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基于Python VTK的实现
》
售價:HK$
166.9
《
山家清供:小楷插图珍藏本 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
售價:HK$
143.4
《
政略与战略论
》
售價:HK$
140.0
《
百年词史-(1900-2000(全二册))
》
售價:HK$
333.8
《
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修复孤独症核心障碍,让干预回归生活
》
售價:HK$
99.7
《
金融科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实践:全球视野下加密货币的监管
》
售價:HK$
110.9
《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研究——深圳地铁6号线工程创新与实践
》
售價:HK$
221.8
《
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 少年游学 人一生一定要看的博物馆
》
售價:HK$
38.1
|
編輯推薦: |
不忘初心,难;有始必有终,更难!
学会用“心”生活,摒弃“物化”的生活目标。
此书以大乘“佛教世界观”,直接建立“人文佛教”,以大乘佛法直接构筑“佛教人生观、佛教价值观”,推动了当代佛教在道、儒两家文化道统上的“复苏”与“落地”。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明贤法师2013年春应广东陈显华居士邀请所说《佛教世界观》讲义为蓝本,因应当代哲学语言中的“世界观”概念,顺应当代人的普通知识,随机演绎大乘了义佛教正见,就梁漱溟先生“中国文化最大问题,乃在个人之永不被发现”的问题,作“一人一个世界”之终极发挥,突破“唯物壁垒”,唤醒生命主体认知,弥补儒术之不足。
|
關於作者: |
明贤法师:北海洋院住持,大陆汉传佛教“人文佛教”修行法系建立者,禅门法眼、沩仰、临济、云门、曹洞五家法脉“一花五叶传人。18岁于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上弥下光长老座下披剃出家。19岁与上仁下德长老座下受具,参禅,兼习三语系诸佛教圣籍,进修佛教造像及中观。26岁应江西省佛学院聘请为讲师兼教研主任,继任后堂,次年受邀兼职庐山东林大佛艺术监理,任常住西堂。33岁作为大陆佛教代表与台湾慧在法师历时近半年完成“重走玄奘大师西行之路西行任务。36岁于北京大学讲授《入中论未名疏》《佛宝论》《法宝论》《僧宝论》《佛教世界观》《禅宗涅槃偈》等专著。
|
目錄:
|
第一章 “一人一世界”的世界观
第二章 所见不同决定法无自性
第三章 无情不能被混淆为有情
第四章 “环境与生命无关”的世界观
第五章 四大、五蕴无自性,实有世界非实有
第六章 由破“四生”到“无生”确定“缘起而生”
第七章 凡夫、罗汉和菩萨“不可跨越”的三重境界
第八章 小乘与唯识的世界观
第九章 大乘中观的世界观
第十章 世界没有始终,只有辗转相寄
第十一章 世界没有断灭,故而没有末日
第十二章 了解灾难本质需理解佛教“三法印”
第十三章 为破凡夫实执,直接契入圣境而谈世界无始无终
第十四章 净土在凡夫面前到底是有还是无
第十五章 净土与浊世不冲突
第十六章 探讨各类世界观的真实目的
第十七章 须弥四洲与宇宙银河不冲突
第十八章 佛教世界观与科学不冲突
第十九章 信仰更高超、科学更发达
第二十章 随许暂时世俗,确定究竟世俗为空性
第二十一章 从佛教世界观看世界文明的格局
第二十二章 佛教世界观的传统文化依据
第二十三章 佛教世界观指导下的禅宗态度
第二十四章 圣人可否来到人间
第二十五章 人文佛教
第二十六章 佛教世界观指导下的人生观
第二十七章 佛教世界观的正受
|
內容試閱:
|
水真的知道答案吗?
那么我们再来看江本胜博士的实验和想赋予水这种无情物生命内涵的意图,可以发现这意图本身就有问题。
水能够感受到我们的情绪波动,情绪能够影响水,也能影响空气,也能影响花花草草,但水能不能像人一样有情绪呢?不可能。因为它是无情物,所以没有办法寄予它情感。
江本胜博士后来更深化的那些实验,据说都是完全失败的,他后面的书就没法再写下去了,原因还是因为对于佛教的有情、无情界限的架构不太了解。无情与有情是有基本区别的,如果硬要将现象界中的无情物与心的相应关系“扭曲”成为“无情也有生命,无情物就是有情”的无稽道理,是在太显无知。
变无情为有情,就像心理学江湖术士的催眠术,硬将他人的一场迷梦说成是前世境界,丁是丁,卯是卯,硬拉“科学”二字做其迷信广告。是否前世谁做证明?无般若智慧怎具天眼?无天眼怎知前世?被人为催眠甚至心理诱导出的一个梦境就是前世,这怎么可能?而被催眠者常多高级知识分子或学者,在信仰和心理方面的无知实在叫人慨叹不已!其实,很多人不愿相信现实,宁愿信赖被催眠出的梦。佛说,现实不真,其性如梦,应当舍。更何况是梦?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不过《水知道答案》说明了一个情况,就是我们的个体生命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这种力量是很大的,甚至大到一般情况下很难判断的地步。
比如在古代,通信手段没有现在这么好,儿子在外面从军,可能离着母亲几千里。母亲特别挂念,希望儿子能够回来。特别朴实的民间的母亲是没有其他办法的,因为军队有纪律,儿子轻易不能回来。在古代经常有这样的案例,母亲实在想儿子,想得难以克制了,就用口咬自己手指头,使劲咬之后,儿子会情绪特别不安,回来看母亲了,类似的事件经常发生。一个人对于周边的人或者是环境的影响力量,是可想而知的。
环境就是生命
环境与生命的缘分是要逐渐建立和养成的。本来根本不存在离开心的唯物,也不存在离开物的唯心,所有的环境都无非自我个体生命与之共生共起、同变同灭的相互因缘,可以说是一体的,也可以说是一体的两面,但是,这一体两面的本质很难被流转轮回中的生命认识与接收。所以即便理性上接受了,从情感上说环境与生命的缘分仍旧有待逐渐磨合与进一步结缘。个体的生命要更多地走向大众生命,走向大环境,走向大自然,这样才能与本质的生命状况产生相应,生命与环境相处的状态才是良性并可持续发展的。
当然,环境与生命的最高层次诠释,应该说成“环境就是生命”。这种诠释把心灵关怀、临终关怀、终极关怀的所有理念都囊括其中。环境就是生命,这一决定性的世界观,以理论的形式将生命的存在状态提升到最高水准。
为什么说环境就是生命呢?在佛教的教义中,有两个重要的词汇,一个是“我执”,另一个是“我所执”,虽然只相差一个“所”字,但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并不完全一样。“我执”的范围是指个体生命,在心意识的层面实有执着为我的部分,而“沃锁志”,则是这个“我”所能认识到的一切对象,它们的关系从表面上看是对立的,一个是“能执着”,一个是“所执着”,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但实际上,它们有更为复杂的共性。它们都使用了一个“我”字,也就是说,它们在表层的对立执着下面拥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我执。即使是被称为我所执,根源还是我。执著存在,它就存在。我存在,它就存在。并且,我与它共生共灭,根本上说,是以我为主的“我与它共同生起”。所以,经中有言:一切唯心造。一切事物军事以心为主的,与心共同生起、共同还灭。又说:即事而真。用以进一步说明,不仅环境与心同时生气,而且环境就是心本身。所以说,环境就是生命。
如虚云老和尚临终前,曾举竹芯板问弟子:“你们看这儿有东西吗?如果说有,那就还都是凡夫话。”因为生命是空灵的,所以因生命而存在的竹芯板也只能有一个状态,那就是——空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