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老年膳食与营养配餐 第2版
》
售價:HK$
49.5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广东省博物馆卷
》
售價:HK$
1078.0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乐书:从战国到北宋
》
售價:HK$
162.8

《
明代赋役与白银——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79.2

《
量子纠缠
》
售價:HK$
63.8

《
拥抱真实自我:内在小孩的探索和疗愈
》
售價:HK$
64.9

《
黑暗王后:缔造中世纪世界的血腥竞争
》
售價:HK$
129.8

《
小行星猎人:贝努小行星生命起源样本采集任务全记录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本书精选了芥川龙之介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三十多篇。
|
內容簡介: |
《罗生门(精)/名著名译丛书》收录了芥川龙之介的多篇中短篇小说。《罗生门》以风雨不透的布局将人推向生死抉择的极限,从而展示了“恶”的无可回避,第一次传递出作者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无奈与绝望。《地狱变》以血淋淋的惨厉的笔墨,写出了奴隶主骄奢淫侈,和奴隶们所遭受的悲惨的命运,更使人有惊心动魄的感受。
|
關於作者: |
芥川龙之介(1892-1927)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的短篇小说巨擘,是新思潮派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创作上既有浪漫主义特点,又有现实主义倾向。他的众多短篇小说,从题材到形式,都独具匠心,不落窠臼,这是由于他在创作过程中苦心孤诣不断进行艺术探索的结果。他的文笔俏皮,精深洗练,意趣盎然。
吕元明(1925- ) 山东乳山人。195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国文科。曾任东北师范大学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日本文学研究室主任、教授,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文洁若(1927- ) 北京人。曾任职于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会员。2012年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
文学朴(1928- ) 北京人。日本文学翻译家。
高慧勤(1934-2008) 辽宁大连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文专业,曾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副会长、会长,在日本文学研究、翻译等诸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宋再新(1952- ) 吉林长春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日语系,任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日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等职。
魏大海(1953- )山东青岛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东方文学研究室从事日本文学的研究工作。现为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兼副会长。
杨伟(1963- ) 重庆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日语系教授。
唐先容(1967- ) 四川泸州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副教授。
秦刚(1968- ) 吉林长春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主要从事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现为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
目錄:
|
罗生门
鼻子
父
手绢
烟草和魔鬼
大石内藏助的一天
黄粱梦
戏作三昧
掉头的故事
地狱图
蜘蛛之丝
基督徒之死
毛利先生
橘子
龙
舞会
东洋之秋
女性
杜子春
南京的基督
秋山图
竹林中
斗车
六宫公主
偶人
小白
一块地
大导寺信辅的前半生
湖南的扇子
玄鹤山房
水虎
某傻子的一生
|
內容試閱:
|
一天傍晚时分,站在罗生门下的一个仆人等着雨住下来。
在宽阔的城楼下边,除了这个仆人,一个人也没有。只有朱漆剥落的高大圆柱上,停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既然位于朱雀大路,除了这个仆人,总还应该有两三个避雨的戴市女笠(市女笠是平安时代中期以来商女所戴的一种晴雨两用的斗笠,后来男子也戴了。)或软乌帽(软乌帽,原文作揉乌帽子。乌帽是日本古代公卿、武士平时戴的一种黑帽子,庶民则出门才戴。乌帽有多种式样,揉乌帽子是其中一种,质地较为柔软。)的庶民。然而,除了这个仆人之外,却一个人也没有。
说起这两三年,在京都,地震啦、旋风啦、火灾啦、饥馑啦等等,灾难一起起地接连不断。这个都城因此变得极其荒凉。根据古时候记载,那时曾经把佛像、佛具砸碎,把这些涂着红漆的,或带着金银箔的木头,堆在路旁,当柴火卖掉。都城既然是这么一种情况,整修罗生门这种事,当然就没有人去过问了。于是,趁着这个荒凉颓落的时机:狐狸栖息,盗贼藏身。到了后来,连没有人认领的尸体,也被拖到这个城楼里来丢弃而去,久而久之竟成了习惯。因此,一到太阳落下的时候,不论是谁都会觉得毛骨悚然,不敢到这座城楼跟前来。
相反的,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成群的乌鸦。在白天看,搞不清有多少只乌鸦绕着圈儿,围着高高的鸱尾,一边叫一边盘旋着。但是到了夕阳映得这城楼的上空通红的时刻,那些乌鸦却像撒下的芝麻似的,看得清清楚楚。乌鸦当然是来啄食城楼上的死人肉的——然而在今天,可能是因为时刻晚了的缘故,竟然看不到一只乌鸦。看到的只是到处将要断裂,并且在裂缝中间长出老高的青草的石阶上,粘着白色的斑斑点点的鸦粪。仆人穿着洗褪了色的藏青色褂子,一屁股坐在七级石阶的最上边的一级。他一方面因为右颊长出的很大的面疱而心情烦恼,另一方面呆呆地眺望着落下的雨。
作者方才说过:“一个仆人等着雨住下来。”可是即使是雨住下来,老实说,仆人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如果在平时,他当然是应该回到主人的家里去。然而在四五天之前,主人把他解雇了。正如我在前边写过的那样,当时京都的街道变得极其荒凉。眼下这个仆人,被服侍多年的主人给解雇了,其实也只不过是这个都城衰落下来的一个小小的余波罢了。所以,与其说“一个仆人等着雨住下来”,倒不如说“遇雨受阻的一个仆人,无路可走,陷入困境”,倒更确切。况且,今天的天色也给这个平安朝(平安朝以平安京为京都,分初、中、后三期,这篇小说描写的是末期的十二世纪院政期。)的仆人那种多愁善感的情绪,带来很大的影响。从申(旧式计时法,指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的时间。)末下起来的雨,现在仍然没有住下来的样子。这时候,仆人眼前想的是明天的生活怎么办?——也就是说,怎样才能摆脱毫无指望的困境。他一边不得要领地想着,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溅落在朱雀大路上的雨声。
雨包围着罗生门,从远处,唰唰地发着声响扑过来。昏暗的傍晚,使天空渐渐低下去,仰头向上看,城楼楼顶那斜着伸出去的雕甍,支撑着沉重的昏暗的云层。
为了摆脱毫无指望的困境,已经没有时间去考虑选择什么手段了。如果考虑选择什么手段的话,那就只能活活饿死在泥板墙下、大路道旁了。死后就会被拖到这个城楼上,像扔一条狗似的被一扔了事。如果是不择手段——仆人围绕着同一个问题转了半天念头,最后才归纳到这一点。可是这个“如果”,永远不采取行动,到最后还是个“如果”。仆人虽然决定不择手段了,然而由于“如果”变成行动,那末跟着而来的一个问题当然就是:“除了当强盗,别无他法”,他对这件事仍然没有足够的肯定的勇气。
仆人打了一个很大的喷嚏,接着疲惫地站了起来。京都的傍晚变得很冷,冷得使人很想能有一个火炉才好。寒风从城楼的柱子中间,跟着夜晚一起,肆无忌惮地蹿了进来。红漆柱子上停着的那只蟋蟀,已经不知道藏到什么地方去了。
仆人缩着脖子,高高耸起在黄色汗衫上面套着藏青色褂子的肩头,向城楼四周看了看。他想找一个躲风避雨、遮人耳目,能安安稳稳睡上一夜的地方;如果有,好歹就在这儿过上一夜。这时他正好看到了登上城楼的那个很宽的,并且是涂着红漆的楼梯。城楼上就是有人,反正也都是死人。仆人留心着腰间挂着的木柄长刀,免得出了鞘,迈起穿着草鞋的脚,踏上那楼梯最下边的一级。
几分钟之后,在登上罗生门城楼很宽的楼梯的中段,一个男人像猫似的缩着身子,屏着气息,窥视着上边的情况。从城楼照射下来的火光,模糊地照出这个男人的右颊。这是一张短须中长着红肿化脓的面疱的脸颊。仆人最初以为城楼上没有什么了不起,都是些死人罢了。当他踏上两三级楼梯一看,在城楼上不知是什么人点起了火,那火光在各处闪动着。昏浊的黄色的火光,在城楼各个角落挂着蜘蛛网的顶棚上摇动着,映照着。看到这个就立刻会使人明白:在这雨夜里,在这罗生门的城楼上点着火的,大概不是普通的人。
仆人像蜥蜴似的蹑着脚,好不容易爬上很陡的楼梯最上边一级。并且伏着身子,尽量伸长了脖子,胆战心惊地窥视着城楼里的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