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传统药食同源物质图典
》
售價:HK$
250.8
《
文化模式
》
售價:HK$
96.8
《
TensorFlow自然语言处理及应用
》
售價:HK$
75.9
《
信托法(第五版)
》
售價:HK$
184.8
《
敦煌究竟有多美
》
售價:HK$
97.9
《
我在唐朝穿什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服饰搭配 汉服研究 古代服饰)
》
售價:HK$
96.8
《
优化你的2小时 : 基于神经科学和能量流的时间管理方法
》
售價:HK$
54.9
《
经典与经学
》
售價:HK$
85.8
|
編輯推薦: |
☆ “四史”领域大家之作,可以一口气读完的“解读中国”
☆ 从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中读懂中国从哪里来到何处去,可读性极强,代入感极强
☆ 既探幽历史又特别关照现实,从“996”到抗击肺炎疫情等问题在书中都有呈现
☆ 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案例真实生动,说理令人信服
☆ 没有阅读门槛,是*广泛的读者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四
史”的必读书,尤其适合作为大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参考书,帮助孩子了解“何以中国”
|
內容簡介: |
《问答中国》是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本书作者陈晋过往多部作品享誉国内外,这本书是浸透他多年心血、非常有可读性的新作,一如既往延续了话语通俗、故事丰富的鲜明风格,全书以“读懂中国,难在哪儿”这一问题作为开篇,围绕中国愿望、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共产党、中国文化、中国与世界等六个核心视点,通过200余段问答式的对话,回答“中国人在今天到底想要什么?”“中国在今天怎么定位自己?”“怎么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怎么看中国制度?”“中国的发展路子对不对、行不行?”“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国际观是什么?”“中国怎样与国际相处?”等大众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关心的普遍性问题或存在的疑惑,提问者的问题不乏尖锐,回答者的语言透彻精当,通过一本书读懂过去、当下和未来,是适合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阅读的通俗理论读物。
|
關於作者: |
陈晋,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研究员,著述和电视作品分获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十余项重要奖项,多部作品产生广泛影响,《伟大也要有人懂:小目标 大目标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获2017年年度“中国好书”并入选中宣部第八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推荐活动,《速读新时代》获2018年年度“中国好书”,《中国道路与文化自信》入选2020年“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工程”等。
|
目錄:
|
章 阅读 —— 读懂中国,难在哪?
带给世界的“意外”
从两位作家的遭遇说起
为什么会“横看成岭侧成峰”
中国人的耐心和信心
第二章 诉求 —— 中国愿望
四条街道的“密码”
从“不想要的”到“想要的”
现代化 :纵跨两个世纪的追赶
身处何地?
新时代的“行程安排”
第三章 命运 —— 中国道路
中国有条路
路从哪里来?
赶路人的风景
这条路兑现了一个承诺
路上不见了“飞来峰”
第四章 成长 —— 中国制度
“奠基”时刻
政治制度 :成长故事
经济改革的神奇“脉动”
“办大事”,为什么能?
“后半程”开始了
第五章 角色 —— 中国共产党
给“中国共产党”画个像
何以执政?
在民主的平台上
代表谁?
治国之道
怎样塑造好自己的角色
第六章 土壤 —— 中国文化
面对文明差异,怎么办?
中华文化 :土壤与果实
价值观演绎的“剧本”
“地球村”需要新构想
第七章 变局 —— 中国与世界
百年变局 :未来已来?
中国与百年变局
能摆脱困扰吗?
路走对了,谁还怕行程遥远!
|
內容試閱:
|
四条街道的“密码”
问 读懂中国,人们先想要弄清楚的是中国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是什么样的驱动力,让中国人如此发奋地改变自己的面貌。
答 了解中国想要什么,先要知道中国不想要什么。人们要回答的不是一道逻辑题,而是一道历史题。中国人今天想要什么,是因为近代历史曾经告诉中国,不能有什么,应该避免什么,在走向未来的行程中应该追求什么。
问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西方人常常不理解,谈自己的今天和明天,中国人总喜欢从昨天开始,从近代以来的遭遇说起。
答 中国人很敬畏历史。许多时候,他不是从理念来推导未来,而是习惯于从曾经经历的事情和陷入的处境中来推导未来。今天会怎样,不是因为“昨天之后注定会有个今天”,而是靠你在昨天经历了什么遭遇,积累了什么经验来决定的。
中国人不是无缘无故地喜欢谈论近代历史,而是因为近代以来的遭遇,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沉淀为中国人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基本参照,成为他们“不想要什么”的理由,“想要什么”的动力。
就说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人们是怎样梦想中国的。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为新中国。“新中国”这个称谓是怎样来的呢?政论家梁启超在 1902 年发表了一篇政治幻想小说,叫《新中国未来记》,里面描述了 60 年后的中国模样。
对“新中国”构想得更加仔细的,是一位叫陆士谔的上海老中医。他在1910 年也发表了一篇小说,名字就叫《新中国》。小说的主人公酒醉后梦游未来,发现未来的新中国收回了帝国列强设立的“租界”,上海的工人们过上小康日子,不少有钱人把自己的金银细软搬到船上运往外国投资。作者还写到上海有了地铁,有一座铁桥跨过黄浦江通向浦东,而浦东到处都在“辟地造屋”。
这些在今天做到的事情,竟然在 100 年前就被这位老中医“梦想”到了,无意中,把“新中国”想象成为实现历史愿望的应许之地。
他们为什么会在一百年前“梦想”新中国?因为当时的中国实在是跌落到了谷底。他们看到的和遭遇的,是 1900 年的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是清王朝政府的统治危机四伏,无药可救。为摆脱旧中国的厄运,他们要梦想未来。
这些梦想的本质,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在当时提出的诉求: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今天我们称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受李大钊影响的,当时提出一个气魄更大的诉求:“改变中国和世界”。果然,今天的中国,迎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问 这些诉求,或许就是中国“想要什么”的愿望,但还不是很具体。
答 如果没有具体的步骤,再宏大的愿望也实现不了。我们还可以从今天司空见惯的一些现象中,体会一下中国人具体想要什么。想必你会发现中国许多城市都有一些相同名称的街道。
问 倒也是的。我在好几个城市里都碰到叫“北京路”的街道。有一次,我在上海顺着西藏中路走着,一拐弯,就到了北京西路,当时感到很好奇,也很困惑,上海的街道为什么叫“北京路”。
答 这还不是典型的。中国城市的街道名称,重复率的有四个:中山路、解放路、人民路和建设路。为什么这四种路名的存在感强?它们潜藏着中国人想要什么的“密码”。
“中山路”,是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些城市为纪念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设立的,有告慰中华民国“国父”的意思。
“解放路”,主要指代 1949 年左右人民解放军攻占各个城市的时候,部队入城经过的街道,它们大多处于比较繁华的市区。
“建设路”,大多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各个城市大搞工业化建设的时代风气。像四川成都、河南洛阳的建设路,便得名于一些大型工程项目与工厂企业沿路而建。
“人民路”,表达的是摒弃旧的社会风俗,迎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江苏苏州的人民路有意思。这条街道先后叫“三元坊”“护龙街”“中正街”。叫“三元坊”,是为了纪念苏州在清朝出现的位“连中三元”的大才子;叫“护龙街”,是因为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巡视苏州,苏州的官员曾经在这条街上集体拜迎。抗日战争胜利后,“护龙街”改名为“中正街”,因为当时的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字“中正”。 1952 年,苏州这条重要的南北大动脉,决定与封建社会、民国时期的社会元素说再见,改名“人民路”,宣告城市的主人是人民。
这些街道名称,沉淀着几代人的历史愿望和价值诉求。
“中山路”要表达的是对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创建共和国的纪念。“解放路”要表达的是 1949 年的巨变,让中国人民从帝国列强、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建设路”则表达中国古代选拔官员,实行科举考试制度。每三年在地方上进行一次“乡试”,得名的叫“解元”;然后在中央政府主管人事的部门“礼部”举行“会试”,得名的叫“会元”;后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再行选拔,得名的叫“状元”。“连中三元”,说明这个考生很了不起。
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要历史任务,就是搞现代化建设。“人民路”表达的是,人民是新中国的主人。
问 从普通的街道名称,读出这些内含,听起来确实有趣。但西方国家似乎并不习惯这样来阅读。
答 这样阅读,属于回到历史常识。只有了解中国的近代历史,才能真正理解今天的中国,不想要什么,想要什么。
中国曾经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中生存了几千年。1840 年走入近代历史,突然遭遇由强而弱的巨大落差。
西方近代的历史是从两件事情开始的: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前者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后者是让解放出来的人通过环球航行,把自己的愿望和意志扩张到整个世界。为此,西方创造了征服世界的先进工具——工业文明。这就奠定了近代西方“想要什么”的心态:我想要的,能够得到;按我的模样塑造世界,可以做到。
中国比欧洲晚了几百年才走进近代历史,也是从两件事情开始的。
一件事叫“花瓶的碎落”。尽管 19 世纪前期中国创造的财富仍然占到整个世界的 20% 以上,但封建社会的统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当时的中国,就像一个古老易碎的青瓷花瓶,看起来硕大精美,却经不起外部世界哪怕轻轻的一击。从 1840 年次鸦片战争开始,远道而来的西方“客人”,毫不客气地对中国实行野心勃勃的征服和掠夺。
再一件事叫“悲情地追赶”。过去中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帝国的衰落,突然把它推向一个茫然不知所措的世界洼地。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追赶世界发展潮流。于是,充满悲情地向西方学习,不断交出昂贵的学费,希望能换取“真经”。
“花瓶的碎落”,让中国人经历了各种苦难,从而明白他们不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悲情地追赶”,让中国人竭力奋起,从而明白他们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