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4.4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9.8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85.2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9.0
《
瘦肝
》
售價:HK$
102.4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7.3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售價:HK$
158.7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102.4
|
編輯推薦: |
《走读西湖典藏版》由王旭烽著。人间万象,有人生命艰苦,一旦归化西湖,便也知足;有人生命壮烈,湖边绚烂之极,终究归于宁静。杭州是人性的方舟,西湖是众生的家园。
说不尽的西湖故事,赏不完的西湖景色,翻开书页,我们一一走读!领略它的丰饶、饱满、深厚。
|
內容簡介: |
《走读西湖典藏版》由王旭烽著:西湖是这样的所在,你会因为找不到最恰当的词语来描述她——而陷入幸福的彷徨。西湖是囊括所有的:舂夏秋冬,日月星光;柳风桂雨,晨钟暮鼓;悲欢离合,长歌短吟;英雄美女,高僧士子;行侠游客,浪子孤魂;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西湖太丰富了,层面太多了,她的确仿佛太密集了,步移景动,处处都得细细道来,让你觉得西湖数不胜数,不知从何说起。
《走读西湖典藏版》适合大众阅读。
|
目錄:
|
序·家在西子湖上
导游词·走读西湖
从湖西开始的风雅之行
杨公堤·您要记住杨孟瑛
里六桥·隔株杨柳隔株桃
湖山春社·李卫的花信风
竹素园·绉云峰记
环碧湖舍·你站在桥头看风景
湖上四庄·郭刘蒋汪
都宅·用丝织出来的西湖梦
高丽寺·禅意·华严经·韩流
子久别业·《富春山居图》
于公祠·两袖清风的人
俞樾墓·花落春仍在
法相古樟·长耳朵和尚呆过的地方
之谦亭·古茂沉雄嘎嘎独造
牡丹亭·世间只有情难诉
湖上的精华
孤山·为什么不孤
慕才亭·英雄美人
放鹤亭·梅妻鹤子
林社·为我名山留片席
文澜阁·丁家兄弟和皇家书楼
西泠印社·咫尺金石江山无限
秋瑾墓·热血西泠
杭州花事·陌上花开
水光潋滟
白堤·半颗心留在江南的北方人
苏堤·苏东坡修出的杭州之眉
湖上三岛·落在玉盘上的大珠与小珠
花港观鱼·金鱼故事
山色空濛
三塔·向着天空的祈祷
虎跑·梦之泉
玉皇山·皇城根儿
吴山·天风吹来
葛岭·半闲堂与红梅阁
始觉西湖重
岳王庙·一市秋茶说岳王
皋亭山·丹心汗青
龚自珍纪念馆·剑气箫心
张苍水祠·好山色
章太炎纪念馆·先哲精神
屏山园·汪庄往事
刘庄少主人·昔日望山楼上客
信仰中的西湖
东南佛国·湖上香火
飞来峰·佛从何处来
三生石·欲话因缘恐断肠
黄龙洞·昔有道
凤凰寺·阿老丁的遗风
跋:一苇杭之
|
內容試閱:
|
杨孟瑛和白居易、苏东坡一样,都曾经当过杭州的最高长官,而且还和他们一样,都在西湖上修过一道堤。但白、苏二人名冠天下,杨孟瑛这个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却只有治杭史的专家才知道。
我不清楚,这是不是因为他的诗名不能与苏、白二人相比之故。
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是不乏其例的,你做了_一件大事,历史可能记住了你,可能就把你忘记了。人们可能为你建生祠,可能压根儿就不知道你姓甚名谁。历史和人都更注重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苏堤和白堤,直到今天还躺在西湖上,没法让人忘了那筑堤的苏、白二人。但杨堤就不一样,有很长一个阶段,它似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消失了。
为一个被人们淡忘的好人写一点什么,为一条已经消失的堤说一点什么,这是我的初衷。而意外的惊奇则在于:当我以为一条堤已消失的时候,这条堤却又显现了;当我以为那个修堤的人被忘却的时候,那个人却开始被隆重地纪念了。
有一个规律是可循的——凡是对西湖好的官员,生活在西湖边的人们,就说他是好官。杨孟瑛便是对西湖好的好官。
说到对西湖的态度,首先我们得问这样一个问题:西湖究竟是什么?
可以这样比喻她:西湖,是一颗会飞的夜明珠,有一对美丽的长翅膀,舒展在江南大地上,人们在她的彩翼中穿行,她的一羽为白堤,另一羽为苏堤。
其实西湖还有一羽,还有一道当年影响很大的堤,但却消失了,筑堤的人就是这个杨孟瑛。
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评价说:西湖开浚之绩,古今尤著者,白乐天、苏子瞻、杨温甫三公而已。
这个杨温甫,也就是杨孟瑛。杨孟瑛应该也是会写诗的,他是明成化二十三年的进士,科举考上来的天府之国的才子,但显然和他的四川老乡苏东坡没法比,所以,后来的人们很少知道他是哪朝哪代的,何许人也。
在杭州人中,他曾经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白苏以后贤太守”。实际上,我们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许多年来,杭州人天天在他曾经筑建的那条消失的堤上行走呢。堤旁是曲院风荷、金沙港度假村、郭庄和花圃。只是被称为杨堤的堤与名称俱已湮灭,人们把这条从前美丽过的堤,称为西山路。
然而,消失了的堤,若在个人的心里延伸,你不就有双重的游弋了吗?你在赏心悦目之中,再加压一点历史的溯游,你就会知道,历史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偏差,如果不是杨孟瑛,你就几乎游不成西湖,西湖差一点就没有了。沧海桑田,难道只是一个成语?
追溯历史,经过唐宋王朝的格外青睐,西湖落得个“销金窝”的名声;元代的统治者们,把西湖当成了红颜祸水,打入冷宫了事。这将近百年的冷遇,一个大家闺秀也几乎沦落成了柴门环婢。苏堤以西,葑草蔽湖;六桥之下,水流如线。有钱有势的人家,把西湖像切蛋糕一样地分块霸占,作了菱田荷荡。
到了明代初年,杭州的官府看着积重难返,干脆把傍湖的水面划给了豪富。豪富们名正言顺,便编起了竹篱,高者为田,低者为荡,弄得个“碧波万顷”的西湖,阡陌纵横,支离破碎。
当时的杭州民间便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十里湖光十里笆,编笆都是富豪家。 待他享尽功名后,只见湖光不见笆。
一直到了明代的宣德、正统年间,也就是公元1426年到1449年间,杭州开始恢复繁荣,地方官也才开始关注西湖。又过了数十年,弘治十六年,也就是1503年,杨孟瑛到杭州来当太守,恢复西湖百年前的荣光,才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杨孟瑛,四川丰都县人。丰都在长江边上,名气倒是挺大,都说那是鬼城,今天因
“鬼文化”成了旅游胜地。苏东坡的老乡杨孟瑛从四川出来做官,—直做到这江南的杭州古城,这官当得可要比苏东坡更累了。苏东坡当年守杭,西湖淤塞十有四,杨孟瑛任务更艰巨,他到杭州的时候,西湖被占竟已达十之八九了。
疏浚的使命如此严峻,而疏浚的手续却更加繁复。白居易治湖,根本不要奏请朝廷批准。苏东坡就麻烦多了。等到杨孟瑛时便更为复杂,从上书朝廷到正式开工,足足花了五年时间,直到明正德三年也就是1508年3月,才开始动工。
和苏东坡当年请求浚湖时打《乞开杭州西湖状》的报告一样,杨孟瑛也阐明了五条理由。
第一,杭州为三吴都会,人杰地灵,西湖占塞,破了地利形胜,对这座城市是不吉利的。
第二,西湖起到了很好地保护城市安全设施的作用,西湖若阻塞,强盗流寇是很容易长驱直入地进入这座城市的。
第三,西湖占塞,这座城市的水就不够用了,水脉不通,怎么生存下去呢?
第四,杭州为交通要道,西湖的水对水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不行,城市就将萎缩下去。 第五,湖畔的良田,需要西湖的水灌溉。
如此论证之后,杨孟瑛非常庄严负责地说:西湖有无,利害明甚,第坏旧有之业,以伤民心,怨愤将起,而臣等不敢顾忌者,以所利于民者甚大也。
杨孟瑛做官做到这个分上,当然知道他将面临的险况是什么。但他是下了决心了,没有顾忌,是因为西湖的疏浚,实在是关乎国计民生,太重大了。
浚湖阻力最大的,还是来自豪富。因为要浚湖就要毁田,就要侵犯有钱人的利益。 为了防止豪富刁民闹事,杨太守特意写了一篇谕民文告,大意是:
先贤们为百姓着想,想到根本上,所以浚通了西湖,特来灌溉周遭良田。如今西湖却渐渐湮废了c我今虽力图浚复,但是湖上园池,却尽被豪富封殖,我一旦开毁,必有百口怨訾,当事人伤心,我也不能不动恻隐之情。但今天你们的产业,本来就是建立在公家的湖面上的,是私人侵犯了公家而肥己,而我现在,则是恢复以往公私分明的旧况罢了。何况如今水尽湖塞,田渐荒芜,数十人家得利,千千万万人却吃苦。所以,凡我统治下的湖边的父老,请率领你的乡亲族人,及早迁移,不要从中作梗。P002-
0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