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3.9
《
真需求
》
售價:HK$
113.9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HK$
51.8
《
如见你
》
售價:HK$
52.7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HK$
68.8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HK$
68.9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HK$
64.4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HK$
113.9
|
編輯推薦: |
茶,这个博大精深的绿世界里,生活的层面一一被呈现,人性的一切得以被观照。
2014年4月,春茶上市之际,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王旭烽的主题散文集《茶语者》。王旭烽老师是著名茶文化学者,央视热播大型茶文化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的总撰稿,其描写茶人生活的长篇系列小说“茶人三部曲”之《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在《茶语者》这本书,王旭烽老师将数十年来沉浸茶世界、痴迷茶事、致力于茶文化的探寻与研究的感悟、心得、故事一一道来,全书分“茶之史”“茶之事”“茶之人”“茶之器”四个部分,系统地从茶的发现、栽培、加工、营销、品饮、传播种种,进入哲学、宗教、历史、文学、传习、技艺、器具、养生、书画、旅游、民俗等生活的各个层面,使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得以在书本上集中呈现。
茶的世界,更是人的世界,有人经由茶找到了人生的归属感,有人通过茶实现了灵魂的救赎,有人在茶这种饮品的洗礼下,发现了生活的诗意,也有人如王旭烽老师一样,将茶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茶引领我们通向一种素朴优雅、心明气爽的生活道路。各位读者朋友,《茶语者》以丰盛扎实的内容、畅达优美的文
|
內容簡介: |
《茶语者》是一本有关茶的主题散文集,分“茶之史”“茶之事”“茶之人”“茶之器”四部分,系统地从茶的发现,栽培,加工,营销,品饮、传播种种,进入哲学、宗教、历史、文学、传习、技艺、器具、养生、书画、旅游、民俗等生活的各个层面,使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得以在书本上集中呈现。本书内容扎实丰满,文字畅达柔韧。作者为央视大型茶文化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的总撰稿,其描写茶人茶事的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之《南方有嘉木》与《不夜之侯》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
關於作者: |
王旭烽,女,国内外著名茶文化学者,国家一级作家。现为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暨人文·茶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共发表一千多万字。2000年一百三十多万字的系列长篇“茶人三部曲”第一部《南方有嘉木》和第二部《不夜之侯》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此后,作品四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
目錄:
|
目录
茶之史10·大观福建茶论
24·浪漫与悲欣
34·马上喝藏茶
49·战争与和平
55·扶桑国的那碗茶汤
茶之事64·一盏茶容您停息的刹那
68·香草爱情
75·好大三棵树
79·天堂茶馆
83·春分鸡蛋茶
87·新火试新茶
94·吃七家茶的日子
103·以酒开始,缘茶告终
108·琴棋书画诗酒茶
124·花与茶
132·龙井问茶
137·有客开青眼
141·也许有一棵树为我们留在山坡
145·金奖惠明
153·我的团长我的茶
160·在奥林匹克旗帜下品茶
166·万应午时茶
168·美女与茶
171·汪庄茶事
茶之人180·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187·茶之命名闻于鲁周公
192·晏婴与茶
195·司马相如的茶入典
200·西蜀子云《方言》茶
205·陆羽是怎样找到顾渚的
216·湖州宝贝李冶
230·陆游与分茶
236·陈曼生和他的壶
242·百年影像读刘茶
249·茶者神圣吴觉农
255·晚芳精神一株茶
茶之器265·吴壶百读
|
內容試閱:
|
大观福建茶论
话说公元1107年,恰为北宋大观元年,距北宋王朝灭亡已不过二十载光阴,徽宗赵佶这位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艺术家兼最昏庸的亡国之君,在京城汴梁的某一天早晨、午后,抑或黄昏,品尝了来自瓯闽的龙凤团饼之贡茶,逸兴大发,提笔而起,以他那独门创立的瘦金字体,书写下了“大观茶论”四个字。中国历史上作者级别最高的茶论撰著就此诞生。
明眼人读来便知,本人此文标题正从那皇帝的茶议中脱胎而来,古为今用的新意只在于彼“大观”实为年号,而此“大观”,则意在纵览也。
《大观茶论》说:“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
译为白话文便是:茶叶这尊风物,散发着瓯闽的秀气,饱含山川的灵禀,祛除了人体内滞留的不洁之物,又能够使人清醒调和,(这些长处)实在不是凡夫俗子可以知道的呀……
九百年前文中的瓯闽,正是今天的八闽福建。
福建的茶绝顶之好,风行天下,众所周知。但福建的茶从何而来,却因那源头深远,藏于历史的深处,正是我要借此机会,做一简要追溯的。
一、从海路而来的天赐
中国是茶之故乡,中国西南,则为茶之故乡的故乡。战国时期,秦人取蜀,从此知道,人生天地间,竟还有喝茶这样一等好事。公元前数百年间的战争以及战争以外的种种原因,导致了人口大量迁徙,就这样将中国西南地区的茶叶,沿着水陆二路,带到了四面八方。
这其中,巴蜀之茶顺着长江水系到了中下游各省,有一支就流到了广西,然后顺着西江水系到了广东。秦朝时广东的广州,正是南海郡的郡治所在,而广东的汕头则历来就是粤东和闽西南的门户。吴觉农先生所著的《茶经述评》认为,很有可能,茶就是从这两个港口经海路,到达了今天福建的泉州的。如果这种假设可以成立,那么,正是在公元前后从海路漂来的这天赐之品,使福建从此有了茶——那白茶、大红袍、铁观音的祖先。
虽然有权威专家的研究,但福建的茶究竟从何而来,依旧是一个可以探求的开放性课题。我们且按下暂时不表,只探求那史书或实物记载的福建茶事的源起。
有人以为,最迟福建在晋代以前已经产茶喝茶了,证据在今天福建南安莲花峰,上有石刻,曰“莲花茶襟太元丙子”。这太元丙子正是东晋时期的公元376年,是福建省至今发现最早的茶事记载。这就可以证明,至少东晋前福建已经产茶。屈指算来,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比陆羽写《茶经》的年代还足足可上推四百年呢。
南安,就在今天泉州的辖领之地,有两个光荣的历史印记不得不提:一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一为郑成功的故乡。而茶从广州到泉州上岸,就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确也是完全说得通的。那“莲花茶襟”的石刻,就在今天的南安古镇丰州镇。
古时的丰州,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镇北有个桃源村,村西北有座莲花峰,海拔一百二十米,山巅巨石周长约百米,绽开成八瓣,状若莲花,石刻就镌于石岩室下摩崖上。这莲花峰也着实有来历,晋代就建有莲花岩寺。想那永嘉年间的衣冠南渡,中原士子避乱入闽,沿晋江而居,不仅带来中原文化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带来了茶叶生产技术。寺中僧人不但种茶,还刻石以记,就此开福建茶文化历史先河。
“南朝四百八十寺”,悠悠香韵到盛唐。唐末有个著名诗人韩偓,在此隐居时咏诗道:“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可见当时的茶事活动已成乡间习俗,唱着山歌采茶,和今人劳作已然一般样。唐宋之际,泉州港对外交通贸易发达,梯航万国,每逢船舶远航,官府都会率众前往山中举行祈风盛典,祈求海神庇佑,一帆风顺。登临名山的文士往往要在莲花峰览胜斗茶,莲花石四面,有包括朱熹、王十朋等古代名家在内的种种题刻,就此留下了“男女携筐,采摘新茶”“斗茶而归”等种种历史上的茶事记录。
北宋年间的公元1011年,泉州太守高惠莲在山间题刻“岩缝茶香”,至今尚存。此后过去五十余年即1069年,有个名叫戴忱的诗人,也来题诗刻于莲花石上,有名句“一莲花不老,过尽世间春”。戴诗人不曾想到五百年后的明正德元年,也就是1506年,有人在山上建亭,因为欣赏他的诗,竟名之为“不老亭”。这座不老亭的梁柱、屋盖及所有的构件都是花岗石雕刻成的,民间便称其为“石亭”。
当此时,莲花峰从山顶到山下都是茶园,层层叠叠,畦径相连,茶香扑鼻,令人神思顿爽。那茶园如田田荷叶,把莲花石烘托凌空,景观奇异。好茶须有好名,茶随石亭,从此便唤作了“石亭绿”。到了清代的道光年间,这莲花峰下种茶的风气更盛,莲花寺有个住持僧名唤复本,将“石亭绿”上贡给道光皇帝,据说道光品尝后连声称赞,御书“上品莲茶”赐之。
以后,泉州南安一带渡海谋生的人越来越多,那“石亭绿”就成了漂洋过海游子的怀乡之饮。遥想当初,茶从海上到了瓯闽,如今又从这瓯闽漂洋海上,畅销南洋,远航英伦。真可谓游子思乡,石亭寄意,莲花峰山门楹联便溯古追今,款款道来:“茶绿峰青,开放几更今古;亭高莲傲,醉醒一样乾坤。”
茶与亭与人,竟如此这般地记忆镌刻了福建茶事的源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