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9.8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85.2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9.0
《
瘦肝
》
售價:HK$
102.4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7.3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售價:HK$
158.7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102.4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4.3
|
編輯推薦: |
《礼记.大学》中曰: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浙江浦江县“江南**家”----郑氏家族十五世同居共食三百多年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礼”“仁”“孝”的具体体现。郑照的毁家纾难挽救了成千灾民的生命,郑照住处因此被老百姓改名为“仁义里”。郑绮酷暑天为母挖井造就了“孝感泉”。郑氏家族得到了宋、元、明三朝的旌表。经几代人的努力写成了一部十分完备的治家法典---《郑氏规范》,并经柳贯、吴莱、宋濂等儒学大师的指点,成为一部非常权威的家训。300多年来族人遵循这部家训,富有时不忘乡邻,建义庄、义冢;为官时两袖清风;为人子崇尚孝义。本书的出版对精神道德的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对构建和睦家庭及和谐社必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浙江浦江县的玄鹿山下,白麟溪边,有这样一个家族:他们高举孝义的旗帜,以耕读传家,历经宋、元、明三个王朝,十五世同居共食长达三百多年。它就是堪称天下之奇的“江南**家”——郑氏家族。“宋元明三朝赐命,忠孝义百世流芳”,到底是谁,开创了这样一个令人称奇的家族?他又是如何开创的呢?让我们一起漫步白麟溪畔,开启尘封的记忆,领略郑氏义门同居一世祖郑绮的孝义风
|
內容簡介: |
《崇孝尚义冠江南:郑绮与郑氏家风》作为“名人家风”丛书的一种,详细梳理了明代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并在此后屡受旌表的郑文融家族,因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浦江“义门郑氏”家族的家训、家规、家风,对整个封建社会家族的影响有目共睹。从另外一个侧面让人了解到“义门”郑氏家族严谨、有序的治家、治学的家风,对今天的和谐的家庭建设以及整个社会道德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關於作者: |
贾洪哲,女,1991年生,辽宁本溪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教育史方向在读教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成员。
|
目錄:
|
第一章 麟溪不绝,风流千古
第一节 那些年,我们一起怀念的过往
第二节 因为是你,所以我相信
第三节 当泪水化成丝丝清泉
第四节 郑绮选妻记
第五节 不能承受的馈赠
第六节 牛角上的书
第七节 最后的嘱托
第二章 九世同居,三朝恩宠
第一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第二节 齐家宝典是怎样制成的(上)
第三节 齐家宝典是怎样制成的(下)
第四节 王朝的恩宠之旌表
第五节 王朝的恩宠之封赏与赦免(上)
第六节 王朝的恩宠之封赏与赦免(下)
第三章 毓秀鸿儒,书声满院
第一节 阵阵书声山上来
第二节 东明书院的镇院之宝
第三节 谈笑有鸿儒
第四章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第一节 有朋自远方来
第二节 高山流水遇知音
第三节 巧用“江南”换“天下”
第五章 关爱乡里,安定一方
第一节 乡间的乱世英雄
第二节 生日的恶作剧
第三节 爱的吟唱
第四节 “铁石心肠”与侠骨柔肠
第五节 福建有个“郑青天”
第六章 相亲相爱,笙磬同音
第一节 鸟儿也为你盘旋
第二节 淡然如他,决然亦如他
第三节 西瓜,一个无法忘怀的忧伤
第四节 一把白胡须背后的故事
第五节 义门有真情
第七章 廉洁奉公,义胆忠肝
第一节 无悔的坚守
第二节 一把纸伞,万千深情
第三节 碧血丹心,一路追随
第八章 古风依旧,千里寻根
第一节 往事如烟,家风犹存
第二节 有缘千里来相会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第二节 东明书院的镇院之宝
山,因为有了鸟儿才欢快;水,因为有了鱼儿才灵动。现在提起东明书院,可能大家都未有所闻,但元明时代的它曾大放光彩,因为它有一个镇院之宝。
郑文融在扩建东明书院后,吴莱、柳贯、黄溍作为第一批名师被聘请到东明书院讲学。其中吴莱就是元朝丞相脱脱的老师吴直方的儿子,浙江浦江人,字立夫,别名来凤。他曾短期为官,后来归隐山林,专心致学, 被人称为浦江大儒,是这三人中名望最高的。吴莱执教于东明书院,与柳贯、黄溍一起协助郑文融制定了五十八条家范。同时,吴莱也成了一块活字招牌,使东明书院顿时声名远扬,很多外地学子慕名前来求学。在吴莱主持东明书院的第二年,他为东明书院吸引来一个重要人物,而这个人物与东明书院和郑氏家族未来的兴衰成败有着解不开的关系。这个重要人物是谁呢?
他就是宋濂。宋濂,字景濂,原为浙江金华人,后迁至浦江。他幼时家境贫寒,却聪敏好学,通晓“五经”。我们都很熟悉的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这样评价自己:“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这样不辞劳苦、到处求学的宋濂,听说浦江郑氏的东明书院有吴莱这样的大儒,他自然不能错过求学的好机会, 便收拾行李干粮,前往东明书院。
宋濂的聪敏好学,得到吴莱的赞扬和欣赏。无论是在泉水旁,还是石凳边,经常能看到二人在东明书院内切磋学问,成为东明书院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既然来到了东明书院,宋濂希望自己能集众家所长,因此, 他还拜柳贯、黄溍为老师。柳贯,字道传,黄溍,字文晋,二人同为浙江人,与吴莱是同门。柳贯与黄溍学识渊博,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所建树,称得上是全才,元代“儒林四杰”中的“两杰”便是此二人。但据《明史》记载,柳贯和黄溍两人虽为宋濂老师,但都认为自己不如宋濂,学识逊色。得到这三位大家的认可,已经可以预见,宋濂的前途不可限量。
作为吴莱门下的得意弟子,当吴莱年迈而无法再主持书院时,便打算将自己投入无数心血的东明书院托付给宋濂。因此,他向郑氏家族的大家长郑文融推荐宋濂。宋濂的才学在东明书院已经无人不知,况且还有吴莱的推荐,郑文融当即同意。从此,东明书院进入了宋濂时代,也进入了最辉煌的时代。而郑文融和其他郑氏族人都不曾想到,当年那个不为人知的小人物宋濂,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将成为东明书院的镇院之宝。
宋濂在东明书院一教便是二十多年,直到明初,他的才识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而入朝为官,不得不离开东明书院。为官期间,他参与制定明代法律,修订史书。他为人忠厚直言,得到朱元璋的信任和赏识,成为明朝建国初期的重要谋臣。而他的文采更是得到众人的认可,每到国家举行典礼,都让他来撰写发言词,许多士大夫接踵来访,希望能求得他的文章。因此,宋濂成为东明书院培养的最杰出的人才之一,是东明书院的最佳代言人。
宋濂对东明书院的感情也同样深厚。乱世之际,东明书院为宋濂提供了一个安心修习学问的场所,宋濂因此学问更佳,名气更大,为他以后入仕并得到“开国文臣之首”的美名奠定了基础。因此,宋濂在辞官之后, 仍然回到了东明书院,讲道授业。宋濂当年曾在书院附近的郑祠内亲手种植柏树十二棵,沧海桑田,如今六百多年已经过去,仍然有九株柏树赫然屹立,后人作诗云:“宋濂讲学主东明,广被春风化育英。六百年来凭展望,苍苍古柏吊先生。”
宋濂在东明书院执教二十多年,主要为东明书院做出三大贡献。
首先,宋濂为郑氏家族培养了大批人才。《明史》记载,郑氏家族子孙郑洧、郑泳、郑济、郑棠等人文学素养颇深,都有专著诗词留于后世, 比如郑泳的《郑氏家仪》。而郑沂等人被举荐为官,受到明朝的重视。这些郑氏子弟都是受业于东明书院,是宋濂门下的学生。
其次,宋濂使东明书院的名气大增,吸引并培养了很多社会人才。宋濂执教东明书院时,正值元末明初战火纷飞之际,但在竹林深幽的东明山上,宋濂在此修身养性,钻研学问,让东明书院在这乱世之中成为一处人间圣地。因此,更多怀揣着大志向和抱负的学子前来求学,构成了东明书院众多人才的一部分,比如后来明代有名的大臣、学者方孝孺。
最后,宋濂参与制定了《郑氏规范》,并将自己很多儒学复古思想渗透其中。《郑氏规范》作为东明书院的教材,加强了郑氏族人对孝义的理解与实践。同时,宋濂也将自己一生所学知识毫不保留地献给东明书院, 其《宋文宪公全集》也成为东明书院的教材。
《明史》中记载,宋濂容貌大气,有美须,一生中不曾有一日离开过书卷,无所不通,文章深邃,被推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东明书院得此一宝,怎能不兴盛?所以,宋濂被召入朝廷为官后,东明书院的名气也渐渐减弱。宋濂对东明书院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由于宋濂对东明书院的卓越贡献,在他去世后,东明书院的师生在每次开学时,除了要祭祀孔孟等圣贤之外,还要特别将宋濂的遗像拿到书院大厅,为他举行和圣贤一样的隆重祭祀。而每年到了宋濂的生辰时,书院的师生也要为他祭奠。
宋濂与东明书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明书院成就了宋濂,而宋濂更成就了东明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