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最美世界名画(顾爷十三年匠心之作。超大开本;精美刷边;4米长海报,限定藏书票)
》
售價:HK$
734.8
《
神医嫡女·2
》
售價:HK$
54.8
《
近世闻人掌故
》
售價:HK$
74.8
《
余华长篇小说全集(共6册)
》
售價:HK$
385.0
《
非线性定价
》
售價:HK$
162.8
《
艰难时代
》
售價:HK$
96.8
《
深入浅出人工智能
》
售價:HK$
75.9
《
成长的心智——重新思考时代与心灵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经济的真相》内容介绍:房市,越调越高为哪般?股市,何以“跌跌不休”?
地方债,如何远离“火山口”?全球为何唱衰中国经济?……
众说纷纭之下,何为中国经济的“真相”? 《经济的真相》是“中国女性经济学家第一人”左小蕾首部重量级作品,体现了实战派的经济认知逻辑,是读者最应信赖的业界良心。《经济的真相》从房市、股市、债市、货币、改革、发展、市场、风险8大热点,把脉当下时局,厘清迷雾噪声,还原经济真相,精准趋势预判。
吴敬琏、夏斌、汤敏 联袂推荐
|
內容簡介: |
人民币对外在升值,对内却贬值,到底是在升还是在贬?当前币值的“真相”是什么?国内缺资金,为什么把这么多美元借给美国花?房价为什么越调越高?中国经济改革到底该如何推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会来自哪里?宏观趋势性的转折究竟何时出现?什么样的新政策才能带来乐观的变化?
当下的人们对中国经济各种问题的解疑难以自圆其说,纷纷表示真相难辨,迷惑不解。而专家学者对此也是众说纷纭。到底如何说清中国经济真相,澄清经济分析的是非?
面对当前中国错综复杂的经济局面,“中国女性经济学家第一人”左小蕾基于长期以来对中国经济的跟踪观察和研究,在《经济的真相》一书中,不管是论及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后危机时代再平衡等问题,还是论及股市、房市、地方债、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字里行间,体现一个经济学家的专业素养和良知,坚持“接地气”,坚持独立性,试图从时间、空间、自系统等多个维度,探寻中国经济潜藏的真相,解除大众的迷茫。
|
關於作者: |
左小蕾,现任中国银河证券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总裁顾问。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国际金融与经济计量学博士,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统计系讲师、亚洲管理学院副教授、美国伊里诺斯大学经济系计量经济学顾问、中国银河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主要研究金融产品开发和资本市场发展。在经济发展、宏观经济趋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汇率和利率机制的改革等方面都做过深度研究,对资本市场发展重大问题的探讨亦较为深入。
|
目錄:
|
《智石丛书》总序/VII
推荐序1 夏斌/IX
推荐序2 汤敏/XVII
自.序/XXI
第一章.“唱空”中国,醉翁之意不在酒/1
“钱荒”警示中国经济的“黑天鹅”/3
莫做“唱空”戏的听众/7
产能过剩的近忧和远虑/11
通胀预期不是通胀/16
人均收入翻番的梦如何实现/19
第二章.结构调整,转型比增长更重要 /23
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5
经济转型比高增长更重要 /30
如何推动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 /35
制度进步带来发展转型的红利 /40
第三章.稳增长,应让民营经济唱主角 /45
让消费增长扛起经济增长的大梁 /47
稳增长需要创造有效需求 /57
没有后遗症的稳增长思路 /62
稳增长大戏应让民营经济唱主角 /67
给民营资本以“国民”待遇 /73
稳增长的根本是为了保民生 /78
第四章.房市,越调越高为哪般 /83
房价之争:两个市场、两种需求 /85
调控窘状:房价调控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90
越调越高:中国房价怪相是如何形成的? /94
房产税:开征是否需要立法? /100
第五章.股市,制度是逃不开的根源 /105
股市“跌跌不休”,制度是绕不开的根源 /107
新股发行审核需要“切毒瘤” /111
新股发行竞价的“众包”革命 /115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六大关 /119
证券监管政策需要执行力 /123
未来投资什么,谁来投资 /126
第六章.地方债,如何远离“火山口” /131
影子银行风险渐行渐近 /133
积极设防,远离地方债“火山口” /138
消除地方债务的银行坏账预期 /145
地方债必须实施预算硬约束 /150
地方债需要完善的市场监督机制 /154
第七章.人民币,“走出去”的三部曲 /159
全球经济呼唤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161
什么是人民币国际化 /166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魔鬼细节 /172
人民币跨境进口结算是铸币税 /178
人民币“走出去”的三部曲 /183
第八章.再平衡,后危机时代的反思 /189
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失衡 /191
资本异化是危机产生的根源 /202
异化凯恩斯主义是认识论危机 /210
还“市场”以本来面目 /214
后.记.中国经济不再是危机状态/221
|
內容試閱:
|
给民营资本以“国民”待遇
民营资本全面参与经济发展,成为稳增长大戏的主角,需要有金融业的保驾护航。打破金融业的国有资本的垄断,放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门槛,是近年来金融领域改革接到最多的建议。这个方向性的建议不是第一次提出来,经济学家们一直在推动金融领域对内开放的改革。但是在如何改的问题上并没有形成共识,对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特别是政府角色错位,使改革阻力障碍重重。
实际上,多年的推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已经开始。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民间资本在2009年就被允许以小额金融信贷公司的形式开始进入金融业的试点,2010年已经超过3000家,2011年11月已经超过4000家。近年来地方政府有加速批准小额信贷金融公司的态势,加上担保公司和一些投资公司,非正规金融机构可能已经超万家,资金规模可能已达数万亿元。
在快速推进过程中,民间资本发展和民间金融体系的建设需要不断深化改革。
首先,要给优秀的民资金融机构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全国数以万计的民间金融机构和数千家小额金融公司之中,有不少优秀的公司。这些公司在缓解小微企业的资金困难,支持创业、创新,扶持个体就业,特别是在农村支持农民脱贫致富的项目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些还创造了非常好的运营模式,保证了几乎为零的坏账率。但是这些民间金融机构,受制于不能吸储的约束,不能扩大信贷规模,不能让更大范围的小微企业受惠,这些民间金融机构本身的发展被严重制约。
现在所谓村镇银行的门槛实际上是优秀小额信贷公司升级成银行的一个障碍。20%的相对控股的银行股本要求,使得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很难诞生,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制度性障碍很大。
建议相关方面要对民间进入机构尽快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对于优秀的民间金融机构,要给予更大的发展机会,比如允许这些机构获得较低利率的中央银行再贷款,使这些机构在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规模扩大的同时能降低信贷利率,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的信贷成本。我们最希望推动的是,相关部门尽快放低银行准入的门槛,允许优秀的民间小额信贷金融公司升级成为民营社区银行,为以国有资本为主的银行业注入更大的活力,加大银行业的竞争性,这也应该是解决小微企业信贷难的一个最佳途径。银行业已经对外开放多年,现在已经到了对内开放的时候,民间资本应该获得“国民”待遇。
其次,改革银行业规模扩张的经营模式,建立草根金融与大型金融机构按照各自优势,各司其职的市场格局。近年来对银行暴利有很多批评,这些批评不是认为银行不应该获利,而是针对银行业过高利润的不合理、盲目扩张的获利方式的不可持续性,以及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甚至危机提出的。总体经济增长9.2%,银行利润平均增长40%~60%,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而且小微企业没有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也是一直被诟病的事实。所以银行高利润一定来自一些对大企业的无效信贷规模的增长,或者来自一些高风险的表外业务,或者依靠提高企业资金成本侵蚀企业利润的高利差收益。唯此才能获取超实体经济增长几倍的高利润增长。银行高利润很大一部分是被虚拟出来的,高风险金融活动都是利润的实现先于风险爆发,比如银行高利润背后就是地方政府债务平台的风险、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风险、银行理财产品本利支付的风险。
现在打着为小微企业服务的旗号,各类银行准备通过村镇银行的建立向更大范围扩张。但是简单扩张的经营模式,很难保证由大银行牵头的村镇银行能够真正为小微企业服务,但是让民间优秀金融机构升格为银行,在更大范围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门”,就可能以村镇银行很多的理由被关上。银行依靠信贷扩张获取高利润的经营模式,靠扩张村镇银行继续扩张的经营方式,可能带来金融风险,也可能再次夭折民间金融的进一步改革。
我们建议银行改变以盲目扩张规模、依靠利差收益的经营模式,回归中介机构的基本职能,根据本身的优势提供与企业经营和实体经济增长相匹配的信贷支持,特别是要避免草根银行被扩张的村镇银行挤出的结果。
再次,金融业对内开放必须加强监管制度的建设。政府对民间资本的金融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管。金融活动与其他实体经济活动不一样,特别是现代金融活动与风险紧密联系,所以金融行业的审慎监管体系是其他行业没有的。但是因为民间金融机构的活动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原则上不属于银监会监管。地方政府成立金融办,是为了弥补统筹地方金融业发展和支持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缺失。由于各地政府对金融办的定位不同,在各地具体叫法并不一致,比如广东就在2008年把“金融服务办公室”更名为“金融工作办公室”。地方金融办并非专业监管机构,对金融的高风险缺乏基本认识,基本没有监管意识和能力,导致有效的制度建设的严重缺失。
地方金融办一般都站在地方政府的角度,所以其基本态度不但不会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反而会助推高风险民间金融活动,使民间金融活动陷于“一放就乱”的恶性规律循环,其中温州金融活动便是典型。作为民营经济发展最快的温州,民间资本也敏感地利用了政府的危机政策,率先在金融领域展开了投资活动。但是应运而生的小额信贷金融公司、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并没有像改革推进的初衷所期望的那样,草根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服务。温州有1100多亿元资金在做资本运作和投资,但是温州的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特别突出。民间借贷高利贷盛行,高风险“钱生钱”的活动非常活跃,套取银行资金和作为房地产过桥资金的事情时有发生,最后连续出现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公司倒闭的事件,地区性金融风险加大,迫使政府不得不出面开启救助地区金融风险的先河。
2012年浙江泰顺立人集团非法融资破产清算的事件,进一步显示地方金融监管缺失的隐性风险。有报道显示,包括立人集团在内的147名债权人集体起诉泰顺县政府和县公安局,认为泰顺县政府和县公安局放任立人集团非法集资13年的行为构成不作为,对于立人集团破产带来的严重后果,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四条,因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造成财产损害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之规定,立人集团相关债权人依法要求国家赔偿是公民的权利,是政府应尽的义务。
如果不加大监管力度规范民间金融活动,随着全国各地民间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活动越来越活跃,政府不仅会有频繁成为被告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地方性金融风险会不断蔓延、相互渗透,酿成全国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我们建议,银监会协助地方金融办建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最简单的办法是银监会对地方金融办开展全面培训活动,学习针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制定的监管条例,并帮助地方建议监管体系和实施方法。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刻不容缓。同时建议,以后发生政府不作为被判决赔偿的时候,规定由监管人员用自有财产支付赔偿,而不是动用地方财政纳税人的钱为责任人的失职买单。政府兜底的做法,不容易防止监管人员出现玩忽职守甚至监守自盗的道德风险。特别要强调参与高风险投资活动风险自担的基本原则,政府救助不能成为惯例。
民间金融改革要抛弃“一刀切”的做法,对民间资本要坚持“有保有压”。不遵纪守法的要依法处理,规范运行的应该鼓励并给予更大的发展机会。对民间金融也该像对正规金融一样,永远保持审慎的监管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