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101.2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8.7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7.3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1.8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503.7
|
編輯推薦: |
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被心理学界公认为20世纪亲子关系领域具有革命性的成就
了解四种依恋类型,让孩子形成安全依恋
帮助为人父母者理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约翰鲍尔比依恋理论系列的第二卷。本书主要探讨了婴幼儿与抚养者(主要是母亲)分离的种种情况对其造成的影响。亲子之间的分离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分离的时间长短、分离期间是否有稳定的替代照顾者以及母亲的态度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鲍尔比认为,某些形式的神经官能症和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要么是由于剥夺了母亲的照顾,要么是由于幼儿与母亲人物的关系存在断裂点。母亲人物的存在或者缺失本身对于决定幼儿的情绪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
關於作者: |
约翰鲍尔比是英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母爱剥夺实验和依恋理论的创始人。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医学和心理学。19461972年以陆军精神病学家的身份长期在塔维斯托克诊所和人类关系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儿童和家庭精神病方面的医疗、教学和临床研究。他系统研究了母爱剥夺对人格发展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儿童对母亲的依恋理论。
|
目錄:
|
第一部分
安全焦虑与困扰
第一章人类悲伤的原型 002
第二章分离与丧失在精神病理学中的地位 026
第三章母亲在场或者母亲不在场时的行为表现:人类 035
第四章母亲在场或者母亲不在场时的行为表现:
非人类灵长类动物 062
第二部分
研究人类恐惧的行为学方法
第五章焦虑与恐惧理论的基本假设 084
第六章预示恐惧的行为 094
第七章唤起人类恐惧感的情境 104
第八章可引起动物恐惧的情境 131
第九章危险和安全的自然线索 145
第十章自然线索、文化线索,以及对危险的评估 159
第十一章合理化、错误归因和投射 179
第十二章对分离的恐惧 189
第三部分
对恐惧的敏感性的个体差异:焦虑型依恋
第十三章一些导致个体差异的变量 196
第十四章对于恐惧的敏感性以及依恋对象的可得性 209
第十五章焦虑型依恋及一些促成条件 219
第十六章过度依赖和溺爱理论 246
第十七章愤怒、焦虑和依恋 254
第十八章焦虑型依恋和儿童时期的恐怖症 266
第十九章焦虑型依恋和广场恐怖症 299
第二十章家庭背景的遗漏、压抑和弄虚作假 320
第二十一章安全依恋与自立的成长 329
第二十二章人格成长的路径 372
附 录
附录1分离焦虑:文献综述 380
附录2精神分析和进化论 400
附录3专业术语的问题 404
参考文献 409
|
內容試閱:
|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温暖的母亲
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与依恋理论的渊源发端于他21岁时,那时,他在一个少年管教所接触了两名因早年母亲照料不良而出现严重行为问题的少年,他们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十年后,他系统地对44名缺乏母亲照料的问题青少年(主要是小偷)进行了观察,他们的共同点在于缺乏早期照顾,缺乏情感。又过了十年,他将研究重点集中在母婴关系上,并鼓励同事詹姆斯罗伯逊(James Robertson)对1824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为期4年的摄像观察,这些婴儿都在早期失去了他们的母亲,这些观察材料有力地佐证了鲍尔比的依恋理论。
长期以来,鲍尔比及其理论遭到精神分析界的排斥,因为它颠覆了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些重要观点,比如驱力理论。鲍尔比有点和解地称自己的理论为第二驱力理论,因为驱力理论认为人的冲突来自潜意识中不同心理结构的不可调和以及压抑失败,而他的理论则强调驱力的起因及对象是客体,作为客体的母亲与孩子的分离导致孩子驱力投注失败。反对依恋理论的人认为,把人类自我发展的复杂过程简单地归结于躯体的分离是对精神分析的背叛和侮辱。杰瑞米福尔摩斯(1995)指出,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如此杰出地指导了临床工作,却被排斥数十年之久,这有点像斯大林时代对待异见人士的态度!
王朔写的剧本《看上去很美》被导演王小帅拍得真实无比,一个离开父母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体验到的来自老师的不和善与很多恐惧的幻想合在一起构成了童年的回忆。我儿子很大的时候(7岁)晚上起夜还要母亲陪他上厕所。在一篇作文中我们发现了他这样做的原因。原来,在进厕所的墙上挂着一个旅游买回来的牛头,儿子每次夜里起来都感到牛瞪着他,只有妈妈陪着时他会感到安全些,母亲在此时变成了孩子的安全基地。
现在,越来越多的母亲生孩子后变成了全职母亲,很多年轻的妈妈想亲自来带孩子,而不让月嫂、保姆甚至自己的父母干预。这是让孩子内心感到安全的明智选择。
一次我和一个学生谈话时,她的大孩子打电话来,哭着闹着要见妈妈。孩子已经四岁,是双胞胎中的老大。他不断地哭着要看妈妈在干什么,要看妈妈待的房间是什么样子。我的学生用了二十分钟才让孩子平静下去挂掉电话,可不到一分钟他又打过来,我的学生仍然很温柔地接了电话,直到孩子自己挂掉电话,在那之前他反复确认妈妈不要挂电话。我看着这一幕,好奇地问,老二性格如何,她回答,老二特别豁达和体贴,对分离能接受。妈妈其实很清楚,这两兄弟的差别可能来自老大刚出生就因窒息而被送到保温箱待了一周,可能是这种早期分离导致老大的敏感和缺乏安全感。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这三十年里,很多孩子在和父母频繁分离的环境中长大,临床上的表现就是他们不再信任亲密关系,也不允许自己走进亲密关系,或者进入婚姻关系后又急着逃离。
心理治疗是一个很慢很慢地建立关系的过程,很多传统文化,比如烹调、京剧、昆曲、吟诗作画,都是慢慢地和环境中的物建立关系的过程。除了慢以外,早期不分开也是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承诺,我爱你,我永远不会离开你,这些恋人的承诺原型来自母亲对孩子说过的话。
阅读鲍尔比的系列书籍能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并重视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意义,虽然分离在这个快速的社会里显得稀松平常。
木心先生曾写道: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讲,一切我们儿时的人和物都构成了我们的回忆,也构建了我们。因此,那些急速远离我们而去的人和物形成了人们弥漫的焦虑的来源,一个慢下来的社会对我们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慢下来,意味着人们可以从容地在一起闲聊而不是急功近利,意味着我们可以保留一些建筑而不是强拆抹去人们的一切记忆。慢下来,也意味着孩子和父母之间有感情,而非仅仅是责任和义务。
施琪嘉
武汉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主席
2017年4月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