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HK$
154.6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HK$
112.0
《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售價:HK$
88.5
《
可控性混乱
》
售價:HK$
66.1
《
篡魏:司马懿和他的夺权同盟
》
售價:HK$
65.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三卷)
》
售價:HK$
177.0
《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售價:HK$
109.8
《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售價:HK$
132.2
|
編輯推薦: |
去过故宫1000多次的史学大家阎崇年完整讲述故宫600年!钩沉史料、纵观横览,探究故宫建筑的玄妙,剖析故宫藏品的奥秘,解读宫墙之地的是非,揭秘人性和规律。配图详解100余座宫殿建筑,追溯30余件国宝背后的渊源,重现500多位人物的风云往事,解开朝代更替兴衰的终极密码!
100讲文稿从构思到定稿增删8次,从定稿到出版修改10遍有余,近两年匠心打磨,阎崇年扛鼎之作!附赠阎崇年亲题书签!
阎崇年经典作品 双色插图本 重装上市!
这是天崩地裂、改朝易代、浓墨重彩的六十年,明清之间生死对决,精彩博弈。这是让人热血沸腾、让个性表露无遗的舞台,努尔哈赤的坚毅,皇太极的进取,万历帝的怠惰,天启帝的庸顽,袁崇焕的忠烈,魏忠贤的奸诈,东林党人的绝望抗争,阉党群丑的擅作威福……这些人物,这些事件,述说着那个正邪对立、忠奸并陈的时代,见证着清之勃兴、明之将亡的历史大变局。
|
內容簡介: |
故宫无与伦比的宫殿气象,历经六百年风霜,依旧熠熠生辉。故宫的建筑、藏品、人物三者以及其他元素的互动、演绎,成为故宫六百年的历史。本书共100讲,分6个章节,精选200余幅图片,以时间为线索,将明清600多年历史从头细细捋来,分别讲述明代故宫、清代故宫、民国故宫和新中国故宫四个时期的历史,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一直到2020年,再现了故宫整六百年的风云变幻。
本书展现了明末清初六十年间的历史风云。作者对明朝和满洲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平行观察,力图总结明朝何以衰亡,满洲何以兴起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在叙事手法上,以袁崇焕个人的命运起伏为推进情节发展的线索,又增加了其背后广阔的社会历史内容,所以既有可读性,又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从1583年到1644年,几股政治势力在中原舞台上你争我夺,“亲民学者”阎崇年为你讲述这60年来历史的血与火。本书不仅写了以明、清双方在辽东地区的一系列决定生死的大战,还写到了双方议和,写到明朝的朝政危机,宫廷三案,炽烈党争,并生动鲜活地勾勒出那个特定时代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画像……这些人物、这些事件,构成了那个天崩地解、浓墨重彩的时代,通过解析这些人物和事件,作者为我们揭示出明朝何以衰亡、清朝何以兴盛的历史宝鉴。
|
關於作者: |
阎崇年,山东蓬莱人,汉族, 现任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北京孔庙与国子监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名誉馆长 。著名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被誉为《百家讲坛》的”开坛元勋”。
|
目錄:
|
耄耋者说一 肇始与兴盛
第01 讲 血色皇宫
鲜血染成 · 北京故宫 · 多面皇宫
第02 讲 大明建立
雄才大略 · 济济文臣 · 熙熙武将
第03 讲 故宫蓝本
草创宫殿 · 洪武三都 · 刘基卜地
第04 讲 建文下落
神秘盒子 · 逃亡卌年 · 老僧进宫
第05 讲 永乐迁都
定都北京 · 龙兴之地 · 雄才伟略
第06 讲 国家心脏
营建北京 · 宝座故事 · 有趣现象
第07 讲 皇宫气象
壮美秩序 · 宫前三凸 · 宫后三靠
第08 讲 国门庄严
大明国门 · 国士解缙 · 解缙之死
第09 讲 三殿天火
神奇预言 · 三大贡献 · 三点经验
第10 讲 永乐使者
七下西洋 · 八赴庙街 · 奉使绝域
第11 讲 永乐宫案
贤惠徐后 · 二吕之案 · 殉葬惨案
第12 讲 永乐三子
争夺世子 · 争夺太子 · 争夺天子
第13 讲 立斩国师
洪熙遗言 · 立斩时勉 · 善有善报
第14 讲 五全皇后
世子之妃 · 皇后太后 · 太皇太后
第15 讲 宣德废后
景仁废后 · 后妃之争 · 福祸无常
第16 讲 永宣国宝
宣德宝炉 · 永宣名瓷 · 掐丝珐琅
第17 讲 四朝重臣
为人德善 · 为官尽责 · 为臣恭慎
第18 讲 孩童皇帝
五全太后 · 四朝老臣 · 精神依赖
第19 讲 英宗被俘
皇帝被俘 · 黄金筹码 · 返回南宫
第20 讲 于谦定乱
清官于谦 · 反对迁都 · 惨遭杀害
第21 讲 南宫复辟
机不可失 · 复辟经过 · 后人思考
第22 讲 英宗皇后
钱后命苦 · 周后狭隘 · 外戚周家
第23 讲 林氏四代
正派之家 · 三位祭酒 · 五位尚书
第24 讲 独宠万妃
两次婚礼 · 彗星多现 · 相随崩逝
第25 讲 冷宫得子
纪妃其人 · 喜见皇子 · 连环疑案
第26 讲 连中三元
三元连中 · 反对迁都 · 智斗汪直
第27 讲 成化御瓷
喜好艺术 · 斗彩双杯 · 何督陶
第28 讲 张后擅宠
张氏皇后 · 张氏兄弟 · 恶有恶报
第29 讲 宗室之害
恶贯满盈 · 横霸一方 · 宗藩之弊
第30 讲 荒唐正德
迷恋乐舞 · 荒淫酒色 · 痴迷游玩
第31 讲 忠奸相搏
太监专权 · 忠臣诤谏 · 凌迟处死
第32 讲 西巡南征
天子西巡 · 御驾南征 · 豹房暴死
第33 讲 阳明先生
午门廷杖 · 龙场悟道 · 此心光明
第34 讲 三十八天
兄终弟及 · 总理朝政 · 功在社稷
第35 讲 大礼之议
两个故事 · 三个事件 · 强化皇权
第36 讲 大江东去
高中状元 · 蒙受廷杖 · 不朽之作
第37 讲 嘉靖宫变
三后早死 · 生母去世 · 壬寅宫变
第38 讲 沉迷方术
宠信道士 · 西苑青词 · 嘉靖西宫
第39 讲 海瑞上疏
海瑞上疏 · 怒而省思 · 临终思乡
第40 讲 窝囊裕王
皇父不见 · 储位不定 · 做好皇子
第41 讲 隆庆登极
隆庆新政 · 又懒又贪 · 内阁三辅
第42 讲 父子帝师
裕王之师 · 幼帝之师 · 何以帝师
第43 讲 说三娘子
嫁俺达汗 · 嫁黄台吉 · 三嫁四嫁
耄耋者说三 衰落与更替
第44 讲 少年天子
严母太后 · 大伴冯保 · 师相居正
第45 讲 酒色财气(上)
一代诤臣 · 万历辩解 · 万历贪杯
第46 讲 酒色财气(下)
迷恋女色 · 勤于敛财 · 万历变卦
第47 讲 立储风波
郑氏贵妃 · 福王就藩 · 梃击之案
第48 讲 定陵之谜
五次前往 · 入葬波折 · 青花龙缸
第49 讲 后金崛起
努尔哈赤 · 建立后金 · 辽东大战
第50 讲 红丸疑案
祸起女宠 · 两粒红丸 · 留下难题
第51 讲 慌乱继位
无知顽童 · 储皇移宫 · 西李移宫
第52 讲 客、魏当道
狼狈为奸 · 戕害忠良 · 扰乱后宫
第53 讲 辽河三战
沈阳大战 · 辽阳大战 · 广宁大战
第54 讲 宁锦大捷
宁远大捷 · 宁锦大捷 · 历史启示
第55 讲 天启张后
皇后挑选 · 端庄皇后 · 懿安皇后
第56 讲 九次落榜
名门之后 · 九挫不馁 · 高中状元
第57 讲 崇祯之悲
童年丧母 · 刚愎独断 · 错杀良臣
第58 讲 末日挽歌
慷慨请命 · 攻破定兴 · 躲进保定
第59 讲 煤山自缢
崇祯末日 · 太子下落 · 外戚刘家
第60 讲 士人殉国
忠节张铨 · 忠心承宗 · 忠诚可法
第61 讲 改号大清
少年励志 · 谋略制胜 · 南面独坐
第62 讲 清朝入主
改朝换代 · 皇位之争 · 定都异议
第63 讲 董妃之谜
任性废后 · 身份之谜 · 红颜薄命
第64 讲 顺治出家
因苦结佛 · 出家之说 · 患痘而死
第65 讲 太后下嫁
孝庄太后 · 皇叔摄政 · 并未下嫁
耄耋者说四 开创与鼎盛
第66 讲 童年玄烨
三种血缘 · 生活磨炼 · 自强律己
第67 讲 终身读书
融入人生 · 康熙书房 · 读书四要
第68 讲 孝爱祖母
平时孝顺 · 病时孝爱 · 死后孝哀
第69 讲 六下江南
化文化结 · 化君臣结 · 化官民结
第70 讲 三帝国师
品学醇正 · 坚韧忠谨 · 泽被五代
第71 讲 康熙治河
亲理河务 · 重用靳辅 · 慎待争议
第72 讲 御史弹相
树大招风 · 铁面御史 · 言官难当
第73 讲 立废太子(上)
三十五子 · 早立太子 · 精心教育
第74 讲 立废太子(下)
废斥太子 · 诸子争储 · 再立再废
第75 讲 雍正夺位
突然继位 · 雍正其人 · 韬光养晦
第76 讲 继位疑案(上)
谋父逼母 · 弑兄屠弟 · 杀掉宠臣
第77 讲 继位疑案(下)
遗诏版本 · 真假之争 · 还有疑点
第78 讲 雍正年窑
审美高雅 · 珐琅彩瓷 · 年窑盛名
第79 讲 生母之谜
海宁陈家 · 山庄草房 · 疑案难解
第80 讲 乾隆膳单
吃遍天下 · 中年膳单 · 老年膳单
第81 讲 痛惩贪官
皇亲贪案 · 群体贪案 · 冒死弹劾
第82 讲 有福之人
健康高寿 · 圣寿庆典 · 珍贵遗产
第83 讲 和珅儿媳
和孝公主 · 公主婆家 · 劫后余生
第84 讲 御制唐窑
唐英家世 · 唐英督陶 · 唐英心语
第85 讲 宫中三宝
保和石雕 · 大禹治水 · 珐琅佛塔
耄耋者说五 屈辱与覆亡
第86 讲 马戛尔尼
盛世危机 · 礼节之争 · 错失良机
第87 讲 得宠秘诀
宫廷侍卫 · 两面人物 · 投上所好
第88 讲 大内遇刺
入宫行刺 · 箭扎隆宗 · 心有余悸
第89 讲 道光继位
有福皇子 · 匣风波 · 丧权辱国
第90 讲 梅妻鹤子
真实故事 · 乾隆仰慕 · 千年相遇
第91 讲 爱国英雄
销烟壮举 · 遣戍新疆 · 良师益友
第92 讲 辛酉政变
三股势力 · 发动政变 · 机智果敢
第93 讲 同治新政
办理洋务 · 学习西方 · 痛失机遇
第94 讲 道光四子
老六奕? · 老五奕 · 老七奕
第95 讲 国师懿荣
三任祭酒 · 甲骨文字 · 以身殉国
第96 讲 皇帝称谓
皇帝名字 · 皇帝三号 · 皇帝名讳
第97 讲 皇位继承
演变轨迹 · 辅政大臣 · 国际竞争
第98 讲 皇帝之寿
得寿不长 · 冬夏两季 · 心理因素
第99 讲 海洋之殇
文化短板 · 历史之辱 · 新的良机
耄耋者说六 君享与民享
第100 讲 故宫新生
从宫到院 · 百川归海 · 走向世界
附录
明朝皇帝简表
清朝皇帝简表
第 一 讲 崇焕之死
一、平台落狱 002
二、惨遭磔死 005
三、旷世悲剧 007
第 二 讲 万历怠政
一、怠政前奏 012
二、怠政原因 015
三、怠政表现 020
第 三 讲 朝政危机
一、中枢瘫痪 026
二、财政枯竭 029
三、边务废弛 032
第 四 讲 成梁守辽
一、北边防务 038
二、遏制蒙古 040
三、打击海西 043
四、局中之局 045
第 五 讲 满洲源流
一、满洲源流 048
二、燎原星火 052
三、统一女真 055
第 六 讲 辽事初起
一、“七大恨”告天 060
二、初陷抚顺 063
三、再陷清河 065
第 七 讲 四路丧师
一、战前准备 070
二、四路大战 071
三、简要分析 076
第 八 讲 开铁失守
一、双方对策 080
二、开原失陷 082
三、铁岭陷落 085
第 九 讲 明宫三案
一、梃击案 090
二、红丸案 095
三、移宫案 097
第 十 讲 沈阳失陷
一、朝廷党争 102
二、政治变局 105
三、沈阳陷落 107
第 十 一 讲 辽阳陷落
一、辽阳激战 112
二、迁都辽阳 115
三、历史教训 118
第 十 二 讲 广宁迎降
一、经抚之争 122
二、西平激战 125
三、广宁迎降 127
第 十 三 讲 传首九边
一、三次赴辽 132
二、传首九边 136
三、廷弼之失 139
第 十 四 讲 英雄家世
一、少年传说 144
二、考取举人 145
三、金榜题名 148
第 十 五 讲 单骑阅塞
一、邵武知县 152
二、单骑阅塞 155
三、无局之局 159
第 十 六 讲 营筑宁远
一、越级奏告 162
二、营筑宁远 167
三、红夷大炮 170
第 十 七 讲 帝师督辽
一、帝师其人 174
二、巡关督辽 176
三、遭劾离职 182
第 十 八 讲 宁远大捷
一、独卧孤城 186
二、宁远激战 190
三、兵略分析 194
第 十 九 讲 觉华兵败
一、兵家要地 198
二、觉华之败 200
三、胜败兵略 202
第 二 十 讲 巡抚辽东
一、后金变局 208
二、双方议和 212
三、关锦防线 215
第 二 十 一 讲 宁锦大捷(上)
一、箭在弦上 220
二、锦州被围 223
三、宁远激战 226
第 二 十 二 讲 宁锦大捷(下)
四、锦州再战 230
五、后金之败 232
六、明军之胜 233
第 二 十 三 讲 阉党专权
一、天启庸顽 238
二、三股势力 239
三、历史评说 245
第 二 十 四 讲 遭讦辞职
一、阉党乱政 248
二、东林惨败 251
三、愤然辞职 253
第 二 十 五 讲 崇祯登极
一、天启病故 258
二、崇祯继位 260
三、中兴之梦 265
第 二 十 六 讲 平台奏对
一、督辽饯别 270
二、平台奏对 274
三、五年复辽 278
第 二 十 七 讲 天聪新政
一、天聪其人 282
二、实施新政 284
三、两帝比较 289
第 二 十 八 讲 宁远兵变
一、官逼兵反 292
二、歃盟哗变 293
三、迅速平息 295
第 二 十 九 讲 督师蓟辽
一、全面部署 300
二、文龙其人 304
三、节制东江 307
第 三 十 讲 斩毛文龙
一、巡视东江 312
二、计斩文龙 314
三、评说不一 317
第 三 十 一 讲 北京危机
一、突袭北京 322
二、千里入援 325
三、仓促布防 329
第 三 十 二 讲 保卫京师
一、京门初战 334
二、平台召对 338
三、京门再战 339
第 三 十 三 讲 平台落狱
一、反间毒计 344
二、平台入狱 345
三、大寿出走 347
四、重大影响 349
第三十四讲 阉孽翻案
一、阉党余孽谋翻逆案 352
二、奸佞小人落井下石 355
三、正义之士奔走鸣冤 356
第三十五讲 崇焕死因
一、钦定罪状 362
二、多因一果 367
三、性格冲突 368
第三十六讲 崇焕精神
一、勇敢拼搏 374
二、进取求新 375
三、清正廉洁 376
第三十七讲 大寿降清
一、大寿其人 382
二、大凌被围 385
三、大寿降清 387
第三十八讲 林丹大汗
一、黄金家族 394
二、走死青海 397
三、满蒙联盟 401
第 三 十 九 讲 明亡清兴
一、南面独坐 406
二、建立大清 409
三、清承明制 414
第 四 十 讲 松锦大战
一、锦州被围 418
二、两雄争锋 420
三、松山决战 422
第 四 十 一 讲 总督降清
一、历史笑柄 430
二、“庄妃劝降” 432
三、承畴降清 435
第 四 十 二 讲 中原悲歌
一、耀兵京畿 440
二、高阳悲歌 443
三、高官被杀 446
第 四 十 三 讲 睿王摄政
一、两次争位 452
二、摄政功过 457
三、太后“下嫁” 461
第 四 十 四 讲 闯王进京
一、星火燎原 466
二、崇祯五招 469
三、闯王进京 471
第 四 十 五 讲 三桂降清
一、将门虎子 476
二、三面徘徊 479
三、冲冠一怒 482
第 四 十 六 讲 山海关大战
一、三股势力 488
二、关门大战 489
三、清军进京 494
第 四 十 七 讲 顺治迁都
一、定都之争 498
二、清都三迁 502
三、文化融合 506
第 四 十 八 讲 兴亡之鉴
一、民族分 512
二、官民分 514
三、君臣分 517
附录
董倩对话阎崇年 ( 访谈 ) 521
原版跋 543
原版感谢辞 547
|
內容試閱:
|
六百年前,在北京、在中国、在世界,发生了一件具有政治、文化意义的大事:明永乐十八年(1420)十一月初四日,永乐皇帝朱棣在北京皇宫奉天殿(今太和殿)暨殿前广场举行盛典,向臣民、向天下,庄严宣告:北京宫殿“爰自营建以来,天下军民,乐于趋事,天人协赞,景贶骈臻,今已告成”(《明太宗实录》卷二三一)。以北京皇宫坛庙告成,接受朝贺,大宴群臣。这就表明,明朝北京宫殿于永乐十八年(1420)十一月初四日,已经建成。
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再次表明:
初营建北京,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复于皇城东南建皇太孙宫,东安门外东南建十王邸,通为屋八千三百五十楹。自永乐十五年六月兴工,至是成。(《明太宗实录》卷二三二)
北京故宫博物院在1987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因此,故宫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北京故宫有过辉煌、有过凯歌,也有过沧桑、有过悲泣。这是在中华民族历史演进中,一座巍巍高山的历史见证,一段滚滚江河的历史实录。
2020 年恰逢北京故宫建成六百年,笔者继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大故宫”之后,应喜马拉雅之邀约,在网络音频平台讲故宫,分作100 讲,每周播出两讲,共计50 周,几乎占一年的时间。在整整一年的准备过程中,经过草稿、一稿、书稿、录音稿和定稿,五易其稿,虽不免有瑕疵,却是尽了心力。现应华文出版社宋志军社长之邀,讲课的文稿由该社出版。
二
北京故宫,文化元素纷繁灿烂,琳琅满目,但其核心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其一,是建筑。故宫占地面积72 万平方米,建筑占其多的空间。这些中华古典建筑,殿堂台阁,宫院亭榭,壮丽辉煌,丰富多彩。
其二,是藏品。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180 多万件文物,其器物、书画、典籍、档案、珍玩、瓷器、丝绸、珠宝、家具、陈设等,物华天宝,珠玉华翠,天禄琳琅,美轮美奂。
其三,是人物。这里的人物指的是宫廷建筑的设计者、建造者、使用者、守护者,从帝王将相到太监宫女,从文化精英到外域使臣,从各色工匠到宫廷帝后,都离不开故宫建筑的舞台、场景。这里的人物还指的是故宫藏品的制造者、使用者、欣赏者、收藏者。
可以说,自北京故宫建成六百年来,中国几乎所有的名人,都同北京、同故宫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所以,故宫的建筑、藏品、人物三者以及其他元素的互动、演绎,成为故宫六百年的历史
序言
阎崇年
《明亡清兴六十年》是我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科学 · 教育频道(CCTV-10)《百家讲坛》主讲系列历史讲座 48 讲的讲稿。讲稿有四种稿本:一是文案稿,二是播出稿,三是录音稿,四是综合稿。本书就是取前三种稿本优长而成的综合稿,稍加润色,结集出版。全书讲述的时间跨度,从明万历十一年(1583 年)努尔哈赤起兵,到清顺治元年(1644 年)福临定都北京,其间整整六十年。这六十年历史的特点是四个字—“明亡清兴”:乃胜乃败,斯兴斯亡;兴亦悲壮,亡亦悲壮。为什么呢?我想起了贤哲释迦牟尼。
释家三世的哲学是:要用三双眼睛看世界—过去、现在、未来。这是智者的思维,也是贤者的思维。因为不了解过去,就不能科学地认知现在;而不了解现在,也就不能科学地认知未来。历史学正是认知过去的学问。所以,在文明的时代,智者应学历史,不学历史不能成为智者;贤者应学历史,不学历史不能成为贤者。那么,中国历史的江河,源远流长,曲折回旋,日夜不息,奔腾向前,为什么要选取明亡清兴这段历史来学习呢?
明亡清兴的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天崩地裂、山谷陵替、格局剧变、悲欢离合的时代。在明亡清兴的历史舞台上:格局,雄伟壮阔;人物,群星灿烂;事件,繁复跌宕;故事,生动有趣。人们都在表现,也都在表演:真与假、善与伪、美与丑,智与愚、勇与怯、廉与贪。明亡清兴的六十年,又是近世社会的缩影。凡是近世社会的重要元素—贫与富、夷与夏、官与民、中与西,都在这里展示;求民生、求自由、求平等、求民权,也都在这里交汇、碰撞、融合。明亡清兴的六十年,亦如《尚书 · 大禹谟》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就是说人心不安、道心不明。正义者不安其死,不义者鸡犬升天。而治国平天下,应当明道安民,道明则民安,民安则国泰。
三百多年来,人们在思考:明朝何以亡?清朝何以兴?其道其理,亦显亦隐。
一个人、一个群体、一支军队、一个民族,其兴衰、其成败,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却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结论和答案、经验和教训、思考和启迪、聪明和智慧。所以,每位后来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肤色、不同国籍,都可以从明亡清兴六十年的历史中,学到宝贵的智慧并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灿若星汉的人物中,我选取袁崇焕作为一面折射明亡清兴的历史镜子,是因为他所身历的大喜大悲:喜,惊天地;悲,泣鬼神。袁崇焕值得后人景仰的仁、智、勇、廉及其浩然正气和爱国精神,既是其时志士仁人的典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十年来,我一直在研究袁崇焕,出版了《袁崇焕研究论集》、《袁崇焕资料集录》(合)、《袁崇焕传》和《袁崇焕》,多次倡议或主持袁崇焕国际学术研讨会,考察全国同袁崇焕相关的历史遗迹及其在海外华人圈的影响,也出版了《努尔哈赤传》《清朝通史·太祖朝》《清朝通史·太宗朝》《满学论集》,进而从明与清两个视角,加深了对明清之际六十年历史的考察与思索。
在明亡清兴历史的背后,西方一些国家正在崛起。我们重新阅读这段历史时,应当既看到中国,又放眼世界。要避免两种认识上的误区:或持傲自矜,或过于悲观。应取的态度是: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可妄自菲薄;既讲求历史的科学性,又力戒历史的片面性。
真实是历史科学的生命,玄幻则是历史科学的肿瘤。历史的大众传授要深入浅出,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否则“浅”是浅薄;历史的大众传授要雅俗共赏,只有大雅才能大俗,否则“俗”是庸俗。观众和读者需要的是浅明而不是浅薄,是通俗而不是庸俗。无论历史的学术表述,还是历史的通俗表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的真实性与科学性。表述史学的著作忌长—能省一个字,就不多一个字。知理虽易,实行则难。一部儒家经典《大学》才 1 753 个字,字字推敲,句句雕琢。一部《史记》,太史公司马迁写它不过 526 500 字。
我说过,历史应当受到敬畏:为什么要“敬”?因为吸取前人经验,会得到宝贵的智慧;为什么要“畏”?因为重蹈前人错误,要受到历史的惩罚。这里补充一句:对历史的传承与表述,也应当采取敬畏的态度。
本书的旨趣在于同广大读者进行“求知、求真、求励、求悦、求鉴”的对话。
—求知,历史会提供丰富有趣的知识;
—求真,历史会提供江山风雨的真实;
—求励,历史会提供修齐励志的经验;
—求悦,历史会提供赏心丽目的愉悦;
—求鉴,历史会提供参政资治的通鉴。
我们应从明亡清兴六十年的历史中,学习胜利者的智慧与修养,记住失败者的愚蠢与骄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