管战利品。
七月出兵,九月兵不血刃占领荆州、打垮刘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样的话,司马懿在兵书上看得多了,但是在一代军事天才曹操手中实际应用起来的效果,仍然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但是有人居然站出来泼曹操的冷水了。
这人居然是曹营谋士中从来不主动出谋划策的贾诩。
贾诩一贯表情木然,泥塑木雕一般坐着,从来不主动献计。这次是破天荒的头一回,也是史料记载中他在曹魏谋士生涯的唯一一次主动献计。
贾诩背书一般木木地说:“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如果能以刘表荆州旧有的底子进行整顿,扎实地搞好安抚工作,那么不必兴师动众,就可以让孙权拱手来降了。”(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曹操不以为然。
贾诩见曹操不以为然,也不坚持己见,默默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重新变成了一尊泥塑木雕。
不独曹操不以为然,几百年后的裴松之给《三国志·贾诩传》作注的时候一样不以为然,还跳出来大肆批评:“当时西北有马超、韩遂的后顾之忧,荆州士民也只服刘备和孙权。这时候不趁大好形势立马拿下江东,更待何时?后来之所以赤壁战败,主要是天数。总之贾诩这个献计是错的!”不可否认,裴松之先生对贾诩很有成见。他在该传的末尾再次跳出来指责贾诩不配和荀彧、荀攸合传。其实,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裴松之的时代是讲究门第的时代,而贾诩出身寒族,在他眼里自然不配跟贵为世族领袖的二荀合传。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司马懿很清楚,贾诩这个谋略是赤壁一战中曹操智囊团提出的含金量最高的谋略。
第一,曹操一下子吃下荆州这么大的地盘,必须要花时间慢慢消化。强咽不行,必须靠“养”。
第二,曹操要和孙权作战,必须靠水军;曹操自己的水军不行,必须靠原属刘表的荆襄水师。荆州新破,荆襄水师的战斗力和忠诚度都无法保证,必须靠“养”。
第三,曹操军队新到南方,水土不服难免发生疾病甚至可怕的瘟疫。仍然必须靠“养”。
第四,曹操坐守荆州(或者派将领留驻亦可),而不主动出击,就可以逼孙刘被动出击,“致人而不致于人”,以逸待劳。
第五,曹操坐镇荆州,刘备就没有立足之地,也阻断入川的去路;刘备没有实力,孙权自然孤掌难鸣。至于西北的马超、韩遂,完全是观望之徒、乌合之众,曹操不去收拾他们,他们绝对不敢主动跳出来没事找抽。
这实在是一个王翦灭楚的翻版计谋。贾诩如此高妙的计谋,能看出其精妙之处的大约也就司马懿了吧!
另一件事情,使司马懿发现了曹操的弱点。
益州军阀刘璋见曹操占领了荆州,连忙派属下张松来向曹操示好。张松这人,五短身材,其貌不扬,而且早就想卖主求荣,于是借此出使机会企图把益州卖给曹操。
曹操见了张松,心里很不高兴。益州难道没人了,派这么一个活宝作为外交官来见我曹操?
曹操的主簿杨修是个大才子,谁也没服过,却惟独佩服张松。他在接待张松的宴席上,曾经拿出曹操写的兵书给张松看。张松翻了一遍,就能全文背出(松宴饮之间一看便暗诵)。杨修对张松这样过目成诵的本事大吃一惊,力劝曹操辟用张松为属下。
曹操理都不理。辟用你?我曹操帐下谋士如云,哪缺你这个三寸钉丑八怪?我曹操现在眼看要拿下江东了,下一个就是你主子刘璋。还是叫你主子洗干净脖子,等着挨宰吧!
张松受了冷遇,一气之下回了益州,回头又把益州卖给了刘备,这是后话。
一失足成鼎足三分。
司马懿摇了摇头,看来天下不好取了。司马懿又点了点头,看来曹操的弱点在于,关键时刻难以克制自己,头脑容易发昏。浪漫主义的情绪太浓重,会战胜理性主义。这大概就是一个诗人军事家的气质吧。
要想成大事,就必须克制自己;像贾诩一样,克制自己。
这时候有探子来报:孙权派鲁肃联络刘备,刘备派诸葛亮前往江东。可能孙刘两家要联合。
诸葛亮?这是司马懿第一次知道世间还有诸葛亮这样一号人物。
司马懿没有料到,多年以后,正是这个诸葛亮成了他难分伯仲的对手;更没有料到,正因为他战胜了诸葛亮,他的名字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虽然,在那些传说中,他是作为诸葛亮的陪衬人出现的。
曹操听到消息,哈哈大笑:刘备穷极无路,竟去投靠孙权;他不知道孙权和荆州刘表是世仇?看来刘备要被孙权干掉了。属下们纷纷摇着尾巴称是。
贾诩在发呆,司马懿在装哑,唯有程昱站了出来:
“丞相无敌于天下,孙权不是您的对手。但是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都是万人敌,狡猾的孙权一定资助刘备来抵御我军。看来刘备又杀不了了。”(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
曹操再一次没有听进程昱的话。他浪漫的脑袋现在已经开始酝酿诗歌,等凯旋之时一吐为快了。
时间进入了十二月。曹操的军队由于水土不服,爆发了可怕的瘟疫。瘟疫在军中迅速蔓延,曹操的大军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战斗力迅速下降。就连曹操的爱子曹冲也染上了瘟疫,在军医的精心调护之下仍不见好。曹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曹操军出现破绽,对于孙刘联军来讲正是天赐良机。接下来的战事很简单,形势逆转很迅猛:
周瑜部下黄盖诈降,借着突然刮起的东风火烧曹操的船只。
曹操这时候已经无心恋战,率部取道华容步行逃跑。前方道路泥泞不堪,军队难以通行;周瑜和刘备在后面水陆并进追赶。
曹操下令:得了瘟疫的士兵在前面负草填路,后面的骑兵加速前行。
得了瘟疫的士兵大多体力不支,倒在地上,人马纷纷踩踏而过。死者甚众。罕见的人间惨剧,定格了的灾难大片。
在这悲惨到窒息的时刻,曹操突然放声大笑。司马懿在部队后面,隐隐约约听到曹操大笑:“刘备,也算是我的一个对手。但是脑子太慢。如果早点在这一带放火,我就挂了!哈哈哈!”(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
这时候,部队后方远远的火光冲天,显然是刘备的陆军放的火,不过已经没有威胁了。
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还能笑得出来,曹操果然不是寻常人物。
趁着曹操大军逃命的间隙,我们来解决一个问题。好多三国迷问:如果司马懿参与了赤壁之战,为什么不出谋划策呢?
有一位成功的企业老总对我说过,如果你刚到公司,作为一个新人,三年之内不要提任何建议。踏实做事就可以了。三年之后,也请有保留地提建议。
原因是什么呢?有这样几个。
第一,你刚到公司,对公司不了解;即使提建议,往往也是空想。
第二,你这么聪明,提这么好的建议,把一班老员工比如荀攸、贾诩、程昱置于何地?你将来怎么跟同事打交道?
第三,老板会怎么看你?小伙子很想显聪明,而且功利心很强,想往上爬。
有没有例外?当然有,比如诸葛亮在刘备手下,就出谋划策,出尽风头。原因照样有这样几个:
第一,刘备是去请诸葛亮当高级管理人员的,而曹操只不过把司马懿弄进来当个低级文员。
第二,刘备的厂子很小,人事关系简单,而曹操的公司很大,人事关系复杂。
第三,诸葛亮的老板是刘备,以仁德宽厚著称;司马懿的老板是曹操,以多疑猜忌闻名。
在这样的公司,给这样的老板提建议,找死吧?借着这样的机会,搞好同僚关系,摸清老板性格,顺便再多学一些实战经验,才是实在的。
曹操终于逃到安全的地方。这时候,身怀重病、历尽颠簸的曹冲再也支撑不住,死了。这位天才少年给我们留下了一则曹冲称象的经典故事,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十三岁。
似乎是冥冥中有什么安排,司马懿的长子在这一年出世,取名司马师。
中年丧子,曹操放声痛哭。他哭得如此之哀痛,明眼人都能看出,他不仅仅在哭曹冲。曹丕劝父亲节哀顺变。曹操瞥了一眼儿子,冷冷地说:“这是我的不幸,你们的大幸。”(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曹丕顿时满面通红。
把一切看在眼里的司马懿,终于看懂了曹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