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博弈与平衡:奥格斯堡城市宗教改革研究(1518-1537)
》
售價:HK$
118.8
《
古代中国与南亚文明论丛
》
售價:HK$
60.5
《
Hygge Home(为什么我只想待在家)
》
售價:HK$
96.8
《
AI时代:弯道超车新思维
》
售價:HK$
76.8
《
香事渊略
》
售價:HK$
108.9
《
门阀士族:琅邪王氏文化传家
》
售價:HK$
86.9
《
有机农业
》
售價:HK$
29.5
《
不完全契约
》
售價:HK$
97.9
|
編輯推薦: |
☆著名宋史学者、浙江大学教授博导吴铮强全新力作
于“无疑处生疑”,拆穿历史记录谎言,洞悉人心本性
吸收多种学术新成果、呈现寻宋之旅新发现,以权力斗争为主线,重新讲述宋朝三百年历史。
☆发掘宫廷政治真相,讲述高层权力之争下的宋史
宫廷政治向来是官方修史刻意回避和掩盖的领域,宫廷斗争不只是权力之争,也往往是政治史的题眼所在。拨开层层迷雾,看权力如何流动:北宋党争政治的悲剧,仅仅是因为书生清谈误国?太上皇导演的帝王家庭伦理悲剧,如何决定王朝的命运?
☆文字清晰流畅,论述环环相扣,像读侦探小说一样迷人的专家之作!
|
內容簡介: |
宫廷斗争贯穿于整部中国君主政治史,无论统一时期的秦汉、隋唐、明清,分裂时期的三国、十六国、南北朝、十国等,无不经历过无休止的、残酷的宫廷斗争。但在历史叙述中,宋朝的宫廷政治却如同一股清流,蔚为兄友弟恭、夫唱妇随、父慈子孝、君圣臣贤的皇权政治典范。
事实真的如此吗?本书通过宫廷政治视角,围绕宋代宫廷政治斗争中聚讼纷纭的关键事件,如陈桥兵变、斧声烛影、澶渊之盟、绍熙政变等,摆脱既有定论的束缚,力图从史料中寻找未被遮蔽和美化的蛛丝马迹,还原宋代宫廷政治权力的聚散变幻,最大限度地发掘两宋宫廷斗争的真相。书中将宋朝政治史划分为皇帝、皇太后、太上皇与权相四个时期,揭示不同时期宋朝政治权力中心纷繁复杂的派系争斗问题,及其对历史走向的影响,从另一个视角理解宋史。
|
關於作者: |
吴铮强,浙江海宁人,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知名宋史、社会史学者,寻宋旅行家。浙江大学地方历史文书编纂与研究中心负责人,浙江大学公众史学研究中心、宋学研究中心、历史学院宋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代社会科学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本体论者。
|
目錄:
|
引 言
第一章 侠客皇帝
1.皇帝轮流做
2.黄袍又加身
3.鲁智深是谁
4.义社十兄弟
第二章 斧声烛影
1.杜太后遗命
2.皇弟与宰相
3.“斧声烛影”是假的
4.宦官与巫医
第三章 黑杀将军
1.死亡预言
2.太祖诛妖
3.皇帝感恩道士
4.洛阳祭天事件
第四章 骨肉相残
1.御驾亲征
2.兵败高梁河
3.赵德昭自杀
4.赵普再次出山
第五章 昭成太子
1.解救赵廷美
2.被抛弃的皇长子
3.皇次子的机会
4.赵元僖离奇死亡
第六章 三子夺嫡
1.明德李皇后
2.太宗立太子
3.吕端不糊涂
4.兄弟不复见
第七章 章献皇后
1.神秘的刘皇后
2.神秘的李宸妃
3.神秘的七公主
4.神秘的周怀政
第八章 仁宗后宫
1.宋仁宗亲政
2.郭皇后与吕夷简
3.仁宗的家庭纠纷
4.曹皇后的背后
第九章 宫变惊奇
1.宠幸张贵妃
2.驱逐范观音
3.高洮洮出嫁
4.决战福宁殿
第十章 皇后谋逆
1.欲废曹皇氏
2.仁宗自杀未遂
3.警告司天官
4.奇怪的生育史
第十一章 废立疑云
1.宋英宗的精神病
2.汉朝昌邑王
3.仁宗遗腹子
4.太尉张茂实
第十二章 宣仁之诬
1.高洮洮的哀怨
2.媳妇熬成婆
3.争夺定策之功
4.哲宗的追认
第十三章 这回放心
1.神宗的难题
2.《神宗实录》修了五次
3.婆媳谋听政
4.朱太妃感激蔡相公
第十四章 华阳教主
1.被嫌弃的孟皇后
2.失败的媚术
3.大女主元符皇后
4.漫长余生
第十五章 蔡王之狱
1.徽宗与向皇后
2.蔡王与朱太妃
3.如何篡改历史
4.如何制造遗嘱
第十六章 苗刘之变
1.皇帝不见皇帝
2.康王赵构捡漏
3.孟氏二次垂帘
4.高宗绝嗣
第十七章 再有天下
1.太祖的在天之灵
2.吴才人的心机
3.史浩的点拨
4.太上皇与德寿宫
第十八章 己酉传位
1.庄文太子之死
2.虞允文的通报
3.被忽略的皇次子
4.黄贵妃的悲剧
第十九章 过宫风波
1.悍妇李皇后
2.拒朝重华宫宋光宗
3.慈福宫庆寿
4.父子争国危机
第二十章 绍熙政变
1.罪人陈源
2.赵抦出局
3.赵汝愚贬死
4.赢家宋宁宗
第二十一章 沂邸风云
1.韩侂胄被诛
2.史弥远废立
3.霅川之变
4.福王素恨贾似道
结 语
附 表
1. 宋朝世系表
2.宋朝后妃、皇子表
3. 宋朝宫斗派系表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不研究宫廷政治,就读不懂宋史。
两宋三百年历史,为秦以后历时最久的王朝,留下的历史文献也比之前任何一个朝代丰富得多。就是这个王朝,给后人留下了几种截然不同的印象。有人说那时积贫积弱,就有人说那是经济繁华、人口飞跃的时代。有人说宋朝政治腐朽、军事孱弱,就有人说那是建立正确政治秩序的开端与典范。有人说宋朝前所未有地加强君主专制,就有人说宋朝的士大夫政治相当于君主立宪。有人说宋朝转向内向不再开放自信,就有人说宋朝的文化艺术成就空前绝后、对外交流无远弗届。
种种印象都像是盲人摸象。但是宋朝的统一形象为什么难以构建?原因之一是文献记载中对宋朝历史的诸多关键问题都有意掩盖。缺失了关键,整体就被打得零碎,不同人将碎片想象成宋朝的全部,就会造成各种截然相反的印象。因此要准确认识宋朝,就要把被掩盖的关键重新发掘出来,将其置于破碎的拼图中。
宋朝历史被掩盖得面目全非的关键问题,首先当然是宫廷政治。宫廷政治涉及统治者的声誉与政治稳定,亦涉及政治路线的斗争以及士大夫意识形态的塑造。当时有多少理由要把两宋宫廷政治的真相掩盖起来,今天就有多少理由需要把两宋宫廷政治的真相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只有那样才能读懂宋史,才能融会贯通地理解宋朝的历史。
《水浒传》的大英雄鲁智深的原型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了解这点才能真正体会宋朝的重文轻武。关于太宗继统,学者们长期关注所谓的斧声烛影,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黑杀将军,他预先知道了太祖的死期,而只有认识黑杀将军,才能真正理解宋朝的崇祀道教现象。宋真宗当上皇帝看似是因为大哥与二哥或病或死先后出局,但谁能保证宋真宗不是谋略大师,又有谁能算定宋真宗就是真正的赢家?其实宋真宗的血脉只是相当可疑地传了一代人,宋朝有六个皇帝是宋真宗的四弟赵元份的后裔。
据说某部电视剧描写宋仁宗与曹皇后为了治理国家而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深厚情感,但宋仁宗哪有一丁点爱过曹皇后?他只爱张贵妃,他只想跟张贵妃生下皇子。但仁宗的皇子全部早夭,无法想象曹皇后做过些什么,只知道仁宗想废黜曹皇后,还在病中呼喊皇后“谋大逆”。
宋仁宗的身世之所以不清不白,是因为真宗必须保证无能生育的刘皇后能够垂帘听政。仁宗指控曹皇后“谋大逆”,英宗怀疑曹皇后有废立之举,也都是曹皇后在谋划“同听政”。宋神宗一代英武,他推行的新政也可以理解为太宗的皇四子与皇三子的路线之争。可惜神宗英年早逝,留下的皇子都没有成年,于是他的母亲英宗高皇后就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垂帘听政并彻底废除新法。哲宗亲政后,不但恢复新政,而且废黜祖母高氏给自己安排的孟皇后。新立的刘皇后野心勃勃,然而新生的皇子夭折,哲宗本人也伤心过度不寿而终。哲宗死因已无从追究,但徽宗继位显然与神宗向皇后排挤哲宗生母朱太妃密切相关,所以向太后的垂帘听政未必只是徽宗的需要,更可能是向太后与徽宗联合夺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宗刘皇后、仁宗曹皇后、英宗高皇后、神宗向皇后连续垂帘听政,构成了宋朝宫廷史的太后听政的时代。这个现象的影响不局限于宫廷内部,更是仁宗朝以来北宋党争的根源之一,抽离了宫廷政治的视角,北宋政治的悲剧就会被错误地归咎于书生清谈误国。
宋徽宗在宋金战争中禅让于皇太子,开启了两宋的太上皇时代。每一个太上皇的出现都是一部家庭伦理的悲剧,帝王家的每一次伦理悲剧,都深刻地决定着王朝命运的走向,靖康之难,苗刘之变,绍熙政变,无不如此,直到权臣政治登上历史舞台。但哪一位权臣背后没有后宫的奥援?韩侂胄背后是高宗吴皇后与宁宗韩皇后,史弥远与宁宗杨皇后联合专政,贾似道也有姐姐是理宗的贵妃。皇帝、后宫与权臣的导传性更替决定着权臣最后的命运,如韩侂胄的北伐及其被杀,史弥远扶植理学成为正统思想,贾似道的和战之策及其窜死等。至此,宋朝以后的历史轨迹也已经若隐若现:南北战争及理学与皇权的纠缠……
不研究宫廷政治,就读不懂宋史。让我们从宫廷政治的视角,重现两宋的政治风云。
|
|